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是什么?是无数修行人生生世世都难以靠近的那个本我。修行人都在修道,然而他们却不知道,道不是修出来的,它原本就是现成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宇宙的本性在你体内丝毫不少一点。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所谓的努力修行,只是针对你的大脑而已。因为你头脑里的障碍太多了,多如恒河沙,障碍着你不认识道。当你头脑转变后,道也就自然显现了。因为道本来就在万事万物之中。' P% S/ @- m5 w# [" \
( `# o0 x( X- } S1 }4 f- j 6 C! n; p4 [2 A8 s
0 A. E( q8 h! n0 S( N0 z 仔细分析千门万法,都是在让你放下再放下,清静再清静。所谓的努力和修行都是针对放下和清静所设计的。这是进入道之前的那段距离,需要努力去修。一旦你进入了道,你才知道,道不需要修,它本来就无处不在。道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 N+ F7 {# X7 s
% M( ?8 G7 A: [7 @6 Y8 @
, n( T1 G5 k8 ], S: @
- q- E2 z+ \) \3 U( K 你不可能见到它,也不可能找到它。它在万事万物之中,万事万物皆是它的自然流露。它清静无为,如如不动。但又能通过万事万物显现出它无穷的妙用。万事万物无处不在,真我本性也无处不在。山河大地,动潜飞植都是真我如来。虽不可见,但又无处不见。你的肉体不是真我,思想也不是真我。
) C- n9 | k- E0 k1 e1 u9 Y! X8 L4 L% i: z4 @ G* n
+ o" G0 d2 Z' U! j 许多修行人认为灵魂是真我。其实,灵魂还不是真我。灵魂还是针对肉体这层外壳而言,是这个肉体的灵魂。肉体与灵体都是物质的,只是一阳一阴,阴阳互存而已。, O! R& a2 ~( G
+ x; B; e/ L8 ?6 ^, j2 Z6 R 1 A" d+ J6 q( F
9 N# @' z: D$ J1 X8 s
灵魂出壳与悟道解脱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平常人所讲的灵魂出壳,是你的潜意识这个“识神”出去玩一玩而已,它根本不能超越三界。只有悟道之后,找到了你那个真我,才能超越三界,得到彻底解脱。道无处不在,当然不存在三界之界。
4 l. H& @' X( u' s8 Z' o- V9 T4 e
- ` H. l8 k+ L2 K; b3 a5 d
道无我无他,无我又如何生?无生又如何有灭?因此,道本身就不生不灭,本身就是最彻底的解脱。因此,你只有进入道里,你才能证悟到不生不灭的彻底解脱。
6 k2 S2 H% Q5 `9 y" y8 m& V' z
( a6 ]9 d" z2 a6 F& ?
: b7 ]4 n2 p& F( r# _0 ~7 L' Y/ q3 o* m+ l( k
但是,无论你用多丰富的语言来描述道,来形容本来面目,都无法准确和贴切。我们要想接近它,只有通过它表现出来的特性为标准,通过修行改变自己。* r; y7 ]3 i9 r+ H: N* t# Y
$ N; S. s5 k) G& H4 t" }4 v4 |8 A
" g+ B; r) S( R! ]* C; `% W 与道达成同一频率,才能进入道。道最明显的特性就是清静无为、平等无分别、无我无他、如如不动。
! e* |& i6 ?7 @9 J2 V1 |" [7 s# g& \3 r# P. ^# r+ X
悟道如同品茶,别人品茶(开悟)后,无论怎样给你描述,你还是不知道此茶(悟道)是什么滋味。只有亲自去品茶(证悟)。当你品过(开悟)之后,第三者依然不知道茶的滋味,也必须亲自去证。6 L1 p- p' Y- N2 G6 |; W# i$ p
/ y! Z1 o# O. u& u
3 z1 e( W$ B% x
% n1 `$ V: J% G如何才能进入道呢?1 o/ R6 R) Z* ?: b6 l
# z, f9 S7 z; u% M1 {4 L! B( k
1 F8 q( N5 ]3 B; k' V4 y 有人认为应该多学知识,多看经书,但是书本和知识都不可能让你进入道,只能在某个阶段引导你如何走路,指导你走哪条路可以接近道。* A. B. ?8 X! c4 m
