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 14: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将泪进酒 于 2009-9-1 14:12 编辑
6 u/ F1 s, q& D+ G9 @) l5 N/ d6 j
7 w% O2 m! Z' Q3 |5 q
7 q. J5 b& l* d% ~8 a# ]
- ^* G. C: c) a- I 2004年清明节,在陵园拍照的朱效悯突然看到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她手扶烈士赵占英的墓冢悲伤地哭泣,老人家整整哭了两个多小时,朱效悯也动情地用DV和照相机记录了这感人的情景。 # T0 W8 x# K7 |
7 P! W/ S, g1 J# c \ F
& E7 h6 `4 p4 C) h6 y* U: F8 H- N) u7 H
当天晚上,朱效悯就将这张照片贴到了自己的博客中,这张照片震撼了许许多多的网友,后来,有一位叫做“云淡水暖”的网友给这张照片配了一首诗,题目叫做《妈妈,我等了您20年》,更是催人泪下: * D* l0 F' G1 }9 F' F4 n! F
" v% r0 V4 P ^$ y3 N" N 妈妈!那一定是您, 5 b7 I o+ Y/ c& H: @
3 ^4 C9 D) \/ @+ b! A 我听到了,那手工的绣花布鞋,踏在地上的声音。
' B7 I U) F$ N0 _7 p7 z6 p' V
$ m% M' e. Q' U e& R6 N 从襁褓时开始就听着,一直听到穿上了绿色的军装。
2 m/ ^9 Y0 x# E% j. H
# e$ ^3 N' o3 L! Q/ s; I$ V 妈妈,20年前,
7 i; s' G6 ^- M7 E1 s8 `+ i; F6 {! s- Z; I6 f" t0 {
当我被子弹击倒在前沿, & l c# ^5 X) e- A. s, O3 X
; h' [6 Q# [! s5 e+ `, ~% i& a 我多么想您亲手为我合上双眼, 6 Z# G9 h$ D& r$ w
~; l& H: u1 |
用您温柔的手,再摸我的脸颊一遍……
# a0 ]7 O4 K+ U) ^$ O6 W5 C* w5 N* a7 \, Z# A! W# ]
妈妈,20年来, $ [* g5 N* h+ W1 l# I. n8 z3 g _4 Z
% T7 @0 w& w4 R/ b$ G2 T
我昔日的兄弟姐妹们来过,
& ]. ~) j7 g4 x# Z. `
* D% @9 u7 A4 `6 ` s" } 他们把泪水洒在这墓前,
- H* |4 I4 |, e& }6 [
P4 b6 ^$ J/ k; c7 z# _6 l. J* { 鲜花、美酒、香烟,还有他们的后代那红红的脸。
8 t3 u: m5 O: f" _! h
( p" w6 t) X C8 S; ^( V' g 可是没有妈妈那替代不了的抚摸, 2 E" c4 M" M9 ~( e7 P
9 n: C$ N+ H( _
我心中的寂寞,永远无法排遣。 $ k# n, ]) p3 G* v: J
0 z2 U) [% K& o" J 妈妈,您的哭声是那样辛酸,
7 O0 W% W1 ^+ ]4 i" Q
+ b& G7 M; i+ n5 x! F2 D 我明白您嫌自己来得太晚, 6 N3 G9 [, G/ K+ |7 ]9 G8 U
- B8 A- w5 E; L" ]; D 妈妈,您空手来的,没有任何祭品,
; L- b; R$ Z/ q
! K# G! W) H7 y O3 t 我不怪您,因为您没有足够的钱。 4 k, `8 c3 h* e2 c3 s
4 m9 h, k$ R8 g( f% K# c- r2 e 妈妈,您在我头上的拍打是那样的无奈, . C/ Z, i f) M1 D, t6 D* `# B1 J
+ V& N) q& D4 q: g: V, V( B5 y 我明白您在追问为什么要20年这么长时间。
0 F9 F( N/ I; {5 e: i& a% J% D9 O# d( p7 J3 \" h
妈妈,
) I# \9 y: S; H/ f! k R9 D
/ I; L, v/ A( G/ [, x 我不求再有什么额外的照料,一声“烈士”已经足够,
+ P& r. D3 d8 G' H$ w4 o9 s+ ^0 p o6 J7 J7 G# S
