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3 11: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红楼梦,读过好几遍。也写过一些东西,把这篇贴在这里,有喜欢的交流。
6 ~9 O1 P) f; k. i# c% M2 ^) _
; {8 f$ \0 K' `; E' z, m 同性爱在我国至古就有,最早可以追朔到我们的老祖宗——黄帝。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杂论称娈童始于黄帝。”与他同时代的钱大昕也持此观点。其实,在中国历史上,黄帝是否真有其人,还不那么可靠,同性爱始于黄帝就更缺乏根据了。但是,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就存在着同性爱,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而且在我们的古代文化典籍中还创造了一些同性情爱的名词,比如:余桃、短袖、龙阳等等。
% W0 B( j B& c
4 a) u% d: T8 g; L7 Q 同性情爱在明末清初几乎达到了顶峰,在某种程度上被社会所认可。那个时候男风盛行,达官贵人、骚人墨客们不仅公开荡优伶,还无拘束地以诗词、文章来吟咏。譬如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才子袁枚等。并且在许多言情小说中反映了同性情爱,还创造如《品花宝鉴》、《龙阳逸史》、《宜春香质》、《弁而钗》这样以同性爱为主题的小说。而且同性情爱也多处出现在我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顶峰《红楼梦》中。 ?/ w1 G* v2 p: x# t! G7 r
; Q! e3 T E' y: {% Q 但是《红楼梦》中的同性情爱的描写与上面说到的小说不同,它不是目的,而是为深化小说主题,刻画人物形象,如实反映作者选取的时代背景服务的。其中,和贾宝玉有关的同性爱之外的人物及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的方面。我粗略地分为以下几类:( x+ ?- z7 u8 D4 A- _0 w- T
' W2 J, q" Q2 o& M 第一,顽童的性启蒙似的。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中提到的几个学童“八目勾留 ”, “设言托意”,“咏桑寓柳”,“遥以心照”;还有在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提到的喜儿对隆儿寿儿说:“咱们今儿可要公公道道的贴一炉子烧饼,要有一个充正经的人,我痛把你妈一顿。”关于“贴一炉子烧饼”到底是什么意思?很是费解,但是回看第九回就清楚了。在这一回里秦钟和香怜有意,“二人假装出小恭,走至后院说梯己话。”被金荣笑拿住了,“拍着手笑嚷道:‘贴的好烧饼!你们都不买一个吃去?’秦钟香怜二人又气又急。”看来贴烧饼在当时似乎是指性行为的事情。
$ D+ Q6 a' U5 g3 t$ Q . ^; { y, \/ K$ A9 f
第二、粗鄙的感官刺激似的。这里面有两个代表人物,那就是“薛呆子”和“傻大舅”。这两位纯粹是荡优伶,寻求感官刺激为目的“娈童癖”。这个薛呆子不自量力,竟然招惹柳湘莲,结果被打了一顿。傻大舅就是那个搂着优伶嚷嚷“输了钱,没输掉几巴”的。与此相连的,还有一位冯渊。但是他绝对和薛蟠不是一路人。因为和薛蟠关系太大,所以我把他放在这里。曹公为了写这个呆霸王的骄横,贾雨村的混蛋,香菱的苦命,引出来了一个冯渊。他可真是怨,遇到呆霸王,贾雨村就怨。这还罢了,曹公竟然给他安排了“酷爱男风,最厌女子”的品性,结果这个倒霉的冯渊刚要立意把香菱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却因为和呆霸王抢香菱,被呆霸王的豪奴打死了。; \! W) n+ }2 r2 o& G7 x+ _
4 X! r% c7 ?% N6 D 第三,有情的成分在里面的。这样的人有贾蓉和贾蔷。在第九回这样写道:
4 f5 G& p& G8 ?3 s( j j5 L # s# W+ N+ d9 p% _9 E
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着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 比贾蓉生的还风流俊俏.他弟兄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 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词.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
& ]5 F- _0 p0 z0 I
6 A+ d ]7 C6 M: Q' } 一对兄弟常相共处有什么口声不好的,可见作者暗示的东西不言而喻。而且,我们在有关秦可卿的几章里发现,贾蓉对他的老婆秦可卿几乎是漠不关心,冷淡无比。在秦可卿死后,贾珍痛苦的几乎要替她去死,而贾蓉似乎与此无关。可见贾蓉的情都在贾蔷那里呢。
5 A! ^* Q( P# ^# q8 x" D7 o# Y" N ) b/ c2 b. M! {& h6 H( V
另一对明显的就是在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写到的藕官和药官,藕官和蕊官。在这一回里,作者是这样写的:! C$ T) ^- m& U6 R) H
7 j. C; z7 z. p3 c "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药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 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 寻常饮食起坐, 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药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 , 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 W. [7 G3 ^1 f7 N
5 |" _6 _8 j+ U
中国古代典籍中写到的同性爱人物除了薛呆子、傻大舅这样粗鄙、流氓型的人之外,绝大部分就是柔美,女性化的优伶,再有的风流雅士也是各个容貌俊美,才华横溢。在《红楼梦》里也不例外。贾宝玉和他的四个同性密友,莫不是才貌双全的人物。" H3 j1 V5 S J% M6 S+ ]( O
