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f0 h! L) d: Y$ L# _2 E
财富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但事与愿违。有几个人能真正积累起财富呢?这其中必定有他的原因。末学乃佛门居家弟子。深感在家佛弟子们被生活所迫,疲于奔命。所以自己发心通过佛法,写一篇有关财富的文章,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因末学才疏学浅,所以此篇文章仅作参考。若有不当之处,尽请原量。阿弥陀佛!: T0 S0 I+ V* ^7 ?, T$ |( Q, I% {
一、积财理论
; l& f( p$ ~3 K$ n9 ]- K要得财富,首先要明白财富的来源,为何有些人不废吹灰之力积起万贯家财。而有些人头脑灵活,有大能力,一生奋斗,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这原因所在就是“因”,《太上感应篇》中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前生积有财富的因,今生无论你做哪一个行业都会赚钱,前生没有积累,今生就算是你强取豪夺也取不来。就算是强盗小偷取来的不义之财,也是他命里有的。不信我们每个人都去偷、去盗,看能不能盗来。恐怕还没有盗来就被警察抓到。所谓是“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现在社会人们为了财富不择手断,无恶不造,殊不知都是冤枉做小人。自己所勾心斗角算计来的,全都是他命中有的。而命中没有的,一分他也没有算来。而本是命中有的他确采取这样的手断取得,这个命中的财富已经被大大折损掉了。譬如不择手断赚取100万,实际命中本有1000万的财富,因为不择手断,所以损掉了900万,只赚到了100万,这不是冤枉做小人吗?《论语》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什么不坦坦荡荡的取得财富,坦坦荡荡的经营人生呢?有没有办法可以将自己命中没有的钱赚过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有”如果大家去读《了凡四训》就明白了,了凡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代高僧净空法师在讲席中也多次劝导大家,要想转变命运,让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好,先把《了凡四训》读三百遍,如果有这样的三百遍我想转命是必然的,如果转不了就在继续读,读能到能转。佛经中告诉我们,财富的正因是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所以舍得舍得,是越舍越得。有因必定有果,这是一定的道理。而布施并不一定非要捐钱,因为布施分为内财布施跟外财布施,内财布施是用自己的精神、体力、技能、知识去帮助别人,所以不用钱也能做。外财布施是用钱财、物品去帮助别人。而外财布施不在多,佛经中所提倡的舍财,是告诉我们随缘随份。随缘就是自己碰到一些需要帮助的或者是好人好事,应当尽心尽力去帮助。随份就是说跟具自己的能力而为,我捐一块钱不会影响我的正常生活,就捐一块!千万不要想到财布施得财富就不故家庭安危,这也是佛所不赞成的。随自己力量就好。这就可以得到园满的功德。而布施这一件事,要常常做。不能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这样才能保正财富源源不断的来到,你的财才会用之不尽。处了布施以外,还有两条很重要一个是孝敬,另一个是勤检,如果掌握布施、孝敬、勤劳这三个真因。在假以时日我们的将来一定是光明的。
7 Z: ~9 A$ m4 i, S0 i9 l& F, Z- |1、布施真因
; d7 N0 o. ~& I* ~在我们中国,好多人都供养财神,财神他的名字叫“范蠡”,是春秋末期人(公元前536-公元前448年)。他当年和文仲两个人一起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来范蠡就根文仲说,“勾践这个人只可同患难,不可同富贵。”劝文仲离开,文仲看荣华富贵马上来到,不肯走(最后被越王杀掉)。于是范蠡就自己代着太太西施,离开越国来到齐国(今山东)白手起家,结果没几年就发了大财,他将所有的财富全布施掉,在从头做起。结果没多久又发了大财,历吏称三聚财,三散财。所以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我们供养财神实际应当向他老人家学习,散财这一个精神,范蠡确实演出了应当如何经营财富的原理。佛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阿那律尊者。阿那律尊者在很久以前是一个农夫,有一位辟支佛下山化缘,而正赶上全国饥荒,空钵而回。这个农夫看道了,他知道辟支佛是很有德行的一个人,也很尊敬。想起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的饮食,不过每天还都能吃上一两顿。所以决心将自己的饭送给辟支佛吃,因为饭菜不好,所以很难为情的走到辟支佛前说:您看这个可以吃吗?辟支佛自然很慈悲,就点点头说,可以吃。阿那律尊者被称为无贫尊者,就是因为他布施供养辟支佛一钵饭。得到九十九劫(一劫等于56亿7千万年)大富的果报。《了凡四训》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有一女人,到庙里烧香,想布施却又家境困难,找遍身上只得二文钱捐献,但庙里主持高僧还是亲自替她诵经忏悔祈福。后来此女贵为宫妃,携带了数千金来庙布施,主持高僧却只派了徒弟替她回向,因此她就开口问道:‘我以前只捐二文,你就亲自替我祈福,今天捐献千金,你为何不替我回向?’高僧说:‘以前布施虽小,心意真切,非老僧亲劳,不足以报答。今日布施虽多,心意却不如以前真诚,因此有人代劳即足也。可见千金是半善,二文是满善。布施不在多少,在于全心全意付出的那棵心。
. J3 J' _ h, N3 |! k0 v9 o' w2、孝敬真因$ x! E/ I0 k. C; P4 p- N- F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行的大根大本,自古以来,因孝道而家庭富有的屡见不鲜。在末学归依的时候,法师也给方便开示说:“大家现在都想生活富足一些,天天拜财神,可是大家不知道每人家里都有两尊财神,那就是自己的父母,好好的回家对待父母,自然财富就来了”。这句话末学记忆犹新。这样看来积福做功德未必要花钱,好好的对待父母自然是功德无量。上古时候,舜王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大家都知道尧、舜、禹这是自古以来把天下治理最好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来治天下,那就是孝道。我们中国历史最长的一个朝代是周朝,绵延800多年。他为何能延续如此之久呢?也是孝道。周朝太王生了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太王除了生王季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长子叫做泰伯,另外一个次子叫仲雍。而太王看到自己的孙子文王,心里很欢喜,觉得文王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领袖,所以文王的大伯泰伯、二伯仲雍一看到父亲这个意愿,为了让父亲往后传位的时候能够没有罣碍,又怕父亲碍於要传给长子这个情况会发生,所以泰伯跟仲雍两个兄弟就自己到了山上,没再回来。那太王就直接可以传位给王季,王季又直接可以传位给文王。可见周朝八百年不衰靠的就是这一个“孝”字,我们想一想一个“孝”字可以让整个国家兴旺数百年,那我们的一个小家想富足一点可以说简易之极。而如果一个人没有孝道的存心,那么他别的方面就算做的很好,也都不足以积累起自己的福报,没有孝道就好比一个桶没有底一样。纵然倒在多的水下去,也没有办法保存住。而孝这一个字具体怎么落实呢?净空老法师一在提倡,修学佛法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先落实三个根:《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其中《弟子规》就主要是讲孝道的落实,而且这一部《弟子规》也可以完全含摄另外两部。不仅如此,就是佛所宣讲四十九年的一切经法也都要从《弟子规》开始。《弟子规》文字语句很好懂,又有蔡礼旭老师的讲解,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生活。如果想让自己的一生命运有所转变,想让自己的道德学问有所增加。这一本《弟子规》是不可不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