我只求下个清明,我的妈妈,能够再来抚摸我的墓碑,
6 p& e/ }6 [- M
1 @+ T6 b) S) ~# q/ | 因为我的妈妈,没有剩下多少20年。 9 V+ u _$ L! N* m
6 R# e2 a9 j/ l 朱效悯拍的这张照片和这首深情的诗歌感动着许多人。谢楠也看到了,她难受得不能自已,眼泪无法止住。谢楠从烈士的墓碑上找到了赵占英烈士简介,并通过云南省嵩明县民政局找到了赵占英烈士的家。那一天,谢楠终于见到了赵妈妈。简陋的烈士之家让谢楠的心头充满了酸楚。谢楠知道,尽管国家对烈士家属发有抚恤金,但是,烈士的家人更需要的是社会共同的关注和温暖。回昆明后,谢楠就将赵妈妈的故事和图片还有家庭住址贴在了网上。很快,好心的人们为老人寄来汇款,汇款单上的很多人并没有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而多是“妈妈,我们爱你”……又一个清明节到来的时候,赵占英烈士终于又“见”到了自己的母亲,老人家是由嵩明县民政局的同志陪着赶来的……
+ }4 d+ Z4 A1 q/ [8 ?$ g- i& U( ` q; K% E2 {; ]
赵占英烈士母亲得到了社会和政府多方面的照顾,这让谢楠很欣慰。真挚、善良的谢楠对我说,人间的爱有时候很需要我们用心灵的温暖去连接。 8 f& @* n! E/ y+ K. ]- q
" V' N( [! O7 Z+ k3 Z
就在今年的3月16日,谢楠又去了一次麻栗坡,她是陪同上海籍的刘贵彦烈士的母亲来扫墓的。20多年来,亲人们一直无法知道刘贵彦的下落。然而,亲情有缘,是上海市一位来麻栗坡定点支教的老师发现了他。老师叫龚奇。敬慕英烈的龚老师一有空儿总是来陵园寻看碑文,当他在陵园中看到刘贵彦是自己的同乡,又从陵园工作人员那儿得知刘贵彦的家人还没有来扫过墓时,就迅即与上海市民政局联系,寻找烈士的父母。 Y& T" ~" b% G9 \
/ d/ T+ Q2 I4 w! d6 Z. v# v: o" s 烈士的父母是抗美援朝时的老军人。是龚奇、谢楠他们的善举,终于圆了母子“相逢”的梦。 2 D4 B, z* h, q7 P. G
* s& S! s( L6 U
其实,像谢楠、龚奇这样的充满大爱之心的人何止千千万万。老山之行,让我结识了不少这样的热心人。其中朱效悯介绍认识的一位叫兰刚的朋友,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做着抚慰烈士英灵的工作。
$ {6 Y3 f; R; f0 z6 [! g, Z8 ]3 C4 l
兰刚是广西人,多年前,他就在网上发现有不少寻找战友的帖子。从帖子所讲的故事中,知道他们不少人参加过边境作战,他们的战友已永远地留在了烈士陵园。看到网上那浓浓的情感,兰刚被深深地感动了,从此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一定到每一个烈士陵园去看看,一是为了祭奠他们,二是拍摄这些烈士的墓碑。由于兰刚没有多少钱,他就选择了最简单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沿着边境一个县一个县地寻找。山路太难行了,人们不能想象他一路遇到的艰难,但是,为了烈士和他们的亲人,兰刚还是完整地拍下南部边境线上烈士陵园中所有烈士的墓碑,并且做了方便检索的技术处理。 4 F2 M" L5 s1 @ P
' q6 \% b9 {1 V1 H; n
兰刚在拍摄的过程中,还了解到不少烈士家属的情况。兰刚告诉我说,之所以现在还有很多烈士的家属没能够来到烈士的坟前祭奠,除了经济困难等原因,很多烈士的家人并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埋在什么地方。为此,兰刚才用心地将烈士的资料整理出来,将其贴在自己的博客中,以方便烈士的亲人或战友查找。 # C9 m* q" | X/ F- @9 C g+ V
3 J' u4 ]" b) l3 D 兰刚和朱效悯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将烈士的情况了解得更详细一些,比如,烈士的家境如何?父母是否健在?现在有谁来赡养?目前还有什么困难?这样,就能让社会上的热心人更多地来关心他们。 # }4 f( X9 y5 H
! S3 Q, Z6 @6 }5 f, b
