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守五戒的佛教徒,尤其是净宗的同修们,一定会深自庆幸守身如玉,以对配偶的忠实而引以为荣。当然,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守五戒、行十善,是最最起码的条件,可是仅仅念佛、诵经、守五戒、断邪淫,就能保证一定往生吗?让我们看看净空长老与其他近代的高僧大德,对于正常夫妻的情爱,有着什么样的开示:) D4 i4 u- [, m
8 t, g* U4 y9 ?7 T# @- [9 C& [
【净空法师】; }% c0 W2 R3 @) ?3 H
【如果真心想出三界、了生死,淫戒应列为第一。】要想真正在这一生得到成就,必须以断淫为根本。这一条如果做不到,所希求的目标就难达到。我们自无始以来,均在生死轮回,就是被这一条害苦了。佛家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必须要觉悟! $ ^" N4 Z7 P8 ?# o
关于戒淫一事,世间人不愿意听,也不爱听,倘若他(她)还没有出离之心,对于这种事还有贪念,纵使他一天念十万声佛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问题就在这里! / g! Z4 H K0 g# E
有人读到此段经文怕了,原来恩爱的夫妻,难舍难离。我就告诉他(她),你的爱是假的,能爱几年?死了各自分飞,爱谁去呢?若夫妇二人同修念佛法门,都能了解事实真相,将来同生净土,岂不更好?若夫妇二人,一个信佛,一个不信;信佛的更应该放下一切,专心念佛求生,将来到了西方,得到三明六通、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就知道你的配偶落在何道?然后倒驾慈航再回娑婆,搭救她(他)以及其他亲人眷属,这才是真正爱他们… 学佛,无论修学任何法门,念佛也不例外,念的再好,《无量寿经》念的再多,若不能断淫、怒、痴,就如古人所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
4 ?1 x4 c0 X- J0 v9 I, K 我们念佛不要以为将来一定可以往生,往生不是那么简单。如果烦恼习气伏不住,念这一句佛号不得力。所谓“不得力”就是伏不住烦恼习气,境界现前,淫、怒、痴、慢还会现行,还会发作,这就没有用处,不能往生,该堕地狱还是堕地狱。
8 P }: z* U6 U& k' n6 Y& z4 T3 Z: x# U, o8 a
【广钦老和尚】# S8 K. S5 j% D7 ]3 o
如果情执不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如果恳切至诚放下万缘,那么一念之间便能到西方。万缘牵扯,割舍不下,那么百年万年还是在三界内。
. U7 b z8 W$ S- X" @ 我们这里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双双对对。年轻出家众爱情惜别之念较重,看到情侣时,若被环境所转,对他们生起羡慕之心,则是没有道心。若认为他们这样下去会堕落的,才是有道心 。
# I& n4 p& G ^2 u 爱情惜别,千万劫也是在轮回这些,也是为这些在轮回。
" N" L$ m. k8 J% c% |( x: m6 m3 K$ Z X x* n R, {" {
【妙莲长老】
. q: w2 m& V" O1 N 六道众生都在生死轮回中,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从妈妈肚子来,不错,是从他的肚子来,但为什么人会到妈妈肚子呢?因为有情欲,颠倒想,一有了颠倒想,霎时昏蒙就径直投胎了。
, S3 L' f3 M( s 什么是颠倒想呢?【颠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从动淫念而来,也就是中阴身来投胎时有此欲念。因为有情有爱,有爱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死是个大苦趣呀!你想断绝苦,就要斩情断爱,千万不可再有颠倒想。 3 W* _4 Z) j3 p. ~( ~' E) Q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灭,那就决定要断淫欲,断淫欲才是出世之道。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修行一定要出离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x8 a! b r) L& |& u
# a: y. O- F- Q" J' F; R4 | 说到愿生西方,念佛的人谁不愿往生呢?可是这里头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愿有两种意义:【一是欣求——要欢喜生西方,二是厌离——要厌离这个世界。】要厌离它啊!什么情情爱爱的,那都是魔,杀你法身慧命的魔,你还当它是怎样的好,舍不得,说什么我们要白头偕老,长相厮守,死在一起…。世间这一切不厌离,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厌离”,那生西方就决定成就了。
W, ~1 Z. V6 ~5 d& X! }" i5 ^. {, X- w c- k" _8 Y K
当有人拉你(妳)作恶或找你(妳)麻烦时,没有关系!只要念句“阿弥陀佛”就没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对你(妳)好,就情情爱爱的沉迷下去…,我们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这一关,此关若不破,生死难了啊! ( t4 d0 n4 k P( A- k8 D3 a: C
对于男女间的情爱,当用金刚利剑来斩,要斩情绝爱不可藕断丝连,只要有一丝情爱在,就会被束缚住。是谁缚你?是你(妳)自己啊!
