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o$ }8 r' t# R" f0 Z5 ^ : g, R! l) m* K q
$ r& }2 y _0 c$ I, a
如何鉴别邪师' k" z* ~2 J+ `& h* y9 R$ ^
6 N) a+ x* P# N% O8 b+ B! P8 G z
7 v3 r6 q4 ]9 s* V/ u(作者:释迦常教 妙禅录入) 2 R! f/ k$ J" @$ H0 g! C! ~
0 d' D! }# {8 n9 V3 c5 o, M 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但行者不能盲目随便依止。若错误地依止了毫无修行证量的邪师,反而堕落更快。
% D+ o' i, d- n3 i
5 [, q3 |8 n& \7 V
+ [ z, d3 w, C. S9 M
- C/ I# P4 B" N7 x! S$ I2 t; w1 n7 e* x# L1 k8 T( ?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因此在决定依止之前,一定要小心抉择观察避免被邪师所骗。
: B6 i5 N' H1 r) A" a
: K: y4 n& ^* s7 u. m" u9 i$ I
+ K/ i3 t5 ~2 g5 u$ q, j* I& i8 n' q2 |
9 y4 o* @" z1 z8 d- a* J7 V+ Y' h7 q
邪师多是打着佛陀正法的旗号,现与正法相似的形象,其言语行为极具迷惑性,对经论了解不多的初学佛者最易上当。那么,邪师通常有哪些表现呢?5 {! u6 A9 [5 G+ y+ b3 W9 |: o
% J( t4 ?3 M+ ^- S- r/ l
7 q2 |; [! g) o. z" z6 m- r4 ]; q$ J! t! @" g) M
, h7 F7 ?4 y/ k/ k+ \ 其一,喜好浮夸:有一类邪师常让弟子编写资料,将自己吹嘘成“法王”,“活佛”“金刚上师”“大伏藏师”,“大禅师”等,逢人便发,如世间推销做广告一般。与人相处,不论对方根基如何,千篇一律总会将话题引到自己是某某大师转世,某某活佛与自己关系如何密切,某某社会名流是自己弟子等方面。真正的法王,活佛,伏藏师等决不会以此为标榜,反而会故意隐瞒自己的功德,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会障碍修行。例如藏地大德华智仁波切宁玛派传承祖师,却经常自称“老狗”“疯狗”,以隐藏行迹证量。另外,善知识即使为令弟子 生起信心而透露自身功德,也是随缘而说,且是在弟子已经依止后,而非在初见时。
, H9 S0 V. Q J7 m- w0 ~
6 ~2 W1 s( ~5 a& L8 a
1 M. ?& Z# B k/ m% k' ]" {4 w d, B X) G# r& ?1 Q1 Y8 ~
其二,不具传承:传承是指至自己的上师,每一代皆依正法修持,而对心性究竟明了。有一类邪师缺乏基本的佛学素养,根本不知实修要得成就,必须依止有传承的善知识,依传承知识世代相传的修法行持。他们为标新立异诓惑世人,便自称是某新宗派的创始人,或是某新修法的发明者,持有者。大善知识皆依佛陀,传承祖师教法行持,决不会另立一宗,另发明一法。现有宗派的形成,并非宗派创始人刻意为之,而是随历史演变,后人加给他这一支的称呼,并追溯他为祖师的。每一位宗派的创始者在住世弘法时,决不会到处宣扬“我是某某派祖师”“我有某某新大法”的。
) }! S# `+ \- C4 S$ U, ^* f, [% X" c, |7 X/ P$ f
9 O! P$ v" w/ w( V1 x8 S
