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470|回复: 2

佛门警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5 22: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学佛不是空谈,而要切实去做。
0 K* s1 ]* |, t/ a, v# _: Y- p) V# T( e0 {, O' P1 E0 k
  2、受佛三皈五戒十善福德人也。善恶之事,由人造作,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响之应声。戒行之德,应之自然。(事佛吉凶经)
; [4 ~: |% [& j6 P) y3 f
2 r8 |/ Q& t& y4 ^, M- M) I; H; ?  3、言行相应,不怀自大,不轻于众,除去骄傲,见有胜己,不生嫉妒,见贤勿慢,见善勿谤。(优婆塞戒经)+ }+ p% Z! g- G/ `0 d; c) K

0 h; j6 w) [* O# C! B, Z9 @  4、恶从心生,反以自贼,如铁生垢,消毁其形。(未曾有因缘经)
- O" r5 R. }- ?& Z/ C- d4 k! D# ^; T
  5、人有十事可愧:君不晓政,臣属无礼,受恩不报,过不能改,两夫一妻(两妻一夫),未嫁怀妊,习不成就,人有兵杖不能战斗,悭人观布施,下属不能使,是为十。
( b  S, Z9 c/ C  U! N. o. L
6 R  ]# U1 y% ?! @4 P, p% \+ q  6、为名利发菩提心,是三途(地狱饿鬼畜生)因,毫厘有差,天地悬殊,天地悬隔,错认定盘星,酿成毒药。
6 B$ K! }; q- c" [  \1 s1 E& B' q" Y" X
  7、常想病时则尘心渐减,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0 a! V$ S/ b5 s' @1 v7 m
  |8 E  _, ^  a$ F
  8、佛言,得人身者,如掌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一口气不来,便向驴胞马腹乱撞,动经千生百劫,得出头来,知是几时?况末世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1 ]- S1 w4 e  _* U2 b! `) ~! j5 ~

& B0 J# d2 D$ n4 ]  9、极聪明人,反被聪明误,所以不能念佛求生西方。而愚人子女,反肯心厌娑婆,深求出离。当知彼是真愚痴,此乃大智慧,好恶易分,莫自昧也。$ y0 A; Z7 K+ _. r6 X