" V! R! q" K0 }$ ]" O3 \ 贾宝玉最大的性格就是叛逆,他追求美,欣赏美,呵护美。这个在女孩堆里长大的男孩,形成了阴柔的性格。他爱女孩,他喜欢的男子都是长得和女孩一样,眉清目秀,身材俊俏,举止风流。可见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写贾宝玉的同性爱活动,而是借壳说事,以此来深化贾宝玉的独特之处。就如《喜筵》、《断臂山》、《霸王别姬》等电影一样,如果仅仅把它们当作同志电影去看,那就是矮化了创作者的主旨了。5 E6 Y4 }$ q2 v" Q4 Y
' w* u2 J/ h2 p6 Y1 Z$ P+ K
一、秦钟。7 o6 u* o7 [; Z) ?. W
, Y, M' g& ~4 B8 s2 [& l0 o+ U 秦钟者,情种也。贾宝玉的第一个同性密友,在塑造贾宝玉这个人物中,和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袭人起相同的作用。而且,人们争论的贾宝玉有没有第二次云雨情?是和谁?我觉得应该有的,而且就是和这位秦钟。他们第一次相见,是在宁府,而且是一见钟情。我们看作者是这样写的:4 U0 i/ _5 C+ S9 s1 `* f& X' x
7 M# N6 R. F; P8 O3 O
那宝玉自见了秦钟的人品出众,心中似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 乃自思道: "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锦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秦钟自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 骄婢侈童,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 不能与他耳鬓交接,可知`贫窭'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二人一样的胡思乱想. 忽然宝玉问他读什么书.秦钟见问,因而答以实话.二人你言我语,十来句后,越觉亲密起来.% S* o# {+ x- s6 v; m8 p% }& S( `
7 E8 ~: m5 j0 _- w* ~8 L
宝玉为了能和秦钟常在一起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一向不爱读书的他,立刻缠着贾母让秦钟陪他去私塾读书。秦钟也真是个情种,他的姐姐秦可卿大丧的日子里,他竟然背着宝玉和小尼姑智能“得趣馒头庵”,结果被宝玉捉奸在床。6 b, r; W3 B8 v% R9 h( T
/ [( t) Q2 O5 |" \0 K% m. V2 l 宝玉拉了秦钟出来道:"你可还和我强?"秦钟笑道:"好人,你只别嚷的众人知道,你要怎样我都依你."宝玉笑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睡下,再细细的算帐."一时宽衣安歇的时节, 凤姐在里间,秦钟宝玉在外间,满地下皆是家下婆子,打铺坐更.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在自己枕边.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是疑案,不敢纂创.: Y! p* B4 Y5 O, X, y0 \; U
这个曹雪芹很有意思,一句“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是疑案,不敢纂创”。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想象,无尽的争论。据我来看,恐怕就是贾宝玉的第二次云雨之事了。可惜,这个情种寿命不长,年纪轻轻就死去了,留下宝玉独自空劳牵挂。而在秦钟死之前,宝玉已经结识了他的第二个同性密友——北静王。1 q( n. ]* E" \$ u- V' F( C
4 _: D0 [/ O! ]* z9 v
二、北静王。
~8 Q+ i: F6 m$ f( g, E* `" {
/ C. o" J8 t% r! w 这位王爷用作者的话来说那也是“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的一位贤王,而且名字也比较中性化,叫水溶,水一样的柔情。他和贾家世代相交,在和贾宝玉见面之前两个人就相互倾慕。两人想见之后,那也是相见恨晚。
/ n9 Z2 K- ]0 B5 L3 m# L
) v+ e7 E( a% L5 ]" [+ k' V 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 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ネ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宝玉忙抢上来参见, 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 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2 \) [0 \, R# J
而且北静王竟然用“龙驹凤雏”这样的词来夸赞宝玉,并把皇帝赐给他的香念珠送给宝玉做礼物,并邀请宝玉常去他那里“谈会谈会”。之后,宝玉肯定是经常去的了,有例为证:
% P, h% S- _& G 8 j9 L/ L! X% U) Z0 y
贾母张罗着凑份子给凤丫头过生日的当天,贾宝玉却跑出去给金钏上坟,借口就是去北王府。可见宝玉去的很频繁。而且,这个北王与贾宝玉的第三个同性密友---蒋玉函相交深厚。竟然把自己的汗巾子(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内衣)赠与蒋玉函,那个时候,宝玉和蒋玉函还不认识。
+ q2 @' U5 o& E4 k9 H
X7 q& N W5 A 三、蒋玉函。
. x) {2 e* |5 q. G
1 M% N. M U5 c- m, ] 蒋玉函是个优伶,艺名叫琪官,在当时很有名气,可谓是现在演艺界的一线明星地位。贾宝玉和他认识是在一次冯紫英请客的宴席上。蒋玉函因为念了一句“花气袭人知昼暖”的酒令,被薛潘闹将起来,说是犯了宝玉屋里第一大丫头——袭人的讳。贾宝玉认识他之前,就已经是他的粉丝。所以两个人一见面就话语缠绵,十分亲厚,让薛呆子吃了醋。
2 t0 ]8 `. y: @/ l. \- M4 R
9 n2 ?$ u% `. d' }5 N; Z9 _: ?5 t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