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109|回复: 0

佛语中的六根清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0 21: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根清净’这个名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浮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净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点男女钱财的习气,一些专门喜欢扬恶隐善的新闻记者,便会在报纸上大做他们‘六根不净’的渲染文章!至于什么叫做六根,甚么又叫做六根清净?他们是不想知道的。
* Z5 t3 H$ m! k  W% M* Z" @! f5 w/ k2 g$ [; T" f- M4 U) \6 o
其实,六根清净四个字中,大有道理。 % [3 S7 z( Y3 C& j+ y9 d# G
% h# \7 _7 v) |) X' ?, p( S4 w
六根,是指生理学的全部范围。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来分析的。上面所说的六根是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类,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缺了一类,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因为六尘与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尘与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价值,六根与六识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 , ]7 D$ d( H) _- v
( T+ c/ I  E6 ]; ?, s: t
如果要下一个比喻,那么,六根是镜子,六尘是被镜子所照的影像,六识是判别镜中所照影像的人。 & X# L% g7 j* t' D2 i# F

: i8 z/ |* @: ^. \甚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 y, z& I, I9 }6 m& X: x& i
, D3 Z; x5 u  U$ K1 b8 [: M
从六根所接触的物件上说,称为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漪指的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 P5 f5 ~3 ?( ]- G' q9 F
; c- k' X, Y7 Z0 A: X. A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称为六识。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所以,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 y4 k2 `# ]8 G/ f
: b. q) m6 F3 p$ A1 e
那么,为什么要称为六根清净呢?
5 c* s8 e$ W. a" w6 X, @
& S$ [: {  Y, ~因为六根是六识的工具,作善作恶,固然是出于六识的主张,造成善恶行为的事实,却是在于六根的作用。人之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不曾清净,自从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也必有镇,贪与镇,是由无明——烦恼而来,合起来,就是‘贪、镇、痴’的三毒交加,恶多善少,永无出离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 L5 _5 o% Y, G& ^
0 j0 R. d+ T" H) p$ j  T! ~修持解脱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学,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与定,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应从身心的两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头修理掉,称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禅定;把不好的行为修理掉,称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称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护根门——守卫保护住六根的大门,不让坏事从六个根门之中溜进我们的心田,以致种下生死流转的祸苗。 . r( I9 b: L, t8 _
8 a9 {, g7 f6 r) K/ l
因为,一个凡夫,除了进入禅定的境界而外,就不能没有妄想,妄想是促成六根造业的导火线,佛教的戒律,就是妄想与六根之间的保险丝或灭火器,在戒律的防卫之下,六根才能渐渐地清净,一旦到了六根清净的程度,超凡入圣的境界,也就快要接近了。
7 M/ j- G. D% P5 ^3 p/ n% x! H* O* T/ m. G$ Q; _- [6 X: A
所以,一般的凡夫僧尼,只能在戒律的保护下,勉强守住了六根,至于清净二字,那是谈不上的。一般人的观念,总以为僧尼们只要不犯淫行,不贪非分之财,不介入人我是非,便算是六根清净了,事实上,凡是贪逐于物境的受用,总是六根不净,不论是看的、听的、嗅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了贪取不舍的情形,就是六根不净。因为除了男女及钱财等的问题,都不容易觉察出来,净与不净,也就很少有人细心地注意它了。
/ `+ J& M, X. t) `1 o% G1 L/ S  J# c7 a+ W1 l
根据中国天台宗的判断,六根清净位,便是五十二个菩萨阶位最初十阶的十信位,要断见思二惑——相当唯识宗的分别烦恼与分别所知的二障,这应该是从普通(外)凡夫进入贤位(内)凡夫的阶段。   b1 b/ ]2 l. {5 @

* X( i% A* W% q, A% m又据法华经及涅盘经中说,能得六根清净,便可六根互用,所谓六根互用,那是说,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均可兼备其他五根的功能,眼能见色,也能闻声、嗅香、尝味等,耳能闻声,也能见色、嗅香、尝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样。
* c5 w* M5 C" _; G% ?! j# Y7 w; i  P! |
六根清净了,就能六根互用,这在一般的读者看来,难免会说这是神乎其神的神话。事实上,我们之所以不能六根互用,正因为自己把六根的官能限制住了,也就是说,我们利用六根而执取六尘,六尘充塞了六根,障碍了六眼,六根便成了六尘的奴才,也习惯地成了六尘的应声虫,色尘来了,眼根应付,声尘来了,耳根应付,香尘来了,鼻根应付,舌、身、意根,也是一样。 1 B; ]2 A* C8 ]

5 I0 ^$ ?! c/ c: g1 [如果不是这样,如果六根不执六尘,六根不受六尘的支配与诱惑,那么,六根就从六尘之中得到了解脱,解脱了的六根,便是自由的六根,自由的六根,自然可以彼此互用而不分界限了。这个自由的六根,也就是清净的六根,因为自由的六根虽然仍与六尘打交道,但已不受六尘的引诱而造生死的染污之业,所以称为六根清净。
% N0 x6 ]' |0 b' u7 p( Y# m3 {+ `3 ^
说得明白一些,所谓六根清净,不是没有了六根,而是我们的生理官能,不再随著外境的幻象而转,这就叫做一尘不染——但这绝不是等闲的工夫所能办到的事。
( Z  u1 T8 B7 M: U0 `+ K8 ]( w; x$ h5 h  O& U1 [" j+ j  v
为了便于读者的记忆,再将六识、六根、六尘的名目,抄录如下: ' X8 s; X9 v; i, A/ e
% K( g1 p" N3 H, y& q- L" N
一、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 D$ t- }8 i$ K5 c3 W- G4 n: s0 `- W: Z) |' K
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2 _. N9 ?. c" ^8 N
% X* ^+ V" r/ Y9 \, M/ }
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 o, Z% C8 z/ x8 z2 x4 G% v1 v# @  X6 W8 d2 ~
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六根清净的目的,便在断绝并超越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4-3 08:25 , Processed in 0.07758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