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看清楚时空万物的实相,便能摆脱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而得到解脱,能知晓一切事物的产生这是来自原因和条件的因缘聚合,便能看清自己的妄念执著,因而会产生厌离欲望的心,就能摆脱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束缚。人由于愚痴和妄想而眈迷梦幻之中,误把灵魂想象成自己存在的实体,妄想永续长存,他们的心攀援于自我,他们渴望天堂的生活,而寻求死后的将来能进入天堂享乐。因此,他们无法发现正知,正见的无上幸福与不朽的真理。
$ I& S: ~% \& {/ U, J3 O# q5 J; ?- j7 z$ ]( I9 \* g
人由于无知时常一相情愿的想获得不可能的结果。人由于愚痴,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理,因此,更加不可能得到的真知。形式主义得不到成果,食肉,断食,裸体,光头,肮脏,粗造皮肤,拜火,忏悔,唱诵赞美,奉献,举行祭奠等……….这些行为都不能令自己克服疑难。也不能净化人的身心。自我净化除了解知道净化的次第方法,最重要的是自己亲自去实践,佛陀指出通向彼岸的道路,修行者只有亲自去体验实践,才有可能抵达最终的目标。路要亲自去走,形式主义的祭祀,唱诵,赞美,并不能让我们抵达终点。6 ]* P4 F7 n s- u8 V9 b
+ t) L3 U* z2 w$ N6 j: K& h持戒,禅定,智慧:寻求觉悟之道,首先必须修学三件事:戒律的遵行心念的集中和智慧的开发。戒律是什么呢?遵守戒律以控制身心,重守无种感官的大门,再小的罪过也不要去做,而对于善行应该奋力去做。% K7 D$ M8 W' H+ e+ j
7 \" n" y% G+ E; B- K {2 y
心念的集中什么呢,就是要远离欲望和摆脱所有令我们引起情绪的事物,将心导入安定不动的境界,能做到戒,定,慧这三项,觉悟的正确道路。要达到智慧的彼岸,心境犹如水恒的安详,喜悦的修行,主要是持戒,禅定,般若智慧。持戒过简单的生活,不做恶事,能令情绪不生,禅定将心止于一境不妄想,会让欲望,贪念远离。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可以真正地了解苦的形成与苦的消失。这就是“苦集灭道”的智慧。* @9 I/ C: q6 s- l
; ?$ [1 N0 v! l M身语意的净化:学道之人必须净化身,语,意的三种行为,不杀生,不偷盗,不犯邪恶的爱欲,就是净化身的行为。不说谎,不恶口,不挑拨离间,就是净化语的行为。不贪婪,不嗔恨,没有邪恶的见地,就是净化意的行为。持戒,禅定,智慧是抵达彼岸的要点。持戒要先做到有关个人的身,语,意的自我控制与净化,也就是行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嗔恚,不邪见。) M0 } O% h- C6 N Y
5 q+ ]9 J P+ [% \& ^十善业升天道:不杀生:即不用任何方法去伤害众生的性命。其中包括:自己杀、教人杀、用不同的方法杀、方便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都属于杀生。所以如果有人说这个清蒸活鱼很好吃,那么我们不要附和。这也是属于见作随喜的范畴。杀阿罗汉,杀父母为杀生中最重的罪。属于五逆罪。不偷盗:不用任何方法将明知是他人的财物取为己有,离开原来的主人。就是不偷盗。而且包括见到他人偷盗不随喜,也不教唆他人偷盗。但是如果是相互感情深厚,有知道其必将同意的,暂时借用,为他人抛弃的,或者当做自己的东西误取。均不算偷盗。不邪淫:不发生除了夫妻之间的男女关系之外的性关系为不邪淫。 z& d) l$ q0 t+ e
( a# Q. e& C s& i" |" J1 N3 ?