3 C! `) x, q2 [8 N; g8 T# D) y# A* f  10、恶言骂詈,骄凌蔑人,兴起是非,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结忍恶,疾怨自灭。( ?7 O; z; V! B' W
3 J& s$ P- w0 X/ e6 ?
  11、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方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
9 q! P0 j) t$ h8 H  Z
8 `* T# R  n! \7 W3 X# a  12、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由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 l' d1 @0 w4 \, x7 W3 C! L! a9 s! d. L
  13、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其困难和负重所压倒。
+ Q$ q$ l: \& N4 I5 ?% F- D, A8 }6 W2 _3 F) P. W
  14、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使下愚人不敢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佛教的最大纲领,曰净心第一,利他至上,也叫悲智双修。自初发心,以迄成佛,恒以转迷为悟,为其主要大事。
" A# o2 _  B' A; ^- P! w9 m  F) T7 \4 U) d) b1 A
  15、佛教的宇宙观唯缘起论,其人生观唯作业感果论。所以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9 P4 R: [) r' y) ^& d# m
; [. ^+ f; e) c" ~& Z* M+ I: u  16、佛陀的遗教是:所有复合的事物都要衰亡,不只是自己简单地进入涅槃,而要回到尘世为一切众生指明出苦的道路。) x! B1 `# I& W' F, f
0 z5 N* o1 V) ]8 I8 j6 J: S% K9 w
  17、出家学佛不谈长生不死:所谓长生,就是“却病延年”的引申,一个人了解了许多养生必要的学识,使自己活着的时候无病无痛,快快活活地活着,且能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事业多做出些贡献。万一到了死的时候,既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痛痛快快地死去,这便是人生最难求得的幸福。佛教所谓不死,不是指肉体生命的常在,它是精神生命的永恒。永恒的精神生命是超越于心物以外而独立存在的生命原始,自古以来所谓悟道修行的最高要求都是为了要找到这个东西,都是以找到这个境界为目的。
6 d/ f3 N; e/ b, x; B% M( k; b/ u4 m8 N; |
  18、世有二者,可称健儿,一不造罪,二能忏悔。欲求忏悔,当洁其心,整肃其容。内怀惭愧,悲畅于外。起二种心,则无罪不灭。何者二种心?一惭、二愧,惭者能自忏悔,灭诸怨对;愧者能教他人解诸结缚;惭者能作众善,愧者见善能随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以有惭愧能令行人得无量功德。
5 ]( c! V/ g! R  B: u$ K- D6 q* {7 G
" r, [' u; o* {& K  19、不得绮语(华而不实之辞),当知谄曲华辞,构扇是非,为患不轻,恶报实重。2 T7 v9 y" a8 k- A  ^" w- C- E
2 t- e. S: J7 p5 V# X$ H
  20、上殿、过堂、半月诵戒、结夏安居、生活朴素是丛林根本制度,要努力做到!9 \3 K! x8 u3 K! t; t
. R3 J% E( L; a  u) ~" O% B
  21、若使不知三宝,云何得起慈心愍念众生。若使不知三宝,云何得起悲心救摄一切。
2 x- ^3 O) e' p; g# V# v
6 p. f: b; B9 l* {  22、忍辱是一种美德,可以增长福报。所以如果有人欺负你、冤枉你,你不必伤心,而且要感到欢喜,因为它能为你送来福德。
1 n  A9 o1 P* y( ]+ b9 ~
. ?2 H8 T3 _. g$ R& k8 x  23、观念的正确与否,都直接影响一切修行及事业的成功或失败。正确的观念就是正知正见,如果观念不正,则无论信仰也好、求法也好,甚至任何做人处事,都因观念不正确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0 P/ b: P0 b6 P, N6 Z8 d* I. H! V" {# G2 y9 q
  24、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1 `* {) f/ G# J- [3 F5 a+ e
3 l+ F" v# {% k6 b3 ?
  25、涵养全得力于“缓”字,凡言语动静皆是。以虚养性,以德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3 Z. v, d7 `: ^6 {- R& \# p( }$ I1 @$ Z7 U) s9 P  V4 e% x
  26,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就念虑上提撕则曰省察,就气质上销镕则曰克治。
* H/ L2 H( Z# V9 [2 X$ q  H  ^0 w- H' K
  27、无欲谓之圣,寡欲谓之贤,多欲谓之凡,纵欲谓之狂。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 H* N0 ^3 W, H
. ~8 m, D8 z) r. q  28、怒是猛虎,欲是深渊;怒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惩怒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怒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6 D* \  `8 K4 u1 v  a" M+ d+ H
8 l8 h* o% U& w) E4 [4 [& Q2 d2 g  29、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由。
( Z# j# x) T( w  p# L5 a
/ C" P' ^! s+ S( o) k7 Y  30、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3 P0 `3 K9 F% H" |0 w+ j$ F3 k
% d8 S0 r$ \0 S. J
  31、有才而性缓,定是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 \0 z: `3 }9 U6 ]: V  ?
) d' \; ~7 w/ F  32、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大。若决裂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愤,人卒以怨,我卒以损,此谓之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用处。5 Y. N" y/ t# ~, K

. [2 O2 F8 @) ~6 m  33、观贞操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镇定在震惊时。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见识。
; |3 Y0 C: Q( |5 ^7 v2 r9 R# g* _5 }' [& w% ~) A0 P( ]# k) [8 x
  34、世露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光天化日的气节,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 ?. L: a% g) P8 f% `8 F( y1 t, Q# o7 E
9 }" \" d, Q+ Z# p! s6 y: K/ l. u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22: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35、人之为人,总要成为人们所不可少之人。若庸庸碌碌,可有可无,是谓醉生梦死,污秽天壤,虽富贵不足齿也。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 C( P- n9 f" t
0 W' s6 |2 h$ b6 O
  36、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雄浑,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 t3 N2 g) M7 T1 x* t2 l( e
5 _& Q2 T+ W. N9 C  37、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E! b, Y2 [0 ]3 m9 X* L
& N$ {3 X7 k9 y" U" k1 x+ O
  38、欲心正炽时,一念着病,兴似寒冰。利心正炽时,一想到死,味同嚼蜡。
: T# v' C4 M! ~1 s7 H$ y" k3 v
8 a4 B" y: R, P- K7 a  39、人知言语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语乃所以养吾德;人知饮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节饮食乃所以养吾身。* r0 O7 u- K7 Q* Q$ R