; \ a& {) @" P" Q! e6 B$ d
: `" O% X* u% a( b; P& N, ^ 道不是来自于外面的知识,因为知识来自于头脑的思维,是“识”而非“智”。道不是靠思维进入的,你脑子越复杂,想得越多,反而离道越远。
7 |# ?, q6 E( A7 Q t
/ A0 L$ `8 X, O! E) J+ A# w |0 C* c& L$ V/ \, H. T3 O6 ^% i
六祖慧能不识一字,未看一经,却能悟道和讲经,是清静心中的自然流露。只有当你彻底空掉你的头脑,进入一种清静无为的入定状态时,你才能进入道。此时你才发现道本来就是现成的,只是自己一直都在玩头脑游戏,总在向外求,向知识里面找。被自己所知道的那点可怜的知识,一直障碍在门外了,这就是所知障。
5 b2 e* Z4 J- W b1 P5 T" u, ^7 R! ~ R- i; ~
0 W7 ?& Z) x3 _. L1 n- w4 D
" d- X* C% E9 o# ?6 [9 w古大德说:“悟道不难,唯嫌捡择”。“捡择”就是分别和取舍,有了分别心才会去捡择,道是平等无分别的。
4 Z- h L# D8 J( q
6 T' h$ u; c4 r9 C* B! Z) v" p
/ J- v# ?0 E7 @0 ?7 Z: J 心里有二、三,才会去捡择,回到“一”就不会再有什么分别和捡择,因为“一”已经接近了道。/ q; h) U( V4 ?+ K# Y
. |4 J* V6 n' M, B) L) K: `' g
; h/ \1 U6 @2 r9 S4 J+ D7 b( N! Q6 n* P 道如同一面镜子,无论什么事物照在镜子里,原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镜子不会分别这个事物好坏、丑美、善恶。
$ x5 `1 p" u, K7 i' j z' E
/ ]2 W! c* K7 D3 Z% o0 q1 y+ o, l" h8 f! S0 R
人不仅有分别,而且样样事物都要分别个好坏、是非。如果你能回光返照,留心察觉自己刚才起动的每一个念头,你才能觉知自己念念都是分别。这是多生多劫养成的最大习气。因此,要想接近道,首先要断掉分别的习气,因为道是没有分别的。
\& ?8 k5 p! K* v* n- O* b* q& d; q2 Y' `3 y
' c( I; A5 c: {5 w/ p% E
5 g/ n% y4 N. i/ \( I+ u; {古大德说:“成佛不难,放下既是”。
' d; s" R, I, A( n# C3 ^/ `0 b4 g0 w
7 u$ ~- L& F8 o0 n l- D 但是,人却有诸多的放不下。放不下亲情,放不下钱财名利,放不下所执着的一切。而一切都是围绕着一个“我”字。因此,最大的放不下就是“我执”。一切都是我想得到的,我不愿失去这些可以使我享受的既得利益。# Q" O5 M5 P! q6 o! H% [% W
6 H3 B8 z- d2 F9 b9 d. c! W) O% E% p) o3 L& `. ]3 u( Y
而且我执较重的人最爱显示自己,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因此,悟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我执。6 ?3 {9 c8 G5 M4 g
0 H) Z) \9 S. X' h6 q% }* S0 F5 v3 u9 N" w4 V- O3 u! o
道的特性是无我、无他,也正是佛家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H$ p- K# T, u# p1 o
! @/ w; Y$ H$ T
, w1 Q+ ]. ^5 i4 s1 {% S/ B- U$ ^你只要心里还有我,还不能达到忘我、无我的心境,围绕着我的一切都不可能放下。
, b0 @/ m( {7 V$ ^& T4 i
. [- d* q' `6 s5 k9 u7 S9 y6 x9 j 8 `: R3 @: k5 H) x! Z! b
N2 H: c$ \) l$ b. ]: A+ t
笔者在一次闭关中曾与各种物体对话,从中证到了“万物皆有佛性”。$ {( W# m, U6 B1 i; m9 P( i
2 D2 E' k! Q0 A/ q7 a! d7 A; B