同样不随喜邪淫,不教唆他人邪淫。如果是在对方受八关斋戒期间、或者有娠有病、非男女二根行淫、大众中或寺庙等处行淫、过量而行亦属于邪淫。需要注意。4 ~/ \$ K! ?) ~! ]
2 R, u% p) T/ v7 v& A
不妄语:不用虚妄不实的言语欺骗他人称为不妄语。包括见到他人妄语不随喜,也不教唆他人妄语。也不包括如果是佛法中没有证得的说证得了,没有得到的果报说自己得到了,那么称为大妄语。果报是很严重的。为了救护他人,可以作方便妄语。比如恶人要害人,问你被害的人在什么地方,你可以说个谎骗他。不两舌:不在两者之间拨弄是非,让其误会争斗。包括不在一个大的集体中组织小集体,朋党,这个需要注意。) ~; L) Q9 `# l2 s$ z9 f
% H2 d4 Q. f) G: _) i( u
不恶口:不用粗俗恶劣的言语对待他人,让他人烦恼仇恨。这里最常见的就是吵架,恶口相向。说话专门捅他人的痛楚。不绮语:不说杂秽言语,没有正确意义的言语。通常比较明显的就是淫秽的话语,没有意义的闲聊,东家长李家短等等。不贪欲:不对于那些不能持久永恒的东西产生喜好、贪恋并且也不想拥有或得到。称为不贪欲。贪欲的范围很广,大到比较常见的如财物、生命、身体、女色、权力地位等等,小到一个小工艺品,小装饰品都可以产生贪欲。
( v+ T( X- L( a6 R i+ C( O0 p1 {( z7 v3 @( N/ v
不嗔恚:不起恼怒毁害的心,为不嗔恚。嗔恚的特点就是在思想上认为他人所作不对,而自己则可以对其有所情绪行为。这里还分三种。一种是不分是非的嗔恚,一种是知道是非,觉得他人所作为非,故起嗔恚,还有一种是见解不同,而起嗔恚称争论嗔恚。不邪见:不起种种不正确的见解。包括:认为没有业因果报,没有六道轮回,或者认为有天主、梵天为永恒,或者认为世界有造物主等等均是邪见。总之邪见就是执著于那些本不正确的道理。' b9 z9 O. V+ E, ?5 V. j& C+ E
, Z, b0 y. T% R2 `
语行:一切语言分五种相对的形态:合乎时机与不合乎时机的语言,合乎事实与不合乎事实的语言,温和与粗野的语言,有益与无益的语言慈祥与嗔忿的语言。我们日常言谈时,要时时勉励自己,我们的心不要被外物所影响,粗野的话不因从我们口中溜出去,不让愤怒和憎恶的心生起。人的行为引起了外在的反映,而这些反映又引起了内心的感受。修行者要自我控制身,语,意的行为,因为错误会引来烦恼与痛苦。而身,语,意三行中最引起外来的纠纷,乃至影响我们的就是语行了。所谓“祸从口出”就是这个道理。
5 D7 o- ^9 a0 r* ?0 N5 K! [/ ^( q1 g7 d
善不因为别人而改变:如果有人愚昧地对我做了错事,我将回报他无限的爱。他愈是作恶,我愈是做善,每个人要做真正的自己,而不是随着时空境遇的不同而改变真正的我。一朵芳香的花朵,不会因为别人认为它美或丑而改变它的芳香美丽。一个人也一样,如果我们是善的,就不因为别人的恶而使之变为恶啊!如果有人听闻以下的这样道理,他就是多闻。世间外在的一切形形色色都是逼恼身心的东西,人应该厌离它,并以正确的修行方法灭除它,还有自身内心,世间的受,想,行,识是逼恼身心的,人应该厌离它,以正确的修行之法灭除它,以达到真空寂灭之境。
: d5 I d" p/ l
4 U6 O5 g& }9 o8 o3 {1 ?: [* j比丘们啊!如果听了这些并且能贯通领会,你就可以称得上多闻了,佛一生说法数十载,重点只是强调一件事,即如何找出苦因并将之灭却而达到真空寂灭之境。多闻就是多听佛陀所说的这个法,并能体会实践,而不是听的很多不正确或无用的空洞言词。不修戒定慧者不是求道之人,驴子并没有牛的形态,声音,犄角,即使紧跟在牛群之后而自称是牛,谁也不会相信啊!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不修戒律,禅定,智慧三种道学,而自称是佛弟子,那也是十足的愚痴啊!求道修行的人最重要的是实践智者所引的道路,朝向目标迈进。学佛既是戒定慧的实践,光是空头而谈,怎能抵达目标。怎么才能解脱苦呢?
, ?& @/ y/ Y' i9 U% R$ Z6 U, @* q+ C+ t6 {) V( O$ l) P
佛陀说:我们出家人要剃发,持钵乞食来维持生活,我们过着所有生活中最差的生活是有目的的,这并不是国王所规定的,也不是被人所强迫,不是因为负债,也不是因为穷困,而是因为让我们身心陷于苦,沉于苦,被苦所捆饶。我们过这样的生活是为了除尽这种苦和解脱苦,才到这种地方来的。修行的目标是为了消除自我的痛苦烦恼而达至永恒的喜悦。修行不是为了获得成就,知名度,也不是为了高人一等,成为别人的老师。如果不能消除自己的痛苦,就是偏离修行之路,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 J$ h2 R3 _- d3 u( p% h$ g
2 t7 I8 M6 i* I8 X K5 d苦的缘起:一个人如果不明白一切外在有形事物的真正实相,就不能断除对这些事物的喜爱和贪求,就不可能断除痛苦,对自己的感受,思想,辨别,冲动,意识这些心智状态,如果不明白其中的不定性,就不能彻底断除欲望,也就不能彻底断除痛苦。对于世间外在的形形色色,如若能明白它们的真实状态,就能断除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喜爱贪求,就能断除痛苦。同样,对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能明白其真实的本性,就能远离欲望,断除痛苦。人往往随着身外的一切有形事物,而产生内心起伏不定的情绪感受,于是就产生了痛苦,看清外在形形色色的价值并非绝对,内心也不会随着外在事物激荡,心灵就不会受爱欲的束缚了。
0 p# h: @/ H. L' v/ O" f* d7 t( t1 o& S% z+ f1 t5 V% [
善知识,技能和才干有助于成功和利益,是它们带来收获和幸福的保证。
, ~4 Q. a9 |, W1 I/ M c3 L4 i( V; b4 C2 x& W1 s/ n! ?
