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5424|回复: 23

神奇的中华姓氏文化 古今逾24000个 见证中华民族血脉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30 08: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nzifeng 于 2010-1-30 09:12 编辑
2 g& B+ Q) a  S; n0 s6 D$ m# B! i& x
“东南西北、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拾百千万兆”,这不是什么神秘的诗歌,而是中华民族最有趣的17个姓氏组合。+ K0 d4 W2 [! v6 d( ^6 u9 L

% u2 R1 T0 k/ t/ z; x姓作为“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经过数千年的分衍发展,至今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已有24000多种,这些姓氏有的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延续下来的部分代代相传,延绵不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
  n! _0 }6 a( ^2 ~# a6 d0 w( C9 b- U& L. u
中华万姓同根,根在伏羲氏,而羲皇故都淮阳,正是中华姓氏最初的发源之地。《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因此“风”为中华第一姓。4 A6 Z0 y/ T/ R* Z6 T

, B$ S$ m6 i+ z, P: L. h8 X关键词:
1 R: j% N1 l  O0 ~5 R. h
6 \& `, b: z( v( ?5 P7 V$ W4 A& `姓氏概述: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 k2 _4 Q8 T; |1 s3 \
0 {# p2 Q: d( W% @3 L( t4 X9 z* N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 k  L# h/ Z0 J8 z! s- e  \4 i6 d: M
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
/ q) o) f  ?, r; ^, C
2 e8 ?! w" F! q' t  ~: p$ d姓氏历史:5000年前最早使用 来历分二十二种- }& _6 X$ E$ Z6 r& N

/ j2 s9 T7 S4 y7 S) G% o4 f  L"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与常见的“以姓氏笔划为序”,是把姓氏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4 f" k6 F# D6 u) q! C
& a) ~$ s9 [  Y) y( q4 m6 o5 Q9 J
我国姓的来历,几千年来变化多端,说法不一,但归纳起来大概有二十二个方面。
( L. Z5 B. w  v8 Q6 w) o/ }0 Y
" w6 \. n, j, ?  B3 b姓氏演化:姓氏变革反映贵族没落 平民地位上升
( O- B' `1 D! O/ Z
0 h1 g; T: }; t4 x6 ]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以往贵族才有姓,平民仅有名,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
3 s1 j! m# Z9 K0 G) S
* r1 r6 n) ]% G: U' J) G  O$ J' O姓氏制度的演化,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
7 g: k* D6 H* t! s  P3 a& ^9 J) p( P) U
) k* H+ S, x' A" M姓氏最多:第一大姓是“李”还是“王”?$ O! n3 E+ E9 ^
/ Q1 n+ \. Y3 v
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
% T9 _8 v7 ~2 i# m; h" Y! F7 K3 O$ b
中国科学院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姓氏李、王、张、刘、陈,可谓当代“百家姓”中之大姓,其人口之和达3.5亿。 李姓人口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
, t* W( b6 \3 b1 a6 Y5 {
/ {5 Q# q, e8 n% H) b. r/ E: e  s! O姓氏最少:最小的姓是“贶”(kuàng 音:矿)还是“难”?
1 H3 s5 [# y* F+ k' ?/ R# d+ A
% i/ Y+ W3 T1 t( V& ?, x- V+ N8 T“山”(音“亚”)、“死”、“难”、“贶”是最小的四个姓,其中人数最多的山姓人数为2000人左右,人数最少的“贶”姓人数不过百人。7 `/ C+ s! {; m- z

4 P1 Z/ m8 z+ s/ \1 w3 m! t2 Y“难”姓在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姓发展而来,原本是一种鸟类的名字;后北迁,大部分迁徙到了朝鲜半岛,中国已极少存在。
9 w6 g- z+ r8 G$ \* i* O; B2 J' U2 @0 b6 c) l
姓氏揭秘:暗藏遗传密码; z* x5 q  Z  m- S" ~

7 i* D7 {1 i: ?, v* r' u, W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 x9 w+ [( `) _" A" P" `
6 b( z; t- W. N# X0 v
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 M* R# y0 E* J/ G3 l$ D. v
" O; b0 f3 F7 P% }5 {6 m$ _
姓氏百科:百家姓与复姓大全6 }/ r8 b0 {2 z# K& \
% b3 v! r# {. a/ {0 {1 w$ R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为百家姓前十六名;复姓中,A字母开头的没有复姓。2 y) f& b" E! f) }9 A" w+ k

* m0 _8 c# R* m1 f姓氏趣闻一:最有趣的17个姓氏
8 ?" w8 f4 N: q1 U+ d' y2 Z0 R4 }; c/ W' }  D, B* ~7 ?; D
“东、南、西、北”不是方位、“柴、米、油、盐、酱、醋、茶”不是生活用品,而都是中华姓氏中的一员。  I5 t. s+ V# q( [1 K1 I
" N' c% s$ W# ?1 o% B0 g, n
- G* R* r& E5 d9 M- ^, q& H; ?3 y- S
姓氏趣闻二:最好听的10个姓氏) o* R( Q& P5 C0 W* w: n" G4 R

% f' T" e) M( m) ]% X“钱、官、龙、郝”,受益于市场经济时代,“钱”被摆在最好听的首位,您认可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8: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zifeng 于 2010-1-30 08:58 编辑
# e6 j8 |5 D: x8 x* |3 ~, K+ f# I" \! Z( m6 l# g. ?% D
概述: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4 c) q* h& l; A% L

