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 }( V! ` T" D) B2 f. {0 d" ?一笔一纸总关情——谈孟庆国先生的书画艺术" R" D8 q x- U" @0 _1 ?' L
作者:何岱新
/ q' a% c O" X7 ~3 \ 在济宁书法家队伍中,孟庆国先生可以称得上是小有成就了。他是庆国青少年书法绘画学校校长,执教鞭二十多年来,可谓“桃李满天下”,其学生荣获国家及省、市级各类奖项不计其数,向全国各类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人才和多名研究生,被赞为“腾蛟起凤桃李满天下,厚德树人高师出栋梁”。4 \% k) P b6 j5 G; |% _1 k
四十年临池不辍,二十年执鞭教坛,使得庆国先生在诗、书、画、印的实践与理论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他擅长隶书、楷书、篆书及行草,精于绘画、篆刻及文博鉴赏,对宋四家、近代文人名家的书法都有独到的见解。, m) b; }: j$ {" Y1 B, f
先生书法本乎帖学,取法在晋宋之间,以王铎为本而上溯二王,讲求书卷气,尤精于用笔,所贵在学富而胸罗、书之无尽尔。故发而为书,郁郁芊芊,无俗、怪、狂之病,而又自然雅正。他先后临摹了《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汉碑群馆、摩崖石刻、武梁祠汉碑、曲阜三孔名碑,汲取精华,反复揣摩,融会贯通,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怀着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执着,先后游历了名山大川、江南古镇、宝刹寺院、历史名城,极大的丰富了自己的艺术学养。其书法诸体皆精,尤以隶书见长,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的书法作品严谨,重骨力、求变化,用笔沉雄,给人以凝重、遒劲、坚毅泼辣之美感,得到诸多书坛大家的高度评价,许多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收藏,或在报刊、杂志和电视媒体上刊发。对此,任城电视台《人文任城》栏目制作了《孟庆国先生艺术生涯》专题片,山东政府新闻网《济宁名人》栏目也对庆国先生的艺术成就进行专题报道。, s5 Q4 p2 l2 o0 {$ ?0 S# C
在庆国先生的艺术天地中徜徉,你会发现,他不但书法技艺精湛,其山水花鸟画作也别具一格,耐人回味。解读庆国先生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到,无论是表现大山大水还是田园风光,无论是秀雅的风格或是雄浑的气象,坚持直面自然的感悟,率性本真,合理合法,舍形悦影而有情有趣为其不变的追求;观其笔墨乃笔饱墨厚,水气氤氲、虚实相生、黑白掩映,大有疏豁虚明的效果,而在具体的细节处理上又颇见匠心,毫不潦草从事,因而远观有势,近看有质,使得作品气息大而不空,形象生动,笔墨苍劲,给人布局合理、繁而不窒、层次丰富的感觉。因其山水画水墨语言个性突出,大开大合,动静生发,令人回味,绘画大师于希宁教授曾给予自己的爱徒高度评价说:“庆国的绘画作品呈现出法古思变、创新能雅的态势,是极为可取的”。
~4 S3 w' B6 @# W; F6 w+ } 我一向认为,一切的艺术手段都在于调动人类的情感和精神。伟大的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在谈到艺术的作用时也说:“艺术的目的就是要感动人,它麻醉人的理智的抵抗力,使人进入催眠般的状态,以至引起人的审美情感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艺术门类,不管诗歌小说,还是音乐绘画,只有形式手法的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殊途而同归。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轻视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技法,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独特的技法是实现完美表达的基础,正如笔墨、色彩和构图是画家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一样,离开了这些最基本的东西而奢谈绘画,则无疑是缘木而求鱼。庆国先生取得今天的成就,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夫,与他多年来潜心揣磨孜孜以求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L+ e+ s& a- T% n! r
庆国先生对笔墨的理解有独到之处。他非常注重书法用笔,注重写的状态,笔随气行,笔笔生友。同时还注重每一根线条所表现出来的内涵,与画面的整体气息,审美感觉是否协调,因此,他从少年时期在学画的同时,勤习书法,他常说:“饭可以三天不吃,但字不可一天不写,画不可以一天不画”。在墨与色的处理上,力求画面有整体感,尤其注意色与墨交融,墨中有色,色中有墨。满纸充溢着一种扑面而来的雅逸之气。笔墨之道,本乎性情,中国画是表现“心境”的艺术,古人就曾提出“心画一词”,绘画尤为讲究创作主体的对比,强调以形写神,传达主体的思想和感情,因此,画品与人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容回避。
