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12月1日的艾滋病日,作为一个志愿者来说,这个是一个好事情,但是,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媒体,还是国家的卫生部门,疾控部门,在不断的宣传同志是病毒的载体,片面性的诋毁同志的形象。这个是一个非常错误的信号,明明一个几万字的报告,全文,媒体,报纸只摘取了中间的同志上升快的段落,而非全面的阐述艾滋病的情况。造成很多大学学生认为只要不搞基,就不会感染一样。整个艾滋病人群,同志占比为2.3%,二媒体的报道间接的忽视主流社会是最大的感染人群,担心恐慌,着重报道同志感染人群,无形的给同志就是艾滋病画上了等号,嘴上总是说不歧视,根子上,内心还是在歧视心态。 0 n/ q9 [' B. u- [
这种意识形态,给我们这些做志愿者的人,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惑。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志感染高,有客观的原因,同时也有主观原因,就是同志人群的监控和干预,民间组织的参与,实地深入进去,所以真实情况比较实在,而主流的暗娼其他,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根本就没有进入和深入干预,数据偏差大。 ' q/ d* b4 B. Q, h/ d9 i7 b 这种国家环境的歧视原则,让我们这些志愿者都困惑了,是否继续配合他们做下去。希望大家一起思考,同时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