8 C! J5 D- F, V伏羲“正姓氏”2 {8 V6 w3 S! Y0 O: o$ P
' X+ C6 Y* S# @  O( l
伏羲氏是我国上古时期著名的部族首领,不仅被列为三皇之首,还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2 r8 |' g, Y) Z. l. Q: L: b2 f' ~2 u

# g( h, f2 e4 D3 S& t伏羲氏贡献颇多,但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在原始社会之初,人们群居杂婚,难免近亲婚育的弊端,伏羲氏认识到这种危害,制定了一套同姓不婚的嫁娶礼仪制度,从而避免了血亲通婚,实现优生繁衍。
0 ?: Z* j( }! `3 k$ G, X/ |- }# q# [# [. P6 E2 t4 C+ Q2 H! w$ E. o3 k
史载,伏羲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建都於陈,死后亦葬于陈。淮阳自古就称“太昊之墟”,就是传说中的陈都。
+ [: H$ M. F+ \$ ]& Q# b0 s& J" _  @) c
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
7 i4 @0 `1 X- P$ o! s. ]% |+ t. n! Q6 `0 {' j+ \. n! S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e" c7 w( {3 x8 l
/ A$ k2 W, G* |, i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1 G% e) f" @# p) D% D' ]( K

) T* @: o5 h) C6 f3 x8 n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7 @  C1 `7 L! y+ s, B
4 M9 w6 J: V3 X: \1 R) z; j! S9 K
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
1 Y! ^  t/ x4 [* \& T* B2 g5 {5 Y! @$ F! u: V1 p/ r
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2 [& Y0 o) A! A1 O* O5 A
2 \3 ?2 R1 L: M$ t; Z$ L
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zifeng 于 2010-1-30 09:01 编辑
; \7 @& v4 l* B& k" J) j; m' M/ P: E. Z
姓氏的历史:5000年前最早使用 来历分二十二种- h4 n) \: S; _/ U8 A2 J' s' D

. q* F: z) K& z9 k7 w0 f, b3 r古代“姓”和“氏”严格区别1 x6 L9 X: ^: V
) N8 t; ~1 r1 n+ j5 s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与常见的“以姓氏笔划为序”,是把姓氏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7 c  `$ b3 U& `1 f7 L: E

4 B+ c9 I0 G- a% s: I+ f如前文所说,“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地位。当时部落的大团体,裂变成了若干小团体,出于相互交往中识别的需要,这些小团体在得到新的居住地的同时获得了一种与地域有联系的新标志—姓。
! Y) N) h6 x0 T$ s+ U( y9 y+ G5 r. N
历来以为中国人先有“姓”后有“氏”,事实上,姓、氏一直在混合使用,姓和氏的关系也在变化。传说和文献中出现的“氏”有上百个,最早的是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龙氏时代,随后为钜灵氏、黄神氏、鬼隗氏、空桑氏、次民氏等22氏的循蜚纪时代,接着为辰放氏、蜀山氏、混沌氏、有巢氏、燧人氏、庸成氏等13氏的因提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是有巢氏和燧人氏。有巢氏教民架木为巢,掘地为营;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教民结绳记事。! G2 t( H/ p. P/ V' J  C9 r: o3 M. E

. [9 d* Y# X! D9 G- z) G0 @2 k3 ?进入到伏羲时代,这一时期中原出现了共工氏、柏皇氏、朱襄氏、昊英氏、栗陆氏、赫胥氏、昆吾氏、葛天氏、阴康氏、中皇石、女娲氏等部落或国家。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时代,“风”是中国的第一个姓,这个时期一个最重要的“氏”是中皇氏,其首领是仓颉,他创造了文字,替代结绳记事。
' a: |+ N" _8 d
4 e0 {$ B* A3 g3 u9 P% X8 d& f女娲氏之后为神农氏,即炎帝,其后为姜姓。黄帝姓公孙,名轩辕,黄帝所在部落的称呼叫有熊氏,黄帝继承炎帝之位,统治了中原大地。黄帝有25子,得姓14有姓12: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嬉、儇、依。这12个姓事实上是有熊氏的分族,其他的儿子因没有实力建立自己的族而不能有姓。据考证,中国最古老的姓基本都出自炎黄两帝之后。炎黄两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无论你我他,同姓一家亲,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根。 / s6 a" \% b0 t3 j" h

. Z6 c, Z3 q# j+ v6 l先秦时期,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姓氏便开始合而为一,由于形式固定下来,子孙可以永久使用,便于形成一脉相传的家族,血统源流线索从此变得更为清晰。中国人十分重视姓,养成了同姓聚居的习俗,许多地区流传着修谱联宗的习惯,在全国形成了无数的不等的同姓人群,以至后人探讨自己的家族史,很容易据此找到血缘所出。 ( e3 U3 l% Z! p* v# ~

