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之所以敢假装做善事而事实上却作恶事,是因为自以为别人不知道。他哪里知道,只有世间的凡夫才不知实相。如果是得道的圣人,则清清楚楚全部知道。还有天地鬼神,虽未得道,因为他们有他心通,所以也清清楚楚全部知道,更何况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有他心通和慧眼,圆见三世,如放在手掌之中呢?所以,想要没有人知道,除非自己不知道。自己若知道,则天地鬼神,佛菩萨等,无不全知道。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么,即使在暗室屋漏之中,也不敢松懈散漫;在人不知道的地方,也不敢萌发恶念了。人若懂得了这个道理,自然能过战战兢兢,时刻保持警惕,主敬存诚。刚开始时则努力消除妄念,时间一久则无妄念可得了。: J. t/ z# U8 A
$ X/ g5 V4 \8 E$ C3 B$ |/ N学佛之人,先从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然消失,怎么还会有不如法的地方?若有就要用力消除,才是真实履行所学。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为愈下,这是今天学佛自称通家者深入骨髓的大疮。倘若能够希望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则学得一分,就的一分实益了。. a' U& T4 z5 `# m, m# c- A9 r
过去的罪业,虽然极其深重,只要能志心忏悔,改往修来,用正确的知见,修习净业,自利利他,矢志不渝,则罪障雾消,性天开朗。所以经上说:“世间有两种好健儿,一是自己不犯罪,二是做了能忏悔。”“悔”这个字,要从心起,心不真悔,口说无益。譬如读药方却不服药,则一定没有愈病的希望。倘若能依方服药,自然可以病愈身安。所怕的事,立志不坚,一暴十寒,则徒有虚名,毫无实益了。105
不要说缘想一尊佛,不如缘想多尊佛的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果是久有修证的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如果是刚发心的末学,缘境如果宽了,则心识分散,而障深慧浅,或许会引起诸多魔事。所以我佛世尊,及历代祖师,都让我们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是这个缘故。等到他念佛得证三昧,则百千法门,无量妙义,都全部具足。3 q: c4 s, D8 z7 r9 j4 Y6 m
* {' a' @1 ~- U我的心性,与佛同类,只因迷惑,轮回不息。如来慈悲,随机说法,广使众生,就路回家。法门虽多,主要有二,即禅即净,解脱最易。禅靠自力,净兼佛力,二法比较,净最契机。末世众生,唯此捷径,否则违机,劳而难成。发菩提心,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既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等到林中,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圣忍。有一秘诀,恳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0 z2 ?* M s6 s( ?8 S9 L
没有做到一心不乱之前,千万不能萌发见佛的想法。能做到一心不乱,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想要见佛即刻可见,不见也完全没有妨碍。倘若急着想要见佛,心念纷飞,要见佛的念头,牢固给于心中,便成修行大病。久而久之,则多生怨家债主,趁你有这个急躁妄念,现作佛身,企图以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全身都是魔气,一见便生欢喜。从此魔入心肺,着魔发狂。即使有活佛来,也无可奈何了。只要能够一心不乱,何必就要预先想着见佛?一心不乱之后,自然知道善恶好坏。) {( e' a; m9 v+ s
不见佛固然能功夫上进,即使见了也能更加息心专修,一定不会有误会的事情发生,只有更加精进的好处。世间不明理的人,稍有一点修持,便怀越分的期望。譬如磨镜,尘垢若尽,一定会光明显露,照天照地。若不致力于磨,而只希望发光。本来是一块浑身污垢的镜子,若有光产生,也属于妖光,不是镜子本身的光。我恐怕你不善于用心,以致不但自己失去利益,并且还退人信心,故告你一声。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