7 e8 `& K& D3 R" W* X* Y首先我进入了暖水瓶的思惟,暖水瓶说:“我没有思惟”。我说:“不对,你这句话就是思惟”。暖水瓶说:“我的思惟非常低级,我们只有从属性,而没有主动性”。4 ?5 O* E. Z" Q# `0 {$ F M
9 V" V% l' G3 Y& B" _4 V7 C
& H3 }% a( _. r' `! S第二个又进入了水的思惟,水说:“我没有思惟,我一切都是服务众生”。
6 G( U" q6 q, V, e! B m+ b. {/ o; C8 A4 Q
4 D+ b& o: S8 S% X, J第三个又进入了一块砖的思惟,砖说:“我也没有思惟,无论把我放在任何地方都一样”。1 Z( ^& ^! Q. _. I" q) X! U
* u5 J' L) D; x- C: s
0 f% f6 l# i2 o. A4 h3 U/ j第四个又进入了太阳的思惟,太阳说:“我也没有思惟,我一切都是按照规律运行”。
1 V8 P" K3 }4 _9 M7 p9 ?& A8 w# g$ _) V* j3 Q2 Q2 |+ O5 f1 f! k
+ Z" ~- C1 e t$ J; z
这四种物体的共同点都是没有自我,一切都是恒顺众生。这就是佛性,因此说万事万物皆有佛性。有我就不可能平等,有我就不可能清净,有我就是在执着个性,有我就失去了整体性,那么,你就永远不可能进入道。
! j/ N8 `) \6 ~
7 Z v: `: c7 R( M1 j, J$ i: ]7 v) s + Q2 o8 r% T5 E2 u' j0 m) |6 v
0 q& x% s) \% V第二个最难放下的是“我见”。
7 c' U* n. L5 b% ^
4 y% W y7 u8 ~' g% |' [9 p- ~& ?) \* R, W
“我见”就是执着自己的见解,一切都认为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见解不对,总不愿恒顺众生,还是在处处突出自我的个性,当别人的见解与自己不同时,就生气烦恼,并与别人发生矛盾和纷争。
8 S. q+ e, x9 r- \8 ]5 s- A
# P+ s; d) e3 P7 I! `2 n- g: Y; q6 z, M& M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对我见越执着的人反而离道越远,这就是个性。
5 [. R5 n- n; |% O+ p
, c* ~! o4 R$ }3 c
' y7 v* b) q# x r9 f个性越强反而离整体性越远,宇宙是一个整体,因此,越执着我见离道越远。1 o, T1 e# p% j" c" ]8 q- S; K1 L
8 R+ J9 `1 h6 k# t. p% L
: _) k; _6 z K$ M% h
6 C' g* N W$ X) B 道清静无为,如如不动。万事万物虽然都是它的显现,但它却无念。这一切显现都是自然的缘聚缘散。绝非道的有意安排,也不是佛和上帝的造就。
7 x$ A+ }. t' G9 J, J8 u! n
9 v; q6 z, X7 T# j/ d/ G* x$ T& k7 c- \ [3 N
有些人或一些宗教认为,宇宙的一切都是佛或上帝安排的,其实你想错了,佛和上帝是清静无为的,他们绝不会活得那么累。: X9 l+ Z' i' a
- H. ~! w, u, r( m7 E" D$ u& T- Z4 ?: T- k9 C
但是,人的习气却总爱琢磨事,琢磨人,脑子不能有一点空闲,闲一会儿就觉得无聊和寂寞,总想表现自己,显示自我的个性,发表自我的见解,总要千方百计想出点事来填补无聊和空虚。这就使人们多生多劫以来养成了攀缘、动念的习气。这种习气使你的心从没有清静过,心总往外驰,心驰则神往。
X( c7 G: X* G* F+ z: p/ u
% Y/ R# T: d/ B
& `) @% J- w, q# l0 |' A6 l% O# Q4 u6 o7 k( H; }7 l
如果我们能把这颗好动的心停息下来,把自己的思想彻底空掉,使它常处于清静无为之中,你就接近了道。& g5 Y% t+ Z# A. _ S& s8 g& {
1 D; c& s3 l6 w- {$ j
9 y5 }, c: ?! K8 J0 n, J# \5 a6 \# N 但是,人们却爱自寻烦恼,不停地在制造妄念。以致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气。许多修行人甚至想静也静不下来,大脑形成的惯性,自动地、不停地在想,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即使睡着了,做梦还是在不停地想。
