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3119|回复: 18

本案应定何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3 18: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甲某乃一赌徒,某日赌博输钱后来到其叔父家里,向其叔父提出借钱一万元。由于叔父知道其为人,不同意借钱给他。甲某随即抱起叔父的孙女,并且掏出匕首顶在孙女的脖子上,威胁其叔父如果今天不给钱就把孙女杀了。叔父迫于无奈,给了甲某一万元,甲某得赃款后离去。问甲某的行为构成:(             )  V) O. V- L+ ^/ c' N+ ^& I
A         抢劫罪5 H* s, H; b2 B+ F2 m( h3 v
B        敲诈勒索罪, M3 w2 c! z( b% v  F/ g! Z
C        绑架罪# _! E/ k; T+ ?* R& q: c& ^
D        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
发表于 2009-1-3 18: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是楼主抢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 18: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明显的绑架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 20: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明显的绑架罪!!!/ l1 {  A: M) I1 F1 h5 u
★舞、 发表于 2009-1-3 18:53
, E. T5 N8 X% g' f
同意。$ P% X3 \9 w: T* t: [2 l+ u$ _

( M# @; T# S' N% J3 ?# m這裡沒有什麼搶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5 12: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 G' s: G3 ^& b/ M% F5 J2 K1、抢劫罪的"威胁"是当着被害人的面,由行为人直接发出的;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是当面发出的,也可以是通过书信、电话、电报等形式发出,可以是行为人本人发出,也可以通过第三人发出。
* z3 k/ t" X0 }3 o6 h  2、抢劫罪的"威胁"是扬言当场实施,"威胁"的内容都是当场可以实施的;敲诈勒索罪的"威胁"一般是扬言将要实施,并不一定当场实施,威胁的内容可以当场能够实施的,也可以是在以后的某个时间才能实施。
8 \( B0 y' F3 X, N  3、抢劫罪是迫使被害人当场交出财物;敲诈勒索罪迫使被迫交出财物的时间、地点,可以是当场,也可以是在以后指定的时间、地点交出。. ?1 i+ f$ a3 @9 Z  i" k6 S
  4、抢劫罪占有的财物只能是动产;敲诈勒索罪占有的财物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
* `+ Y5 m3 X6 V  C  5、抢劫罪除使用威胁手段外,还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因而往往同时侵害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敲诈勒索罪,不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因而不侵害公民的人身权利。) C$ m# H4 Y$ U8 [
  6、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抢劫罪故意的内容是抢劫;敲诈勒索罪故意的内容是敲诈勒索。- ?) r  s2 K& R* Z, l* A+ G

1 N0 F2 \% E, ?6 p! s  e% D& s# K- ]4 y) u2 L- U2 I3 Z" ?6 {6 W
本案应该是敲诈勒索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5 19: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这位同学看来对刑法还是没有吃透,适用法律也不正确。
- I3 O+ `: p# ^0 o4 \* t: t# a7 D
5 @! X2 |1 i& ]2 W1 T, Y6 @  M在本案中,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生权利,行为人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对他人实施绑架,直接危害被害人的生命健康。通过对他人的人生权利的侵害达到其索要财物的目的。" t9 q% |* o. C! M) n7 a" v; t0 T

