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2553|回复: 3

从“ 阿弥陀佛”的来历说起,浅谈《阿含经》与念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1 20: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 引 言
, o$ |1 t! v; g7 U5 Y7 @% u2 s% R5 B0 B: t

- Z2 w' x: D0 F! T9 @        谈 起 念 佛 , 我 们 决 不 会 感 到 陌 生 , 因 为 在 广 袤 的 中 国 大 地 , 只 要 对 佛 教 稍 有 一 点 粗 粗 了 解 的 人 , 都 会 念 一 句 " 阿 弥 陀 佛 " , 或 者 听 到 " 阿 弥 陀 佛 " 这 几 个 字 。 如 果 不 了 解 佛 教 的 人 , 也 没 关 系 , 因 为 媒 体 和 影 视 也 经 出 现 这 句 话 , 当 佛 门 弟 子 与 人 问 讯 , 一 句 " 阿 弥 陀 佛 " , 再 双 手 合 十 , 表 示 尊 敬 对 方 ; 与 人 发 生 争 执 , 双 手 合 十 , 一 句 " 阿 弥 陀 佛 " , 似 乎 就 可 将 争 执 化 解 , 总 之 , " 阿 弥 陀 佛 " 这 四 个 字 在 佛 门 内 外 可 以 说 用 得 最 广 , 但 是 这 几 个 字 是 怎 么 来 的 , 有 什 么 正 确 的 用 处 , 未 必 每 人 都 能 道 得 清 楚 , 人 们 只 是 觉 得 , 这 四 个 字 无 不 代 表 了 佛 教 的 一 种 精 神 , 念 上 一 句 , 至 少 能 给 人 多 多 少 少 一 种 慰 籍 … …
6 p; i& L: J8 i) G+ J4 g; _0 S4 B' {
- g+ f2 J7 C# |0 {  p) h/ `$ K' q
        念 " 阿 弥 陀 佛 " 句 , 就 是 念 佛 , 这 是 最 直 接 念 佛 的 例 子 。 不 过 佛 教 法 门 八 万 四 千 , 念 " 阿 弥 陀 佛 " 也 仅 是 此 中 一 个 法 门 而 已 。 按 佛 教 的 说 法 , 念 佛 最 基 本 的 形 式 应 不 离 二 种 , 一 是 心 念 , 心 念 也 是 意 念 , 即 念 想 佛 、 菩 萨 名 号 于 心 , 心 中 起 念 佛 、 菩 萨 想 的 念 头 ; 另 一 是 口 念 , 即 通 过 嘴 念 佛 、 菩 萨 名 号 , 而 且 要 发 出 声 来 , 念 一 句 " 阿 弥 陀 佛 " 最 为 典 型 。 ( p7 E9 k- y% n( j* c6 F" \
9 n- T# [$ f0 h
, H+ V! i' x8 F
          释 迦 牟 尼 创 立 佛 教 , 经 佛 弟 子 的 努 力 弘 扬 , 现 在 已 经 形 成 了 南 北 两 传 大 系 。 南 传 佛 教 是 流 行 在 斯 里 兰 卡 和 东 南 亚 缅 甸 、 泰 国 、 柬 埔 寨 、 老 挝 和 越 南 ( 部 分 地 区 ) , 以 及 我 国 的 云 南 省 边 疆 地 区 的 傣 族 等 少 数 民 族 中 流 传 ; 北 传 佛 教 就 是 现 今 中 国 的 汉 地 佛 教 和 藏 传 佛 教 , 并 包 括 从 唐 朝 以 后 传 到 朝 鲜 、 日 本 和 越 南 ( 部 分 地 区 ) 的 佛 教 。 口 念 " 阿 弥 陀 佛 " 是 北 传 佛 教 最 流 行 的 佛 法 之 一 , 它 是 净 土 宗 的 根 本 法 门 , 在 广 大 佛 教 徒 中 有 重 要 而 深 远 的 影 响 。
# z$ h: h7 ]9 p  t; F) q0 P6 M( T/ ^/ Y* T8 Q; T, D

2 L) \  ]3 a1 c! h, d1 ?          北 传 佛 教 流 行 念 佛 , 南 传 佛 教 念 不 念 佛 ? 答 案 是 肯 定 的 , 念 。 但 是 , 南 传 佛 教 的 念 佛 与 北 传 佛 教 的 念 佛 有 一 样 的 地 方 , 也 有 不 一 样 的 地 方 。 因 为 南 传 佛 教 没 有 北 传 佛 教 的 净 土 宗 和 大 乘 佛 教 的 菩 萨 乘 思 想 , 它 的 念 佛 理 论 大 多 还 是 承 继 了 早 期 部 派 佛 教 的 法 门 , 是 早 期 佛 典 《 阿 含 经 》 念 佛 学 说 的 发 展 。 : |2 a- I+ q7 Z; c' |0 g% A
5 r2 s0 E3 _' U! P
) G  W, V+ @) t% u4 y# i2 v
          众 所 周 知 , 佛 教 产 生 于 印 度 , 时 间 在 2 5 0 0 余 年 前 。 释 迦 牟 尼 在 世 时 创 立 了 佛 教 , 他 是 持 平 等 主 义 思 想 的 人 , 所 以 当 他 离 开 人 世 时 , 一 再 对 弟 子 强 调 要 " 依 法 不 依 人 " , 也 说 是 说 , 以 佛 教 的 法 理 作 为 随 顺 世 间 的 圭 臬 。 ! }. h( e2 ~, Q- O! O
3 N* D. l. {- [0 ?% Q0 B8 C  r

( @1 W0 W' A0 W          释 迦 牟 尼 圆 寂 后 不 久 , 佛 教 僧 伽 就 举 行 了 佛 教 经 典 结 集 活 动 , 经 、 律 、 论 三 部 分 基 本 完 备 。 学 术 界 通 过 研 究 , 公 认 《 阿 含 经 》 是 佛 教 史 上 比 较 早 的 时 期 出 现 的 佛 典 , 许 多 早 期 佛 教 的 资 料 基 本 上 在 《 阿 含 经 》 里 收 入 , 因 此 研 究 念 佛 理 论 和 思 想 的 源 头 , 《 阿 含 经 》 是 非 常 值 得 挖 掘 的 一 个 宝 藏 , 而 且 在 《 阿 含 经 》 中 的 确 有 着 非 常 丰 富 的 念 佛 理 论 和 思 想 , 但 是 这 个 念 佛 的 思 想 与 现 在 的 念 佛 思 想 是 完 全 不 同 的 。 本 文 将 依 据 《 阿 含 经 》 里 的 一 些 有 关 念 佛 的 理 论 , 试 图 说 明 早 期 印 度 佛 教 中 的 一 些 念 佛 思 想 的 发 展 及 其 脉 络 , 由 是 对 研 究 念 佛 理 论 与 实 践 提 供 一 些 有 用 的 帮 助 。 ! C0 E: }# ]6 j, v5 \/ R

+ P# k6 M- e4 ?  b# O5 J- L
5 u6 m! f- O# d4 E# d二 、 《 长 阿 含 经 》 与 念 佛6 M+ T* |, R5 `6 L) L9 X* V, \