7 E% z8 R& d3 s# @: L' m姓氏来源有多种,有以图腾定姓氏的:熊、罴、豹、虎、龙等;以国家名称为姓氏的:齐、楚、韩、赵、秦等;以居住地为姓氏的:西门、郭、丘、尹、常;以官职为姓氏的:上官、卜、钱、士、司马等;以职业为姓氏的:张、顾、屠、甄、匠等;以山河名称为姓氏的:乔、姬、姜、黄、武等;皇帝赐姓氏的:刘、李、赵、完颜、朱等;还有以数字、季节、方位、气候、花木等等为姓氏的。
: j. U% w8 O4 x( v. R" ?/ A
$ Z. p0 W  M) X# L5 w中国人习惯继承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传递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氏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递的基因,相当于位于代表人类男性染色体上的特殊遗传基因。
+ A% J% G& C  L+ J. k4 f$ B$ v7 L! V5 H7 j, e7 K
姓氏,把一氏族的人与另一氏族的人区分开来,在一个氏族内部,为了区分彼此,出现了只属于个人标志的“名”。在社会交往中,无论哪群人在自己内部只用“名”就可以区分彼此,但若与另一氏族的人交往,仅称“名”还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氏族的“姓”与自己的“名”结合在一起,才能清楚地表明自己,区别他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姓名又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姓氏文化。
! {4 o% \8 x& ~8 q. ?3 n1 {) J7 o& N7 ]* L4 ^6 W' W! {  N
在中国,一般每人都有姓。人们初次交往,彼此总要先问:“您贵姓?”可见姓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交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 / I; N/ Q/ @4 l

2 X- t8 u! R% ?  @" s2 v5 s姓的来历约有二十二种
% D' Z0 F& M7 B7 v, T& w( @4 Q. C; N" K1 W
我国到底有多少姓,至今尚未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俗称“百家姓”,其实在明朝(1368—1644年)时就已有3000多个姓了。姓的形成有其不同的历史过程,同样的姓未必就是一个起源。如“贺”,有的是原姓“贺兰”或“贺敦”,简化为“贺”;有的是原姓“庆”,因避皇帝的忌讳而改姓“贺”。姓也因政治、地理、民族等各种原因而变化。8 x2 D' ]: ~" m( g8 Y, }& E
; u1 P1 V; j/ W. c$ U/ o4 n" A8 P7 o+ Q
因此,我国姓的来历,几千年来变化多端,说法不一,但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W( D! `, L+ b8 ~; T
& u9 ?8 p2 n5 o2 J* ~' B/ I
一、在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姑、姬、姜、妫、姒等。 $ j8 Y! G0 h& Q$ z5 W" |
- p8 g4 ]  D7 t$ m7 p  S( O7 s
二、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 6 o% N$ B2 t) ?3 L
2 S$ ~% A" Q  a, o# M
三、以古国名为姓。虞、夏、商朝都有个汪芒国,汪芒的后代乃姓汪;商朝有个在泾渭之间的阮国,其后代便姓阮。 : K$ Q+ B0 V& r. x8 S

8 i$ x. [, @2 z四、以封地为姓。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H+ [5 i1 x4 t6 ^8 P

( }3 \1 |# n4 f+ |0 A4 [五、以官职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都以这些官职为姓。3 [- ~. _6 T1 C5 F1 k2 R# `9 |

5 a/ M+ s, P1 _  b4 F六、天子赐氏,以 号为姓。如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周惠王死后追 为惠,他的后代便姓惠。 % U* |% u  U+ s  _4 \+ C+ X

( w0 N4 n1 r" a. P1 h$ p( _9 K2 z七、以祖辈的字为姓。如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鲁孝公的儿子子 ,字子臧,其后代便姓臧。( f4 t1 R' C+ ^% f. Q. x- w2 v

: a2 p( g3 P' a9 B+ P八、因神话中的传说为姓。传说舜时有个纳言是天上龙的后代,其子孙便以龙为姓;传说神仙中有个青鸟公,后人便也有姓青鸟的。
* M; r& G- k$ X, t- r5 |% i* ]. |3 D
九、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比如战国时代田齐襄王法章的后代本姓田,齐国被秦灭了,其子孙不敢姓田而改姓法。汉明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严”。明代燕王朱棣以讨伐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并当了皇帝(即明成祖),当时号“靖难”,而太监马三保因“靖难”有功而被赐姓为“郑”;后他改名为郑和。 ' I& G1 N+ D3 K) i( c  F/ S* D
, B; {2 b; `5 g4 |
十、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复杂化,有些姓则是民族语言的译音。如匈奴首领单于的子孙就有不少姓单于。可见,姓就是一种符号,并不像封建宗法制的维护者所宣传的那样神秘和神圣。( n& `( t! O+ e& C' k

3 T& A  x' N; T& b& ^7 E* [2 F0 V十一、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5 k9 K, P7 d( @; D9 y
2 e! L9 _* F" _" ^5 Z
十二、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 \: u  `5 O# F) V
/ j2 A. E$ O) c0 P+ K2 Q
十三、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 P& T7 |2 z2 d, B  Z4 {1 `
* u3 `4 M. F3 ?% P) r5 E十四、以乡、亭之名为氏。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8 [5 o. ]0 r7 T8 o- F$ K/ y5 H6 |4 u" o2 O' f
十五、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1 H& h) P; |( y# {  v1 W6 ?7 H7 Y, Z$ \! `
十六、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C% C. F5 ]  \% K% E! _% S" T/ _) r% @0 ]
, o& t' ]: p/ x+ y9 n十七、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1 |1 U' n- E# B1 \

5 _1 j* @' [: S0 ?# v十八、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y/ d  @# G; T, ~/ b, K1 |, f
* \0 ~0 G/ [+ d: ]+ Y% {0 `
十九、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6 t# c$ |/ h8 k2 `" h  H. j4 R, s

