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势至。梵语称“摩诃那钵”,现今在极乐世界,是第二顺位递补佛位的菩萨。根据《悲华经》的记载,过去阿弥陀佛仍为转轮王时,大势至菩萨为第二王子,名字为“尼摩”。当时宝藏如来帮转轮王(阿弥陀佛)及第一太子(观世音菩萨)授记以后,第二王子也禀白佛陀说:‘世尊,如我种种所有身口意业清净无染的福德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观世音菩萨),刚刚初成佛道时,我必于当时首先请佛大转法轮。随著彼佛说法度众生所经历的时间,于其中间行菩萨道利益有情。此佛入涅盘之后,等到正法灭尽之时,我紧临其后,入补佛位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当我成佛之后,所作弘法利生的种种佛事、我国土世界的种种清净庄严,以及入涅盘后,正法住世的时间,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的所有的,平等无差异。’
& _. W2 \6 `) w. @1 a: ~& g, i1 u
& D) Y3 T9 _2 F+ }! X+ `: ` n. m那个时候宝藏如来告诉第二王子:‘你今日所愿摄取的清净庄严国土世界,必定如你所愿。你将于如是最殊胜的清净世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名号为“善住珍宝山王如来”。由于你发愿摄取广大殊胜清净庄严的世界故,因此命名你为“得大势”。’结合上一篇(观世音菩萨)所收录的受记因缘一起来看,应当知道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同行同愿,经过无量劫以来,彼此不相违背远离,乃至庄严净土,先后次第成佛,其所修行的功德也都相等。) @8 N1 e# V+ W/ n, F5 n! e
2 \; s5 X$ E& b8 i" v: J
《首楞严经》所陈述的念佛法门,尤其恳切重要:大势至菩萨禀白佛言:‘在我记忆中,于过去恒河沙数时劫以前,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位如来,于一劫之中相继成佛,最后一位佛陀名为“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两个人,一人专心忆念对方,而另一人则专门遗忘对方,如此两个人,有时相遇有时不相遇,或者相见或不相见。如果如是两个人都彼此互相忆念,两个人互相忆念的心思很深,那么如此乃至于生生世世,就如同形影相连,不相违背远离。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慈悲怜悯思念众生,就好像慈母忆念最亲爱的独子一样。如果孩子要远离逃走,那么慈母虽然思念孩子又有什么用。孩子若是也能想念慈母,就如同母亲思念孩子一样时,母亲与孩子虽然经历多生,也不会互相违背远离。若众生的心中,忆想佛陀思念佛陀,或者现生或者将来,必定能够亲见佛陀,离佛不远。不必假藉其他的方便法门,只要专心忆佛念佛,自然可以真心开显彻见本性。就如同染香的人,身上自然有香气,这个则叫做“香光庄严”(以佛的法身香、智慧光,庄严自心本觉佛性)我本在初心修行的因地,以念佛之心,入于无生法忍。今日在此娑婆世界,摄受念佛修行的人,导归于西方极乐净土。佛陀问我证得圆通的法门,我没有别的分别选择,只是一起收摄六根,净念不断一心念佛,而达到三摩地定慧等持的境地,此念佛法门实在是最殊胜方便、最为第一。’大势至菩萨,以念佛法门入于佛道,乃至修菩萨行,度化众生,都不离开这个念佛法门。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应当知道要学习效法啊! 6 K( R$ b' t* ~7 n" X
6 t. v: ~+ Y; |! e
[编辑本段], G# P4 j1 }8 M: T2 X6 E! D
" o& X+ M- H4 O8 a$ L$ W, N" Z9 T
; Q y |4 B- M) m1 e
# S6 ^5 s$ u6 Z" E9 Z0 t' j
内地 银鎏金 分体浇铸 西方三圣 黄春和这是一组佛教净土宗崇奉的题材,称“西方三圣”,是佛教宣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尊神,由主尊阿弥陀佛与其两位胁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组成。据《阿弥陀经》记载,阿弥陀佛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果众生临命终时念诵他的名号,他将手捧莲台,率领二十五位大菩萨前往接引,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二十五大菩萨的上首菩萨,是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重要助手。净土思想从东汉末年传入中土,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极大发展,隋唐时期形成我国著名的八大宗派之一的净土宗,唐代以后随着佛教的不断世俗化,更成为我国广大民众最为崇奉的佛教思想和宗派之一,至今影响仍然不衰。这组西方三圣造像就是唐末五代时期净土思想流行的重要历史见证。主尊阿弥陀佛结跏端坐于中央,头饰螺发,顶显高肉髻,大耳垂肩,面形丰满圆润,眉如弯弓,双目俯视,神态沉静内省,头后饰尖圆形头光,头光上刻画细密的火焰纹,工艺精巧。上身修长,身着袒右肩袈裟和僧裙,衣纹自然流畅,有唐代薄衣贴体之遗风。左手结施与印,表示能满足众生一切愿望,右手结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恐惧。身下为高束腰莲花座,上部饰仰莲三重,莲瓣错落有致,下部有覆莲一重,排列规整。主尊左侧为观音菩萨,左手当胸持莲花,右手下垂结施与印,右侧为大势至菩萨,左手下垂结施与印,右手当胸持莲花。二菩萨皆头戴宝冠,发髻高耸,面相安详,头后亦配有尖圆形火焰纹头光。身体修长,上身袒露,胸前佩饰璎珞,左肩斜披络腋,下身着长裙,衣纹呈U字形分布,如水波般优美自然,腰间束带,并露出蝴蝶结。双肩搭有帔帛,帔帛蛇形垂落,飘逸自然。侧身恭立于莲花座上,莲座形制与主尊相似。三圣像前又安立两尊金刚力士——密迹金刚和罗那延天。力士形象、衣饰完全相同,皆头束高髻,蹙眉阔鼻,面露愠色,头后有圆形头光,但其上无火焰纹饰,标明其身份尚未超凡入圣;上身袒露,胸腹部露出鼓胀肌肉,胸前饰璎珞;下身长裙掩足,腰间束带并打结,U字形衣纹衬托出衣质的轻薄柔软;周身亦披有大帔帛;双足立于单层覆莲座上。二力士中央置一香炉,其口沿有四枝莲花,两两相对盛开于炉口之上,炉下有鸠盘陀托举。下为方形四足壸门形座床,壸门上缘饰有锯齿纹,四围设有护栏和望柱。座床前两足旁各有一狮蹲踞,二狮前足直立,后臀着地,昂首翘尾,造型生动逼真。整组造像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形象生动、风格古朴,造型复杂、工艺精巧,题材新颖、材质独特,实为我国现存五代时期佛像珍品。唐代以后,佛像艺术流行写实之风。所谓写实,就是就是以艺术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真实特性。在写实风格的影响下,佛像艺术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造像面相方圆,肌肉饱满,躯体壮实,装饰繁复,而最为突出的是衣纹的表现,衣纹宽大流畅,质感较强,整体给人亲切自然的艺术美感;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已完全脱离了外来艺术模式,而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性和浓郁的世俗社会审美情趣。这组西方三圣像以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正是这一时期佛像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作。 参阅:《中国美术全集》雕塑卷隋唐雕塑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