2 o3 M6 i' k: v. F" Q0 w
+ |, A& y& x9 g) d        《 阿 含 经 》 的 念 佛 思 想 , 是 指 的 一 种 严 格 意 义 上 的 修 行 思 想 。 佛 教 的 理 论 将 全 部 佛 教 分 成 了 佛 、 法 、 僧 三 种 , 也 称 之 为 " 三 宝 " , 其 中 " 佛 " 指 释 迦 牟 尼 佛 , " 法 " 指 佛 教 的 教 说 , " 僧 " 指 弘 传 佛 教 的 人 。 如 《 长 阿 含 · 究 罗 檀 头 经 第 四 》云 ﹕
  Y( E& O( y, x) Z- j/ }
% y- R' b# T& h4 @
  I1 z$ V% s1 |% K1 P         天 及 世 间 人 , 唯 佛 为 最 上 ; 欲 求 大 福 者 , 当 供 养 三 宝 。
6 s# F: y; Q, i, q! R; m
6 a4 G, V8 ~$ w0 Q6 f
. _/ f( z- Z! E  H. u         佛 言 : " 若 为 三 种 祭 祀 十 六 祀 具 , 供 养 众 僧 使 不 断 绝 , 及 为 招 提 僧 起 僧 房 堂 阁 ; 5 h" b  Y7 M9 [6 F8 J
! @* `- ~8 g" s: q- D" r6 O
5 q+ p; z7 g. t2 C  \
         不 如 起 欢 喜 心 , 口 自 发 言 : ' 我 归 依 佛 , 归 依 法 , 归 依 僧 。 ' 此 福 最 胜 。 " / R4 t1 Y! k- p! r- Z
( J. m9 m5 l/ C5 s' r% ^' N1 m
7 `( F# o2 o& Z! L# C/ K% y
         佛 是 大 觉 大 悟 的 人 , 正 由 于 他 的 伟 大 的 人 格 力 量 , 获 得 了 人 们 对 他 的 最 高 尊 敬 , 这 就 是 在 " 天     及 世 间 人 , 唯 佛 为 最 上 " 。 供 养 三 宝 , 是 佛 教 徒 的 义 务 , 凡 是 要 求 福 报 的 人 , 都 应 供 养 三 宝 。 但 是 , 释 迦 牟 尼 佛 创 教 , 在 当 时 古 印 度 属 于 " 沙 门 思 潮 " 之 一 , 这 是 在 反 对 婆 罗 门 教 思 潮 的 背 景 下 进 行 的 。 婆 罗 门 教 有 三 大 纲 领 , 即 " 梵 我 一 如 、 婆 罗 门 至 上 、 祭 祀 万 能 " , 佛 教 是 反 对 这 些 纲 领 的 。 所 以 释 迦 提 倡 供 养 三 宝 , 他 本 人 也 曾 经 接 受 过 不 少 人 的 供 养 , 但 是 他 更 认 为 , 如 果 仍 然 以 祭 祀 和 修 养 建 僧 房 作 为 供 养 , 这 只 是 表 面 形 式 的 东 西 , 最 好 的 方 法 是 在 心 里 诚 心 诚 意 事 奉 三 宝 , 生 起 对 佛 教 欢 喜 赞 叹 的 心 情 , 其 结 果 是 必 然 会 得 到 一 个 最 大 的 福 报 。 用 心 供 养 三 宝 , 则 是 最 殊 胜 的 福 报 。 在 《 长 阿 含 · 闍 尼 沙 经 第 四 》 里 讲 了 这 样 一 个 故 事 : 摩 竭 国 瓶 沙 王 是 一 个 信 仰 佛 教 的 优 婆 塞 , 笃 信 于 佛 , 多 设 供 养 , 命 终 时 得 到 了 如 来 的 授 记 。 瓶 沙 王 的 福 报 是 怎 么 来 的 呢 ? 是 因 " 念 佛 " 得 到 的 ! 而 且 还 由 于 他 对 佛 教 的 坚 定 信 仰 , 在 社 会 上 起 到 了 很 大 的 影 响 , 有 很 多 人 都 因 此 像 他 一 样 信 解 佛 教 , 供 养 三 宝 。 这 些 人 最 后 也 得 到 了 福 报 , 乃 至 于 整 个 摩 竭 陀 国 成 了 佛 国 , 命 终 时 " 唯 愿 世 尊 当 与 记 之 , 饶 益 众 生 , 使 天 人 得 安 ! " 该 经 中 还 讲 了 一 个 鬼 神 釺 尼 沙 , " 我 本 人 为 王 , 于 如 来 法 中 为 优 婆 塞 , 一 心 念 佛 而 取 命 终 , 故 得 生 为 毗 沙 门 天 王 太 子 。 自 从 是 来 , 常 照 明 诸 法 , 得 须 陀 洹 , 不 堕 恶 道 , 于 七 生 中 常 名 釺 尼 沙 。 " 釺 尼 沙 之 所 以 能 得 到 " 极 七 往 返 , 乃 尽 苦 际 " 的 福 报 , 还 是 因 为 他 念 佛 的 原 因 。 ( h/ e7 U$ Z& B
% s# o, z0 l/ k3 j  p* `' W0 H% ?
5 X5 O- U  J1 m7 H. V; u1 {0 m
          念 佛 有 这 么 大 的 威 力 , 那 么 人 们 开 始 念 的 是 什 么 佛 ? 在 《 长 阿 含 酚 涡 芯 第 二 后 》 里 , 佛 对 此 有 一 个 解 释 。 经 云 :
- j/ t" A$ D& K5 y/ J
/ M6 v( w0 l, o) j# |9 R+ |8 D# ~) F- B) ?& e: ]) u, x
          佛 告 阿 难 : " 汝 勿 忧 也 。 诸 族 姓 子 常 有 四 念 。 何 等 四 ? 一 曰 念 佛 生 处 , 欢 喜 欲 见 , 忆 念 不 忘 , 生 恋 慕 心 。 二 曰 念 佛 初 得 道 处 , 欢 喜 欲 见 , 忆 念 不 忘 , 生 恋 慕 心 。 三 曰 念 佛 转 法 轮 处 , 欢 喜 欲 见 , 忆 念 不 忘 , 生 恋 慕 心 。 四 曰 念 佛 般 泥 洹 处 , 欢 喜 欲 见 , 忆 念 不 忘 , 生 恋 慕 心 。 阿 难 ! 我 般 泥 洹 后 , 族 姓 男 女 念 佛 生 时 , 功 德 如 是 。 佛 得 道 时 , 神 力 如 是 。 转 法 轮 时 , 度 人 如 是 。 临 灭 度 时 , 遗 法 如 是 。 各 诣 其 处 , 游 行 礼 敬 诸 塔 寺 已 , 死 皆 生 天 , 除 得 道 者 。 "
& [: J2 m: d2 B5 I! D, q% ?! ?+ j0 |8 C3 f
  V; Z( ~! b- ?4 Y* D% {+ X- `
          从 经 文 可 知 , 欲 求 生 天 功 德 , 当 要 " 四 念 " 。 此 " 四 念 " 是 念 " 佛 生 处 、 佛 初 得 道 处 、 佛 转 法 轮 处 、 佛 般 泥 洹 处 " 。 历 史 上 不 管 是 佛 教 徒 还 是 学 者 , 都 把 释 迦 牟 尼 的 一 生 就 概 括 为 出 生 、 得 道 、 转 法 轮 、 涅 槃 ( 即 泥 洹 的 又 一 译 法 ) 四 个 阶 段 , 因 此 这 里 的 " 四 念 " 就 是 念 的 释 迦 牟 尼 佛 , 纪 念 他 的 伟 大 一 生 和 人 格 感 召 , 生 " 欢 喜 欲 见 " , " 生 恋 慕 心 " , 进 而 得 到 " 神 力 " 、 " 度 人 " 、 " 遗 法 " 等 等 功 德 。 这 就 是 早 期 佛 教 念 佛 的 由 来 , 也 是 当 时 历 史 现 实 情 况 的 反 映 。 尊 崇 释 迦 牟 尼 创 教 者 的 地 位 , 将 他 看 成 一 位 伟 大 的 圣 人 , 而 不 是 加 以 神 话 , 是 符 合 早 期 佛 教 的 历 史 发 展 特 点 的 , 是 佛 教 历 史 发 展 必 然 的 内 在 逻 辑 。 ) [. A% L: S# W4 T/ D, J
) |7 R1 Y% x' K3 @: F
6 i7 ]4 y  u: J6 }/ \5 S2 m
          佛 教 强 调 念 佛 , 并 把 它 作 为 必 修 的 法 门 之 一 。 大 概 没 有 多 久 , 念 佛 的 法 门 有 了 变 化 , 在 《 长 阿 含 · 十 上 经 》曰 ﹕" 云 何 六 修 法 ? 谓 六 念 : 念 佛 、 念 法 、 念 僧 、 念 戒 、 念 施 、 念 天 。 " " 六 修 法 " 也 是 " 六 念 法 " , 并 且 在 这 里 将 修 行 念 佛 法 是 作 为 第 一 法 来 排 列 的 , 放 在 了 诸 修 行 法 之 首 。 行 者 经 过 修 行 , 掌 握 了 此 六 法 , 是 得 不 退 法 。 《 长 阿 含 · 游 行 经 二 初 》 云 ﹕" 佛 告 比 丘 ' 复 有 六 不 退 法 , 令 法 增 长 , 无 有 损 耗 。 一 者 念 佛 , 二 者 念 法 , 三 者 念 僧 , 四 者 念 戒 , 五 者 念 施 , 六 者 念 天 。 修 此 六 念 , 则 法 增 长 , 无 有 损 耗 。 " 佛 的 地 位 是 至 高 无 上 的 , 念 佛 也 是 敬 佛 的 一 种 表 现 , 六 念 法 有 增 上 缘 的 作 用 , 故 亦 名 " 六 增 法 " , 亦 名 " 六 敬 法 " , 即 " 敬 佛 、 敬 法 、 敬 僧 、 敬 戒 、 敬 定 、 敬 父 母 。 " 同 样 由 六 退 法 而 得 到 " 六 不 敬 法 " , 即 " 不 敬 佛 、 不 敬 法 、 不 敬 僧 、 不 敬 戒 、 不 敬 定 、 不 敬 父 母 。 " 六 法 还 有 趣 善 、 趣 恶 、 趣 涅 槃 的 功 用 ,《 长 阿 含 · 三 聚 经 》 说 :“ 又 有 六 法 向 恶 趣 , 六 法 向 善 趣 , 六 法 向 涅 槃 。 云 何 六 法 向 恶 趣 ? 谓 六 不 敬 : 不 敬 佛 、 不 敬 法 、 不 敬 僧 、 不 敬 戒 、 不 敬 定 、 不 敬 父 母 。 云 何 六 法 向 善 趣 ? 谓 六 敬 法 : 敬 佛 、 敬 法 、 敬 僧 、 敬 戒 、 敬 定 、 敬 父 母 。 云 何 六 法 向 涅 槃 ? 谓 六 思 念 : 念 佛 、 念 法 、 念 僧 、 念 戒 、 念 施 、 念 天 。 " 所 有 这 些 , 都 旨 在 强 调 六 法 的 重 要 性 , 而 六 法 中 , 与 " 佛 " 有 关 的 法 门 又 放 在 为 首 的 地 位 , 充 分 突 出 了 佛 教 中 " 佛 " 的 地 位 , 将 具 有 人 格 感 召 的 释 迦 牟 尼 作 为 效 法 的 榜 样 , 是 早 期 佛 教 的 鲜 明 特 色 和 修 行 的 特 点 之 一 ,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所 以 《 中 阿 含 · 福 经 二 十 二 》 非 常 强 调 : “ 是 故 当 自 为 , 欲 求 大 福 佑 ; 当 恭 敬 于 法 , 常 念 佛 法 律 。” 《 中 阿 含 · 息 止 道 经 第 二 十 三 》 也 说 :“ 若 见 色 可 爱 , 清 净 欲 相 应 , 见 已 观 如 真 , 正 念 佛 法 律 。 " : C/ W8 z+ r- m
% X. h, |! h3 o% U, y, O' m
- j& V: |9 _* x5 g5 g
三 、 《 杂 阿 含 经 》 与 念 佛
* J, B+ l- g: Z! P: s. X) o
/ p) _6 Y& r' ]5 A$ A
7 K( V$ H" O% m: V          早 期 佛 教 念 佛 历 史 已 经 如 上 揭 出 , 下 面 我 们 讨 论 念 佛 实 践 的 具 体 法 门 。 关 于 早 期 佛 教 的 念 佛 法 门 , 在 《 杂 阿 含 经 》 和 《 增 一 阿 含 经 》 里 有 许 多 介 绍 。 《 杂 阿 含 经 》 卷 二 十 说 : . y0 I" }+ ?, _9 c

