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齐鲁风 于 2010-6-1 08:58 编辑 3 h G7 o5 m+ B
( p4 q% k; d9 f( c+ q$ ^& J5 r; P r0 `7 a& Z
▲自杀的男性往往选择更致命的方式。他们对准自己的头部开枪的可能性是女性的两倍) E$ l6 S5 f9 S
这样的一些经验甚至可能蚀刻入大脑。在 2009年的一项研究中,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遗传学家摩西•西夫(Moshe Szyf)和同事证实,童年时期遭受虐待的自杀者大脑细胞 DNA上似乎产生了独特模式的遗传外 标记(epigenetic mark)。这些研究突显了受虐经验和自杀行为之间的生物学联系,尽管这些后天形成的变化是否能够引起抑郁或者自杀的勇气,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我们还不清楚。
( \- v4 m& q6 J! ^
8 a% A) o9 R+ e( L 还有些人因为经历过其他形式的困难而能够坚毅地面对自杀。厌食症(anorexia)患者通常比饮食习惯健康的人自杀风险更高,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更能忍受 饥饿引起的痛苦。同样地,其他自残者(比如用刀割伤害自己的人)也因为更能忍受疼痛而面临着更高的自杀风险。在 2008年针对厌食症患者自杀的 9个案例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乔伊纳和合作者总结道:“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患者可能在病痛折磨的过程中适应了痛苦的体验,因此能够采用非常致命的方式自杀。 ”《情感障碍》期刊 2008年刊登的一篇文章称,一位厌食症患者进入加油站的公共休息室,用毛巾塞住了通风口和门下,然后点燃了垃圾桶。两个小时之后被人发现时,她已经死于 一氧化碳中毒。
: n9 r6 u5 n6 _9 g4 x/ ]) z# e- {0 B) _; v4 \) T; w) f
其他饮食障碍也可能导致自杀,当然这也与抑郁症有关。美国州立韦恩大学社会学家史蒂文•斯塔克(Steven Stack)表示,饮食障碍患者比饮食正常的人自杀风险高 23倍——根据这一统计数值,似乎相比抑郁,饮食障碍能更好地预测自杀。
* P7 h2 r3 r$ i/ z7 K9 P$ ?( v+ \) w c
% L3 e- X6 z' \6 A4 p6 d2 X, u, l 对疼痛更强的忍受能力或许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自杀成功。对伤痛更强的承受力以及更强烈的求死之心,可以使男性采取最致命的自杀手段。研 究显示,相比药物自杀,男性更青睐用手枪结束生命。2009年 2月,有研究人员报告称,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向自己的头部开枪。在1997年到 2005年间发生在密歇根州韦恩郡的 807起枪械自杀案中,斯塔克与同事调查发现,开枪射击自己头部自杀的女性人数是男性的一半。对疼痛和毁容的担心,以及较弱的死亡决心,使女性较少使用如 此致命的武器自杀。 + q& p' ^# v6 D/ Z
2 r5 R( y3 G# |' |
往往男性比女性更冲动,这也加剧了自杀问题。毕竟,释放压抑使自杀的计划更容易实施。情绪失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物质滥用,例如酒精。酒精很容易使人失控, 过度饮酒的人自杀风险很高。事实上,《美国精神病学期刊》200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酗酒者被诊断为酒精中毒之后,有 4.5%的人在 5年之内试图自杀。其他研究也显示,寻求治疗的酗酒者中,有 40%的患者报告称,他们曾试图自杀——这一数字比一般人群高6~ 10倍。“他们用酒精给自己壮胆来实施自杀计划,”黑兹尔登成瘾治疗项目的首席医疗长官马文•塞佩莱(Marvin Seppala)如是说。这一非营利性项目设置在明尼苏达州、俄勒冈州、伊利诺伊州以及纽约州。0 y& \5 B' d) [0 @
( J# }8 ^: g& `$ E; n, R 冲动的性格可能会在心理上有助于人们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一个人冲动,他就会觉得自己经常处于令人痛苦或富于挑衅的情境中,”乔伊纳说,“这些情境反过 来会使他适应痛苦和恐惧。所以一旦当他有了死亡的欲望,他就不会害怕自杀。 ”(不过乔伊纳也提到,由此导致的自杀并非冲动而为,而是有计划的行动。), o) O9 @* n" w; D9 W
