我们讲完了涅槃的种类和层次以后,为了使各位能更深一层的了脱尘劳、求断嗔恚,我接下来还要讲“涅槃之后安住在哪里?”
5 {+ y. t4 k: @! i二.涅槃之后安住在哪里?3 r. `+ }! k3 v( E
大家都知道:我们众生住在世间,住在五欲六尘的烦恼里,住在夜眠八尺的房子里,可是大家知道涅槃之后的菩萨、罗汉住在哪里吗?佛经里面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就是说涅槃的菩萨是在虚空之中。) A) s* V" n& d6 ?& B, s" E" \
各位一听到住在虚空之中,心里也许立刻就会想到“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消失了”的那种虚空,心里会感到害怕?不要怕!因为对证悟涅槃的菩萨来说,这个虚空是无所不在的空,无处不有的空,无相无不相的空,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那种千古亘在常存的空,住世时是一种清净满月的人格,出世时是一种自在明星的天慧;你如果懂得涅槃,那么,虚空宇宙之间,无处不为你的法身自性所遍满,毕竟空的境界,就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安住之所。
1 M" x' k# p. c# @5 ~3 ]佛经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典故:有一次,唐顺宗问佛光如满禅师佛涅槃后的情形说:3 m* e7 f7 p" O+ q7 ^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无住,佛今在何处?”
" H5 P; N0 I% t禅师就回答他:8 q! O6 v" R- ~7 w) k4 b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9 h+ F% z, q J' |, X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L6 [0 P) u u# J- Q0 H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 k. b! p. e3 o 意思就是说:佛的法身遍满虚空,理体常住于清净真如海里,是无为而为,无住而住的,不可以一般识见忖度。而唐顺宗不了解“无住而住”的涅槃境界,就继续问禅师:
3 N' @! q6 n1 q3 _* E, Y" o3 n N “佛向王宫生,佛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6 v k" a; u/ P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皈尽,谁言不生灭?
% T9 U8 n; j8 A% j5 H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 v1 o+ I, v7 A0 C 因为顺宗只从一般世俗的色身生灭去体会佛陀的存在问题,不能了悟佛陀的法身理体是无所不在的,因此佛光如满禅师又再一次开示他说:
. `% R& m Y0 i. \0 r0 L3 S0 b. O; |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 U4 M9 L. X! C2 @ t* }+ k5 Z3 c' T/ V; G7 f1 P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2 K) J8 D6 r$ S. d
1 s, v; B- v. g a% q9 z+ d8 }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 e2 e' }+ ^% O' J6 h2 L6 _+ L+ `9 {. N
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 @ X- a8 z3 t. o6 M; J {; c, ]0 X% o7 q# N. j" b1 d; G! l8 s5 b9 v
佛陀的法身等然虚空,没有生灭缺漏,只是我们一般人用世俗肤浅的眼光去分别,起了迷妄之情,以为佛陀也有生老病死的生灭现象,反而不能体悟这个等然虚空的真如佛性是不生不灭的。( ?- i" n' h' l# X1 \0 ~6 L9 ?& d- n/ F
5 \3 B" P) x8 |事实上佛为了救度众生的一大事因缘,从真如而来应化于世;因缘既尽则灭向真如而去,而法身“如来”、“如去”,不增不灭,佛陀这种不住一法的涅槃境界,纵然是禅定功夫深厚的大菩萨,如果还有一丝不毫的迷情贪住,也无法到达涅槃的清净世界,金碧峰禅师爱钵几乎失却慧命的公案,就是一个佐证:9 |1 J9 e- q. |$ k8 Q8 B
) [9 O% l! f3 s( R& ~! v6 b8 F6 `
他虽然成道证悟了,能够放下对其他诸缘的贪爱,唯独对于这个吃饭用的玉钵爱不释手,每次要入定之前,一定要先仔细地把玉钵收好,然后才安心地进入禅定的境界里。# Z0 b+ W8 S5 S) _' i% ~
0 H$ D6 k* L( N K8 V
有一次,阎罗王因为他的世寿终了,便差几个小鬼要来捉拿金碧峰禅师,金碧峰预知时至,就进入甚深禅定的境界里,几个小鬼左等右等,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捉拿不得;眼看没有办法向阎王交差,就去请教土地公,请他帮忙想个计谋,使金碧峰禅师出定。
2 \: H) ^' J9 i8 J( I
& Q7 x! H6 d9 b% }土地公想想说:“这个金碧峰,最喜欢他的玉钵,假如你们能够想办法拿到他的玉钵,他心里挂念,就会出定了!”小鬼们一听,就赶快找到金碧峰的玉钵,拼命地摇动它;金碧峰一听到他的玉钵被摇得澎澎地响,心一急,赶忙出定来抢救,小鬼见他出来了,就拍手笑道:) ~9 r; S2 [7 c8 Y# t' y) F
4 P" Z# n. c' g. f
“好啦!现在请你跟我们去见阎王吧!”
# W; [; O2 m- ]; b/ l q( K, i: p# ~) r
金碧峰禅师刹那间大彻大悟,了知一时的贪爱几乎毁了他的千古慧命,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并且留下一首千古名偈:
7 E; u: v% N$ Q/ K8 K; W9 y
+ p/ B& ^0 m) W; N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炼锁虚空; _* A# n- w+ Q" Y- z
, }5 B6 w" a$ N+ [2 g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6 U5 W/ w9 u% O2 Y% G C) j6 e& O+ b- p. }6 U9 c* m
当下进入了无住涅槃的境界。1 R, p B3 L4 A& c- T3 \
]# r& r5 V! V- @! h 所以要进入涅槃的虚空境界,必须不染一丝迷情妄念,如此进入涅槃空境,则凡情不能扰,世道不足虑,就能无处不安住了。
9 I" a, C6 J0 a d) A
( ^, l) V% P+ O9 l7 m+ Q9 b8 Q# g3 h 涅槃虽然是远离世俗而安住虚空之中,可是这个澄明空境却并非脱离现实生活而证得,那么这个离俗而又住世的涅槃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内容呢?下面我就和各位谈谈涅槃之后的实际生活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