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更开明,中国同性爱组织与活动场所逐步从地下走向地面,为同性爱者提供发声平台。7 j1 j) J) a' z# b$ X0 L) x
$ M* m1 L3 E0 d' u9 \* c, e
几乎每周都到夜店狂欢的23岁大学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旁的著名同志夜店,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北京同志好去处。他说,自己从不愁没地方去,因为中国每个大城市都有一两个大型同志娱乐场所,而我们当晚所处夜店,据说就因客似云来,在去年扩建,添加一层楼。2 t# F7 h0 A5 t* m6 {1 c5 `
除了娱乐场所,专为同性爱者服务的公民组织和中心在中国也越来越多,而且当很多亚洲国家的机构仍以“粉红”“恋爱的自由”等词汇暗示机构的功能时,中国组织选择坦然地标榜身份。( U8 X9 N7 y1 v8 G! ?: g ~* ~
北京同志中心执行主任魏建刚(35岁)说,中心主办大型活动时从不避讳在宣传中提同性爱。偶尔虽有警察“上门了解”,他认为那不是针对同性爱,“只是担心活动形式会激发不和谐的声音”。
- i8 g( R5 D4 S1 L
, Q8 O* ~3 M" V; w 位于北京闹市的老唱片咖啡屋同样选择不掩饰——咖啡屋大门的招牌显眼地抹上同性爱标志性的六色彩虹。9 e# @, `" G/ m; f
4 {) U0 o2 Q/ {6 }, Y% {: e* U 老板Samon(41岁)和相伴14年的张先生(50岁,翻译员)去年开设这家咖啡屋。他们都因同志身份而在职场上受挫,并认为人们是不了解同性爱才心存排斥。他们希望咖啡屋能扮演两个群体间的桥梁,目前每周在咖啡屋举办的同性爱课题讲座,就开放给公众参加。2 @1 d2 k' c, B" t" x! F
5 @9 {( U: H& M! O9 |( N8 F9 W 同性爱活动场所让同性爱群体有机会自在地发表看法,展示真实的自己,但魏建刚认为,中国同性爱者仍属“隐形群体”,每次活动结束后踏出那扇门,多数同性爱者瞬间就又掩饰起自己。# g5 m, C4 h4 s+ R# a9 a3 D) g$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