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侠小说中,常有这样的描写:得道高僧临终前,盘腿圆寂。现实生活中,高僧圆寂后如何入葬,传说中的地宫又是什么模样?这些谜团将伴随着西安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的考古发掘一一解开。 0 ^2 ?' O- ^4 i# ^2 i% [
7 g2 S; A% s1 B% u9 F- p6 A5 }$ z# {
缘起
3 P4 j3 h; p* R+ v }$ D
D$ ?* n7 n$ i6 O8 r7 S+ Z; N2 A“石门框”引出罕见高僧地宫
( X* T& `1 Y9 R. I, ]2 X* I4 z. z* v6 ? h
8月11日晚10时左右,西安市文物稽查队队长杨宏刚的手机突然响起。“有群众打电话说,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发现厚重的石门柱子,好像是文物。”西安市文物局值班人员汇报。 4 g* ^" H+ y* E p- w* f
1 B0 c p1 h1 p$ v当稽查人员赶到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东区找到石刻时,已近凌晨,当确认与文物有关后,立即要求工地停工,并通知考古人员介入调查。“当时有三块石刻已被挖了出来,一块大型石刻、一块石廊和一块石门框。”昨日,记者在石门框上发现,石门框上有一幅飞天图,雕刻着两位衣带飘飘的飞翔状仙女。其中一位仙女的头部已有少许破损,仙女的面容十分清晰。 & a4 T" V% [1 h, b
G4 }( h" I% E, l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全民推测,石门框应为高僧地宫的构件。
4 x5 ~7 n- v7 I" g! a, s0 {- L+ `5 v" a3 ]+ i! V; P
对于地宫,考古专家起初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木塔寺在近现代已经破坏殆尽,附近几名村民反映,他们小时候在这里玩耍时,看到过石条、石块,还曾到地宫去玩,后来这些东西没有了。 - E# l$ }. f) F6 y
+ x+ A! l( h8 Z7 O8 Z4 l& M- v: h \发现
$ G5 l- k; J7 Z( M+ X0 ]
. R& _( Q2 t4 C x三座僧侣墓三种埋葬形式
" ]7 E, l/ L! J' O
: N7 {: }0 `/ S* F/ N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地宫”、“将军罐”、“坐化缸”,三座僧侣墓葬的发现让考古专家震惊。
; s# i1 j7 p) w- e- |
+ e$ a* _8 E4 c9 j' U“我们常听说高僧坐化,但坐化后是什么样子,高僧的地宫又是啥模样?以前只是听说过,很少见到实物。”张全民说,虽然不能确定这些是首次发现,但至少在全国十分罕见,这对人们研究僧侣们的丧葬习俗和丧葬制度提供了实物依据,也为人们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 E, D8 `/ U- T# l( `( N6 I0 ^. f; C0 \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施工现场最南面有一段夯土墙遗迹,专家推断是木塔寺一段41米长的夯土墙。在夯土墙的东北20多米处,三座墓葬并排安放。“虽然三座都是僧侣墓葬,但却代表着三种安葬方式,十分难得。”张全民说。 / i$ i! a8 h; A( l7 O/ H3 n2 w
- @3 s( A% h8 z# I2 V' Y8 G( k! s保护
$ S8 f6 D! @+ |% [: m
! Q: T/ o3 U; {; ?! |6 Z+ C7 C- i打算用玻璃把地宫罩起来
% W; ~/ \% |7 {8 n
G8 {* F4 B$ q `+ i. H- b三座僧侣墓葬已被清理完毕,考古专家还用地宫上面的条石拼成了地宫的券顶。经过清理发掘后,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将在此建设,还将建一座木塔。
; ~5 q/ _2 R _
9 _1 B/ }% D2 g/ s, h如此震撼的地宫是否会被掩埋?昨日,考古专家在现场进行测量,“我们打算将地宫保护起来,恢复地宫的模样,可以采用玻璃将地宫罩起来展示。”张全民说,他们打算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制定保护方案。
/ U, \6 ?0 l7 B( h6 N f. y; h' \) }4 U4 s b8 X, P$ ^' Q% O b) Z
揭秘
; Q2 g6 O" c, V; Z: o, o) ]7 t* Q
]9 L$ D/ w1 C+ g4 q& @. N# E2 x* c" Y僧侣圆寂为何采取“坐化” $ L! I8 P0 X" A: B! X8 ?) S5 J
4 `7 n# ]1 b- a8 @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利安说,僧人们临终一般是卧睡的状态,但一些高僧会采取不同于凡人的“坐化”,盘腿而坐。在遗骨的安葬方式上,有的“坐化”后直接进行全尸掩埋,有的则火化后放入地宫。
/ P$ v3 e$ e9 H' T
% K5 u0 o1 h" j木塔寺简介
. B4 W4 f% i8 B4 t7 B. ]) h: h$ H& @ Z
木塔寺建于隋文帝仁寿三年(公元603年),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初名禅定寺,后隋朝建筑大师宇文恺因京城之西有昆明池,地势低,奏告隋炀帝建木塔于寺内,隋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木塔建成。木塔高330尺(约110米)、周长120步(约72米)。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寺又改名木塔寺。
: H# y9 o- l" ]( r# g& Y% b5 f9 y3 _7 v) u& L! Y" X
唐末战乱后被毁,宋元时重建。元末兵火,木塔再遭焚。明清后几经重建,因战乱兵火,自清代以后木塔被拆,殿阁毁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