其三,卖弄神通:有一类邪师见地不明,不知皈依,出离心,菩提心,般若智慧是正法核心内容,修行之着眼处,反而以世间禅定引发神通为高明,终日只会吹嘘自己有种种特异功能,能见他人所不能见,能闻他人不能闻,能知他人不能知,言辞语调得意之态,仿佛乡下神汉巫婆一般。大善知识因对心性明了通彻,亦具神变功德,但若非对弘法有益,比如能令弟子生起信息,能谴除邪魔外道等,决不会故意示现,因戒律不允许的缘故。
2 k# ^5 \8 d8 C7 t7 u) I" O9 A# z6 a N
7 O* D7 f' `& R" N- f2 o
其四,不重戒律:《佛遗教经》中说,佛灭度后以戒为师,可见戒律对修行者是多么重要。戒不清净,决不可能生起禅定,智慧方面的功德,更不可能解脱成佛。有一类邪师不明修学次第,不知戒学重要,一听般若之理,便误以为缘起性空是断灭空。为标榜自己已得自在,已无执着,不仅自己不学不守戒,也不随喜赞叹他人学戒守戒,甚至故意在信众面前喝酒抽烟,大吃葱蒜等,以为这样是不着相。大善知识为打破弟子执着,也许会采取看似破戒的极端手段,但为避免不知内情者生邪见,是决不会在大庭广众下毫无目的乱来的。而且即使是为折服弟子,也是有相应证量的前提下才做。比如,若想以杀生破弟子执着,首先应具起死回生之功德才行。 8 \3 E" K2 H8 V3 d( b2 O/ M6 q
9 r: A2 c7 e+ J ~) Y' X- Y2 m& X; J4 |: i/ R @" v8 {
其五,炒作营建:有一类邪师不懂修行,既不闻思经论义理,也不持戒打坐,更别提在佛之见地,般若义理上用功,终日只如没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硬拉居士出资出力兴建大寺,营造高大佛像佛塔,且以比建筑规模 ,装饰华丽为能事。其散发倡建资料,游说信众时之嘴脸,犹如世间奸商炒作无异。殊不知若无正法所依,若无真修实证者常住,寺院与鬼窟无异,佛像与魔相无别!佛陀住世时,修行人常住阿兰若处,根本没有寺院.世祖师大德兴建道场皆是随缘,且只以适合修行为着眼点,而不以造型格局之美观为目的。 9 o) B( u, \7 p5 B* }# ~. I
5 ?( Q8 b; K( C9 w. H% v+ {
其六,盲目苦行:有一类邪师不读经论,不知佛法依中道修行,为标新立异吸引徒众,便违反佛制,刻意苦行。有鼓励学道教辟谷不食者,有赞叹学民间大仙跪香者,有吹嘘盲目燃指燃身者,有推崇磕头朝山者,如此等等皆是邪师。如是盲目苦行,不仅难令众生解脱,反而会断除其善根慧命。大善知识只教弟子在见地上用功,并善于依其根器及所处修行位次,循循善诱之。决不会拔苗助长,让弟子做力不能及的苦行,而损害他们的身体,动摇他们的信心。 , C. {/ |- t, h' e# \
2 h) H* D" U3 X$ n( @ 其七,只随顺缘:有一类邪师不甘修行寂寞,打着“菩萨应随顺众生”的旗号,捞取世间名闻利养。他们或办佛教讲座,或著书立说,或开法物流通处,素食店,或专结交高官富商等等,起目的不是为弘法利生,只是为了自己享受。菩萨随顺众生,视逆缘与顺缘无别,毫不起烦恼。而这些邪师并非如此,一见因缘与自己期待一致便喜形于色慌忙迎上,生怕机会转瞬即逝;若与自己期待相反,则避之犹恐不及,甚至暴跳如雷。 0 @, f* ?) R& r
& n4 m9 v0 P1 e- B$ ]7 P) {
其八,世俗情深:有一类邪师俗家习气甚重,待人接物不依佛制,而依情感。对待师长,同修只以自己好恶而论远近亲疏,或排斥或拉拢之。对待居士亦分三六九等,有供养自己多者,恭敬自己者,与自己谈的来者,便对他格外“慈悲”嘘寒问暖不说,凡有所求皆尽力满足,甚至连修行法要也不请自传;若自己看不顺眼者,即使依礼请问佛法,接洽法事活动,也会为难呵斥之。此类犹如俗人拉帮结派之行为,大善知识决不会做。真善知识其心平等,或赞扬,或鼓励,或呵斥,或痛打等等行为,皆是为令弟子得到修法的利益,而非出于世间请感。
/ y/ w; _ V" l6 I! z% l8 J3 n7 u8 p. v