7 w" S) K, S. J二十、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 h, q$ `  Q  q% r: L" s$ G. B! R7 h8 l8 ~! B! @' g
二十一、以谥号为氏。
" k- [: }! V! D9 m1 b8 |8 L& X( |1 r. k5 A1 l
二十二、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姓氏制度演化:贵族没落 平民地位上升
1 }* G" R& D4 y2 G; A- P  e2 G1 I  L4 K* A8 v
夏、商时期 贵族皆有姓氏
, m2 I! }3 m$ ^' j9 J
+ d7 }9 ^$ q* P+ z5 v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
" Q" F2 s8 c  l" [# e6 x* n: }7 c
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 T+ s" w, c8 c" ?) y* [' V
. d# ^8 J2 O/ e3 d  j1 b- x7 r
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
, ]3 ]) E6 _! u- ], A4 i) P0 G4 D% N
# x+ v4 j; \% A6 I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
# k  ?2 |4 A3 l/ F4 j1 I
# v7 W, N3 |4 C& X  i3 K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 T- Q2 m/ r+ i7 F

  `1 W% x6 y) y4 ?3 D, D. }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 }. d2 R* F. _3 M9 M" M9 |5 R
( ^2 I: M' e0 K/ G
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 @8 C2 ^4 p& y  l) H
, T) \) `' k" m* A. B! M* p5 K/ ~古代贵族获得氏的方式有七种:
3 R- h9 }& G  l: ~9 ^8 ?$ C) K1 R. K) W) Z- `1 z
①以国名为氏。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申即鲁僖公申,国名鲁为氏,申为名。
" ^4 G8 _; j+ x4 j" G7 C$ i8 W! {7 z, u7 I( k
②以封地为氏。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万封于韩,以韩为氏。. P* ?+ [: t# L' L0 K

+ b2 V' ^3 s  B( T③以官名为氏。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是此类。
( U4 a7 e, t2 h& k7 v* x4 K) w! B7 l! t% f
④以职业为氏。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等。0 [& U) S$ c  ~1 W+ H% b4 X3 c
6 @$ |1 t6 V; I/ m: M0 K
⑤以居住地为氏。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名)、东门襄仲(字),是以东门为氏;宋国乐大心为右师,居于宋桐门,称桐门右师,是以桐门为氏。诸如东郭、西门、池等等。) |/ v! l3 `* M/ o

6 \  t/ v& f* r" e$ k⑥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子罕)称公子喜,其孙舍之(子展)称公孙舍之。
2 G' S! Y9 ^; T( f" x0 l  I9 j! l4 ?1 G6 U; I* O, \0 R
⑦以贵族的字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为其氏。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子思)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另有公子,字子驷,其孙以“驷”为氏。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是得氏通例。) O" _2 e) A/ n1 f! f
# E! Y% }  @3 f& s8 O0 r7 [3 R" y
战国时姓氏变革:平民有姓 百姓成民众通称
1 L2 V4 Z6 U# w( R8 z( H& L7 e, L  g
春秋以前,贵族之姓承袭自远祖,因此百代不变,比较稳定;氏为贵族得自与自己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先人,而且还会随著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後代有几个氏或者父子两代不同氏。
: `7 j) w0 t- a
- j" Q) a: _8 ?7 A另外,不同姓之间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命氏,因此会出现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现象。8 P% O  [8 {" V. k. N2 _

+ h6 A2 T& J1 U% o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如本属于姒姓的齐国田氏,至战国时已以田为姓。0 f! g, Y8 Z, F, ]0 q& l5 [

  X& b9 j$ ?" n9 G1 n4 @- e1 r以往贵族才有姓,平民仅有名,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 m4 {7 l5 y9 a" p

4 d6 n0 `3 X0 {( U姓氏制度的演化,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
7 o- r% b9 ]* C9 Z3 t& a( K; s3 E. ]1 k  h2 R7 l2 O
而在不同场合,姓和氏的使用是有区别的。例如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不相识的人碰在一起,往往会礼节性地问:“请问贵姓?”答曰:“免贵姓×。”从未听说有:请问“贵氏”的。在家谱、族谱的题名上却是《×氏家谱》、《×氏族谱》,也从未见过《×姓家谱》、《×姓族谱》的。/ }% |% @) h3 j! P+ X
6 k- w# b) U* w, N  r( Z/ u! Q4 n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大概在口语中问“贵氏”犯忌,因“氏”与“死”同音。“氏”在远古时代是男子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是纪录某一姓氏男姓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的图册,所以家谱、族谱的题名用某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中国姓氏人口比例:李王第一大姓之争
# F0 K/ N( X* k! y5 D3 s' F$ k! _* L% D2 \3 A1 S
身份证数据: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 [% n3 |9 k6 c: ^

8 {' o3 a3 x. g5 m' c$ C2007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 b; x1 T- x) v
" d0 S- }& ?& C1 Z& p中科院抽烟调查:李姓人口最多
# S# f$ g! }& I; E6 V. c, t: n. _; K8 }4 k6 Z! U! g+ P1 A, d
另据中国科学院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姓氏李、王、张、刘、陈,可谓当代“百家姓”中之大姓,其人口之和达3.5亿。 李、王、张三大姓人口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按照姓氏进化的普遍规律,大姓人数将越来越多,小姓人数将越来越少,甚至最后消亡。
6 y: X! @; ^# Y  K) R6 _  V7 h6 E$ d
这项调查和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历时两年。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通过县、地区、省三级人口比例的统计,从而得到了当今中国新百家姓的排序。   z3 s; ~0 ]9 b

  j- s" Q9 J, B- }7 f3 w以姓氏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的多少为序,新编成当代人的“百家姓”: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肖、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三个姓与最小的四个姓
( _+ J6 k1 ]" V" o  U; K) v
) `1 D8 J) F' v$ Z; p三大姓追源:古高丽国君也是姓王: {! h$ {3 x+ o$ O
% Z/ j, |3 E; s0 q( `; q& L
李姓" y6 t) n; X# x2 k
4 |7 }; @/ C4 c1 s
李姓来源甚广,有数百之多,最早出自“嬴”姓,春秋时期流行以官位作姓,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为姓氏,后传为“李”。5 f. {2 [3 ~" q9 b2 R$ E+ ]