$ x; v% {2 a) x+ |. f' Q/ A/ D0 E
/ h& E9 c, C) i         " 圣 弟 子 , 念 如 来 应 所 行 法 故 , 离 贪 欲 觉 , 离 睼 恚 觉 , 离 害 觉 。 如 是 圣 弟 子 , 出 染 著 心 。 何 等 为 染 著 心 ? 谓 五 欲 功 德 。 于 此 五 欲 功 德 , 离 贪 恚 痴 , 安 伴 正 念 正 智 , 乘 于 直 道 , 修 习 念 佛 。 " : }5 [$ z+ t" E; q  o% U

# {6 |2 {5 z/ U, l3 g! j2 f: E$ F; t! f" h+ W! |
          在 这 里 , 经 中 谈 到 了 修 习 念 佛 活 动 要 离 贪 、 离 睼 、 离 害 , 由 是 可 以 出 染 著 心 。 念 佛 要 " 正 念 正 智 , 乘 于 直 道 " , " 正 智 " 是 " 八 正 道 " 之 一 , 就 是 正 确 地 智 慧 , 即 佛 教 所 说 的 教 法 , 亦 即 " 如 来 所 应 行 法 " , " 直 道 " 就 是 直 乘 之 道 , 因 为 修 习 念 佛 法 门 是 禅 定 之 道 , 亦 是 " 八 正 道 " 之 一 , 所 以 修 习 念 佛 法 门 , 成 为 佛 教 徒 的 基 本 道 路 , 念 佛 修 行 的 色 彩 也 愈 浓 。 该 经 还 以 释 迦 大 弟 子 的 口 气 说 : " 尊 者 摩 诃 迦 叶 延 语 长 者 言 : ' 汝 当 依 此 四 不 坏 净 , 修 习 六 念 。 长 者 当 念 佛 功 德 。 ' " " 世 尊 说 依 四 不 坏 净 , 增 六 念 处 , 我 悉 成 就 。 我 当 修 习 念 佛 功 德 , 念 法 念 僧 念 戒 念 施 念 天 。 " 为 了 证 明 念 佛 的 有 功 德 , 经 中 又 讲 述 了 给 孤 独 长 者 在 晚 上 不 能 入 睡 , 但 因 为 他 后 来 " 令 心 念 佛 。 因 得 睡 眠 。 " 可 见 , 念 想 佛 名 在 这 里 除 了 有 对 治 五 欲 , 出 染 著 心 外 , 还 有 安 眠 的 作 用 。 1 r; }- u7 g! a

  A8 R- ~6 _0 X0 I! j  w+ \9 M$ q+ t
          除 了 上 面 提 到 的 念 佛 修 习 是 八 正 道 的 正 智 、 正 见 的 内 容 之 外 , 经 中 还 就 修 习 念 佛 法 门 由 八 正 道 的 正 信 而 获 正 见 的 功 能 。 《 杂 阿 含 经 》 卷 四 十 六 云 :
# o6 \2 w9 X- I+ W& J( U9 M  R$ L' Z6 Q4 P. f

% E: D9 R& r! T8 B5 K7 K: Q, }# S          时 天 帝 释 说 偈 言 : 正 信 于 如 来 , 决 定 不 倾 动 。 受 持 真 实 戒 , 圣 戒 无 厌 者 。 于 佛 心 清 净 , 成 就 于 正 见 。 当 知 非 贫 苦 , 不 空 而 自 活 。 故 于 佛 法 僧 , 当 生 清 净 信 。 智 慧 力 增 明 , 思 念 佛 正 教 。 佛 说 此 经 已 。 诸 比 丘 闻 佛 所 说 , 欢 喜 奉 行 。 ( v/ J. ~) W" I) A

1 k7 Y6 b6 t4 f% G
1 F2 O2 W* \/ e1 `         " 正 信 " 是 坚 持 正 确 的 信 仰 , " 正 见 " 是 持 正 确 的 见 解 , 仍 然 属 于 智 慧 的 法 门 。 " 正 教 " 是 佛 教 的 自 称 , 因 为 佛 教 将 其 它 的 宗 教 哲 学 都 视 为 外 道 , 由 此 显 示 出 来 自 己 的 正 法 地 位 。 念 佛 最 重 要 的 是 要 有 正 信 , 只 有 正 信 之 后 , 才 能 获 得 正 见 , 这 比 前 面 《 长 阿 含 经 》 所 说 的 念 佛 求 功 德 前 进 了 一 大 步 。 在 《 长 阿 含 经 》 里 , 念 佛 是 供 养 法 门 之 一 , 念 佛 也 就 是 生 " 欢 喜 欲 见 " , " 生 恋 慕 心 " , 进 而 得 到 " 神 力 " 、 " 度 人 " 、 " 遗 法 " 等 功 德 。 但 是 到 了 《 杂 阿 含 经 》 里 , 念 佛 除 了 仍 然 能 获 得 《 长 阿 含 经 》 所 谈 到 的 功 用 之 外 , 还 与 佛 教 的 八 正 道 联 系 起 来 , " 于 佛 心 清 净 , 成 就 于 正 见 " 。 《 长 阿 含 经 》 强 调 供 养 三 宝 可 得 趣 善 、 趣 恶 、 趣 涅 槃, 而 《 杂 阿 含 经 》 则 更 强 调 出 染 著 心 , " 当 生 清 净 信 。 智 慧 力 增 明 " , 说 明 两 者 之 间 在 念 佛 问 题 上 是 不 完 全 相 同 的 , 这 是 应 该 注 意 的 地 方 。
4 \3 o' N1 F- x. Y* U+ l% ]3 ]/ O% y- U" k; u" ~