& B5 i5 P: C7 L$ U7 a) M 当然,冲动仅仅是导致自杀的部分原因 ——有些人认为它只是一小部分原因。2009年,美国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比起在冲动性中得分更高的人群,在恐惧、愤怒和压力等负面情绪中得分高的 人更有可能尝试自杀。然而,冲动性可能和其他这些特征共同作用,从而增加了个体自杀的风险。
0 Y0 ?0 A. j' v; m5 |+ O- o* y
o4 y2 t5 N" F5 _ C4 W 解决方法0 J. }$ @$ E1 ~8 W6 R* N2 V' j% f, d
消除人们自杀的动机,并为自杀行为设置障碍,可以有效减少自杀事 件。' A5 j% O5 a7 s
: E. b% d* d% e# p6 m# B! y 死亡动机和执行死亡计划的勇气是自杀行为的两个必要因素。专家称,要防止这种可怕结局的出现,就要与这两个因素作斗争。针对第一个因素,美国联邦政府想要 从青少年入手。2009年,美国物质滥用与精神健康服务局发起了LAUNCH(Linking Actions for Unmet Needs in Children’s Health,儿童健康中未满足需求的联合行动)项目,旨在促进 8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和行为健康。这个项目以处境危险的儿童为目标,无论他们是否遭受抑郁的折磨,都要致力于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1 b3 \8 H; W0 ] N) y! L
: S* P( c f$ k6 {% J 大脑右半球皮层变薄是识别儿童将来可能出现抑郁症的一种方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彼得森研究小组正在将这种方法用于早期诊断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个体。彼得森 说:“除了出生在一个抑郁家庭以外,没有其他检验方法比查看大脑皮层更适用了。”他还补充道,有这种大脑结构的人一生中遭遇抑郁的可能性有80%。因此, 这些人或许应该接受预防性的药物治疗或者心理治疗。# R% S- S$ ~5 q- J# X
0 M7 m @/ M: V) r3 X$ C 健康护理培训人员在防止抑郁引发的自杀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德国纽伦堡,一个小组通过培训抑郁初级护理医师,并鼓励他们将有自杀意向的人带入急诊 室,减少了自杀事件的发生。考虑到成瘾问题可能会提高人们自杀的风险,许多专家也建议培训自杀方面的成瘾治疗专业人员。6 r0 _$ ]% b! G/ B. O" Y
2 |) r1 `& p9 U0 t- D, ~- S
同样,患有饮食障碍或者具有饮食障碍风险的年轻人也需要专门的自杀治疗。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研究员、本特利大学健康经济学和风险行为学专家达维尔•达瓦(Dhaval Dava)认为,当前扭曲的体型审美观往往残害着青春期女孩,矫正这种审美观将对预防可能导致自杀的疾病大有裨益。此外,饮食障碍患者中有 1/4的人有自残行为,他们应该受到警告:他们很有可能会意外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 |& S9 t# S- Q% K' ~% c! R
( g E$ a1 F" y8 [7 V/ c3 R
其他一些方法没有改变人们的生存欲望,但也防止了自杀行为。严格限制酒精使用的法律似乎降低了自杀率。在 2009年《美国公共健康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者威廉•普赖德莫尔(William Pridemore)和同事发现,斯洛文尼亚颁布了一项新的政策限制酒精销售的时间和地点,并规定饮酒的最小年龄为 18岁,此后这一地区男性和女性的自杀率都显著下降。
2 ]: T$ A; s) x* _5 D
, _9 T. r. n+ t% [8 r* [4 K. S3 u 使自杀难以实施——减小所谓致命手段的接触范围,也能够降低自杀的发生频率。在 2007年的一篇研究综述中,丹麦哥本哈根的精神病学家发现,严格限制枪支、家用天然气、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巴比妥酸盐(barbiturate)等 的使用,与自杀率的降低有关。1998年,英国通过法案,规定普通商店中销售的乙酰氨基酚每包最多只能含 16片,药店销售的乙酰氨基酚每包最多只能含32片。此后,由于过量服用非处方药物而中毒身亡的情况减少了。 ! x3 u. ^7 K- R/ M8 M7 q: U
9 V" k, ^+ T' p" `7 i* ~