" n1 c$ h$ u$ g! {# N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R/ C& B/ Z1 K, P/ f  K' T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 z6 d" y$ b$ J8 ]  (一)绑架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x! v4 |. {4 V8 l& t6 j9 T8 A4 A
  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
/ h' v. V3 z5 ]/ B1 M% i( A, R  1979年刑法没有规定此罪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了“绑架勒索罪”。1997年修订刑法时对罪状作了修改和补充,因而将罪名相应地改为“绑架罪”。' ?# y) y" X2 C: A* c  [8 o: n& c, \
  绑架罪的构成要件是:
' v' X8 ~# ?: X$ A- }  A" a6 ^- M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因为行为人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对他人实施绑架,直接危害被害人的生命健康。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常常以危害被害者相威胁,迫使其家属交付赎金;在绑架过程中,被害人往往受虐待、重任甚至惨遭杀害;还有的将被害人危害后再勒索财物。立法者将绑架他人的行为放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这一章中,表明强调的也是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这种犯罪实际上就是旧社会甚为猖獗的“绑票”行为,新中国成立后已经绝迹,近些年来又重新出现,并有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危害极大。为了有力惩治这种犯罪,刑法将绑架行为单立为罪名。犯罪对象是“他人”。“他人”既包括妇女、儿童,也包括妇女、儿童以外的人。
4 A  w: ?2 X: k' @, M  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的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暴力”,是指行为人直接对被害人进行捆绑、堵嘴、蒙眼、装麻袋等人身强制或者对被害人进行伤害、殴打等人身攻击手段。“胁迫”,是指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或者对被害人及其家属以实施暴力相威胁。“其他方法”,是指除暴力胁迫以外的方法,如利用药物、醉酒等方法使被害人处于昏迷状态等。这三种犯罪手段的共同特征,是使被害人处于不能反抗或者不敢反抗的境地,将被害人非法绑架离开其住所或者所在地,并置于行为人的直接控制之下,使其失去行动自由的行为。法律只要求行为人具有绑架他人其中一种手段就构成本罪。
3 ~$ X8 m( J' {6 r0 j9 Y  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岁的人对本罪是否应负刑事责任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这种犯罪的“危害性特别大,凡是年满14岁并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① 。我们认为,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岁的人,如果仅参加了绑架的行为,但未参与杀害、伤害被绑架人,没有实施刑法第十七第二款规定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行为,该未成年人对这种绑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如果在绑架过程中实施了杀害或者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被绑架人的,则应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 [- O% |$ `$ a/ s' e8 G
  4、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的目的。“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他人“,是指采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的方法,强行将他人劫持,以杀害、杀伤或者不归还人质相要挟,勒令与人质有关的亲友,在一定期限内交出一定财物,”以钱赎人。这里的“财物”应从广义上理解,不局限于钱财,也包括其他财产利益。“绑架他人作为人质“,是指出于政治性目的,逃避追捕或者要求司法机关释放罪犯等其他目的,劫持他人作为人质。' B8 Z: A9 l" q9 Y( X! I( Q6 _
  (二)认定绑架罪应当注意的问题
' |, T9 [4 y9 p4 e1 [  1、划清绑架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绑架妇女、儿童的界限。这两种犯罪犯罪手段上都使用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但有明显区别:一是犯罪的目的的不同。前者以勒索被绑架人的财物、扣押人质为目的,后者以出卖被绑架的妇女、儿童为目的。二是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绑架的对象是指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一切人,后者则仅指妇女儿童。
3 N: ]  |3 U# s4 v  2、划清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人质型”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案件,即以强行扣押“人质”的方式,胁迫他人履行一定行为为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定行为为目的”,实践中大多是健债款,要求“以钱换人”。这种行为从形式上看与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行为很相似,但实质上有很大区别:第一,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后者以逼索债务为目的,以扣押“人质”作为讨还债务的手段。第二,犯罪对象不同。前者以绑架的人自身完全无过错,而后者以绑架的“人质”大多自身有过错(如欠债不还),甚至有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有的纯属索然无辜。因此,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非法拘禁罪的规定处罚。) F: ^# V8 c' p; l0 ~4 h
  3、正确认定偷盗婴幼儿的犯罪性质。对于偷盗婴儿的案件,应当按偷盗婴幼儿的目的不同,分别定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勒索财物为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应当以绑架罪定罪,并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鏀。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则应当以拐卖儿童罪定罪,并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 J4 E. F) r6 S! m2 O: V
  4、划清一罪与数罪的界限。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将被害人杀害后勒索财物的行为,是定一个罪还是定两个罪,认识和做法都不一致。例如,被告人苏XX为勒索钱财,于1993年11月29日将其堂倒苏X(11岁)诱骗至偏僻无人处杀害,尔后向苏X的家长投送匿名恐吓信,勒索得款2万元。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绑架勒索罪,判处被告人苏XX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XX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对此案是定一罪还是两罪,看法有分歧。一种意见主张定绑架勒索一个罪。理由是:上诉人在绑架他人之后实施杀人的行为,属于“撕票”行为,可作为绑架勒索罪中“情节特别严惩”的行为予以从重处罚。另一种意见主张定绑架勒索和故意杀人两个罪,实行并罚。理由是:“撕票”是指行为人勒索财物未逞后杀害“人质”的行为。而本案上诉人在勒索财物之前就杀害了“人质”,杀人是为了灭口。上诉人实施的杀人行为与绑架勒索行为,如同在抢劫过程中行为人为灭口又将被害人杀害一样,是出于两个故意,触犯了两个罪名,故应定两个罪。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只规定了绑架勒索罪的客观方面是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而不包括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在内。我们赞同前一种观点。第一,行为人绑架他人的目的虽是为了勒索财物,但这种犯罪侵犯的不仅是被害人的财产权利,而且首先侵犯的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包括健康和生命权利,所以台湾刑法又称此种犯罪为“掳人勒赎”罪。第二,使用暴力、胁迫的手段绑架他人是本罪在客观方面的重要特征。使用暴力、胁迫手段所造成的后果,就包括在绑架“人质”过程中可能导致“人质”死亡,或者出于灭口等动机将“人质”杀害在内,所以这种犯罪的人身危险性很大。第三,本罪在主观方面的故意。但这种故意属于概括的故意,既包括勒索财物的故意,也包括危害“人质”的故意,而不仅仅是勒索财的故意。概括知音的犯罪对象是不确定的,它只要求行为人对犯罪的事实有概括的认识就可以构成故意犯罪,并不要求行为人明确犯罪结果发生有什么对象上。第四,鉴于绑架勒索罪的社会危害性很大,因此法定刑很重,起刑点就是十年以上;“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处死刑。将“人质”绑架并加以杀害,就属“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之一。至于是在勒索财物以前还是勒索财物未逞之后将“人质”危害,属于犯罪的具体情节,并不影响犯罪性质的认定。所以,不能以行为人“撕票”前后杀害“人质”,作为认定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此案虽然发生在 1997年刑法修订前,适用的是《决定》,但理由是一样的。且1997年刑法已将“情节特别严重”具体改为“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既明确,又便于操作。因此,对于既绑架他人,又将被绑架人杀害的,只能定绑架一个罪,不能定绑架和故意杀人两个罪,实行并罚。2 T# N. @8 U9 N! d
  5、正确掌握绑架罪的既遂标准。绑架罪的既遂,应以行为人是否将被害人劫持并实际控制为标准。即行为人只要实施了绑架他人的行为,就构成绑架罪的既遂,而不是以勒索的财物是否到手或者其他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如果由于被害人的反抗或者他人及时进行解救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使绑架没有得逞,因而未能实际控制被害人的,则构成绑架罪的未遂。7 q3 f. ?+ {& Y- l
  (三)绑架罪的刑事责任
* e# ~, o" y  `2 m4 y  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绑架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 z* w* [1 ^3 t9 Y1 c7 |7 U  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 a' j, t4 M" I1 a, u- p
  司法机关在适用本条规定处罚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J- x6 c( ~" A
  1、“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是指由于在绑架过程中对被绑架人使用暴力或者进行虐待等导致被绑架人死亡,以及被绑架人在绑架过程中自杀身亡的行为。“杀害被绑架人”,是指在劫持被绑架人后,由于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没有实现以及其他原因,故意将被绑架人杀害的行为。
6 k* `9 Z# n3 _. \: C9 ~  2、由于法律对绑架致使被害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立法上采用的是绝对确定的法定刑,而且是处死刑,因此,司法机关在适用时应当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严格掌握适用的条件。
) N" T- j5 t3 v# v, d. J7 F) w. p% S1 b. k. i# g1 d

