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苦。 `- m; v" T" b; n( i
1.知苦:├苦苦( 身苦引起心苦) 、坏苦( 毁坏引起的苦) 、行苦( 变迁引起的苦)。 ) K7 w& }1 h1 N2 ?% Y
└知一切生物必死,一切事物必灭,合会必散,崇高必堕。 + a# O) x4 Y* \0 |
8 x+ a0 C. }& ~* j1 B2.断集:知「无明」( 无知于:善、不善法,有罪、无罪,卑劣法、优胜法,污染、
2 Y( K6 `& J' d$ L( O1 W 无污染,分辨、无分辨,缘起、非缘起) 、「贪爱」为苦因(集),念念无明、
5 b7 U- @; {" S k, W& I8 {# | 贪爱即念念苦,念念生死,而致力于断欲贪。 2 |% X$ N1 e8 l: X: d; b& O! C
+ x' k2 q7 A3 F1 q# t* f
┌─出世--以出离世间的贪瞋痴三毒为志向,以出世为利生的利器。 8 {. @" E) I1 q/ ^6 X# ]" o3 [( ^
3.慕灭:├─寂止--多忆念涅盘( 灭尽三毒) 及其所生诸功德,心生向往。 8 Z$ S/ |, J# J3 ]5 y
└─无为--对世间只做好责任,不要求什么、不成为什么。 5 m+ B. Z }' Z& p
3 P1 ]0 X( l* N3 ]: T3 l ┌─正见─相信非断非常三世因果、善恶、圣贤(佛陀、阿罗汉等)、
2 j0 L, b/ a7 G! l │ 涅盘。一切知见指向「苦、无常、无我」而进趣灭苦。
}: e: q. D- ~6 a ├─正志─志向于灭三毒,修慈(与乐)、悲(拔苦)、喜(随喜)、舍(平衡行道)。
2 q2 `8 T1 f5 ? ├─正语─消极:不大妄语(未证言证)、小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 |2 p3 o1 l, H2 d# ` │ 积极:如实语(如见闻觉知老实说)、柔软语、爱语。
2 X* y- W1 [+ s, k! M │ ┌护持家庭和乐、洁身自爱;不邪淫。
/ j8 P- H) ]# y! V; P ├─正业─┼财物布施、法布施;不偷盗、剥削、骗取众生财物。
9 m( F0 @. Y; | V- V │ └保护生命,维持生命的尊严;不杀、伤、恼、暴力加害众生。 5 D: v7 t$ F1 H: [4 {; ^
4.修道:├─正命─经济生活合乎佛法、戒律、国法,生活即实在、可靠、安乐。 6 r5 _( C; i0 t4 w/ s. P! R1 L
├─正勤─尽最大的努力断恶、修善、净意(不执着)。 / W* _ r% d y3 n' H
│ ┌观身:见、闻、嗅、尝、触皆如实知。平常注意呼吸时在鼻
6 x+ y1 j5 K: d: l! N6 I i │ │ 端产生的触感生灭作为禅观对象。若有动作,则注意
- {2 u2 N' F/ U# j │ │ 曲伸、起落、往来。
- X" a T4 R) y' q; g$ T │ ├观受:深观感受的实况。「乐受」的执取为苦,「苦受
5 o# r- n, l0 P l ├─正念 ──┤ 」为实苦,「不苦不乐受」为无常苦。
0 I8 b! m6 M' [' Q, c! h t6 ^ │(四念处) ├观心:检证心的实况是贪、瞋、痴或无贪、无瞋、无痴。
4 C' U Z- A. R# U7 k │ └观法:知此时此刻为欲贪向或涅盘向,而知取舍。 " g# \! h5 G) p/ n
└─正定─依剎那定(片刻片刻的定力)或依四禅定的直观(没有爱恶、偏见地 5 m- p) E/ g# ?1 n3 ?! x
直接及持续观察、感受五蕴生灭)得解脱。 ; s2 K- X! t4 [. J
" U: ~' v- p5 O" H5 i5 Q; l2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