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曾经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因此一切众生,临终发至诚心,念佛求生西方,无一不蒙佛垂慈接引啊!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祸害非小。何况离开这个痛苦世界,往生到那个极乐世界,是最快意的事,应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旧不能不死,反而引来不能往生西方的后果!这是因为自心与佛心相违背的缘故。佛虽具有大慈悲,对于不依佛教的众生也没有办法挽救。阿弥陀佛万德洪明,我们多生罪业,如空中一片雪,业力凡夫,由于念佛的缘故,如一片雪近于洪炉,即可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业力既然消失,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怎么可以怀疑自己不能往生,以及佛不来接引呢?这样委屈婉转开导安慰,病人自然可以生正信心。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至诚的地方,也在这里。1 y* I* m5 x: o2 ~! O. m k J
" a7 V b5 x: f0 X6 Z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病人将终之时,正是来世做凡做圣做人做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到了极点。只可以用佛号开导他的神识,千万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动地方。任他如何坐卧,只可顺他的姿势,不可稍有移动,也不可对他露出悲痛感伤的样子,或者忍不住哭泣。因为这个时候他身体不能自主,移动则受阻身体,均受折之痛。痛则瞋心生,而佛念就停止了。随瞋心去投生,大多堕落为毒类众生,恐怖到了极点。如果临终之人见其亲友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也停止了。随这情爱心去投生,则生生世世,不得解脱。因此此时,最有益的,莫过于一心念佛;最有害的,莫过于妄动哭泣。如妄动哭泣,引起他生瞋恨及情爱心,则要生西方,万无有一了。124
三班相继,佛声不断。病人有力气能念出声,则随大家小声念;不能念,则收敛耳朵仔细听,心无二念,自然可以与佛相应了。念佛声音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也不可太低,低则病人听不到。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跟随,听也不很清楚;太慢,则气接不上,也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让病人字字句句,入耳经心,这样才容易得力。念佛法器,只用引磬,其他一切,一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刚开始念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因为字少易念,病人或随大家念,或摄心听,都省心力。家中眷属这样念,外请善友也这样念,人多人少都这样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使病人,佛念间断。如正值吃饭时,大家应当换班轮流出吃,不要中断佛声。如病人将要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在分班念三小时,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后事。当念佛时,不得让亲友来病人前问讯安慰。既然与病人有感情,就应当随念佛若干时,这才是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如果用世间俗情去看病人,简直就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于主事者是否明白道理,应预先与人说清楚,以免引起有碍情面的事情发生,以致危害病人,由于分心而不能往生了?修行入道,门径很多,只是随从各人的志趣,完全没有固定的修法。要说有一定的法则,那就是“真诚”与“恭敬”。这两条,就是尽未来际,诸佛出世,都不能改变,何况我们这些地地道道的凡夫,想要顿消业力牵引,速证无生法忍,不致力于诚敬,譬如树木无根而想茂盛,这可能吗?+ A$ I; p) S7 M8 c# d/ u
$ B' }! z2 W. B' G( o2 {念佛一法,是最简单,最容易,最广大的法门。必须恳切志诚到极点,才能感应道交,此生亲身获得真实的利益。如果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然是种下了遥远成佛的因,可是亵渎轻慢的罪过,在现在和不久的将来,就有不敢设想的恶果。我常说,想要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除一份罪业,增长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除十份罪业,增长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亵渎轻慢,则罪业愈增,福德与智慧就愚减了。 5 c Y3 f7 J0 f" R2 _8 R5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所存的唯有经书与佛像。若能将泥土,木头,金属等做成的佛像,视作真佛,就能灭业障而破烦恼,证三昧而出生死。若将他们视作泥土,木头,金属,则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土木金彩而已。对土木金彩,不恭敬也没有过失。如果亵渎的并非是土木金彩,而是土木金彩所作成的佛像,那就是弥天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