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
) C3 v9 R: u0 C0 S% Z8 j4 j: p) F0 P2 O/ S
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纠其根源与禅说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说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 2 o% d9 Q4 k6 u9 H* Q* _
: T0 b, L: h& \/ K 人生第一苦——生苦 3 n; \0 ~4 ?; }3 n. D* k
- |9 i$ E, H' Y, P! m
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7 B' _5 ^) E* O% r( ^! f) x! V! u
) F1 e- k$ G% S$ `/ U
生生死死,何时尽? 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5 n8 O* J2 }; q o
) |! ]' O* Y$ \7 r
人生第二苦——老苦
/ C% W0 t% l1 G: H5 i+ l8 P0 w. b
6 ~7 P# r" \! \) m 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 $ ~' e9 ?+ r# w: f2 |
& ]* x+ n |. c: {5 E: E7 v9 r
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
4 s5 N, W$ O2 h8 J; Z, r
- ~! E+ _0 B3 _( r 人生第三苦——病苦 # i2 q3 k2 M0 L0 r; ]. ~: L: f$ g0 P$ t2 a! J
" q) R7 w- \4 w7 ]9 ]2 B. I
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8 ~2 M/ F# u( p9 `1 X+ b% o! @
% n) {' H" r3 \: S0 o. V 人生第四苦——死之苦 : k- _8 q ~% l: ]9 A% v! l/ T
: W6 o3 i0 P+ K+ |2 l 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
6 X& ^6 ^1 h# Y7 \$ ^# Y7 o & s2 z1 m6 R1 T% S7 |
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 * x* c) C; `/ |- k0 a8 W4 Y( c
6 l+ A, L) E2 o1 n& b. C, w0 z
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但爱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3 B: F% V* M4 y
% ~0 o6 L& B3 y: J: e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 7 C5 A( i( `' k$ w- l% P& ]
; a; T p4 w; }! W8 z
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
7 U8 `3 u6 _: g, j; B4 o* M9 D
4 `0 _0 {) b- g J& @/ ]; ~8 N. Y8 v5 C 人生第七苦——怨恨会苦 g: @7 Q/ b* c/ a
- `4 D& G1 ^# z( V3 z& P
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
' J4 b) c6 n8 k4 k
5 }2 N! R# J: |% u. R% _0 @ 人生第八苦——五阴过盛苦 ; o. m M% ] ?# i+ e( Z7 [; C
& w' D/ @* e2 k1 e0 C+ k 佛说,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象,就会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