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做同性爱? 1 r0 x# W; C/ D0 x& C7 c
8 n9 h, W }( X& o* O- d
1973年,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爱行为自疾病分类系统去除。对于同性爱的定义更正为:「同性爱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 5 z" S6 v" a. \2 h! l; t# Z
# N* j7 j! A( l1 ?! ]8 r(二)同性爱不是病!
6 K0 ]6 C. `9 m [5 c9 q7 K. ^7 T4 A! d9 I4 `" l7 F) V+ D
1980年,《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不再视同性爱为精神疾病,但是自我认同困难同性爱 (ego—dystonic homosexuality),是指对自己同性爱取向不满意、且感到持续且明显的困扰者,仍归属于心性疾病(psychosexual disorder)的一种。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出版之《国际疾病分类》(ICD—9),亦特别注明「同性爱」已被取消,但是「自我认同困难同性爱」仍列入疾病项目中。一般而言,无论是男同性爱或是女同性爱,除非是他自己亲口告诉你他的性取向,否则一个人的性取向是一种心理活动,无法从个人的行为表现加以判断。其实同性爱与异性恋一样,拥有正常的智商、工作能力与表现,只是爱恋的对象是与其性别相同的人罢了!换句话说,只要对自己同性性取向能认同者,皆如一般正常人一样,同性爱不再被认为是精神异常的行为。 $ u6 z$ s7 y: s/ Y. l% K
5 u5 E# J4 Y/ v(三)同性性行为不等于同性爱! # |& E P: P7 J+ K
5 K; L* o- \6 v: k* N6 \
1950年代,金赛博士的性学报告中将人类性行为取向从0至6分为七个等级,因此大多数人对于同性爱的认识常仅以性行为来做界定,但是同性性行为与同性爱之间仍有相当的差异,因为有些同性性行为的发生会是偶发性及情境式的,例如某些个案他是在军中与袍泽发生性行为用以发泄性欲,或是过去曾在非自愿的状况下被强迫与同性发生性关系,诸如此类的同性性行为并不等同于同性爱。 % T- J/ l" j8 y" a
5 ]( h$ C( d7 a" n, d0 z$ h; g/ J
5 k7 s& d8 D* j( [! U4 w, {* a3 v
6 Z: @: m& P3 u1 }; P
(四)同性爱的评估与鉴定
4 h8 }2 ]3 Y2 Y, q3 [6 Y* }
: @3 X! a( o% j9 g* s2 i
0 y# j7 y" J' n5 K3 l/ M 性欲取向可能依时间的改变而有不同,假若性幻想的对象是同性,但却未曾与同性发生性行为,这样的个案是否仍确认其为同性爱?因此性治疗小组成员,以半结构式「同性爱问卷」与个案做深度访谈,配合其它结构式问卷,并且在评估时将时间的变项考虑在内,询问个案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中,其(1)性吸引力sexual attraction(2)性行为sexual behavior(3)性幻想sexual fantasies(4)情感的喜好emotional perference(5)社会的喜好social perference(6)自我认定self-idenification(7)同性╱异性的生 活型态 homo╱hetero life-style等之性取向。由此可知,诊断同性爱实需相 当仔细的评估!
2 Y2 T& ^/ S. D& H7 H$ Y7 ^% j; G- {) u6 l# f v2 u% Q4 |/ c! l- @
2 z, v4 V* W9 o, E, G: @) ]; E
% r ^! i' o9 u, v; A+ W. n3 `, @(五)同性爱者常见的求助问题
0 u" u2 O1 Q$ y" ?$ t0 F7 o. Y) D" _: h
; o- r" A, C/ Q" d
* X$ M* q) W- F: y自我认同困难
) W/ k! n1 \% G1 f. Y# h E9 q7 h& B
同性爱者因为无法认同自己是同性爱,担心被他人或家人排斥或是希望经由心理治疗改变其性取向,出现社会适应障碍等问题,如焦虑、忧郁、失眠等症状。 ! C: Q' x& S. I6 L t
( m. K/ \5 F$ g% o- R @情感问题 ! b! Y+ {' Y- A2 p# X7 B
3 K1 a( }# e, n, q* A2 V5 _6 w 同性爱者因为与其伴侣之间出现沟通障碍,感情之危机。
9 O3 ~& C% t$ C' U0 B
1 ?) U; n! Z" | O: j其它
8 W9 Z! i1 M! J+ D" X R( U5 i, O6 R. l' ]4 i% k! G+ m& m$ T7 J. I+ I
同性爱者因为被家人、学校师长获知其有同性爱倾向,故由家长及师长带个案求助,希望藉由心理治疗等方式来改变其性取向。
# ~) |' M2 h6 ?9 G; y6 _: Q5 N7 \" a# y9 r0 W1 n4 x( r
心灵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