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b' B! i5 e. |. ~- I 不过是互相写信的一种描摹,何来怨气,上阕是等信,下阕回信。请问别告诉我你没有等信时的焦急盼望,和回信时他什么时候能收到,收到会怎样的心情。如果你只是一贯用伊妹儿和微信、QQ等即时聊天工具的九零和零零后,就不用来班门弄斧了,可以说你没有手写过信,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你还是去玩电脑当低头族好了,所有美丽的时间和空间的等候你都不曾经历,所以就少年不知愁滋味。哪凉快哪呆着去。要知道老舍文化馆它不收打印稿的,它只收藏手写和修改稿,因为可以看到写和修改的过程和作者的用心。而我上下阙,不过用了衡阳雁去无留意,和红叶题诗的典故,都是寄托思念,书信往来的借代。中华文化中可以说是标志性,象征性的词组罢了,肚子连这点墨水都没有。就遑论文学了。要知道文学不是那种我做的红烧肉很好吃的就是诗歌的梨花体的,阁下是不是还要在中国诗人大会上派几个人裸体朗诵梨花体诗歌,搞搞行文艺术才算是领略了诗歌真谛,才算真正是中国诗歌咸鱼翻身了?恐怕这种等的心情,也只有你在网购的时候,我买的东西啥时候快递来才真正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