. t" Q5 h; e6 b# e$ y- ~. U% Y          在 《 杂 阿 含 经 》 里 , 还 有 关 于 念 佛 可 以 解 决 身 后 的 问 题 。 在 《 杂 阿 含 经 》 卷 三 十 三 云 :
5 e; Q8 T1 e$ g* H2 h
' x; `: @4 v' i; \% G$ U
+ i" ?" t! q5 d( y          如 是 我 闻 。 一 时 佛 住 迦 毗 罗 卫 国 拘 律 园 中 。 尔 时 释 氏 摩 诃 男 来 诣 佛 所 , 稽 首 礼 足 退 坐 一 面 。 白 佛 言 : " 世 尊 , 此 迦 毗 罗 卫 国 , 安 隐 丰 乐 , 人 民 炽 盛 。 我 每 出 入 时 众 多 羽 从 , 狂 象 狂 人 狂 乘 , 常 与 是 俱 。 我 自 恐 与 此 诸 狂 俱 生 俱 死 , 忘 于 念 佛 念 法 念 比 丘 僧 。 我 自 思 惟 , 命 终 之 时 当 生 何 处 ? " 佛 告 摩 诃 男 : " 莫 恐 莫 怖 , 命 终 之 后 不 生 恶 趣 , 终 亦 无 恶 。 譬 如 大 树 顺 下 顺 注 顺 输 , 若 截 根 本 当 坠 何 处 ? " 摩 诃 男 白 佛 : " 随 彼 顺 下 顺 注 顺 输 。 " 佛 告 摩 诃 男 : " 汝 亦 如 是 。 若 命 终 时 , 此 身 若 火 烧 , 若 弃 冢 间 , 风 飘 日 曝 久 成 尘 末 , 而 心 意 识 久 远 , 长 夜 正 信 所 薰 , 戒 施 闻 尽 所 薰 。 神 识 上 升 向 安 乐 处 , 未 来 生 天 。 " 时 摩 诃 男 闻 佛 所 说 , 欢 喜 随 喜 , 作 礼 而 去 。
! T2 X; V6 P2 k1 ]9 A* R8 q( x
3 {, x5 g4 H+ ^3 J- L0 V, O. {8 c, Q& [
           摩 诃 南 对 身 后 的 问 题 感 到 不 安 , 为 此 向 佛 请 教 , 佛 的 回 答 很 直 接 , 强 调 念 三 宝 之 后 虽 然 灰 身 , 但 是 不 灭 智 , 因 为 这 都 是 受 薰 的 结 果 。 灰 身 灭 智 也 是 涅 磐 的 一 种 , 这 是 小 乘 的 说 法 , 肉 身 虽 烂 , 但 神 识 不 灭 , 却 又 含 有 灵 魂 不 死 的 内 容 , 特 别 是 " 神 识 上 升 向 安 乐 处 , 未 来 生 天 " , 已 经 含 有 大 乘 的 净 土 思 想 , 可 以 看 作 是 西 方 净 土 的 先 导 。 这 个 说 法 很 可 能 是 较 晚 出 现 的 。 在 《 长 阿 含 经 》 里 虽 然 也 说 过 " ( 四 念 佛 者 ) 各 诣 其 处 , 游 行 礼 敬 塔 寺 已 , 死 皆 生 天 , 除 得 道 者 。 " 但 并 没 有 明 确 指 出 灰 身 不 灭 智 的 思 想 , 经 中 更 多 的 意 思 则 是 指 念 佛 可 以 获 得 " 唯 愿 世 尊 当 与 记 之 , 饶 益 众 生 , 使 天 人 得 安 " 或 " 一 心 念 佛 而 取 命 终 , 故 得 生 为 毗 沙 门 天 王 太 子 " 的 说 法 , 《 杂 阿 含 经 》 的 念 佛 不 仅 有 灰 身 不 灭 智 的 思 想 , 而 且 还 说 到 了 " 命 终 之 后 不 生 恶 趣 , 终 亦 无 恶 。 " " 无 恶 " 即 是 得 善 , 这 里 已 有 中 观 不 二 法 门 的 思 想 痕 迹 , 是 不 是 又 可 看 作 是 中 观 思 想 的 先 导 耶 ? 5 C+ S' n$ _  E9 \! S9 v$ [; v% h$ {

6 l: z, N2 m; b1 V( k) Y( f* h0 V+ v0 P9 J2 h8 v5 U
          在 《 杂 阿 含 经 》 卷 五 十 里 又 说 到 这 样 一 个 故 事 : " 如 是 我 闻 。 一 时 佛 在 拘 萨 罗 国 人 间 游 行 住 一 林 中 。 时 有 天 神 依 彼 林 者 , 见 佛 行 迹 , 低 头 谛 观 , 修 于 佛 念 。 时 有 优 楼 鸟 住 于 道 中 , 行 欲 蹈 佛 足 迹 。 尔 时 天 神 即 说 偈 言 : ' 汝 今 优 楼 鸟 , 团 目 栖 树 间 , 莫 乱 如 来 迹 , 坏 我 念 佛 境 。 ' 时 彼 天 神 说 此 偈 已 , 默 然 念 佛 。 " 此 处 的 " 见 佛 行 迹 , 低 头 谛 观 , 修 于 佛 念 " , 是 指 佛 足 崇 拜 , 这 应 是 佛 教 信 仰 的 最 早 的 表 现 形 式 , 由 于 当 时 菩 萨 乘 还 没 兴 起 , 佛 教 造 像 艺 术 还 不 发 达 , 用 佛 足 代 替 佛 的 崇 拜 。 谛 观 佛 足 , 就 是 念 佛 的 一 种 形 式 , 具 体 地 说 就 是 " 默 然 念 佛 " 。 即 前 面 所 说 的 " 心 念 " 的 形 式 。
, L$ r1 k3 [$ S
- r/ |  z/ u& \
0 k. }5 R* L  r) ~3 ^四 、 《 增 一 阿 含 经 》 与 念 佛 ; s  N2 d/ S2 A$ o7 \

) s" ]8 h6 Z! D. ]/ ]
1 |# @* k& z0 U# x           前 面 介 绍 了 《 长 阿 含 经 》 的 念 佛 " 四 念 " 和 " 六 念 " 的 法 门 , 在 《 杂 阿 含 经 》 里 没 有 谈 到 这 方 面 的 情 况 。 但 是 到 了 《 增 一 阿 含 经 》 里 , 念 佛 的 方 法 开 始 变 成 了 " 十 念 " 法 门 中 的 一 种 念 法 。 《 增 一 阿 含 经 》 卷 一 云 : 3 A6 ]/ `; @  y% m, h' ~( s
$ a! e& i, I2 i: n  S  p1 _* y

. S( c( @- ~- W/ F- N" d( N4 l           时 佛 在 中 告 比 丘 : " 当 修 一 法 专 一 心 , 思 惟 一 法 无 放 逸 。 云 何 一 法 ? 谓 念 佛 法 念 僧 念 及 戒 念 施 念 , 去 相 ; 次 天 念 息 念 安 般 及 身 念 死 念 , 除 乱 , 谓 十 念 。 " + N0 j3 R- q: L6 W