兰刚对烈士的那份真挚情感让我感动,他的工作精细程度更让我敬佩。我的家乡淮阳县有9位牺牲的烈士,我除了知道张开敏安葬的地点外,其他的都不知安身何处。我曾向家乡人武部齐修众干事询问,他说,9位烈士的家属除一家烈士的弟弟去扫过墓,其他全都没有去过。因为他们只知道自己的亲人牺牲在云南,具体在什么位置都不知道。还是兰刚帮我找到了他们,告诉我了准确的位置。此次云南之行,因为时间太紧,我只有托付我的战友、蒙自军分区徐延东副政委来代替我……5就像烈士们再不能回家,活着的人也有很多困难使他们不能到这里来。毕竟从内地到边疆的路太远了,烈士的父母有的年事已高,有的重病缠身。
& Y R6 k# f- _! }( p5 _4 L
! `7 u5 }0 V7 t6 F) d g 讲解员杨丹告诉我,现在麻栗坡烈士陵园中大概还有100多个烈士家属从没有来扫过墓。她曾经接待过烈士丛明的妈妈,这位妈妈家住在昆明,按说来这里并不十分困难,但是,她却是第一次来。个中原因是她不愿相信自己的儿子真的已经牺牲。老人家心里存有一个幻想:说不定哪一天儿子就会回来的。无论平时还是梦中,她总是常常听到门口有人喊“妈妈”,老人家就忙着去开门,然而门口却从来是空空如也。多少年后的清明节,母亲见再也等不到儿子,终于赶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她本想着儿子在这里一定很孤独,没想到,儿子的墓碑前竟然放着一个花篮,那鲜艳的花篮映衬着丛明烈士的英名,感动的热泪一下子涌出了丛妈妈的眼眶。 # e) d" m* M* Q7 H
" x. C8 C" [- }' Q, J 丛明烈士坟头上的花篮是朱效悯代表丛明的亲人献上的。每到清明节,朱效悯除了忙着迎接远方扫墓的亲人和战友,还会收到很多远方的拜托,这些远方的朋友不能走到这里,但他们很希望通过朱效悯代表他们为烈士献上花圈和祭品,这些人大多并不是烈士的家属,也不是烈士生前的战友,但他们会给朱效悯寄上钱来,将一份真情托付给朱效悯。我看了朱效悯记事的小本子,仅3月底这几天,就有湖南省桃源县中学的师生、深圳的李瑞驰、福建的郑向东等给他汇来了钱,让他代表他们给烈士墓前献上花圈,为那些亲人还没有来到过的烈士扫扫墓。若是钱有剩余,就让朱效悯转给那些来到这里却没有回家路费的烈士家属。朱效悯将这些嘱托做得十分认真,每次他都会将祭奠的过程拍成照片或DV,留给那些拜托他的人。 2 v/ h. F W0 `# Z- W8 u) j: s
$ e0 I3 G, v4 b4 D
除了朱效悯,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接受这些事情就更多一些。杨丹还告诉我,韩跃奎烈士的母亲每次来祭奠儿子,都会给烈士炒上一份猪肝,因为他的儿子生前最喜爱吃猪肝。然而,今年老母亲因身体不太好,不能来儿子坟前了。前不久,老人家从贵州打电话给陵园的管理人员,拜托他们清明节这天,到街上炒一份猪肝送给她的儿子……6多少断肠故事,多少人间真情。
/ h1 t, ~8 V( k1 N6 v7 s$ z" L5 j# c: f/ D( x
烈士如若在天有灵,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感受到那么多真诚的思念。那些不远千里而来的真诚的祭奠,那些来来往往的不再年轻的身影,那些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真实的怀想,甚至,还有那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发的梦的脚步。是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不惜赴汤蹈火献出生命的英烈。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和人民种植了和平幸福之花。
4 b& F7 r7 A. y _
" z _7 o! d; z+ s+ s. \ N- h 逝者长已矣!在他们身后,鲜花开放,大道康庄,阳光温暖,生活和谐。古老而年轻的共和国,即将迎来60华诞。
+ C) ]2 T; n! a% t, }
3 d) J8 \ k% K* [ 掬一捧清明的春雨,我与烈士告别:亲爱的战友们,你们安息吧!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地活在你们的光荣中……(文中照片:朱效悯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