其九,自赞毁他:有一类邪师在修行中得到微利,便标榜自己所修法门“天下第一”而贬低排斥其他宗派;本宗之中又夸耀自己最为殊胜,甚至连传承祖师都不放在眼里。佛陀开演的种种法门,适应种种不同根机的众生,排斥其中任何一法门,皆会障碍与之相应的众生。因此,排斥他宗者皆是大谤法人,其罪业大于造五逆十恶者。正如《地藏十轮经》中说:“此有一类,于声闻乘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缘觉乘法及大乘法毁呰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复有一类,于缘觉乘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声闻乘法及大乘法毁呰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复有一类,于大乘法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声闻乘法,缘觉乘法毁呰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如是等人,名为毁谤佛正法者,亦为违逆三世诸佛,破三世佛一切法藏,焚烧断灭皆为灰烬,断坏一切八支圣道,挑坏无量众生法眼。”大善知识为使弟子生信心,会极力赞叹自己所传修法,但决不会公开抨击他宗,更不会指摘传承祖师。 $ m1 f1 p. o0 ?5 M8 B
% [/ I! \5 e/ j 其十,不依经论:佛讲经,菩萨造论,皆是为指导众生修行。修行者当依经论,不应依自己的感觉或道听途说。有一类邪师不知何为实修,也不愿学习经论,只凭一时灵感胡乱指示他人。今天主张拜忏,明天赞叹供灯,后天有推崇火供。行此种种,既无正规传承,又不知具体仪规,也不管是否能使实行者得到利益,只如小孩过家家一般,按程序玩一遍了事。因为无知的缘故,在此过程中,更会时时做出些莫名其妙,似是而非的“开示”:比如,“上三支香时一定要先插中间的”,“磕头必须先出右脚”,“火供时烧掉的面越多功德越大”等等,甚至闹出以猪头,鸡头供佛的丑剧。若有人对此类言行提出疑问,邪师便面露不悦,甚至呵斥捶打。大善知识则不是这样,凡有所教授,必然以经论为据以坚定弟子的信心。弟子若提出疑问,他们也不会心生烦恼。 : }! \: X% _# b9 U! }* @
; Y0 d0 K2 U! S$ l4 b
其十一,不入实修:有一类邪师虽广学经论,但并不信正法,也不依之实修。只如世间搞学术研究者一般,在经论文字相上兜圈子。他们虽著作等身,学问满腹,但常为烦恼所困,遑论解脱成佛,保持人天福报尚不可能。大善知识以经论指导实修,通过实修认识烦恼之本性即是菩提,而真正生起圣道功德。他们为调伏弟子,有时虽会现烦恼相,但心中是决无任何烦恼的。
a! X6 e6 x; t0 V4 Q6 @2 q( z" S
+ y) n X, ~/ V: Y5 K# U. f5 f 其十二,常住俗间:有一类邪师心不能安住在道场,反以“弘法利生”为名四处乱跑。今日要去五台山盖茅棚闭关,明日要到藏地求法,后日又要去印度朝圣。他们以此为幌子,游玩于各地,顺便骗取当地信众的供养。大善知识皆依阿兰若处修行,即便有弘法因缘,也是受请而往,传法立即返回,决不会像常住俗间的邪师一般,不请自到,流连忘返。
9 f1 L6 \$ i9 O7 X* A
+ V* s; M' j5 X- l$ b# w* A 其十三,常赶经忏:有一类邪师毫无教证功德,根本不具超度众生之证量,也不知何为超度,只为挣钱糊口,日日在寺院中敷衍拜忏,收取居士供养。若供养少则牢骚满腹,反之则兴高采烈,其表现犹如俗人月底领薪一般。佛世之时修行人皆以自身证量回向于众生而超度之,根本不用形式上的经忏。施主随意供养或多或少 ,行者也不会生分别心。大善知识致力于实修,决不会浪费时间去赶经忏。他们以大慈悲心发愿度尽有缘众生,也不会为博得名闻利养而作超度。 $ K9 Q: i2 Q6 q$ n
