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8806|回复: 71

至少难倒十二亿中国人的八大成语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6 21: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成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真意,甚至驴唇不对马嘴。长期的、集体的以讹传讹,逐渐掩盖了成语的本来面目。其实,这种近乎数典忘祖的无知,早已约定"俗"成?这里姑且挑选八个最常见的"成语",以飨读者。恐怕至少会有12亿中国人,没资格说自己百分之百地跨过去。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幸免。(原文作者注:在25年大学教龄中,涉及历史文化“常识”一节,以这八大成语为例,全答对率0%,这里之所以用“至少12亿”,乃是相信应有2亿人知道吧,形容而已,无他。如,借我在叶公好龙的点评:“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比科幻还科幻,神话还神化!”不正说明了中国文化“指鹿为马,以飨读者”的博大和精深吗?)% l! c' X0 E: N" X* O% W6 \" ~
' J" P) T# U" y: c8 l6 q: r, r
1、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 Q  G# d/ U9 N( B6 p
# F7 g! l( K- j' v* |4 ^6 G4 j/ a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参见:「七月流火」指天热?人大校长糗大1 ~3 Y+ r2 d2 T( {3 W. U

# L6 F* i6 ~4 ]* f3 ?* v2、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 p" g5 ]1 t* X  g2 |7 Z2 k- Z6 ^5 M  Y* o4 u; e/ g  Q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 c7 \5 I( G& V6 m/ I$ g8 v" e+ |; j' \( D' _: a
3、空穴来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说瞎话"。)
# C3 f+ p$ z0 g4 a% i" a# ^- y3 p7 q; I0 M5 z' M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7 J3 b7 `5 M5 @% u8 H/ n$ r  Y
; a6 P# s# W7 N1 s7 L% s! B4、床笫之私(床笫,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虽然两者模样酷似,可惜,后者根本不是中国话——对不起,俺眼神儿不好。)2 [/ b7 b8 D! [2 h: W4 f6 J

1 q* \6 \- F# k  床,好解释;笫(读作"子"),指"垫在床上的竹席"。"床笫"也就是床铺。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但换上"床第"这套"马甲",就什么"讲儿"也没有了。0 M. M$ }- ^$ a- r* J
2 p8 U, ^7 g5 [7 x8 Q
5、明日黄花(指"过时之物"。或许有人觉得,"明日"哪里不过时?"昨日"才过时哩,便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谁下的命令?凭啥愣改呀?)
8 w' ?' S8 K' R
/ U; f4 Q" m) r& G( @; H$ Q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黄花,也就是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 t' W* }  c2 V! h( V+ o6 Q  @4 {$ ]) d
6、美轮美奂(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电台、电视台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张嘴就来,出口成错——错了也不改,脸皮就是厚。)0 h& c$ `; s$ e" f$ @4 q7 L
. t) M3 y3 ^7 S9 G( l3 T5 _5 D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建筑屋高大华丽。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上哪儿说理去? 8 H% G* I6 Q/ v. z2 N9 k  ^

9 g9 i6 Q; ?$ F! X+ x7、振聋发聩(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醉汉弄醒?把醒汉弄醉?甭官怎么说,先把意图闹清楚;否则,干完活儿,准挨大嘴巴。). w  k" Y2 v1 x+ @/ e

( e, a+ }; {8 x! p# }: d4 s  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写过《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聩,耳聋。"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P4 [- v/ ?# x" H7 a* y

: l% a; K/ ~  e5 G) y, A/ l8、始作俑者(原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起码也是开先河的任务——看来,"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脑袋上。尝尝鲜儿吧您呐。详见:骂人有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n; g  y) D( z# o3 g

5 z$ o% n9 ]* m6 Q2 e  出处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
发表于 2010-5-28 08: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增长见识,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15: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太有才了.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9 03: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和第五最容易搞错,看看报纸就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 11: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样的,传下来都变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 16: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下愈况还不是被错用了& I& m/ S3 s1 a
或者说原意已经完全不用了
9 ?! p% g0 Y3 s' l6 l( [出庄子:道之所至,每下愈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21: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样的,传下来都变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22: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不过好像7、8没有怎样被误用吧,见到的大部分都用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17: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想起还有一个成语:呆若木鸡
9 Y% E/ S1 g- d8 f+ \/ {2 M% J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12: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就倒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4-4-28 21:40 , Processed in 0.06839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