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W1 f: K7 @1 |% d# A
陈金言,字子纶。斋名“牛砚堂”、“斗庐”。生于1938年,山东济宁人。书画家,鉴赏家,诗人。
& u. d2 V/ b n/ o, F先生为书、画、印、诗、鉴赏兼擅的艺术家,尤擅国画山水 人物 花鸟。先生之画,不薄古人爱今人,广学他人,心师造化,皆能化为我法,画风含蓄中和,体现鲜明的儒家文化底蕴与审美情趣。 ) V1 J' G8 R. {" [
w* x' A( }* p# @! C: y) O( c出版有《陈金言画集》、《陈金言国画作品集》、《中国漫画先驱马星驰》、《斗庐鉴藏古代书画录》。作品流传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传略编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当代美术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等辞书20余部。2000年至今又陆续出版《大家风范》《陈金言山水画集》《当代美术名家》《荣宝斋陈金言画谱》《中国书画大家集》《中国画坛六大家》等作品集。
/ ]) c3 F) t6 N4 b: K$ ^ o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研究会研究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兰竹画院副院长、济宁太白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 ?& l' n1 B y+ u. r$ g常听艺坛同道相传,陈金言是当代艺术界大师级的书画家。我想,在这个看重社会地位甚于真实水平、媒体炒作比用功修炼更有效的年代,艺术家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盛名大于真实的成就;一类是成就大于所得的名气。陈金言属于后一类。如果拿名气来说事难免显得迂阔或狷气太盛,那么,可以援引孔子的一句名言:“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孔子对他理想中君子的精神及艺文生涯的定位,用来概括陈金言的艺术人生与艺术境界,再恰当不过。
# P2 k$ ~' x( O. [先生是一位很有艺术造诣的山水画家,他的画有深厚的笔墨功力,有严谨的传统章法,又有对大自然的充沛热情,反映出他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怀和深切感受,风格别具一番滋味。出生于孔孟之乡、自幼爱好丹青的陈金言,在青年时期就拜李既匋先生为师,学习书画和鉴赏。后又授教于黑伯龙、关友声、黄龙 朱复戡、岳祥书等名家,对中国画的美学原理与笔墨技巧颇有领会,奠定了中国画的牢固基础。
. X/ n+ F" Z- Z4 j5 c9 L先生从宋元入手,及至晚清,又深研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的画理画法之造诣。更遵循名哲先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名训,多年来,他行遍祖国的三山五岳,名山大河。驱使他振奋精神“重攀匡庐、泛舟漓江、漫步太行、高越黄山、深入九寨’,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他观照、默识、写生……古代传统与现实山水他心中汇合,使他心领神会,他的笔墨、章法也随之发生变革。 & N. n/ @0 ]8 h- M/ C3 L, k' v
陈金言的画风可以用“古意新貌”这四个字来加以概括。所谓“古意”,是指他的画有传统中国画的精神和笔墨技巧,有情景交融的意境 ,这得益于他“师古人”和有传统文化的功力;所谓“新貌”,是指他的画不因袭前人图式,而书写自己对大自然的新感觉、新体会,有 自己独特的艺术 追求,这是他坚持“师造化”的结果 。在当今中国画坛,有“古意”的画不多,因为在画家中真正能潜下心来深入研究传统、在诗书画印上有全面修养的人已经很少,有些人标榜自己“回归传统”实际上满足于古人的笔墨符号而不得传统要领。至于 那些一味以绘画样式翻新为荣的人,更是与传统艺术南辕北辙。
% B$ d1 D7 L+ O! B9 t8 D: R, a难怪国画大家黑伯龙与关友声一致称赞他:金言有(张)大千之才。李苦禅大师看到其作品赞扬:“金言同志的画,格调高,用墨活,对山水画的研究下功夫了”。当今艺坛的名家朱复戡,史树青,启功,崔子范,王学仲,蒋维松,魏启后等纷纷称赞题词,但先生淡泊名利,从不拿这些光环当噱头进行宣传。
- o* K$ D" z" {8 v# n$ d% T9 y迎着新世纪的曙光,陈金言开始进入人生晚年创作的鼎盛时期。虔诚于艺术的老人兢兢业业地奋斗一生,为弘扬民族绘画传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虽年近八旬,仍勤奋创作, 攀登高峰,受到人们的尊敬。这里,我们衷心祝愿健康长寿,祝 他的艺术常青!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