* l; l: v; h' e, p  40、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不能转物砖磨镜,泥牛入海不回头。/ y1 M  l2 J) Y7 r
% |  [) Y/ N+ `& h* @) i& @
  41、什么是佛弟子应具有性格:要怀抱出世的思想,要具备远离欲染的决心,要拥有忍让的气度,要呈现喜好寂静、不乐喧闹的风格,要含存宁愿自己吃亏,诚厚待人的美德。
" _5 p1 X! C* t8 a( I7 f- S: z0 {3 B1 M
  42、什么是佛弟子应具有的情操:佛教的情操是讲究无偿的奉献,默默的牺牲。譬如释迦世尊在因地修行时,往往为了救护生灵,而牺牲自己的生命。那些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故事皆说明佛陀的慈悲心怀;佛陀自己除躬行实践慈悲救拔众生倒悬之苦外,并且时时教诫弟子要牺牲自我,利益他人。佛教这种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的思想,恰与世欲只知从他人之处获取,不肯付出些微的观念格格不入。但这恰好证明了佛法的伟大。! V  _, I: V, o1 b

/ k* z+ k2 F" R0 X# k' N! x9 k& a( }  43、佛陀和我们有什么不同?最显著的相异点,乃在于凡人以贪欲为快乐,而佛陀以贪欲为痛苦渊薮。在已觉悟的佛陀看来,世间的声誉利养,就像臭秽一样不值得去贪求。7 w2 c. ^& }, a2 j6 }

) o$ D- Y' B$ i8 N( V( A, x  佛陀的性格喜欢去追求理想,他所希望达到的,是追求到一个没有衰老现象,没有疾病痛苦、没有死亡恐怖,一切都至善至美、最真最圣的清净世界,常乐我净的境界。佛陀为了寻找这个无争无苦的理想世界,因此发起四弘誓愿:
$ b* i, D* z6 w! l. b: A6 t! K/ \$ B  A; b6 u, I# F3 L! L
  以无比的慈悲心化度一切顽强的众生。
* ?4 R6 s; r5 h
. d" Z4 g0 V, N) i% j  以坚韧的勇猛心断除一切障道的烦恼,
' {+ ^! ]; Y/ v2 P" A. K, y7 D: x; ?9 c' {
  以不懈的精进心学习一切趋道的法门,$ |! x  m/ [3 Z; D+ T- u
( p" S( O3 I5 d8 x
  以无上的菩提心成就至极圆满的佛道。6 H, u) ^% k$ h. u7 q

3 a& R8 {6 S$ g% L3 X7 G) w7 f  佛陀这一切异乎常人的性格情操,使他成为众生的慈父,救护世间的伟大世尊。
& y. K* s( g  m1 T) J
! h2 Z( ^8 S9 j- x5 P4 |. ^  44、太虚大师赞佛题词: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8 M) ^+ t; D' S