4 U2 O% S3 R ]& ^( F- j9 a3 D8 h0 d1 r" B
* {' Y7 w; Z. J8 n0 f+ m6 o& V1 j 人体95%的能量都是胡思乱想消耗出去的。因此,所有的法门,包括念经、念佛、念咒、打坐、结印、修定、戒律、节食、辟谷、不倒单等,都是在帮你把繁杂的思想停下来,使你的心清静无为。1 ^( w/ ]$ T; A' f! k D' D
% e- v) E9 R; ?0 F- ]( {0 r8 R3 z' I
- O7 ~# }( H, w; J) \2 F3 H F
- c& y' Y8 Z5 y; S
有些人总爱攀缘,攀缘本身就是分别心,分别出有好有坏,你才会去攀缘。
" V, I) p6 L9 p5 G% Y, K; U/ v0 y4 ?9 {+ ]5 F {( c" R
+ [4 A d; ^1 S; X" }0 k
攀缘使你攀附两边,远离中道,产生“爱见”烦恼。“爱”烦恼是思惑,“见”烦恼是见解上的迷惑。有“见思惑”二障就不能出离六道,不能了脱生死。因此佛说:攀缘心是生死的根本。
9 a. F5 S' K6 d0 l" p% d; B1 S. n/ N2 Z4 n
: ^& r% }) |4 Q
3 I' p H" P8 Z, A% `如何辨别攀缘心呢?9 o, m% n' J# h) W, o7 v
+ X: Y: S; B. b
3 S( ~! x t7 p0 n. `0 F, |( i 可从怨亲的分别上看,放不下对亲属、亲朋、情侣的执着过爱,放不下对怨家对头的记恨,总是挂在心上。经常想过去的事,以后的事,未发生的事,与自己无关的事,担心儿孙将来的事,甚至找别人算卦,看命问吉凶等等,都属于攀缘。甚至做好事,度人也在执着攀缘,不知另一面却是在造恶。
2 ~: K; M. U% w7 a9 j7 q
8 D/ _! W8 W& F; B' B! K* x5 q% L' z% M% T& T
道是清静无为的,攀缘则是有为,有为就是在造业,造下业因,将来必因缘而生。因此,只要还存有攀缘之心,就背离了道,就出不了六道轮回。
3 D( _7 L, A F f; V( ~/ `5 ?7 X/ H0 X* U7 i4 e
+ {2 V3 z, ?5 C! \4 s 所谓佛法无边,即不落两边之意。而凡夫都是在执着两边,不合中道。只有随缘做事,而又不思善恶,不计得失,不求结果,不为回报,虽也做事,但清静无为,合道而行。
! X( b8 y" F( S) D9 b- ?& x* D1 s! l- U/ d o
0 u3 N- ^/ H& J$ A# ]8 D. q4 E( o! s( F1 x% u4 }
道如如不动,修行的千门万法,其共同点都是在修一个“定”字。修定就是靠近那个如如不动的道。
4 a& i( x$ D5 T$ @# r3 `; Y; j3 d- ?3 {1 }6 T6 A
" u3 u+ v1 d8 G; C/ W
3 w a0 h5 t8 D/ C 修定的关键仍在于心,当遇到外缘时,正是考验你是否见境动心,是否心随境转。如能把握随缘不变,这就是定力,定力就能使境随心转。
) l T2 c" o- z0 w T( S9 B8 a9 s% C9 D4 @7 |; s
5 B+ y) K: E& z) a- {
+ W8 S& n" b& R( p1 H8 g- t6 |
当你清静无为时,你就接近了道。: s& v* L6 G2 m" ^
当你静极生定时,你就能进入道。! C, R' w4 M- m6 C1 o2 @
当你定中生慧时,你才能真正悟道。+ v9 P3 J) I% Q1 h
; K# _/ R% Y2 D3 Q7 z; W/ O1 F
) {# y& W; }0 ?' `2 i当你能把智慧灵活变通地运用在实践中时,你才是真正地证道。
; \0 J: M: Y+ B3 m- y% t这就是悟道的程序和过程。
: e* F4 b+ Q) U' I: T' B# ]# V; a+ M% ]4 m9 U
* \4 l# v: p* `3 D$ w% c当你的心真正达到清静无为,如如不动时,你就是法身佛;
' U- Y8 E, N+ x& {: Q. ?" }当你的心真正达到平等无分别时,你就是报身佛;
) W, R, R3 j) b" X当你的心平等到万事万物无差别时,你就是化身佛。 y* Z- y7 \ x0 p#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