7 _, I) h( F! z6 h   
3 l% Q8 T# D& {6 }) E$ t: [           " 一 法 " 即 是 心 专 注 一 处 思 念 法 , 在 佛 教 禅 定 法 门 里 可 称 为 " 一 心 定 " 。 " 十 念 " 即 念 佛 、 念 法 、 念 僧 、 念 戒 、 念 施 、 念 天 、 念 息 、 念 安 般 、 念 身 、 念 死 这 十 种 思 惟 。 其 中 前 五 念 有 破 相 遣 妄 的 作 用 , 故 经 中 称 为 " 去 相 " , 后 五 念 有 定 心 消 乱 的 功 用 , 经 中 称 为 " 除 乱 " , 所 以 十 念 的 修 行 方 法 既 可 以 除 去 心 中 的 妄 执 , 还 可 以 做 到 消 泯 心 中 的 惑 乱 。 此 十 念 应 是 后 来 小 乘 佛 经 中 常 说 的 " 十 随 念 " 的 早 期 形 式 , 与 后 出 的 小 乘 十 念 法 还 不 完 全 一 样 , 因 为 " 念 息 " 的 " 息 " 是 " 休 息 " 的 意 思 , 有 止 于 一 处 的 意 思 。 我 们 还 可 以 从 其 它 经 文 中 得 到 证 明 。 如 : 《 增 一 阿 含 经 》 卷 三 十 四 〈 七 日 品 第 四 十 之 一 〉 云 : - c7 t* \' n+ \. U7 w& [

5 a; q  n& E9 t( T# D7 v5 h1 }$ ^& B/ k( T7 I7 \
          是 时 阿 难 受 佛 教 敕 。 即 时 与 长 者 剃 除 须 发 , 教 令 著 三 法 衣 使 学 正 法 。 是 时 阿 难 教 彼 比 丘 曰 : 汝 当 念 修 行 , 念 佛 念 法 念 比 丘 念 僧 念 戒 念 施 念 天 念 休 息 念 安 般 念 身 念 死 。 当 修 行 如 是 之 法 , 是 谓 比 丘 行 此 十 念 者 , 便 获 大 果 报 , 得 甘 露 法 味 。 是 时 毗 罗 先 修 行 如 是 法 己 , 即 其 日 命 终 , 生 四 天 王 中 。
0 n: W( s2 W! Z: C7 T" [" t9 k! d/ D- K
3 e6 G7 }7 V* k, C! P/ }, A
          一 时 佛 在 舍 卫 国 祗 树 给 孤 独 园 。 尔 时 世 尊 告 诸 比 丘 , 有 十 念 广 分 别 修 行 , 尽 断 欲 爱 色 爱 无 色 爱 賅 慢 无 明 , 云 何 为 十 ? 所 谓 念 佛 念 法 念 比 丘 僧 念 戒 念 施 念 天 念 止 观 念 安 般 念 身 念 死 。 是 谓 比 丘 有 众 生 修 行 此 十 念 者 , 尽 断 欲 爱 色 爱 无 色 爱 一 切 无 明 賅 慢 皆 悉 除 尽 。 如 是 比 丘 当 作 是 学 。 尔 时 诸 比 丘 闻 佛 所 说 , 欢 喜 奉 行 。 《 增 一 阿 念 经 》 卷 四 十 二 〈 结 禁 品 第 四 十 六 〉 云 : % [" y0 z& O' x2 a  |

7 u, e4 c5 u: m( n; l+ o
4 G0 T- k0 q2 K# L0 {$ L+ o& i8 B+ S" E          所 谓 十 念 , 念 佛 念 法 念 比 丘 僧 念 戒 念 施 念 天 念 休 息 念 安 般 念 身 念 死 , 是 谓 十 念 。
# I* a: A9 @2 f, d, G, L- r# a. n; S' O5 m+ G

1 K! M$ e; y% v6 G; s' c! E6 t       《 增 一 阿 含 经 》 卷 四 十 三 〈 善 恶 品 第 四 十 七 〉 云 : ( x; \1 Q/ w5 D$ Z# `* o4 z" h
  y. b  w" r4 j8 C9 l
/ y4 W% n7 m. b
         若 有 人 行 此 十 法 者 便 生 天 上 。 云 何 修 行 十 法 得 至 涅 ? 。 比 丘 当 知
4 I0 T9 q8 j+ w$ O8 O: Y0 ^
3 l) Y* p+ s- V; e5 ^. K7 g0 r; ?3 k9 ^+ Z
        上 面 所 说 的 所 谓 " 休 息 " , 原 文 意 应 是 休 生 养 息 或 停 止 栖 息 的 意 思 , 这 是 最 基 本 的 日 常 用 法 , 佛 教 也 不 能 免 , 因 为 在 《 阿 含 经 》 里 这 种 用 法 随 处 可 见 。 如 《 杂 阿 含 经 》 卷 二 十 八 云 : " 建 立 堪 能 , 造 作 精 进 , 心 法 摄 受 , 常 不 休 息 , 是 名 正 方 便 世 俗 有 漏 有 取 转 向 善 趣 。 何 等 为 正 方 便 ? 是 圣 出 世 间 无 漏 , 不 取 尽 苦 , 转 向 苦 边 。 谓 圣 弟 子 苦 苦 思 惟 , 集 灭 道 道 思 惟 , 无 漏 忆 念 相 应 心 法 。 欲 精 进 方 便 勤 踊 , 超 出 建 立 , 坚 固 堪 能 , 造 作 精 进 , 心 法 摄 受 , 常 不 休 息 , 是 名 方 便 , 是 圣 出 世 间 无 漏 不 取 正 尽 苦 转 向 苦 边 。 " 但 在 这 里 , " 休 息 " 的 用 法 系 另 有 所 指 , 因 为 它 是 以 一 个 专 用 名 词 出 现 的 , 所 以 这 种 用 法 必 有 所 指 , 而 不 拟 与 其 它 用 法 相 混 。 在 《 增 一 阿 含 经 》 卷 一 中 , 佛 陀 对 " 休 息 " 一 词 释 云 : . e: M9 h2 l) J+ D4 |
0 h4 f2 U* C  [  [
8 A1 |. D8 A& S9 ~. u* ?/ z# V: Y# _
           云 何 为 一 法 ? 所 谓 念 休 息 。 佛 告 诸 比 丘 : " 云 何 修 行 念 休 息 便 有 名 誉 , 成 大 果 报 诸 善 普 至 , 得 甘 露 味 至 无 为 处 , 便 成 神 通 除 诸 乱 想 , 获 沙 门 果 自 致 涅 ? 。 " 尔 时 诸 比 丘 白 世 尊 曰 : " 诸 法 之 本 如 来 所 说 , 唯 愿 世 尊 , 为 诸 比 丘 , 说 此 妙 义 。 诸 比 丘 从 如 来 闻 已 便 当 受 持 。 " 尔 时 世 尊 告 诸 比 丘 : " 谛 听 谛 听 , 善 思 念 之 , 吾 当 为 汝 广 分 别 说 。 " 诸 比 丘 对 曰 : " 如 是 世 尊 。 " 诸 比 丘 前 受 教 已 , 世 尊 告 曰 : " 若 有 比 丘 正 身 正 意 , 结 跏 趺 坐 系 念 在 前 , 无 有 他 想 专 精 念 休 息 。 所 谓 休 息 者 , 心 意 想 息 志 性 详 谛 亦 无 卒 暴 , 恒 专 一 心 意 乐 闲 居 , 常 求 方 便 入 三 昧 定 , 常 念 不 贪 胜 光 上 达 。 如 是 诸 比 丘 , 名 曰 念 休 息 , 便 得 具 足 成 大 果 报 诸 善 普 至 , 得 甘 露 味 至 无 为 处 , 便 成 神 通 除 诸 乱 想 , 获 沙 门 果 自 致 涅 ? , 是 故 诸 比 丘 , 常 当 思 惟 不 离 休 息 念 , 便 当 获 此 诸 善 功 德 。 如 是 诸 比 丘 当 作 是 学 。 " 尔 时 诸 比 丘 闻 佛 所 说 , 欢 喜 奉 行 。 & V7 A' \% ]- \: F, s8 c
! J8 J% s$ W& H0 c# H- y& S& c
4 }5 M6 `7 p; t6 I/ N
          佛 陀 在 这 里 很 明 确 表 示 , " 所 谓 休 息 者 , 心 意 想 息 志 性 详 谛 亦 无 卒 暴 , 专 一 心 意 乐 闲 居 , 常 求 方 便 入 三 昧 定 , 常 念 不 贪 胜 光 上 达 。 " 这 就 是 说 , 以 心 意 念 想 详 细 审 谛 , 专 心 一 意 闲 居 赋 处 , 常 起 方 便 心 得 三 昧 定 , 念 不 贪 得 殊 胜 , 就 是 休 息 。 正 因 如 此 , 佛 陀 才 强 调 : " 云 何 为 一 法 ? 所 谓 念 休 息 。 当 善 修 行 , 当 广 演 布 , 便 成 神 通 除 诸 乱 想 , 获 沙 门 果 自 致 涅 ? 。 是 故 诸 比 丘 , 当 修 行 一 法 。 ( 《 增 一 阿 含 经 》 卷 一 ) " 但 是 在 《 杂 阿 含 经 》 卷 二 十 九 又 谈 道 : " 出 息 念 时 如 出 息 念 学 , 若 长 若 短 一 切 身 行 觉 知 。 入 息 念 时 如 入 息 念 学 。 出 息 念 时 如 出 息 念 学 身 行 休 息 。 入 息 念 时 如 身 行 休 息 。 入 息 念 学 身 行 休 息 。 出 息 念 时 如 身 行 休 息 , 出 息 念 学 。 " 可 见 , " 息 " 这 个 字 , 在 《 阿 含 经 》 所 说 的 佛 教 修 行 法 门 里 有 多 义 , 它 除 了 有 " 休 息 " 意 之 外 , 也 不 能 排 除 还 有 出 入 息 的 意 思 , 关 键 是 看 在 哪 里 运 用 ? 从 佛 经 译 经 史 上 讲 , 一 字 多 用 的 形 式 是 屡 见 不 鲜 的 , 因 之 可 以 对 这 种 多 义 的 用 法 应 该 理 解 。 又 由 于 汉 译 佛 经 历 史 久 远 , 当 年 古 代 先 哲 大 德 译 出 经 文 所 依 据 的 原 本 早 已 不 可 寻 觅 , 现 在 我 们 所 能 见 到 的 一 些 古 本 或 今 本 , 是 不 能 作 为 原 本 的 依 据 的 , 只 能 作 一 些 参 考 , 而 且 数 量 非 常 有 限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现 在 学 者 们 仍 然 只 能 以 " 会 本 " 的 方 法 , 来 讨 论 诸 经 的 原 意 , 试 图 找 出 契 合 点 或 切 入 点 。
! n, _1 V% U( S! X0 }: t3 z8 ]7 Z8 G0 ?6 C8 ^
8 y3 _5 ]! R  I8 L* V
          " 安 般 " 是 出 入 息 , 《 解 脱 道 论 》 云 : " 安 者 入 , 般 者 出 , 于 出 入 相 彼 念 随 正 念 , 此 谓 念 安 般 。 " 如 果 按 上 述 所 说 的 " 息 " 有 多 义 的 理 解 , 那 么 从 " 念 息 " 和 所 具 的 修 行 法 门 上 讲 , 它 们 似 有 明 显 的 重 复 的 念 法 , 或 者 至 少 是 不 规 范 的 使 用 法 。 到 了 部 派 佛 教 时 期 , 十 念 被 进 一 步 规 范 化 , 南 传 上 座 部 的 著 名 论 书 《 清 净 道 论 》 就 将 十 念 定 为 " 佛 随 念 、 法 随 念 、 僧 随 念 、 戒 随 念 、 舍 随 念 、 天 随 念 、 死 随 念 、 身 随 念 、 安 般 念 、 寂 静 随 念 " 之 十 种 , 其 中 以 " 舍 随 念 " 代 替 了 " 念 施 " , 因 为 布 施 虽 有 " 舍 " 的 含 义 , 但 界 定 时 有 拿 出 予 人 的 嫌 疑 更 多 一 些 , 而 用 " 舍 " 一 词 , 不 仅 包 含 了 拿 出 , 还 含 有 将 自 己 舍 弃 的 意 思 , 一 字 之 差 , 意 思 又 有 新 意 了 , 这 也 是 中 国 汉 文 化 的 丰 富 性 表 现 。 同 样 , 去 掉 " 念 息 " , 增 加 " 寂 静 随 念 " , 不 仅 在 形 式 和 内 容 上 更 加 明 晰 、 确 定 , 而 且 于 义 理 上 也 更 合 乎 逻 辑 , 因 为 使 用 " 寂 静 随 念 " , 更 能 反 映 出 三 法 印 佛 法 的 清 净 寂 静 的 特 点 , 由 此 可 以 推 出 : 《 增 一 阿 含 经 》 的 十 念 是 经 佛 教 早 期 的 念 佛 法 门 扩 充 后 再 形 成 的 更 丰 富 、 圆 满 的 形 式 。   ^, s1 L) n1 |. y7 L

