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性爱,一个颇受争议的群体。更让人们震惊的是,近年来,这一群体出现了低龄化倾向。据北京一家官方心理咨询中心统计,他们近一年接待的7例同性爱咨询中,未成年少女占了5例。但专家指出,其中很多人其实只是同性依恋,如果将其与同性爱混为一谈,很容易让他们真正走上“同性爱”的道路。' h/ U1 d8 r- O3 B" c. B- I
5 i: F1 C' s/ F2 L' g
7 g6 W6 p5 N' @, v8 h9 e
19岁女孩小葵的自白
6 r4 ?- X$ U! i8 d7 x, G* `3 `) s! B, |: | O8 w2 ~. T) `- L
9 l9 G6 @( e! m
“我今年19岁,交过很多男朋友。可现在,我对男人彻底失望了,反倒是那些长得帅气的女孩比较吸引我。9 B- P' w2 R& _, R L2 U8 _
r$ m7 ^' ^1 n6 ~% ^
! x+ Y: s+ g7 A1 @ 3岁那年,父母离婚了,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当时我还不相信,后来经历的事,一次次地验证了妈妈的话。
. V- A% e9 e$ S7 h- \9 ~
- z5 [" n% o# i# V/ L
9 h: n; G$ ?2 u, [3 R 现在我已经一年没谈过恋爱了,对男人压根就没有兴趣,我认为自己的性取向发生了变化。周围也有一些同学是同性爱,彼此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他们很多人都觉得说自己是同性爱挺时尚的,我倒没觉得时尚,只是喜欢和同性交往而已。不过到现在,我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的同性‘恋人’。在网上聊天的时候,也有女同性爱找我出去见面,可我一直没那份勇气。2 y7 i9 t5 F* T; h$ m
9 J* }+ a! s6 d q; v3 x
; Y% ]& \. s' [7 q 同性依恋只是暂时的状态, K# c+ ^5 w1 T
& z6 w' r, ]( f; a- }3 |" b' X
; g" G0 B: v. s0 e7 y& C* t7 O
对此,北京阳光华仁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师宋玉梅认为,同性爱和同性依恋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和同性之间发生了性行为,而后者则没有。
, f# v$ N! x- i7 h6 q0 J- i* n) P- ]% O$ \8 G
- o7 g/ C0 r% a0 t" G, }% V
造成同性依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孩子小时候,受家庭影响相当大。如果这时父母关系出现问题,则会使孩子对婚姻和爱情的认识出现偏差。
# _- d4 B7 g; r1 s4 p: T4 Q" R m, j& S% i+ F1 N
5 c" V" L3 a( w0 w 其次,为了防止孩子早恋,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提醒他们“不要和异性有过多接触”,这样一来,他们更多学会的是与同性交往的经验。
1 o3 V( P: g8 d: B/ G/ g, j3 N" [' \
, L; D) o: ?* ]: b' D
最后,现在的孩子过早地接触了一些新概念,而他们幼小的心灵尚未具备分辨事物的能力。他们刻意模仿一些看上去“有个性”的行为,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关注。( c! w* h5 L4 G! {4 m! `) k
1 L. O$ ^1 o8 ^; D9 K8 R' t( u' _: M. P- n# Z0 W( ]; F8 m% u
别强化孩子的概念- S% f4 B( V/ N4 ]7 s$ k1 |- R9 B
3 ~ B3 Z7 b& |4 }
" H7 t% j- w- @$ r- |8 u. N4 ? 青春期出现同性依恋是很正常的现象,而家长、老师一些过激的做法,则可能使他们“弄假成真”。3 D7 N$ b; K3 `
* Q% q7 }0 t( y) i6 h
% ^- k2 _7 p! d* f4 f( \3 d- t/ v 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经常和同性朋友一起玩或是过于亲密,完全不用太过担心,更不要把“同性爱”的观念强加给他们,因为这样一来,反倒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是真正的同性爱。实际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慢慢变得“正常”起来。8 L5 G: B/ M3 y% d
% _# l! }& V' p3 S4 ^7 B
* g# B2 S. v9 J 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不要总在孩子面前说前夫(前妻)的坏话,也不要强化孩子对异性的怨恨心理。所以说同性之间的依恋不能够等同于同性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