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若有心修佛,我发此密宗功法
2 S3 l( X1 \& q: c/ y5 F, q }* T' |' t0 Z. S5 W( O) z3 u# k+ |
前 言% a, Q5 r4 V- T# ^8 m v0 x! w
学员在修持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关于理论和修持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总是我结合多年修证的体会,写下这些修持指导,整理成册,作为修持指导的第一集,献给大家。在这集修持指导中,有理论、有功法,都是教材中所没有的重要内容。也多是密法理论、学员疑问和修证经验的结合,有助于学员加深对功法的理解、掌握功法的特点,在修持藏密无上瑜伽的过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在阅读本集时不要走马观花、一略而过。看似平常的一名话,却包涵无限的深意。真要抓住了、悟透了,无论是在领悟上,还是修持的境界上,都会有相当大的提高。心法传给你,要靠你自己不断地参悟、修证。本集的内容是对教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名为“明灯集”,作为修证路上的指路明灯。引导大家彻悟宇宙人生的真谛,进入大彻大悟、自在无碍的大圆满境界。3 N- h2 H* J. _2 _* G
+ r K2 J' G4 R7 v- d z* ^$ \1 [ B. G; u. s. C( L
; Y% Z, {1 `, o" X* x6 @% B
& C7 w7 O. A8 \ u# l5 X
. M; l) c7 T# L
8 x5 k/ |( Y5 t n, ^
- ~2 W( ~6 ^ I& P; \+ v& n$ b第一章 脉轮医解
0 h# v: Z& a; ` U0 e一、人体三脉和神经系统& d, F" w0 _9 {3 k1 c# c. M
(一)人体三脉
% Q ~$ B- \2 ~3 L, S1 N4 {- E 中脉,从海底轮(尾骶骨下端)开始,顺人体的脊椎前向上直通入脑,到顶轮后,向前弯曲,直通两眉之间眉心位置,所以眉心又是各种宇宙能量进入人体的通道。通过修持,将中脉位于顶门处的通口打开,成为宇宙能量进入体内和人体神识冲出人体的最佳通道。
+ ~; g# |5 _7 `& j& |: _ 从生理功能上讲,中脉位于人体脊椎之前并上通入脑,中脉的修持,直接为人体的脊椎和脑的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脑和脊椎是人体的神经系统,脑和脊椎管内的脊椎和提高。脑和脊椎是人体的神经系统,脑和脊椎管内的脊髓是人体的中枢神经,脑的表面附有12对脑神经,脊髓两侧又连结31对脊髓神经,并分出内脏神经,三者构成人体的周围神经系统。
! t( R, _* G; @' k6 _* q. V8 ~, N 左右二脉通于人体的左右两个鼻孔,上行入脑,夹中脉下行,至平等于脐下四指处的生法宫位置,与中脉会合,其中左脉为水脉,属阴,所以以称太阴脉,右脉为火脉,属阳,以称太阳脉。8 k: ?0 _5 G+ X+ a1 d6 b& ?, e
左右二脉位于脊椎前中脉的两侧,从生理功能上讲,二脉与内脏神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应,左脉主管副交感神经,右脉主管交感神经。; V7 a* n& l A, ~
人体三脉,管理人体的全部神经系统,通过瑜伽的修持,就可增强人体系统的功能。. }* O# l) L6 R8 A
(二)人体神经系统2 ^' P5 I% T" |+ Q* X7 K. k. K
1. 人体神经系统0 j/ @% E# V! E
藏密瑜伽三脉搏,主管人体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 ! o+ o( H X3 q2 x- y
经两部分。
; [9 u' r1 a1 n+ C 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 S4 ]! V! q' N* B
周围神经包括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都含有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分布到体表和运动器官;内脏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内脏神经又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 k7 {6 `* P4 r3 }5 J5 v: v2. 人体神经在体内的位置
N5 j. C5 F9 |- p' F% z) h(1) 中枢神经
1 f; Z8 ]* ^9 F0 Z 中枢神经包括脊髓和脑( f& `) t0 j( U* y# ~; q
①脊椎呈扁圆柱状,位于脊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延髓相续,下端缩成脊骨圆椎,成人在第一腰椎下缘,小儿约在第二腰椎下缘。所在椎管下部,仅有腰、骶神经根所形成的马尾。人体上、下肢神经都从脊髓发出,脊髓前面 有前正中裂,后面有正中沟。在沟裂两侧各有一排脊神经根附着。前外侧叫前根。由运动神经纤维组成。后外侧叫后根。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穿椎间孔出椎骨管。( R' N2 r; W+ @8 y7 ]- M. U, l
脊髓两侧连着31个脊神经,每对脊神经连的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节段,即8个个颈、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和一个尾节。# [* j( @3 b5 \5 C, q
脊髓和脊椎的长度不等,所以脊髓节段多数与某相同序数的椎骨不在同平面上。在成人脊髓下部颈节和上部胸节比相应的椎骨高出1节,中部胸节比相应的椎骨高出2节;下部胸节比相应的椎骨高出3节;5个腰节位于第10——12节胸椎范围内,骶节和尾节平对12胸椎和第1腰椎。" y' A. ~9 `' A. ~: }$ W( f, u% N
②脑。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6部分。
' I1 U0 O" K; c 通常把中脑、脑桥和延合称为脑干。6 ]/ L5 _* i' S9 V# Q' _1 _' M/ L
脑的表面附有12对脑神经。
, u5 f! b( w# S% \( ?" C(2)周围神经$ w" r& P C$ \& P
周围神经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7 J" |1 O* S) G4 _/ F& T: f
① 脊神经, O" _+ W5 p- |! L
脊神经连于脊髓,菜31对。计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j/ ?$ A1 }+ G8 i, i A
脊神经出椎间孔以后分为前后两支。后支一般较细,分布于颈、背、腰、臀部的肌肉和皮肤;前支较粗大,分布也广,分布到颈、胸、腹及四肢,其中多数交织成丛,由丛再分支分布于相应区域。前支形成的神经丛计有颈丛、臀 丛、腰丛和骶丛。6 ?; H v+ h) m: h7 O" f) w
② 脑神经连于脑,菜12对,顺序和名称如下:
+ A. J2 D( _ |$ L9 t3 p! P1 A W/ M$ s9 h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 s& I7 H$ ^7 e6 S& u! m③ 内脏神经0 G- O( y, Y) {% C( v, ?
内脏神经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内脏、血管等)和腺体。! c" A5 v7 L' j
内脏神经分为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分交感神经和副交咸神经。
6 h6 \7 l5 h; P* M4 z l& m 交感神经位于的中枢部位于脊髓第1胸髓节至第3腰髓节段的侧角。周围部分主要分布于脊柱两侧,上至颅底,下至尾骨,其余部分分布于脊柱前和脊柱后。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在脑干和脊髓骶段,周围部主要通过有关的脑神经和脊神经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7 y I" v% y* |7 V$ L }; A
内脏神经又称迷走神经、植物神经、自主神经和自律神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