正确美好的吉祥之兆是依循人的能力和行为,而无关宇宙量体的移动,一切是因缘,我们的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能力,条件,意念和行为所呈现的后果。而无关于命运,星相。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们如何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把命运委罪于神秘力量那是弱者的托词。
3 ]) d# u) s' Y; w0 i
1 ]. b& v: m9 }+ x9 J7 S# x7 {) d9 l恶的果报:你们不是都害怕苦吗?你们不是不喜欢苦吗?如果你们害怕苦,不喜欢苦,就不应该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作恶,如果你们做了恶的行为,无论你们飞到任何地方,苦一定会跟上你们的。所谓“如影随形”就是这个道理。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宇宙之中所有的事物现象都是有因有果的。所谓“事事纷纷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谁造了恶业,谁便将承受这个恶业带来的苦果,任何人也逃脱不了啊!没有被烦恼捆绑的人,他一定是很安详快乐的人,常听闻真理的人,他很容易看透烦恼和痛苦。追逐世间一切价值和追逐世间节奏起舞的人,必有苦恼。8 Q0 ?# S9 t0 W; Y1 \4 u
1 t ^9 H- ]9 X! F6 ^. Z人追逐什么,必因所追逐的事物而烦恼,如果希望获得快乐的生活,要先改变自己所追逐的对象,不追求外在的一切价值,而追求内在身心的净化,则必得大安乐。感触“五蕴”。比丘们啊!你们平时在村庄或森林里感受到的“苦和乐”,绝不要把那个苦乐变成自己的苦乐,也别把它当成别人的苦乐。主观感受是由于人以自己的标准去分析判断的,才有了好与不好之分,如果我们不去分别它,那么外在的苦乐就不会变成我们内在的苦乐感受了。往往我们觉得如何,是因为我们以后天形成的标准去评判外在的一切。不要被这平分标准左右,排除思想框框,便能返本归真,外在的苦乐也就影响不了我们的内心了。) o; m+ ]0 x& G; Y
. u9 c0 ^7 V+ n2 B+ X. a: y
不伤害众生:如果我们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去伤害到也在追求快乐的其他众生,将来一定不得安乐。假如我们追求自己的快乐,也不去伤害到同样在追求快乐的生命,将来一定能得到所追求的快乐。人不应该踩着别人的身躯去达成自己的目标,人在追求快乐时,不能把这追求踏在别人的痛苦上,人在追求获得时,不能把这获得建立在别人的损失上,人,经常用“自我”的利益观点去考虑一切事物,凡是对“自我”有利的就是乐,凡是对“自我”不利的就是苦,但现前有利的乐,也是形成将来苦的原因,为什么怎么说呢?因为一切都是遵循着生,住,异,灭的运行法则,现前美好的事物一定会有变异,变坏,变灭,而导致与心所喜欢的事物别离之苦。今天的美丽,年轻,强壮,就会变成将来的不再美丽,年轻,强壮,这就是苦的原因。所以佛陀说,一切皆苦。
& q7 i, b; \- u( c& |! D& s
& b- N+ O6 E, T7 ~& ~8 G一切皆苦:现前对我们不利的产生即刻是苦,现前对我们有利的虽然是乐,但他也是将来苦的种子。佛陀说:一个人的苦,苦的起因,苦的灭除,以及达成苦的灭尽的修行之道,都存在于结合“心”与“想”的这个活生生的六尺之躯中。每个人都可以依循佛陀的教导,终止苦而达至永恒的喜乐。我所说的法就是终止苦的方法,每个人若遵照我的指引的道路去实行,就可以成为另一个佛陀了。苦和苦的止息方法:凡是跟终止苦无关的,就不是我所说的,佛陀一生说法的目的就是要令弟子们切断因缘法而达至永恒寂静安详的涅盘之境。5 }7 Z0 ]9 l% V( u4 n
! l: X; {6 s6 x$ h$ L) L
我们每个佛弟子都可以遵奉佛陀所传的方法去终止苦,令苦永不再生。" G% N, o& c& N' Z0 B3 T# a
# d& S g3 Y" M" W7 Q" N8 |, Y& Y离欲则苦解脱:受制于外在一切有形事物的爱欲,就受制于苦,就不能得解脱。受制于自身内心的感受,就受制于苦,也不能解脱苦。比丘们啊!不受制于一切事物就不受制于苦而可解脱。同样,不受制于自身内心的感受就不受制于苦,而能得到解脱了。知道事物的无常及它所带来的苦与空,知道没有永恒的“我”,这才是正确的观念,对事物的本相的无知,不明,不断,不离贪欲,那是迷恋于有形事物的原因。人会痛苦乃是因为有“自我”的原因,有自我的内心感受,而这些感受来至于自己对外在事物的价值标准,人要断除痛苦先得要明白外在世界事物的价值与内心世界的感受,这都是自我的这颗心所造成的呀。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