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9-13 00:4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喜欢娘炮,从小就不喜欢。”& b, v+ X2 D" p6 H& ~( A, b( k. \
( z& S; ~6 @# N不过,任何时候说到“从小”两个字都是可疑的。人们用这个字眼是想表达某种天然的合理性,但不会有人天然地讨厌娘炮,更不会从小就讨厌。我才一岁多就进了军营,偶尔出来,发现外面是一个更大的军营。那时候人人都穿草绿色的军装,也不对,也有人穿蓝色或者灰色的中山装,但整体上绿军装并不少。还有军帽、军用水壶、军用书包以及武装带,就是士兵或者军官用的腰带。一种是厚帆布做的浅绿色腰带,一种是皮革做的深褐色腰带。父亲们用武装带在家教训孩子,孩子们提着武装带出门相互斗殴。武装带上有金属扣,抽在头面上血很快会流下来,感觉就像是温水粘稠地流下来。+ Y# U6 m& `/ R7 X
3 q1 L i9 U3 i7 r
在那样的一种环境里,娘炮不受欢迎不单纯是审美上的差异所致。人们不能容忍太柔弱的人存在,因为娘炮的存在是一种强烈的提醒,提醒自己需要更加强大,更加凶狠,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因为物质是如此匮乏,哪怕是商店里的一块月饼,公交车上的一个座位,都需要争抢。经历过这种生活的人在自己的字典里永远没有感谢两个字,今天当他们垂垂老去,有人在公交车上给他们让座的时候,他们也依然非常气愤,只不过是因为对方并没有第一时间起身让座。在他们看来,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努力拼抢的成果,因而无需对任何人心怀谢意。无论他们得到了多少,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都依然欠他们更多。% b0 g Y6 N! _9 E
( \5 Q& L$ g" p! S: C1 ]娘炮是抢不到座位的,抢不到座位的人是没用的,这是娘炮不受欢迎的现实逻辑。
1 L' X/ Q! p" n4 E1 J. M+ F6 D! U: z6 C6 `2 g
所以,没有什么“我从小就不喜欢娘炮”的说法。真正源自自己心头的好恶很少,绝大多数其实都来自社会的教化。只是这潜移默化的过程漫长而微妙,最后被塑造而成的人还以为自己的天性就是如此。厌恶是一种最容易被移植的情绪,只需要长期保持对某种人某种事点滴式的贬损和行为上的孤立就行。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刻,根本无法分辨自己大多数的讨厌究竟是因为什么。只不过对于任何动物而言,攻击同类中最弱的一个,会让自己产生足够的安全感。
# m; x9 I; n9 `& b$ q7 K) I
/ v/ i# W Q! _2 D4 x攻击弱者并非因为仇恨,而是因为恐慌。在一个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里,攻击某个男性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宣称对方阳痿,或者戴绿帽。前者是为了剥夺对方的男性特质,后者是为了羞辱对方无法看顾自己的私产。这种羞辱的方式之所以能够奏效,是因为在所有男性的心底里,这两样事情令他们随时都感到恐慌。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羞辱别人,其实是在用最大的声音把自己心底最担忧的事情喊出来,于是焦虑和不安就得到了释放。又因为这些字眼是落在别人身上,于是就能产生安全的心理距离。“娘炮”这个称谓也是同样道理,用多大的声音喊出这个字眼,内心就有多大的不安埋藏,就有多担心自己失去“男子气概”。有人早就已经发现了男性社会里的这个秘密,于是才有了“恐同即深柜”的说法。任何异乎寻常强烈的反对情绪,其下一定有异乎寻常的恐慌。
3 A- P1 V2 z3 @) m6 x4 h* b' r- q) I( S2 U& ]& C) _# A# s7 F O) m
在一个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里,男性面对女性占尽优势的同时,也会对自身造成极大的压力。“娘炮”只是其中的一种体现,逼婚则是一种更为普遍的现象---身为男性,有义务延续家族的香火。而最生动的案例莫过于一个老男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而老太太和子女拒绝拔管。一方面这种行为会破坏他们贤惠、孝顺的名声,另一方面撑得越久意味着亲属能获得更多利益,这是一个男人对家人负责的表现,总得有谁为这个家做出点牺牲。! {+ v, `8 K% _, Z! o3 e( ?: Y0 \+ T5 R
7 t+ Y' [8 P l- H: B( c4 `
谁能欣然享用种种优待却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谁能在嘲笑他人的同时自己免于类似的命运?不喜欢娘炮,不喜欢基佬,不喜欢变装皇后,我们有各种理由不喜欢各种人。那么,我们可曾真正喜欢过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