& W$ k- M, w" l0 t/ ] O+ d 《图画见闻志》云:“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当然,此处的“人品”,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评价,还应包括气质、心胸和学养。笔者认为庆国的绘画能够不为时习所掩,于传统的大背景中而能出新,绝非偶然,正如我市著名画家、孔孟书画院院长张爱惠先生所说:“庆国的绘画作品既有古意,也有率真,既有程式,也有随心所欲;从画家的角度说,他所进行的艺术创作,从过程到完成与其说是一种创造和表现,不如说是一种寄托,是一种生活方式或一种生命境界,画中的一笔一墨都寄托着他的生命情感与追求,这也是感动我的真正原因”。1 F0 o2 ?! P8 r; w, O1 f% C y9 s8 d- |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庆国先生的现代书法艺术的美、就是他的心灵深处的情感映射。他的书法绘画艺术生命,深深植根于他的情感沃土中,是他对现实人生的感悟和他的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接触相感时的波动,是情感生发的火花。庆国先生的书法绘画创作没有任何约定俗成的规范和定律,更不是为创造技巧与形式以炫人耳目、哗众取宠似的“标新立异”。他要表达的是突破传统书画的樊篱,创立书画的革新意识,表现的是对创造书画的真挚感情。他的书画作品体现出来的独特审美理念,正是他的坚强个性和人格精神。不管我们从他的作品的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来看,都是“缘情而发”,富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庆国先生的书法作品,已不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的书法,而是书写他对书画艺术无比虔诚的灵魂。这正是庆国先生书画作品的高超价值之所在。“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求”。他在灵山塔下求得是什么呢?他求得是“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王国维语)的艺术境界。在这种艺术境界中,他的情感个性和人格精神得到了张扬和升华。5 @7 i/ P0 y/ I* b5 {0 y9 h; Q
艺术作品要以情动人。我们欣赏庆国先生的书法作品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情思表达,是其作品的审美意味。在庆国先生的有些作品中,则又使人产生高亢、热烈向上的审美情感。大气磅礴,正气凌人,愉快热烈,宁静优雅。这种审美快感是作者情感的升华,是对现实人生的情感超脱和净化,也是作者经过痛苦的反思,孜孜以求地寻觅自己的艺术真谛,而终于走出了“象牙之塔”的喜悦情感的流域。
$ [0 s% r9 J& M8 ~: @6 U 庆国先生的书画作品,不是纯粹的书画创作,而是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他强调“非理性的无意识创作激情”。他大胆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把中国画的色与墨巧妙地熔铸在一起,增强了作品的神秘感和凝重感,使他的艺术作品的气势和抒情更加突出,格调更加高雅、清新,富有现代感。他的线条潇洒、飘逸,呈现出节奏韵律美。浓、淡、干、湿墨的运用,极大地开拓了墨在宣纸上的表现能力,让人感觉自然,真切,而不是矫揉造作,故弄玄虚。尤其是款印,可谓是庆国先生绘画作品的精妙之处。他的用印也是非理性的激情所使然。他打破了传统绘画和书法中款印的陈规旧制,摒除了传统绘画书法中印章的从属性的功能,使其书画作品中的印章具有了独立的审美特性。你看他把印章或揿在中间,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总之要突出印章在画面上的独特位置。看起来总是那么合情合理,实质上这正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书画艺术要求的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这一原则的精神。这正是他保持绘画书法的基本态势,也是他的个性显现。
* U" g5 O" _2 e9 T+ o 先生在中国书协进修期间,中国书协副主席、北京书协主席,诗人林岫先生对庆国先生的书法也给予了首肯,她说:“庆国同学的字大有向上的趋势,已走出了正书的圈子,越写越活了。”
( Z5 W3 d. z, [8 m 常言道:“书如其人”,“书为心画”。庆国先生的书画作品,真切地反映了先生的性格、思想、志趣、情感及其为人。一方面,庆国先生酷爱书法绘画艺术,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40年如一日在艺术殿堂里默默耕耘;一方面又主动突破“象牙塔”的拘囿,关注当下,投身社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他常说:“书法要和时代同步,不要拘泥于过去,要突破、要创新,书法的整个历史本来就是不断变革求新的历史”。“书法不能无视传统文化根脉和书法的现实责任,在传统文化低迷沉沦的当下,书法家应唤起文化担当意识,使书法这一国粹焕发出文化的光辉和诗意的美韵”。他凭着“不破楼兰终不悔”的创作激情,终于在自己书法绘画艺术领域里,耕耘了一片新天地,成为书法绘画创作队伍中的佼佼者。 2 u- s9 u/ i4 v# j
清代诗人赵翼曾有诗曰:9 v& F2 W7 W& Y0 i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 G, S, m4 _' X+ A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f+ \, c7 e/ i 庆国先生正值壮年,在这个艺术表现丰富的时代,他目前的艺术实践状态是可取的,生命力前景尤盛。坚持以古人为师,以生活为营养,以传统为法,以修养为底蕴,以出新贯始终,定能不断取得艺术进步。: O+ T) o9 |% O
我们相信,庆国先生凭着他对书法绘画创作的热爱,强烈的感情,渊博的学识,他将会创作出更多更美的现代书法绘画艺术作品。
1 _( j1 W4 Q1 X" E% F% r
6 h2 _- |$ d" l9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