' y: T- T  d* N- F) r7 j- G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16姓被赐于李姓,由此人丁大增,逐渐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姓。
5 G& @7 m! [5 o! @9 w& R  @6 C% J  s. A. P' Q! B3 C
王姓8 f0 ]& Z( n" y% Z9 ?+ X

4 L8 x1 t2 t6 L* T4 E一般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随后便用作姓氏,另外,王姓也由很多其他姓氏变化而来,最多的出于“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另外,姓王的人也有些是商纣时比干之后,甚至古高丽国君也是王姓。
' E- B0 ^" X" }. _3 I: Z
$ R/ r; K- U3 c* K$ D3 k/ k张姓% \9 m. Q8 y, u$ n0 j9 ?
1 \$ \8 ^& }+ V; F& V
据《元和姓纂》中记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因此相传张姓源于黄帝,是黄帝的后代。
. o7 \  K, i1 a' d; @4 {, p1 ?& G" J) G& Y) C/ V
张姓自汉代开始逐渐增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当时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比如当时的道教领袖如张角、张鲁等。
2 K6 O& S3 o: }; g- x# ?; R5 L4 x
四小姓探究:最小姓氏人数不足百& b& F6 ^' q& _
4 k5 P* L& D5 i0 M
倒数第四:山(音“亚”)
5 y' c% X( q# L+ r- o/ a- f* f2 H* `5 E) y: k
在中国科学院调查行动中,在安徽省涡阳县和辽宁省彰武县偶然发现这个姓,共有2000人左右。; N- w7 g/ |7 i' q7 \- ?' K3 |
+ M6 C8 P, d. k
有意思的是,这些人互相都没有联系,但都清楚自己姓的来源,他们都称自己是岳飞的直系后代,当年遭到秦桧的迫害,逃亡到此,把“岳”字上下颠倒,组成了这个新姓。- M8 Q& o0 F7 y

6 x( [) \; A" w4 U; ~6 C研究组帮助他们互相之间取得了联系,同时,考证了姓氏的来源,确实如他们所说。
, R& e- G4 S1 D+ Y- `4 I
% S- _4 I2 ?' U9 ?; l6 \7 D" v7 g% i倒数第三:死
, F9 c7 }+ Y% O7 k7 ?5 v2 |+ y6 M8 e! g  n9 O8 o
据袁义达讲,“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目前人数呈减少趋势。# l1 z- x4 ^5 P( O" ~# N( V

" A4 q0 Y: `1 X) l% P" }倒数第二:难(读去声)
/ x& Z' L# j- F9 x  ?0 ?" e( r: I8 U& p9 G. r
分布于河南省,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姓发展而来,原本是一种鸟类的名字,由于当时人崇尚鸟类,把姓起成了“难”,后北迁,大部分迁徙到了朝鲜半岛,中国已极少存在。
$ b9 q2 e/ X6 k* q+ y6 m. J0 m; ~, B
+ r- v) n2 M, {0 u, q. f倒数第一是:贶(kuàng 音:矿)
  F2 x& i) Q% |3 i! G: {, z/ ?( c8 {% P: Q
主要分布在河南安阳市区,其他天南地北各有其家族成员。其姓不过百人,据言均出一系,考据来自河南安阳市一中的一退休女教师,贶泽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姓氏大玄机 暗藏遗传密码
, ?0 |, }1 C! s+ c, i& X4 o" U: H8 V# ]& T$ z0 N) `
玄机一:姓氏暗藏遗传密码
6 J; f9 y& {3 f8 W+ q. J5 g7 ^8 J- R* {- `
实际上,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
7 e8 ]/ w, a- f" B6 _. {
" T& x9 N7 V3 A! h有专家解释称,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1 V3 K& ]- b4 e3 j6 K4 T

1 V3 y' |0 D8 s; U3 P经过调查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统计好姓名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研究人类遗传学就有了很大帮助。" W+ l, O. j1 R% O; L
* H3 J2 P# g7 O$ |- \
玄机二:同姓不一定同家5 i0 E$ [: Z8 J4 j" s! W
! ~" q, k0 V$ n# N- ~- s
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一个姓就会倍感亲切,认为两人“五百年前是一家”。
9 S. q* x. _& |" s* q1 a7 U! P$ \; F  J# Y9 f, X  L" ^3 G
但实际上这并不可信,调查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大姓‘李’,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
2 w# _% F0 q( [) q" i' z2 ]1 H1 B/ i. n" V& b2 e  T7 r4 q
但是,姓名却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很多海外华侨要出钱修补自己的家谱,他们要寻找自己的根,而在他们修家谱的过程中,通过与内地的联系,也对当地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d, u- d' m8 U) D# M5 }