( Z$ F# b% {# g8 W  45、怎样做一个住寺院的现代僧人:(一)常住第一,自己第二。大众第一,自己第二。事业第一,自己第二;佛教第一,自己第二。国家第一、自己第二。(二)先入世而后出世,先度生而后度死,先生活而后生死,先缩小而后扩大。(三)不私收徒众、不私蓄金钱、不私建场所、不私交信施。(四)不私自募化,不私自请托、置产业,不私造饮食。(五)要有佛教情操(即佛教性格、佛教仪表)。 要有出于天性的牺牲奉献、忍耐慈悲、公正无私、诚恳淳朴的修养。要谛信因果,要具有惭愧的美德。
, ?  H+ P& ~  o9 X9 x: v6 ^9 O3 u7 N% l+ O% t4 j1 K5 V% h; K# Q% a4 K
  46、佛教对待人接物的态度:人生立身处世,自净三业为宗。思想言语行动,纯净至善积功。净心利他为善,损人利己恶冲。心灵美好表现,破我破私最尊。恶口畏如夏日,美言暖如春风。遵纪守法处世,光明磊落为人。谦虚礼貌平易,不可骄傲凌人,不可逞强逞霸,不可厉色高声。慈悲体贴大量,不可抑人自尊。不可诲淫诲盗,不可夸富夸能,不可强词夺理,不可缺忍动嗔。不可吝啬刻薄,不可养娇处尊。对己严肃不苛,处处宽厚待人,惭愧做人基础,人贵自知之明。积极献身社会,报答回向四恩。处处利人利己,自然祸去福临。
  j) W) R/ D+ b# B/ T2 X+ h1 ]
+ `, [  ~% t! J+ ]; ]' ~6 A$ A  47、佛教讲究忏悔是我们生活里时刻不可缺少的美德。忏悔像清水一样,可以洗净我们的罪业,忏悔像船筏一样,可以运载我们到涅槃解脱的彼岸。忏悔像明灯一样,能照破黑暗与光明。忏悔像城墙一样,可以摄护身心。忏悔像桥梁一样,可以通往成佛之道。忏悔像衣服一样,可以庄严美化心灵。忏悔认罪,第一要有涤瑕荡垢的决心;第二要有祛恶向善的方法;第三要有净化身心的力量。4 C( M/ J) \, B/ k5 f' ~+ r

- I2 V4 V# g- f, c7 ]; o. X3 ~  48、嫉妒别人的才能,诋毁别人的成就,恰恰暴露了自己的自私无能。# I! C4 ^% }/ x1 x- l; U& ]
, i  Y4 J5 ~5 z6 k5 _) K4 {
  49、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n. ]) y; Y1 F& }0 k6 Z# s: i
7 G, y# {8 d3 ?& m' o
  50、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 k2 T, b4 d5 y' [5 T# x
1 Z( X. F$ f2 ~5 m  51、人若近贤良,譬如一张纸,以纸包麝香,因香而得香。人若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贯鱼鳖,因臭而得臭。
: R  e# s' H9 ^1 F& A# t; a1 T( [
2 j. r9 D! a4 B" }$ N* ]  52、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L2 V7 C3 `" I0 C' p& d% q7 y7 Q

( W! B3 R3 u1 f) l  53、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将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他永远是个奴隶。
2 A1 n% Q( o1 t, v7 t$ d1 k5 V$ q' L9 h( ]' N
  54、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当知定心是解脱之本,净意是进修之基。
' E% a" k+ j4 K# A2 q. L4 Z& N, f% b% d+ d9 V# C3 d
  55、调养怒中气,随防顺口言,留心忙里错,爱惜有时钱。
# j0 O+ _- U( I! B
! A8 t! T" E, M3 O  56、责人时,须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须想着细行不矜难成大器。* g8 M& A+ A) V* ]$ ^, U
9 X: g- S. D, Q
  57、人若开口便刻薄尖酸、好议论人者,不惟无福,且亦无寿。
! C9 `/ G! ^2 f. {# X/ x7 c6 }) K, V$ O
  58、平坦的道路好走,却磨炼不了意志;浅显的知识易学,却发现不了秘奥。# h4 P0 A+ j5 B% T- F, a# A: l

3 M( W' o) U5 O; M9 z  59、在悲伤的时刻,不能忘记信念;在最幸福的时刻,不能忘记人生有坎坷。
* w  U9 h% q! b" X/ U2 [- G0 \$ u) `( P* T' s- M( X! o# l" ~2 [
  60、没有志向的人,就像断线的风筝,只会在空中东摇西晃,最后必然丧失信心,失去前途。' T. G. N9 {' U6 k7 h* i( S. D

