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南人心里,这本是一种最熟悉的食物。从小到大也不止一次有所尝到,无非就是在三餐之一当中,但印象里却已经不记得有觉得“好吃”的时候。相反,倒是有几次觉得腻味了。直到不知道什么时候重看周星驰在16年前拍的贺岁片《逃学威龙3——龙鸡拜年》中一句招待客人时的台词“你们坐哦,我去拿年糕出来给你们吃!”才知道:原来年糕还可以当零食吃的吗?
: o4 ^* i) N8 D* s' P# A' {8 f0 u4 }. h1 I! G) A' x' R
后来才知道原来年糕有许多种,我们江南人常吃的只是其中之一的“水磨年糕”(现多用机器轧制),除此之外还有。江南人多用其作为主食,一般为糖年糕(甜)、汤年糕(咸)、炒年糕等。
7 a7 S9 ]) S7 R B) C4 T) R, ~9 v1 A" p$ P) J2 u; l* P- G5 N/ r
我小时候吃的最多就是糖年糕当早点了,不过这个糖年糕是放在水里煮的。和着糖水,刚吃是很甜,久了就有些腻了。于是,经常出现慢吞吞地咽下去一片片年糕,最后又紧赶慢赶地去上学的情景。时间一长,便对年糕敬而远之了。/ T( }% ~/ q2 R3 i/ F" N
2 J3 v: T! l o0 T3 \3 Z6 c 后来重新对年糕产生兴趣,是因为“排骨年糕”的重新兴起。一开始看到这么大块年糕,还以为是店家粗制滥造的结果。经人介绍才知道,这里的年糕本身就这样的品种。制作排骨年糕最忌的就是酱料放太多,以至于口味偏咸。但由于肉和年糕的吸收程度不同,要把握好这个火候很不容易。原本上海最出名的“排骨年糕”当推“鲜得来”,可和其他许多老字号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缺乏标准化的师承导致了走型,以至于现在大多数人对“鲜得来”的反馈甚至达到了难以下咽的地步。$ M$ x0 w/ F5 B3 t: m
6 P4 r$ u+ G% J8 O/ [ 不过,因着排骨年糕的思路,后来流行起一种更为简便的小食:茄汁年糕,并在许多路边摊和时尚一条街中的小吃铺里广受欢迎着:
6 C0 y8 @6 `" Z, T8 s9 J
9 i' L( q6 M7 B; A4 \' U. o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最想吃的竟然是素未谋面的朝鲜年糕。确切地说,应该叫“朝鲜打糕”。可能是由于看到制作过程的新奇,也可能是由于那晶莹剔透的颜色,总之就想着能够尝试一下,甚至自己亲手做。
, N1 X. Q) k; e0 m- _* `: r0 R. e( j
要说这东西的制作工艺倒并不复杂,只需要把糯米煮熟了(有条件可以用椰汁煮,这样会更香),然后放在工作台上(下垫保鲜膜)不停地捶打40分钟左右,边打边视干湿情况加水,直到看不到米粒为止。最后,再切成小块用炒熟的黄豆粉拌白糖(也可以用其他粉,视个人口味)滚几下便可以吃了。
- O3 B! e4 q8 r; V' |% o7 y
: A- [4 e9 T8 T0 T0 A 只是,这一道零食最考验的还是重复性劳动的毅力吧,虽然有了文化知识以后便视这种机械性操作为不屑,可转念想想人类的起源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在为了图方便,还模仿即食面做出了用水一泡便可以吃的方便年糕。成为女孩子的最爱,可是这真的还能吃出年糕的味道吗?或者只是借着“年糕”的名字又多了一种只有热量和一堆防腐剂的垃圾食品呢?
4 u1 k$ w" T3 q7 ^
" C- H) s7 p% R# R- O 有机会,倒还想认真去尝一遍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西南的糯粑粑;台湾的红龟糕行等等风味,毕竟现在能够让自己认认真真静心去尝的东西实在是不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