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学院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的、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本部位于上海市区东部的杨浦大桥畔,与浦东隔江相望,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学校在南汇科教园区、国顺东路设有教学校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八千余人,总占地面积524亩。
- r4 U: a: V2 f
8 \4 e3 c* G- b# T$ y1 U% b& ]5 fn 学校沿革8 g& R, s" P2 _: O" K/ l# b; ]( E4 v" G* S
) Z8 E' v! @9 `7 m% Z5 s5 C$ [
上海电力学院创建于1951年,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专科学校、上海电力学院的发展轨迹。1985年1月,经原教育部和水利电力部批准,成立上海电力学院,开始了本科层次的办学历程。李鹏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五十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各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大量毕业生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和其他主干行业、大型集团公司、国家重点企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导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各方面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等门类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电力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开放式多科性大学。0 j3 X V) w. S$ L; A+ p
0 n/ c7 t. x% ^! w6 Q& [
n 院系及专业设置
6 o: X" A3 {2 g
7 t- r5 Y% k! B$ p" N* Z1 m学校自2004年11月开始实施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在原有的十系三院一部的基础上经过整合归并,成立了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与人文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六个二级学院,以及数理系、外语系、体育部等三个直属系部。- c% z8 z0 n9 f5 W# ~
! v3 x, [# x# e3 f; i学校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等十八个本科专业,涉及工、管、文、理、经五大类别。学校还设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电厂集控运行 、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等多个高职专业。
2 d' E! R' @# ^; C! T) }
6 c- f1 e5 }( v0 F, _- g3 }学校设有电力与自动化工程、电工电子、能源与环境、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物理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工程训练、管理与电子商务等八大实验中心,另设两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有三十多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十几个科研中心,图书馆藏书近六十万册。 “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实验室”被列为国家电力公司部级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大学、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外高桥发电厂联合建设的电站自动化实验室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电厂热能动力与环境工程被评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培育学科。
* _% m% C$ l8 y% I; `+ x: D% Y+ E4 G3 N3 h# O( q1 l
n 师资队伍
4 ?! ?9 m2 M# X; I, l, w' ] r. P6 e, J5 @1 \1 A ^
学校现有教职工750人,其中正副教授15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达40%,其中数十人具有博士和硕士生导师资格。近年来,一批国内知名大学毕业及国外学成回归的博士、硕士陆续充实教师队伍,使教师的学历水平逐年提高。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1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超过70%。目前,学校已形成以博导、教授为核心,博士及年轻硕士为骨干的学科学术梯队。这支队伍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另外还聘请了包括数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几十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作为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 Z0 D0 [( ~5 @8 H& h. a5 h7 n
1 }' j* E8 m, g" {! J" d, a6 q1 J
n 建设成果+ Q% h+ j8 O3 c' X7 [
8 B$ X, b, h; g0 s4 u9 f% Z% S
学校的办学方针是“立足电力,面向社会”,以“高质量、有特色”为目标,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坚持面向电力生产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F: J2 I% P d9 `% d% O
; h+ o5 Y O9 c! w* z3 J
学校的校训是“爱国、勤学、务实、奋进”,努力创建“刻苦、勤勉、求是、创新” 的优良学风。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科研为先导,用科研促进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y$ e& _" Q7 z
9 L8 q9 u* H4 O/ v
长期以来,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后勤社会化、学生寝室社区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分别荣获了华东电力集团公司和上海市教育系统的“双文明”单位称号,并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九六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目前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2006年教育部的新一轮教学评估。* [( O& O7 s/ P2 A
# c; _) S! C( w
学校实行全面学分制、主辅修制和选课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成立了选课中心、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大学生社团、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等。( r6 E" @+ C4 x" F1 G9 s: u, J