  R& U" B8 m+ ^7 @; x. j4 q4 {
4 t" C* d: L* M6 d. q          上 述 四 经 中 , 将 " 念 息 " 解 为 " 念 休 息 " 的 有 三 部 经 , 解 为 " 念 止 观 " 的 有 一 部 经 。 " 止 观 " 这 个 词 , 在 佛 门 里 用 的 是 最 广 的 一 个 词 , 而 且 早 在 印 度 就 已 经 出 现 , 并 且 在 佛 教 的 修 行 法 里 , 被 抬 到 很 高 的 地 位 。 《 长 阿 含 经 》 卷 一 曾 云 : " 如 来 大 智 , 微 妙 独 尊 , 止 观 具 足 , 成 最 正 觉 。 " 可 见 只 要 修 行 了 止 观 法 , 却 可 获 得 觉 悟 。 佛 教 传 入 中 国 后 , 止 观 又 被 中 国 僧 人 加 以 新 解 , 特 别 是 天 台 宗 智 者 大 师 对 止 观 的 研 究 甚 深 , 一 直 在 影 响 着 后 人 。 止 观 二 字 既 可 拆 开 分 用 , 也 可 连 在 一 起 使 用 , 如 《 杂 阿 含 经 》 卷 十 七 说 : " 专 精 思 惟 , 所 谓 止 观 。 尊 者 阿 难 , 复 问 上 座 : ' 修 习 于 止 , 多 修 习 已 , 当 何 所 成 ? 修 习 于 观 , 多 修 习 已 , 当 何 所 成 ? ' 上 座 答 言 : ' 尊 者 阿 难 , 修 习 于 止 , 终 成 于 观 。 修 习 观 已 , 亦 成 于 止 。 谓 圣 弟 子 , 止 观 俱 修 , 得 诸 解 脱 界 。 ' 阿 难 复 问 : ' 上 座 云 何 诸 解 脱 界 ? ' 上 座 答 言 : ' 尊 者 阿 难 , 若 断 界 无 欲 界 灭 界 , 是 名 诸 解 脱 界 ' " 。 一 般 说 来 , 止 观 二 字 经 常 是 连 在 一 起 使 用 的 情 况 为 多 , 特 别 是 大 乘 佛 教 以 止 观 作 为 一 修 种 习 法 门 , 强 调 止 不 离 观 , 观 不 离 止 的 不 二 作 用 。 在 《 阿 含 经 》 里 , 止 观 更 多 的 是 说 的 禅 定 法 门 。 如 《 中 阿 含 经 酚 骶 ? 匪 担 o " 舍 梨 子 ! 犹 如 王 及 大 臣 有 种 种 车 庄 , 以 众 好 师 子 、 虎 、 豹 斑 文 之 皮 , 织 成 杂 色 种 种 庄 饰 。 舍 梨 子 ! 如 是 , 比 丘 、 比 丘 尼 以 止 观 为 车 。 舍 梨 子 ! 若 比 丘 、 比 丘 尼 成 就 止 观 以 为 车 者 , 便 能 舍 恶 , 修 习 于 善 。 舍 梨 子 ! 犹 如 王 及 大 臣 有 驾 御 者 , 谓 御 车 人 , 舍 梨 子 ! 如 是 , 比 丘 、 比 丘 尼 以 正 念 为 驾 御 人 。 舍 梨 子 ! 若 比 丘 、 比 丘 尼 成 就 正 念 为 驾 御 人 者 , 便 能 舍 恶 , 修 习 于 善 。 舍 梨 子 ! 犹 如 王 及 大 臣 有 极 高 幢 , 舍 梨 子 ! 如 是 , 比 丘 、 比 丘 尼 以 己 心 为 高 幢 。 舍 梨 子 ! 若 比 丘 、 比 丘 尼 成 就 己 心 为 高 幢 者 , 便 能 舍 恶 , 修 习 于 善 。 " 《 杂 阿 含 经 》 卷 十 七 云 : " 如 意 念 处 正 勤 根 力 觉 道 。 止 观 念 身 正 忆 念 。 " 《 杂 阿 含 经 》 卷 十 七 云 : " 如 是 比 丘 , 乃 至 断 过 去 未 来 现 在 无 常 , 乃 至 灭 没 , 当 修 止 观 。 " 《 增 一 阿 含 经 》 卷 七 云 : " 尔 时 世 尊 告 诸 比 丘 , 有 二 因 二 缘 起 于 正 见 。 云 何 为 二 ? 受 法 教 化 内 思 止 观 。 " 《 增 一 阿 含 经 》 卷 二 十 九 〈 六 重 品 第 三 十 七 之 一 〉 云 : " 彼 比 丘 戒 具 清 净 无 有 瑕 秽 , 修 行 止 观 乐 闲 静 之 处 。 " 《 增 一 阿 含 经 》 卷 二 四 十 八 〈 礼 三 宝 品 第 五 十 〉 云 : " 意 不 错 乱 恒 一 心 故 , 当 念 专 意 诸 止 观 故 。 " 等 等 。 修 习 止 观 , 也 有 见 佛 的 功 效 , 《 杂 阿 含 经 》 卷 四 十 四 云 : " 其 心 寂 默 成 就 止 观 。 其 身 金 色 光 明 焰 照 。 见 已 即 诣 其 前 。 " " 金 色 光 明 焰 照 " 是 指 经 过 修 习 止 观 法 之 后 , 行 者 的 身 上 放 出 的 一 种 光 , 佛 陀 就 是 有 这 种 光 的 大 行 者 。 / y) G' G9 }' C8 o6 L9 `