  @5 q7 H5 z+ f" n: J: ]  61、平坦的道路,容易使人放肆而疏忽;艰难的曲径,却常常使人振作而谨慎。- @2 L# C( C8 ^% h* j. b( T% u
& Y+ ~! l3 R6 B3 O
  62、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自己。' }+ o- X$ i2 q
1 _( ~4 s8 f! E- }: B
  63、太阳的伟大,在于它永远消耗自己,无偿地供给万物以光和热。
( H, K% R# t7 ?* s
3 B- h' e: m$ }% Z  N4 k  64、希望,会使你的生活多姿多彩。奢望,将使你的命运越变越坏。) S8 o' ^9 F" j5 k

5 A) H- u/ l7 t9 w. ~  65、你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但愿你首先能吃得起苦。
( h% i" T9 m8 q& }3 W) m, S! L# C5 G  E
  66、从风雨中熬出来的幼苗,要比温室里的嫩芽更能经受住自然界的考验。* l. J) h5 d# x6 i

2 U+ Y+ A' G# a1 `: T6 Z& Y& A  67、谦虚的人常思己过,骄傲的人只论他非。  K7 g, Z1 Q. N0 r/ |  R. |" s! U
) B6 r8 U! e3 B* {. X5 X
  68、人生应该像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M- E2 s" l  C6 l0 g' a4 L* i+ X4 L; F6 |+ T3 q. l( v
  69、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大罪最难得一个悔字。
" Q' E! ]' e' z! K5 b9 |( e" v1 \  R6 R
  70、一个人最壮丽的是青春、最美好的是善意、最有价值的是人品、最长寿的是精神。7 @( j' P. ^( I9 ]- u/ i

: ]4 `( E+ q0 d  K+ x3 N# L  71、建立如法僧团,以戒为师,简约朴素“六和”生活(身和同居、口和无争,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使正法久住,是僧伽的崇高职责!* T% |; r& [. {( C- w1 \

* I) I! E3 n( ]& L9 \1 J- l  72、要建立好寺院的道风和学风!自初发心,以至成佛,恒以转迷为悟为最大事业。
, Z5 [! a4 D4 h
" k5 y6 r: W0 N8 t2 S. U  73、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首先会遭到不幸。
* t# T" `8 f/ E; Z& _% O
" g( m' F* j' Q4 ^: c5 d* x3 J( Q+ B  74、不迁怒:富贵之人,气量或小,每因拂意,忿怒牢骚,迁怒无益,自他烦恼。海涵宽恕,是无价宝。9 w& j. [: f# p8 o+ K

4 U$ a! I% ]5 u9 L- C- v  75、不偏见:人有小智,未闻大道,每执己见,以为最妙,坐井观天,所睹者小。若登高山,见自了了。/ w6 T8 c5 U. D% S

8 E7 `6 @: P8 b7 c3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22: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76、不嫉妒:人有才德,我当赞叹,彼于社会,必有贡献。若生嫉妒,是谓愚痴。
1 z% S/ h; i# Q3 h" Y9 a$ D% w' C. j' q+ x" ?2 g5 h- O
  77、不赌博:赌钱博弈,丧志失时,专心于此,正事弃遗,有限光明,送之儿嬉,破家荡产,罪无了期.. r9 \( p- n0 w7 j: y& s7 L
, K" f; p2 y/ a: n* z# ~/ T& [
  78、不饮酒:酒是麻醉刺激品,饮必乱性,醉则反常,越礼犯分,最好勿吃,免致大祸。聪明智慧,常保清醒。1 q4 d5 }8 Q' K& E0 d4 \( }0 D5 Z1 S

# `$ u8 _0 C9 b% O  79、不吸烟:鸦片香烟,致病致癌,有害物质,促短寿命,口气常臭,其害多端。花钱买害,痴人可怜。
3 V- l/ S  {# k( [6 u
9 Q; S) ]# D' Z0 n  80、不说谎:心既不真,行何能正?愿诸同道,切勿妄语,口是心非,无好结局。8 @( S. ]9 R) @. L0 T2 z! e