: y8 m" k( [6 E; ~: J
n 科研水平
* D4 d6 @9 D7 u- r8 R* x/ o
3 |% W' w6 L3 U7 {在五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已初步形成了研究特色日趋明显、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与时俱增的良好发展态势。学校紧密结合上海及全国电力行业发展需求,在发电新技术、清洁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电网安全及自动测控、信息管理及现代服务等领域,形成学科特色。目前,学校拥有一支由顾问教授(院士)、博导、教授、博士等组成的学术水平高、研究能力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科研型教师队伍,他们辛勤耕耘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第一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0 M9 t9 c/ Q1 q7 z' t; t9 |
- p& s$ i' t$ p) Y6 G) `
近年来,学校的科研发展经费基本上每年都保持在一千万元以上,2003年达到1500万元,2004年突破2700万元。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排名处于上海市各高校前列,其中2000年位居第二位。学校承担和参与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大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点基础研究课题、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启明星计划、曙光计划等一大批高水平纵向课题,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和许多由企业委托的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技术革新而进行科学研究的横向课题。其中1998年与江西省电力公司签约的“江西省电力公司管理信息系统MIS开发”项目总经费达740万元,创下了我院单项课题经费新的历史记录,并位居当年上海市各高校单项课题经费的第三位。学校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许多成果在生产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0多项科研成果荣获上海市、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部)科技进步奖和产学研优秀工程项目,并拥有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被国际三大权威检索机构SCI、EI和ISTP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连续攀升,呈现出一派科研工作蒸蒸日上的新气象。8 ^/ b8 \4 R8 l2 x8 E6 r' H
& h: L4 b/ {% b0 N( c0 K1 M. F/ Q9 G% Kn 毕业就业
3 U, r6 U7 \2 F) W% k* ^6 T8 M
6 A! Z. r2 }6 A$ V1 D. L' \: K就业状况是检验学校的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适合社会需要的主要指标。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就业工作始终得到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在校党政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本科各专业就业率均在95%左右,在上海市高校及电力系统高校中位居前列。6 H9 O3 J/ i/ f0 O( g* G1 \( {
6 P! p) a! v! y$ q/ ^,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下,学校通过畅通的信息渠道、详细的就业指导、全面的就业服务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及时广泛的就业途径。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每一位毕业生进行政策方针咨询、就业心理咨询、操作规范咨询等各项服务,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放弃“等、靠、要”的观点,勇敢地面对市场的竞争。
) ^* O7 j$ L V# E
; c: r1 A6 D# C1 y7 V8 G On 国际交往
- M4 n7 v5 [% H, d' r% F
+ G2 B- W6 j$ m7 k6 d学校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已与日本东京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阿拉巴马大学、洛克海文大学、法国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学院、俄罗斯国立克麦罗沃大学等国外大学广泛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并接受来自俄罗斯等国的多名访问学者来我校实验室工作。学校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具有中国和英国本科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学校还聘请了多名国外学者、专家为名誉教授。
; T4 w( \5 L: S1 G1 J4 {- R& g/ P9 s: K! W3 a2 N
n 产学研合作
. i- N; ~6 X% W+ Z
2 b. G/ e' l4 X. \" ?学校坚持“立足电力、面向社会”的办学方针,努力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企业参与办学,增强了办学的经济实力和活力,同时各电力企业如电厂、供电局等为我校学生生产实习、现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上海电力股份公司、南通供电局、望亭电厂、外高桥电厂等22个外单位与学院签订了学生教学实习基地的合同。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将工程应用中的先进技术及时引入课堂教学和教材,大大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得到了中国产学研教育协会以及国家电力公司、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并被确定为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单位。
8 U Z; m& l' G0 u; N& y0 p, I R
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精神,学校在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建设中加强区校合作,共建电力高科技创新基地,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 |$ {, k" ^0 k8 W, p- Z/ V4 V
/ C4 q$ J3 r, Y. s$ f在新的形势下,上海电力学院将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努力把我院办成深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有特色的院校。立足电力、面向社会、严谨治学、严格管理、精心育人,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