2 N& x: D4 ?* S0 I5 |" O* b河南发现“难”姓村 韩国人组团寻根认亲
! p# C2 W5 y0 E# u
8 b7 k, d. u& [( L6 I: |, b3 k在调查中,很多生僻的怪姓也被发现,这些姓氏从来没有被记载过,“过去看到时,还以为这些怪姓是因为笔误产生的,但经过我们这次调查后发现,这些怪姓有其深远的根源。”
+ b% h7 N: B9 ]' d' C- x5 [
, q" u' f* n" _7 L% @; H+ D在河南,有研究组发现四个姓“难”的小村,里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难”,当时研究组曾认为这个姓是笔误造成,不具有统计意义,但韩国文化署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异常惊喜,马上组织了一个“寻根访问团”来到中国。7 e. C" S! m/ ?7 C1 G9 ?
& X/ w3 `/ V+ X% L8 d
原来,“难”姓在韩国人看来,就是自己的根源,“河南曾出土过一块南北朝时期的石碑,记载一个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的名字就叫‘难楼’,‘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难江’,随后,这些姓‘难’的鲜卑族才到了现在的朝鲜半岛,因此,河南这些姓‘难’的村民就被韩国人认为是自己的祖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姓氏,并且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得延续。百家姓中有七成姓来源于洛阳偃师。
; w' G% z; N% `6 Z- w% ]6 [2 `  X% L* S
百家姓大全:: A2 }8 L+ Q/ c, Q# q4 o- ~
  ^) q; @$ G1 a- d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0 {* B- s# h0 U- J8 j+ w1 H5 V; E! l2 v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E) r) i) X& |5 D2 Z) J
4 e# Z5 Y, w  O5 L: h4 w' W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 S; @. L4 ~$ t1 t2 i% T
4 e) x# ~, J' G6 h4 W1 W8 ~4 y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3 _2 H* j; A/ H8 H5 a
3 n7 \4 F% D* J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 z& i0 `2 e+ J4 ]
, v1 T6 |  s9 H# ?+ S' Z1 C7 g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0 a; S( I' a0 V3 X7 D' B1 F. T& P' [8 l, o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R3 E5 |' W" C8 U- }' K
9 H' c% _8 s0 x1 W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 h7 C: G8 t. {2 @* x3 Y

! l) [+ X4 P/ t7 i+ g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 c: D1 {1 H3 O  Z1 c9 X+ B* |. J0 `0 O( D; f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2 _" f8 z* X& E6 m+ g  a
. E, D% \$ ^0 k' X
仲孙 轩辕 令狐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 J! t- i  \' L# C1 \
* o8 n- e" f# x. i3 L' J
壤驷 公良 拓拔 夹谷 宰父 谷梁 晋楚 闫法 汝鄢 涂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海 羊舌 微生 岳帅 缑亢 况后8 J: |7 F( A; [% F, P) q
( P! u) h+ @- q/ u) ^
有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牟 佘佴 伯赏 南宫 墨哈 谯笪 年爱 阳佟 第五 言福 伦续卯; v2 K. B' I" V1 ~8 h( z

* @' {" |4 F" F7 F中国现存复姓
6 ]; }4 s% x, [( J! n( X. t# r- S" d: x$ {" \0 C
B:百里 北堂 北野. g( Q& h  O* o
7 [! y+ m/ Y) n! V: b# u
C:淳于 单于 成公 叱干 叱利 褚师9 A2 a1 O* X+ ?, [- |/ `5 [

" b# Q+ f, j( e- z, R3 O4 c; U% \D:端木 东方 东郭 东宫 东野 东里 东门 第二 第五 独孤 段干 达奚
$ `6 v/ o% q: e9 w5 o/ O* `
' a- B" Z0 U( TG:公孙 公广 公上 公冶 公羊 公良 公祖 公玉 公西 公 公孟 公伯 公仲 公户 公仪 公山 公门 公坚 公乘 哥舒 谷梁 谷利 高堂 贯丘1 m' J2 L% E7 l7 J

& t9 `% z6 B$ K3 ?! `1 _/ [H:皇甫 赫连 呼延 胡母
0 \3 F$ q5 y6 y" A
: k! B" L3 k  @; EJ:亓官 夹谷 即墨
% C: O; [8 B7 l$ S( O# ?! D! G/ z; n
L:令狐 梁丘 闾丘 刘傅 卢蒲  p7 p& m0 v7 D0 z) B

( Q0 q; K7 C7 y/ H6 J5 N0 @M:慕容 万俟
) h" U4 |' ?9 h* v0 S, k/ I6 N) U" C2 t5 E
N:南宫 南门 南荣 南野 女娲 纳兰 : {) f1 _7 }2 X% Y; m- k: K
" q# X8 A1 _. a7 }
O:欧阳
- m4 I5 }3 v- p, Y" w( F9 `9 b7 c7 G. O2 M+ M7 R1 Z# B
P:濮阳. U4 i8 V  D* K6 Y- E6 I' ^

7 i' T+ R$ `& V$ w/ m) Y* ^9 l  q1 J. HQ:青阳 漆雕9 r9 }; H$ o" h  A$ ~" }

! i' x+ @) D+ p8 SR:壤驷
3 [/ B  m9 E. z* m5 u+ `, p/ o3 Q: [1 R2 f
S:上官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司宾 士孙 申屠 叔孙 叔仲 侍其
1 u: {5 T& }( F( I$ ~% |9 w  P' g" U3 E+ c% k
T:澹台 拓跋 太史 太叔 太公 秃发
+ A7 h5 h. a6 q& C0 o# b' L
7 x4 Q1 O; F' f+ G8 i- lW:闻人 王孙 王官 王叔 巫马 微生( l0 P6 d* Z1 R. }8 i% D
7 ^, p3 d$ v% m( R0 {5 X, W
X:夏侯 西门 鲜于 轩辕 相里
( E7 k8 L/ h. E5 v% O+ x$ \+ h( t. w4 ?2 V
Y:宇文 尉迟 乐正 延陵 羊舌 羊角 8 E/ V7 T0 S. P/ S; V8 l