% |3 O7 }' H$ n3 }/ Z 其十四,身见深重:有一类邪师十分爱惜身命,大部分心思皆花在如何保养自己,如何延长寿命上。他们乐于求医问药,营建寺院以为安乐窝,对于真正的弘法利生事业,却是不闻不问。大善知识决不如此,他们为正法住世,终其一生励力实修,随缘传法,不顾疲劳疾病。
- e; {& n9 W- y( p* Z) t, t
3 x7 @6 c2 O p" t 其十五,算命看相:有一类邪师常给人算命看相,说祸福道吉凶,以此为招徕弟子,博得名利的手段。佛制戒中严禁弟子占卜,观相,预测吉凶,《大智度论》中亦呵责为“邪命”,若是大善知识决不会有此类行为。 # P6 ?+ {9 C$ O
0 v; Z1 F5 o$ b2 L1 n: E/ H( _ 其十六,乐谈俗事:有一类邪师对于学修正法毫无兴趣,每日只好谈论世间俗事,无论天文地理,时事政治,体育赛事,世风民俗,家长里短皆津津乐道。若遇居士问如何处理自家俗事,他们不能借以启发其出离,从法义上引导其入实修,反而就事论事,卷到居士的俗务中。大善知识只以众生的解脱成佛为念,决不会充当此类“家庭辅导员”,以世俗观点教导人。逢此情况若能对只谈俗务之居士当头棒喝,使其狂心顿歇,才是真善知识,真大慈悲。 4 k* g; T5 X( R- I# V7 _
- r1 K- X: k8 c! D
其十七,造作慈善:有一类邪师为提高声誉以吸引徒众,专以搞世间慈善为务,今日慰问敬老院,明日捐助建学校等,而忘却了出家人修行弘法的本分事。世间慈善虽能救众生一时之急,但终究是轮回之因。更何况用十方信众供养寺院常住的财产救济世间人,不合佛制,且折损受施者的福报。因此,大善知识唯以正法布施人,往解脱道上勉励人,从心性上指示人。其起心动念,言谈举止皆为令众生皈依三宝,出离生死,明了法性。若非如此,即使做出令天下贫者借富的慈善事,亦是邪师,正如《华严经》中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名魔业。”
1 y z, S$ |0 ^. H
4 K9 u' M) \: w 其十八,世智聪辩:有一类邪师对解脱生死毫无把握,也不知在阿兰若处实修,只是通达一部分经论的文字相,便以为能弘法利生。他们一遇恭维礼敬即生极大我慢,认为只有自己对经论理解最确切,只有自己所学乃是正法。讲解经论时,其目的不在引导人学佛解脱,不过为炫耀自己博学多闻。若人不信服,便与人争论强压服之,言词逼人,烦恼炽盛之态与俗人吵架无异。更有在网络上建立论坛,专门以辩论为弘扬正法,铲除魔说者。实际又如何?即使辩胜万人,对生死能有把握吗?能给辩论失败者带来任何实际利益吗?若不能,此种辩论不过是世智聪辩,与魔王言说无异。真善知识相互讨论,只为澄清经文本义而依之入实修,决不会为辩论而辩论的。
3 y3 e0 P1 a9 Y
: v/ [ X% |# x! t 其十九,毁失密行:有一类邪师为吸引信众,常有此类言论:“我念某某心咒已经多少万遍”,“我的本尊是什么,功德极大”,“我在何处闭关多少年”,“我修行时现起如何殊胜境界”如此言行早已将三昧耶戒中“甚深密义不外泄”一项破坏无余,死后必将堕落,何谈解脱!大善知识不仅对于自己的本尊,所持咒语,闭关地点,修行觉受等守口如瓶,乃至连修法所用念珠都不示人,怎么会随便与无关人谈论这些? % n) Q8 U5 E% [8 U5 y' m" K
+ C$ J2 [- H* y, n* e 以上所述十九点,是当世邪师典型的表现,哪怕只具一种,即可判定其为邪师,而决不能依止。若已经依止也应尽快离开,不再接受他的教导。
4 L* ~( k+ C' V& B: c1 Z
& s0 L* g X/ n1 ~& o
' ]. u3 p( g. |: u0 @. [6 ?&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