$ G. h7 n! x' c+ X# w2 {
5 G* v& z/ }5 Q( n4 Y! \- j! s, C; \: B 【宣化上人】
2 R% M2 r9 l- F1 M: _6 J. a 千经万论,三藏十二部,都是讲这个“欲”的问题。我们初发心修行,最障碍我们用功的,就是男贪女,女贪男的淫欲心,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楞严经》上说的很清楚:“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如想不除淫心而能成道,就像蒸砂欲想它成饭一样,是不可能的事。 % }! I1 w, _1 E- ^. a
$ x1 J; A- y9 O: t( c 什么是“无明”?较文雅的说,就是愚痴;若往显明露骨来说,就是“淫欲心”。有了无明,就会发生男女的性“行为”,发生之后,就有了“识”(父精母血的胎儿),有“识”之后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有了“名色”之后,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全,十月期满,出生于人间,便有“触”的感觉,能分别冷暖软硬,有了感触之后,便生“领受”的作用,在顺境晓得快乐,在逆境晓得痛苦,随时随地生起“爱憎”的感情。有了爱心,就生出自私心,要占为己有。人贪恋财货异性,而生出种种欲望。有了爱心,乃想尽方法,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因此尽造不清净的身、口、意三业。
1 D! z# e' f( {2 ]/ V2 C* J3 o4 i: S$ U" a/ N2 ]8 e. C
爱欲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从无始劫以来,生死不了,为什么?就因为被“情爱”二字所害。若能断欲去爱,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脱死。
S! f" ^+ x4 ?" g/ j; a8 o2 Z0 q
; A& D7 o z4 j8 U9 s& x; A【印光大师】
4 A9 ?' s$ Z$ n$ U D 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至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大家轮班助念佛号时,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欲生西方,万无有一也。 8 V5 D6 H" }+ I+ F2 l- ?
! R- \3 T% L3 {( x【虚云老和尚】9 a. |" ^. \! H8 K0 w3 \6 c6 _) j
《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作我们的模范。全经着重说一“淫”字,由这“淫”字,说出很多文章来。 6 i6 f: S2 I, l! w- u P! S
《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所以说:“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还爱为基”。
9 X, h. S& E( L( f( `
5 {; H* ^! {$ X M8 ^6 m. S 【来果禅师】5 H. c. a+ k" n$ R9 C& K- S: d6 u
要知身为淫本。防淫如防火,防爱如防贼;火不防既成灰烬,贼不防悉为贼有。 ' D" _# Z& ?! j( ]4 }0 `
无始劫来攀情扯爱,极恶深交,致使改头换面不知凡几,直到今天再随情欲转去,辜负佛祖父母师长,何脸见人?
5 e9 v* ~4 M2 B x
5 z6 t7 {5 K o% c' R 【宝静大师】
1 d7 C! w0 Q$ ^; ^" e7 n2 I 古今多少英雄汉,谁不于此茫茫欲海中,为恩爱奴,作色情魔?所谓:“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恩爱绸缪,旷劫相缠,无有了期。悲夫!色欲之害人,实甚于猛兽横流,吾侪凡夫,应当猛省而讨斥之…
7 X2 S( N6 l0 H5 f7 I8 ^ 世无无因之果,果必有因。如桃树由桃核而来,现在生死,由贪欲而生,吾人最初受生,亦由一念爱心而来,纳想为胎,流爱成种。 5 `/ w1 o; B+ e, m( f( I; h2 h8 D
吾人来世如何,不必问他人,问自心便知。吾等现须看破一切,断去贪欲,切不可被其所迷,于无量劫中为恩爱奴。
7 S9 b, v. P; a" F 所谓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自己要向自己度,求人不如求自己。
0 p9 |2 O7 J' h" w6 [6 z: V+ {' O5 }2 G5 p1 z7 b {
【慈舟大师】) W7 [( k9 V2 H; S0 k
杀我、盗我、骗我者,作随缘消旧业想。唯有“淫”,是不能作随缘消旧业想的,这个业是不能随缘消业的。别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淫戒,我淫他(她),他(她)也淫我,双方犯戒,这个因果无有了期定规,要从此一刀两断,绝对不淫才好。 4 D, c1 B, |# X
《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假如学佛法不划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脱死。望大家念念之间,念兹在兹,将生死斩断两截,精进勇猛的修行。
( h. a1 b3 ] ~ A9 m$ R9 d. l& I/ Z' a& M- _( m' l* R; A9 n
以上九位高僧大德的开示,相信对同修们来说,不仅是暮鼓晨钟,简直就是当头棒喝!尤其是净空老和尚更是明白的指出:“为什么一天念十万声佛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问题就在这里!”祖师大德们怕我们这些有情众生,接受不了猛药,所以很慈悲的用迂回的方式开导我们,譬如用《无量寿经》的“清净心”,《坛经》的“明心见性”,以及《心经》的“五蕴皆空”,和《金刚经》的“诸相非相”来点化我们,希望我们能循序渐进的有所领悟。但是在末法时期,若真下定决心要在今生往生,只有效法维摩诘居士的“虽有妻子,常示梵行”,以“诚敬心”服下这帖猛药,才能拔爱桩,破情牢,了生脱死,亲觐弥陀。 5 C& U {! k* U7 Q) y
最后,谨以中峰国师的净土偈,与同修们共勉之:
' M( y: m# ?( ~# q, Y V9 O
6 @) p- V g5 o% s" J 报君今日是十五,遥观落日如悬鼓, % |; I% I7 N3 s8 j3 p4 ]4 o
收拾身心归去来,莲花世界无诸苦。 ) O* i2 k# q& x+ A' S6 v* ^
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 6 X: |1 @ j/ ^* D# l7 | Z1 h# U/ ~7 T
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 Q5 B( m6 e Y9 A (注:阴历十五是满月,表示往生成就。阴历十六表示己错过往生,原因是未能断淫欲心,对此五浊恶世仍有留恋。)
. m: v/ k! ^, a: I* c- x4 l6 ]8 K t2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