' W" g8 N! S9 U( q% k( [+ K4 Q, fZ:诸葛 颛孙 仲孙 仲长 长孙 钟离 宗政 左丘 主父 宰父 子书 子车 子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姓氏趣闻一:有趣的十七个姓氏组合
6 Q! M1 \0 c8 ^6 `5 E0 B9 t2 a' T% |5 i
“东、南、西、北”
5 b) N- X( M/ x1 ]/ g$ x2 M. C6 G0 q/ F6 Q+ ?+ F
东姓:有五种来源。一种相传是舜的七友之一东不訾之后;一种相传是伏羲的后裔东蒙氏之后;另外高句丽姓氏也有东姓,后代迁到中原后仍姓东;也有些东姓是由土族的“什东加”这个姓改过来的;在台湾土著、满族、蒙古族等民族中也有东这个姓。东姓目前在中国分布较广,在江苏海门、天津静海、黑龙江、河北、辽宁、甘肃、青海等地均有分布,但人数不多。
% U2 D+ m2 R% |3 l: F* V4 C4 [' }  F
西姓: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以国为姓,相传古代有个西国,也有说是西陵古国,后来人们就把西当做姓。第二种说法,是说战国魏国时邺县有个县令叫西门豹,他的后代把“西门”这个复姓改成了“西”姓。第三种是由满族姓氏改过来的,清朝满族八旗中锡克特哩氏后来改成了西姓。' W, v. J& ]0 ~  u

) W. \' I; Y$ w关于西姓的来源,在河北、山东交界一带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孝宗孝康张皇后为人机智贤明,曾辅佐孝、武两帝成政事。而其两兄弟张延龄、张鹤岭却仗皇亲横行乡里。张皇后死后,在位的明世宗将其全家抄斩,部分子孙四散逃跑,为便于以后相认,他们按逃跑的方向由张姓分成了东南西北四个姓氏,所以也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西姓在山东广饶、邹平、潍坊和安徽等地都有分布,但人数也不是很多。% |: N1 B) h& V5 }/ J- @

  t) d% ^2 q/ v1 ]. E6 S0 k; v南姓:来源较为复杂,据《史记》记载,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的;第二种来源,是说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宣王时为大夫,他的后代就以南为姓;第三种说法认为,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他的后代就把南当成姓;第四种来源,也是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高士隐于南乡这个地方,他的后代就改姓南。在中国分布较广,河南南姓尤其多,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的75%。5 C( X& H0 G2 O! Q3 V

& @. P+ s& ^! r, F; @9 D北姓:来源有三种。一种是以地名为姓,据记载,在远古有个叫北的地方,相传黄帝把蚩尤部落的一些人迁到了这里,其后人就以“北”为姓;也有记载说,北还是高句丽的一个姓氏,高句丽姓氏中不但有北姓,还有东姓,由此推断,应该是以方位为姓;还有一些北姓是由北门、北宫、北郭、北人、北野这些复姓改过来的。主要分布在河北曲阳、山西汾阳、四川德昌,内蒙古包头等地。
8 B0 M+ Q7 L3 X3 u' |4 q1 Y; s, ~  ?, Q. h1 |9 n
“柴、米、油、盐、酱、醋、茶”& d7 s' f( x' j$ N, C- v

" }; t3 {0 g9 K) ~' R2 d* ?柴姓:系自江姓。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47%,尤以山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名人有柴武,汉高祖时将军,斩韩王信于参合;柴荣,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军事统帅。
6 e5 @; D, E. }  h) d3 W  D5 l( j7 S- I4 C# {
米姓:源自芈姓,北宋书法家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楚国后裔,本性芈,后改为同音字米。另外,隋唐时,西域有一个米国,当时常有米国人来中原定居,他们以国名为姓氏,后来形成米氏。分布较广,约占汉族人口0.037%,尤以湖南、山西等省多此姓。
* U; v5 H1 a! Q' o' M! E% K9 O& r
; u/ ]6 M' c: J' y) ~' {油姓:起源不详,但唐代已有人以油为姓。今山西、山东、台湾等地均有分布。名人有油风,明时陵川人。
% G" k) E1 z( @
2 A4 z% ^$ j( v- ~* {5 d! d盐姓:源自春秋时齐毋盐大夫之后。一说,或掌盐池者之子孙以为氏。今江苏、四川等地有分布。名人有盐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盐翼,明代鸿儒。
0 W; M" N' s) {' E) ^
1 r; z+ X2 G- d5 y/ ^5 H酱姓:源出不详。据了解中国大陆已经没有姓酱的人了,不过台湾还有。; @0 _7 x2 R8 ~: s; V