0 v, ?/ m; x" c( ?: W# {9 R) m根据事实,检察院应以“绑架罪”提起公诉!!!/ A& B9 V- I6 h8 W5 i5 S
楼上同学请多读一下刑法的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5 20: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这位同学看来对刑法还是没有吃透,适用法律也不正确。! f9 Q, T) D. @8 ^: ~& k/ W) l
' N" b  G& k' I% z
在本案中,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生权利,行为人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对他人实施绑架,直接危害被害人的生命健康。通过对他人的人生权利的侵害达到其索要财 ...
- w" b. p5 Y7 t9 ^★舞、 发表于 2009-1-5 19:21

+ k* Y6 a# x5 B ( O0 i* U9 b6 I6 ?; @) W7 L- t
" a/ o, K3 S; [% Z  Y* h( e9 o
你好猛,这么多法律文献,你是学法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2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对本主题的持续关注。
5 V9 n1 }5 e8 E& y* E: S其实,这道题目是北大法律系入学测验的一道题目。我看了一下大家的观点,其实都有些道理。但是正确答案却只有一个。
1 `' y+ h/ a) G1 K6 G8 W% b) A9 `目前,我们国家刑法界比较权威的两位专家张明楷、陈兴良对此也争论过。4 _# r1 A7 n, w
按照张的观点,是一个答案。按照陈的观点又是一个答案。
7 _% v' ?( x+ q: E4 j' \2 I!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继续参与进来,我们一起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12: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坚持“绑架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13: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有勒索的成分吧:4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4-26 15:33 , Processed in 0.06408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