# `+ W; S' M1 R) j/ y. k6 X1 @/ F  81、不邪淫:淫欲所害,伤身丧志,虽属夫妻,亦当节制。若是邪淫,犯法犯罪。清心寡欲,坚贞亮节,人人钦敬。
8 S) F# j, V, `  m
& w, R2 a. w* H( h! V/ |5 I  82、不偷盗: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品,偷大招祸,偷人之物,折己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亏。
, p6 ^* P, R2 ~% \2 V( K
6 Z) Q& Q0 v2 m) Y' u% O  83、不杀生:凡属动物,皆有觉知,贪生怕死,唯命是惜,若戏玩杀,及杀而食,现生后世,决定报复。杀生短命,三途堕落。
/ g/ W. {' e: A8 I$ a( j
0 r/ Y! X0 w2 Z. {# |! P  84、仁慈:仁爱慈悲,心之生机,心如阳春,福泽愈深。若无仁心,必致残刻。纵有宿福,折尽消尽!9 ^$ L/ e! m  p

# D: t( H9 D9 D9 _  85、守信:守信之人,言不妄发,说到做到,不矜不伐。无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厌弃,自食恶报。5 ~4 ?+ V% B) q  p8 |; e7 Y' d
/ A; \4 h* l) a* U
  86、尽忠:一秉真诚,不被妄侵,尽职负责,忠于祖国,有益社会,方不虚生。) d$ I* P* i+ y
7 R4 ~4 [. N' Z0 k+ P; g
  87、知耻:耻之一字,人畜斯分,有则近圣,无则近兽。惭耻之服,无得暂卸,我佛训诲,庄严第一。6 Q8 S2 q+ S' u" F! F

9 p7 I0 I& a& h  88、惜阴:七十古稀,弹指即过。寸阴是惜,何敢懈惰。努力勤学,立德立业。自利利他,为世作则。
7 }' t' X- I0 w, w# u- o0 n. N( `
  89、择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相处,有损有益,益者近之,损者远之,劝善规过,他山之助。
9 k4 d; J$ x! i/ n  ~* m, |3 J: M, \$ [' p; O
  90、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吉凶祸福,皆由心作,因必有果,恰如其分!
  v+ H% H, t6 E; [" |6 K8 [2 [3 o: V2 O
  91、浮生可见,如梦幻泡影,虽有相而终无;妙本难穷,谓真性灵明,虽无相而常有。0 y1 V) |6 i" Q1 H" F
; R" I: \( j' k3 E) X6 G
  92、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天罗地网。' ^8 P/ E2 B4 J3 B! B) W

! |& c! Y9 {$ X7 |* |' _5 R  93、风平浪静中,见人生之真机;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
* x& m+ Q3 T+ ^6 x: I4 a; s
) W' g: l+ T' m+ q/ k: v) m+ p% v  94、身世多险途,急须寻求安宅;光阴同过客,切莫汩没主翁。
- J: ]* @1 A7 `5 y" i8 h
6 s2 v. y) H  E* r# T' m2 u+ t  95、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 @& T9 I1 `/ d: [3 P1 U- Z% u& P2 h6 s, w+ A4 _; C: p' m
  96、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
+ G6 j6 O1 r9 P. n! L
: E! R' d* L6 Q3 w  97、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回光反照,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当于平时预为提防,则遇境逢缘自不可发。
4 i& D8 S$ ]" k$ R5 l
) X4 r- b) p" M; I/ _  a  98、心之本体,与佛无二,故佛令人成佛,以佛威德神力之智慧火,烹炼凡夫夹杂恼惑业之佛心,俾彼烦恼惑业,悉皆四散消落,惟留清净纯真之心。: Z/ b& ]! q  r: z/ P9 ?9 y4 X
  i3 E" V" S9 n( e
  99、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 乎?
- p8 A: U9 f( h( M4 q' n& f
! l7 P% d# f/ U# g$ l  J! d  100、众生之心,由烦恼惑业致成染污。今以佛之洪名圣号,令其心口称念,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之久久,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心本具之佛性,自可显现.
5 `. B6 W# u' ^  
- d) T6 V) ?4 E% Q7 M6 {4 Z. q: ~6 Q$ M4 q7 c( z$ A-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2-23 14:28 , Processed in 0.05537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