: o7 H* V9 v% ?. V+ A醋姓:源出不详。今陕西、四川等地有分布。
5 y% P. \2 c- a5 M
$ i( }6 r3 B" d: V3 N8 @$ ]7 J1 i茶姓:源出多头:一、炎帝葬于茶陵,因氏;二、齐太公之后有茶氏;三、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为茶氏,系彝族。今云南、浙江、台湾等地有分布。名人有茶话,汉时人,见《江都易王传》;茶昱,明时武平人,洪武中洛川县训导。
# t, `% N' w; F7 r4 ], ^3 u3 _' z1 P& ^/ \- F& _
“一、拾、百、千、万、兆”7 `$ s% q* m6 a& B% A4 A, l/ h
' y3 H, V# @0 g
一姓:一姓自古有之,有的属一那娄氏之后,有的由乙姓等演化而来。今安徽淮南仍有此姓存在。
! v0 \8 q6 `, N4 E+ a5 U1 D1 z4 Z6 E5 f5 x
拾姓:最早可见于《姓苑》。江苏、台湾等地均有此姓。“拾”姓可能被简写为“十”姓。不过,十姓源出不详,据统计资料称安徽青阳有。) K8 E& t1 o3 I! |5 h9 }* L, ~

* h6 w) d4 B8 Z1 y. Y百姓: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一属黄帝之后,名人如《说文》中的百儵;其二,由百里氏之后省略“里”而来。百姓发迹之处为河南南阳,现主要分布于北京、浙江、河南、四川和重庆等地。
) U! I$ ~. B% G' k+ \
4 `% |! {% G1 k/ d( u1 {千姓:千姓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国,百顷王杨千里入蜀,而后有千氏。现在四川、台湾、山西、北京和河南等地均有少量千姓分布。
$ n/ Y8 W* o1 x5 U& A1 L8 C) ^  I1 K0 [
万姓:万姓追宗可上溯至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毕万之后,以名为氏始姓万;芮国国君伯万之后,以字为氏而姓万……如此不一一枚举。此万姓古时即“万”姓。比较复杂的是古代也有“万”(wan)姓,如东汉著有《南州异物志》的万霞;以及从“万俟”(moqi)省略“俟”而姓“万”(mo)者———此两者均不能写成“万”。
8 u& w7 n2 K8 |  ~6 x4 ~& G! c% F6 v* t/ e: }1 }4 v# |- I
兆姓:可见于《姓苑》和《广韵》,清代驻防杭州的满洲八旗中也有兆姓,一些蒙古族、彝族改汉姓时也常选“兆”。现江西兴国、辽宁沈阳、安徽利辛等地均有兆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09: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姓氏趣闻二:最好听的10个姓氏
' \& ~/ L' D, T, t# w% z
2 s6 `  ^, ]/ `- J4 p1、钱; h+ }6 W& W. L6 p

& i% F. t0 \+ O4 g* f; Q& M9 G2 O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自然是这个“钱”字最最好听了。
2 @- o1 A. M( R) V4 \" O
) ]/ d8 T. ?7 R+ A! Q; ~) V0 u4 \2、官1 C" l, q: l* v

+ {) g2 S( j2 O9 o; w1 ~. F  P一听就觉得是应该当官的。3 \* A. W( Z8 H' z$ a& O
8 o4 |4 y5 ^7 J+ _) ^% L! R+ Y  h7 T( H
3、龙& N+ @+ [* P& L. ~0 m% A/ n

0 T5 G3 \  n5 K, s是不是姓龙的都会腾云驾雾啊。% I* l; z5 t* W) F

2 L; Q% C  ?! Q2 U; |: n2 w4、郝
: s# r  F: @" i2 ]" \5 K3 w2 _: O+ t1 O. S% M/ g
因为跟“好”同音,你的名字很好听,再套上个姓氏“好”,就好上加好了。
" `4 T6 U  |. G
- M8 n1 E6 p8 {, z3 d* z5、甄8 G2 O) o% Z% z2 ]" A) n( ]

0 X' {" p7 G) a9 O' g因为跟“真”同音,你的名字很好听,再套上个姓氏"真",假的都变成真的了。" p* M+ D( W5 ]+ ?) C2 p
" e! Q5 `; _5 W' P$ D
6、郑. i1 d( V! ~6 x% e

1 F1 K7 f) k' M) I$ e因为跟“正”同音,不管你当什么官,处长、局长、科长什么的,本来是副的,一套上这个姓氏“正”,就变成正的了。 5 {5 Y% x  K) p+ ]' @
( v- L: M/ l4 f- g% s' r
7、金
1 w' {1 T6 N+ V8 s1 s! f# J- Q/ G* Q7 W8 l& ]% ~5 V
现在的社会,还是多金的人最受欢迎啊。
( N" v5 U0 d6 w+ V- Y, U3 V
: d9 S- G+ ^7 h/ F5 K8、高9 _. g* l4 P! `) R& i+ L
& F2 z" `+ R2 N1 a1 E6 ^' T
无论如何,高高在上的感觉还真是不错的。
0 g7 u7 p8 D+ w$ F- M2 s$ c  d. V: ~9 B4 j6 c: W
9、丁
% n' o/ t: ^' E# J& Z' D+ o
2 J; ^- I; X: J, {最大的好处,就是一碰到“按姓氏笔划排序”的场合,老兄你就不得不高居榜首也。0 z+ E1 Z1 E; e& H) H
/ B  O1 W1 L9 x4 t/ J
10、孔8 ]4 H  X# \6 R4 T
0 i5 @, q6 {7 J* B7 Q
一碰到姓孔的,就觉得孔夫子的后人,应该都是书堆里熬出来的;或者是“孔方兄”指钱,谁不会喜欢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4-12-22 17:39 , Processed in 0.07248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