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套并不是一个“密不透风”的膜,确切点说应该是一个橡胶网。精子这样比较大的物体是无法通过的,但是对于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这些小颗粒物质,它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这就是为什么娱乐场所从事色情服务的人员几乎都使用安全套,而性病仍然无法避免的原因。” . e1 l' F, G v* S2 ?
+ L+ l! \, ^+ Z& Q& v* @
“传统避孕套每只约有一亿多个120纳米以上孔径,其乳胶膜体存在5000到70000纳米之间的天然裂隙,仅可对直径类似人精子大小的颗粒(直径约3000纳米)有效阻隔,而对于直径相当于或小于120纳米的颗粒物并不能完全阻隔,也就是说,42纳米的乙肝病毒、50~55纳米的人体乳头瘤病毒、120纳米的艾滋病毒完全有可能穿透传统天然胶乳避孕套。” 1 d! z6 ]0 C, d; q6 f2 G
4 R, N5 E* w0 e1 a7 t' K
安全套真的没用? + Y' Z6 U6 O( G7 ]
# U4 W6 E( c- R8 E1 ~8 I2 k: G 上面这段文章看似有理有据,然而笔者看完后只感觉犹如五雷轰顶,坐立不安。 8 }% S- B/ D, ]
2 ]1 v6 |& m' r2 }: X 众所周知,当前经性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而性活动显然无法避免。所以,几乎所有艾滋相关宣传都指出一定要广泛正确使用安全套。笔者也在之前一再呼吁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如果真的如以上文字所言:“120纳米的艾滋病毒完全有可能穿透传统天然胶乳避孕套”,那所有的艾滋团体,宣传机构,国家疾控中心广泛推广的“使用安全套”岂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在联合国发布的一张海报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敬告:“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是目前预防性病、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难道联合国艾滋规划署也会发布假消息?
* Y9 N& p6 D% D C8 m" l8 W- S% w0 n2 |+ j. R% J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
( s. Z! x, ], g6 P! W% K* C/ I- p% Y
在1989年以前的20年当中,泰国医院报告的性病患者人数每年平均为20万。自1990-1991年在娱乐场所推广100%安全套以后,以每年减少5万性病病人的速度在下降,到了1996年,全国统计的性病病人数每年不到1万;艾滋病感染率与性病感染率同步下降。因为性病病人减少,很多性病诊所关闭,就连泰国卫生部性病处的工作人员,也由原来的200个减少到100个。中国曾在4个地方开展100%安全套试点工作,武汉的试点显示,在卖淫妇女当中,安全套使用率升高,导致性病传播率从32%下降到17%。 4 h0 ^2 K# T/ a% x; r5 q" X I
1 p% V& o. |7 C 揭露伪科学的真相 - t3 t$ j' n' |5 v; K
- n! X$ [) V. _) B8 N. I
水分子的直径大约0.4纳米,人类精子约3000纳米,艾滋病毒颗粒约120纳米。用于制造安全套的橡胶本身,微孔大于120纳米,还有不少不可见缝隙达到5000到70000纳米。如果按照一般眼光,安全套岂不是一个筛子?但是微观世界绝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水分子比病毒颗粒小很多,比橡胶孔径小几万倍,但从来没见过安全套像一个漏斗一样飚水,为什么? ( E( n% j& {# d& q1 M
3 P7 [* w5 f# V- K
连0.4纳米水分子都不能穿越微孔,120纳米的病毒如何穿越?所以用病毒大小来判断其能否穿越安全套显然是不对的。这里面牵涉很多物理和化学的问题。体液是不能穿过安全套的,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有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叫做氢键,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聚合成一大团。而精液中90%以上都是水分子,精子、病毒颗粒等物质被包裹在一大团水分子之间的化学键中,理论上不存在单个颗粒外漏的可能。 + y" W/ b4 I2 y: S
( J0 Y* x2 J3 a! p$ W. s
病毒倘若穿越安全套,必然是脱离了体液的。液体分子脱离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那叫蒸发。而艾滋病毒的传播需要两个必要条件:病毒活性和病毒量。这就必须有体液交换。无法形成体液交换,脱离体液后的病毒是无法有所作为的。况且这是微观角度极其偶然性的若干病毒颗粒分子的穿越,根本不可能有效感染。请大家不要忘了医生动手术的手套也是用的橡胶胶材料,而且他们直接会接触大量体液,而且时间很长。如果艾滋病毒能穿越橡胶,医生岂不是世界上最高危的群体? ( X" r6 W! ^# ^
2 g. Q) _. Y* p8 L; _# P
坚持使用安全套,利己利他 4 f, O \9 i3 _% Q( B1 ~8 m
8 A7 }9 o7 B& e' W6 s 笔者推测,伪科学文章也许就是安全套生产厂家恶意竞争的结果,有某一缺乏科学素养和良知的人炮制,然后由网络广大无知转载者广泛发布,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 H2 r0 }% a U8 P
. N$ d8 `4 t- \- d( ?& r7 l
其实,在当前,安全套的使用依然是保护我们免遭艾滋病、性病侵袭的最有效也是“最后”防线。“请使用安全套”依然是我们最主要的建议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