! \  r, N: m* s5 }% u+ T
2 N9 M1 `. p+ x( P2 j1 k          念 佛 法 排 在 十 念 法 之 首 , 尤 显 重 要 。 在 《 阿 含 经 》 里 , 佛 陀 告 诫 弟 子 们 念 佛 是 重 要 的 , 《 增 一 阿 含 经 · 十 念 品 第 二 》 云 : " 一 时 佛 在 舍 卫 国 癨 树 给 孤 独 园 。 尔 时 世 尊 告 诸 比 丘 : ' 当 修 行 一 法 , 当 广 布 一 法 , 便 成 神 通 去 众 乱 想 , 逮 沙 门 果 , 自 致 涅 槃 。 云 何 为 一 法 ? 所 谓 念 佛 。 当 善 修 行 , 当 广 演 布 , 便 成 神 通 去 众 乱 想 , 逮 沙 门 果 , 自 致 涅 槃。 是 故 诸 比 丘 , 当 修 行 一 法 , 当 广 布 一 法 。 如 是 诸 比 丘 当 作 是 学 。 ' 尔 时 诸 比 丘 闻 佛 所 说 , 欢 喜 奉 行 。 " 在 《 增 一 阿 含 经 · 广 演 品 第 三 》 里 , 佛 陀 还 进 一 步 强 调 了 念 佛 的 益 处 。 经 云 : “ 云 何 为 一 法 ? 所 谓 念 佛 。 佛 告 诸 比 丘 : ' 云 何 修 行 念 佛 便 有 名 誉 , 成 大 果 报 诸 善 普 至 , 得 甘 露 味 至 无 为 处 , 便 成 神 通 除 诸 乱 想 , 获 沙 门 果 自 致 涅 槃 ? ' 尔 时 诸 比 丘 白 世 尊 曰 : ' 诸 法 之 本 如 来 所 说 , 唯 愿 世 尊 , 为 诸 比 丘 , 说 此 妙 义 。 诸 比 丘 从 如 来 闻 已 便 当 受 持 。 ' 尔 时 世 尊 告 诸 比 丘 : ' 若 有 比 丘 正 身 正 意 , 结 跏 趺 坐 系 念 在 前 , 无 有 他 想 , 专 精 念 佛 , 观 如 来 形 未 曾 离 目 , 已 不 离 目 便 念 如 来 功 德 。 如 来 体 者 , 金 刚 所 成 , 十 力 具 长 , 四 无 所 畏 在 众 勇 健 。 如 来 颜 貌 端 正 无 双 , 视 之 无 厌 , 戒 德 成 就 犹 如 金 刚 而 不 可 毁 , 清 净 无 瑕 亦 如 琉 璃 。 如 来 三 昧 未 始 有 减 , 已 息 永 寂 而 无 他 念 。 ' "
; R: Z8 p' C8 i9 F1 R3 R( i5 N" {+ z! A+ k% {+ ~0 _9 x
' x) n) ?  o% g& f% m2 D
           世 尊 强 调 念 佛 一 法 , 并 将 念 佛 得 到 的 果 报 放 到 了 很 高 的 地 位 , 念 佛 念 得 诸 善 普 至 , 甘 露 味 至 无 为 处 , 成 神 通 除 诸 乱 想 , 获 沙 门 果 自 至 涅  槃… … 尽 管 如 此 , 但 是 这 里 的 念 佛 按 照 他 力 和 自 力 二 力 的 分 类 方 法 来 定 义 , 仍 然 是 属 于 自 力 念 佛 , 即 我 念 佛 我 得 报 的 理 路 。 " 自 致 涅 槃" 四 个 字 就 清 楚 地 说 明 了 这 一 点 。 而 且 念 佛 不 是 仅 仅 一 句 诵 念 佛 名 号 已 , 释 尊 明 确 指 出 , 念 佛 要 " 正 身 正 意 , 结 跏 趺 坐 系 念 在 前 , 无 有 他 想 , 专 精 念 佛 , 观 如 来 形 未 曾 离 目 , 已 不 离 目 便 念 如 来 功 德 。 " 说 明 念 佛 乃 是 禅 定 的 一 种 基 本 方 法 , 修 行 者 通 过 念 想 佛 陀 , " 观 如 来 形 未 曾 离 目 , 己 不 离 目 便 念 如 来 功 德 " , 专 精 佛 陀 , 与 佛 亲 近 , 于 此 才 能 最 后 获 得 大 果 报 , 才 能 获 得 沙 门 果 , 才 能 获 得 自 致 涅 槃, 所 以 佛 陀 强 调 念 佛 一 法 , 是 有 严 格 地 修 行 作 铺 垫 的 , 否 则 念 佛 则 成 为 一 句 空 话 , 修 行 也 无 从 谈 起 。 《 增 一 阿 含 经 》 的 念 佛 一 法 , 真 正 地 体 现 了 修 行 不 偏 念 佛 , 念 佛 不 离 修 行 的 早 期 佛 教 的 精 神 。 念 佛 的 最 终 目 的 是 获 得 解 脱 , 但 正 是 由 于 念 佛 和 修 行 结 合 , 它 带 来 的 果 报 实 之 不 易 , 如 是 佛 陀 一 再 强 调 , " 此 死 生 彼 周 旋 往 来 生 死 之 际 , 有 解 脱 者 无 解 脱 者 , 皆 具 知 之 。 是 谓 修 行 念 佛 便 有 名 誉 , 成 大 果 报 诸 善 普 至 , 得 甘 露 味 至 无 为 处 , 便 成 神 通 除 诸 乱 想 , 获 沙 门 果 自 致 涅 槃 。 是 故 诸 比 丘 , 常 当 思 惟 不 离 佛 念 , 便 当 获 此 诸 善 功 德 。 如 是 诸 比 丘 当 作 是 学 。 " : Z5 U$ D+ p7 N2 {

, W! R. {! e5 \6 [( k! U7 V/ i, S5 W3 c3 h" D. ?7 s
五 、 结 语
7 D1 r% L: h( T: t3 I( y+ ]5 \3 }/ y! u5 q5 c