设置物理障碍也可以降低自杀的发生频率。如果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下设置防护网,人们就不能跳桥自杀。多数人也不会转而选择另一种自杀方式。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马克•赖内克(Mark Reinecke)说:“大多数人是不会执行另一套自杀方案的。”在无味的天然气中添加难闻的化学物质,可以避免人们因吸入过量气体而死亡。《柳叶 刀》(Lancet)杂志2009年 4月发表的一篇综述显示,当英国供应的燃气从有毒的煤气改为无毒的北海天然气后,英国的自杀率显著下降(20世纪 60年代初,煤气是英国最常用的自杀手段)。/ Q8 ^. O$ u# }! [
; z: u9 i1 ?( F9 ^: K0 A
这些措施非常重要,毕竟我们不可能识别并阻止每一位有自杀风险的人。尽管一个科学工作小组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危险征兆,但延说:“我们还不能很好地预测自杀行为或自杀企图。”(见下图。), b* Y, O, p* p6 X
9 V" K7 R0 g/ n, E v" t6 r
识别出潜在的自杀者,对防止他们实施自杀计划至关重要。美国犹他大学社会学与行为科学学院院长戴维•拉德(David Rudd)认为,尽管抑郁使人们长期处于自杀的危险中,但某些独特的行为举止标志着他们很快就会采取行动结束自己的生命。拉德领导的由美国自杀协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列出了一系列最显著的自杀信号,其中包括:
! t9 H3 [- w, U) x6 r■ 处理好事务:更改遗嘱可能是为死亡做准备。
+ Y7 b P. ?1 t7 I9 m& @; C7 F% T■ 行为鲁莽:人们可能通过高速驾驶或者闯红灯来显示求死的决心。鲁莽行为逐步升级说明他们是真的不想活了。
! q, q7 Z$ c4 Q' K! Z; f$ c; L7 G■ 情绪变化剧烈:从一种消极情绪突然转变为另一种消极情绪,比方说从极端低落突然转变为焦虑或不安。# z, Q& t- N' z1 C3 _
■ 讨论自杀:多达85% 的自杀者在自杀前都曾告诉某人他们自杀的计划,或者在诗歌、歌曲或者日记中表达他们的想法。青少年甚至会留下日记给父母或者老师看。
7 V! r4 e9 y( Y7 q N■ 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尤其是受虐者经常感到无助和惭愧。6 }0 {1 w# s" S- E6 M
■ 丧失生活的兴趣:当一个人不再关心曾经对他非常重要的活动或者事件时,这种空虚感就是抑郁加重的一个信号。) ] Z; M, `* X8 e* }/ U9 N) I4 @
4 w+ a! H6 ^1 Q: s, `; Y& [▲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下安装防护网可以防止自杀者从这座著名的大桥上跳下去。2 i8 ^9 O0 L8 E8 T( ~3 f
埃尔南德兹不愿看到女儿谢雷妮蒂(Serenity)出现任何自杀征兆。每周,她和一岁的谢雷妮蒂都要参加一次亲子心理治疗小组;她们还参加了纽约蒙特菲尔儿童医院的健康项目,这一项目致力于从生命早期开始预防高危家庭成员的精神障碍。项目负责人、儿科医生拉希尔•布里格斯(Rahil Briggs)说:“甚至有两天大的婴儿来参加我们的项目,我们要做的就是预防、预防、再预防。”
$ e, z/ o8 P7 {& B7 E: Q5 a9 G9 C- S+ `
(本文作者:卡伦•施普林根 曾为美国《新闻周刊》记者,现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为多份出版物撰写过文章。本文译者: 许燕,博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建设研究院副院长。专业领域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心理测评与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为工作压力 与心理调适、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人格发展与教育、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调适与测评、大学生自杀鉴别与干预、价值观、心理绑架等。出版著作教材 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140余篇。本文选自《环球科学》2010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