( s) d6 Z. S2 n$ Q3 V! p2 l2 n& C5 [8 q          在 《 增 一 阿 含 经 》 卷 四 〈 一 子 品 第 九 〉 里 , 讲 述 了 这 样 一 个 故 事 :
9 M$ q" L* P1 p; O/ s
7 Y1 _- E+ M7 w$ D" D' K% v4 s2 Y0 _7 F# K) r. h- _
          一 时 佛 在 舍 卫 国 癨 树 给 孤 独 园 。 尔 时 世 尊 告 诸 比 丘 : " 若 有 一 人 出 现 于 世 , 此 众 生 类 便 增 寿 益 算 , 颜 色 光 润 气 力 炽 盛 , 快 乐 无 极 音 声 和 雅 。 云 何 为 一 人 ? 所 谓 如 来 至 真 等 正 觉 。 此 谓 一 人 出 现 于 世 , 此 众 生 类 便 增 寿 益 算 , 颜 色 光 润 气 力 炽 盛 , 快 乐 无 极 音 声 和 雅 。 是 故 诸 比 丘 , 常 当 专 精 一 心 念 佛 。 如 是 诸 比 丘 , 当 作 是 学 。 " 尔 时 诸 比 丘 闻 佛 所 说 , 欢 喜 奉 行 。
! @" `. u4 j8 B: ]
- M' m6 a9 j, q: \
1 r5 r0 I; _& V( K          佛 陀 在 这 个 故 事 里 给 我 们 描 绘 了 因 念 佛 而 带 来 的 益 处 , 一 人 出 世 , 众 生 益 算 , 念 佛 念 到 高 层 次 时 , 修 行 者 的 身 心 必 然 相 应 地 起 到 变 化 , " 颜 色 光 润 气 力 炽 盛 , 快 乐 无 极 音 声 和 雅 " , 这 一 切 都 是 因 修 行 念 佛 所 得 到 的 , 而 且 是 现 世 现 报 的 ! 念 佛 不 是 求 来 世 , 而 主 要 是 在 现 世 中 求 解 脱 , 在 现 世 中 自 致 涅 ? - - 这 就 是 《 阿 含 经 》 要 介 绍 并 强 调 的 念 佛 理 论 与 实 践 !
0 D4 \2 ?: ~* v
( V, C( g4 e# P! ]3 t
, x$ m* ~  g, Y6 l          《 阿 含 经 》 是 早 期 出 现 的 佛 典 , 它 因 距 离 佛 陀 涅 ? 时 间 不 远 而 述 出 , 因 此 许 多 资 料 是 比 较 真 实 可 靠 的 。 由 于 现 存 《 阿 含 经 》 属 于 不 同 的 部 派 作 品 , 所 以 在 不 同 的 阿 含 部 中 , 念 佛 理 论 的 特 点 都 不 太 一 样 , 例 如 《 长 阿 含 经 》 从 三 宝 供 养 的 角 度 , 提 出 了 四 念 和 六 念 法 门 ; 《 杂 阿 含 经 》 主 要 在 念 佛 的 理 论 上 , 如 八 正 道 和 佛 足 崇 拜 等 方 面 提 出 了 自 己 的 看 法 ; 《 增 一 阿 含 经 》 则 从 十 念 和 一 法 的 修 习 观 上 , 提 出 了 自 己 的 见 解 ; 但 是 在 《 中 阿 含 经 》 里 则 没 有 很 详 明 的 念 佛 见 解 或 法 门 , 故 本 文 没 有 介 绍 。 所 以 , 可 以 说 四 部 《 阿 含 经 》 在 念 佛 理 论 或 修 习 方 法 上 各 有 自 己 的 特 点 , 这 是 我 们 在 研 究 早 期 念 佛 情 况 时 应 该 注 意 的 一 个 重 要 情 况 。 至 于 为 什 么 会 产 生 这 些 不 同 的 情 况 , 因 篇 幅 有 限 , 拟 将 来 再 做 探 究 。 8 o. V9 v9 k" @; m7 w% g1 S

0 T; s$ S6 H) h# z
& ?6 a8 r, B) {3 W8 B       《 阿 含 经 》 是 念 佛 理 论 和 实 践 方 法 , 应 该 仍 然 属 于 早 期 佛 教 传 统 的 修 心 法 门 , 不 管 是 四 念 、 六 念 , 还 是 十 念 , 都 强 调 要 正 心 正 意 的 修 行 , 即 通 过 一 整 套 禅 定 观 想 的 办 法 来 达 到 念 佛 的 目 的 , 而 念 佛 的 目 的 , 主 要 是 解 决 现 世 得 报 的 问 题 , 即 通 过 念 佛 达 到 身 轻 安 , 烦 恼 欲 望 却 除 , 断 三 毒 , 破 无 明 的 功 效 。 虽 然 其 中 有 的 论 述 中 有 往 生 净 土 或 解 决 身 后 的 问 题 , 涉 及 到 神 识 不 死 的 灵 魂 探 讨 , 但 在 其 整 个 念 佛 理 论 体 系 中 , 它 并 不 占 主 要 成 分 , 与 后 出 的 西 方 净 土 的 净 土 宗 念 佛 理 论 不 一 样 , 顶 多 就 是 有 这 方 面 的 萌 芽 而 已 。 在 《 阿 含 经 》 中 , 四 念 法 是 以 释 迦 牟 尼 的 一 生 事 迹 作 为 念 想 的 对 象 , 很 明 显 有 纪 念 伟 大 佛 陀 的 色 彩 ; 六 念 法 则 是 在 供 养 三 宝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 而 十 念 法 又 是 经 过 六 念 法 而 扩 充 后 形 成 的 , 这 些 念 佛 的 法 门 , 直 到 后 来 才 最 后 定 型 。 从 这 些 念 佛 法 门 的 数 字 和 内 容 的 变 化 , 我 们 有 理 由 说 佛 教 的 念 佛 思 想 和 实 践 是 经 过 后 人 一 步 步 充 实 后 , 才 发 展 起 来 的 。 ) ^4 g) l! G! K$ u
& K) Y) k# X" k

/ ^" J, p2 U9 H& \          从 释 迦 牟 尼 佛 创 教 自 始 , 到 现 在 已 经 有 2 5 0 0 余 年 的 历 史 了 。 佛 教 的 念 佛 法 门 , 经 过 后 代 弟 子 的 弘 扬 , 已 经 变 得 丰 富 多 彩 , 形 式 各 异 。 念 佛 思 想 已 经 深 入 人 心 , 成 为 佛 教 徒 的 基 本 功 课 之 一 , 是 每 个 佛 教 徒 每 天 必 须 要 做 的 事 情 , 不 管 你 是 心 念 还 是 口 念 , 佛 不 离 心 , 佛 不 离 口 , 应 是 怠 慢 不 得 的 大 事 。 现 在 我 们 已 进 入 新 世 纪 , 佛 教 在 2 1 世 纪 的 发 展 成 为 全 体 佛 教 徒 关 心 的 事 情 , 念 佛 修 行 仍 然 不 可 缺 少 , 正 如 《 增 一 阿 含 经 》 卷 四 十 九 中 佛 对 徒 众 说 : " 长 者 , 若 修 行 念 佛 念 法 念 比 丘 僧 者 , 其 德 不 可 称 计 , 获 甘 露 灭 尽 之 处 。 若 善 男 子 善 女 人 念 三 尊 已 , 佛 法 圣 众 , 坠 三 恶 趣 者 , 终 无 此 事 ! "
% p/ ?, g# Z) i- U- F: h+ @( E' u' A& y, e3 X
[ 本帖最后由 春 于 2005-9-11 08:52 PM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5-9-12 03: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水月哦~
: |2 G0 j% ?: B: S! \5 M; o) R: I& Y/ \1 W* t
不知水月兄所说何事~   为何欲言又止~5 N6 g6 |) g2 o$ K0 R
  O; C9 |1 }% M. O& g. M2 R
呵呵~   
' r, o6 {" Q, q. Y" [- c6 G, r4 g* V* `- Y0 o
小春资质鲁钝、见识浅薄, 能得水月青睐有加、另眼相看,已经于我极大缘法,愿闻听赐教,望指点迷津。
2 |- B/ g, M- b# y) V. V2 T, {* M" C

2 B% g/ }; f, {) @1 \; _! n1 r: |. l
- }& ?# M: D9 T  n                                                                    小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12 18: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0 t2 x. H5 I# J" Q4 D

: a' c4 M$ v5 ?- ~! C; o! A南无十方三世 一切佛 一切菩萨 摩诃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5 18: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功德殊胜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4-5-2 15:45 , Processed in 0.11124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