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1 O' I: G4 x0 r' Q- S6 J% Z3 d( a' Y# @1 ^- S8 ]
7月 29日 珠峰 日喀则
: q5 {/ j, q9 H! F3 A4 P3 |8 P
/ y* n: h" i5 |! L2 _0 s经过几个小时的休息,早晨7点,我们一行8人都整装待发。走出绒布寺,天都还是黑黑的,只能勉强看清楚脚下的路。从绒布寺到珠峰大本营这段路有8公里,据绒布寺的喇嘛说一般徒步步行的话大约要3个小时。他强烈建议我们去坐马车,50元一辆马车,可以坐4个人。我们谢谢了他的建议,还是决定走着上珠峰大本营,毕竟能亲自走完这8公里对于我们来说也算是一个挑战吧。 2 O% k) R! [, N
1 J \% s3 }" R( _- v% ^
开始的时候,我和BF走在前面,我小声的抱怨起他昨天晚上的表现了,他很不好意思的说他实在是太困了,再加上缺氧,所以在KISS中就睡着了。我告诉他昨晚我自己解决了,他居然还不相信,我让他回绒布寺后去床底下看看我扔掉的那团卫生纸就行了,估计都还没干呢,换来的是他狠狠的一拳砸在我的背上,也不知道走在后面的香港同胞们有没有看见。 8 D a# W! k" ~& g$ F' z7 E# G
* x' n9 x. n- K% w9 q
绒布寺到珠峰大本营的这条路上风景很不错,当太阳出来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照在珠峰周围的几座海拔8000多米的雪山上,很是漂亮。BF一边走一边拍,还没有走出2公里,2个胶卷就没有了。太阳虽然出来了,但是珠峰仍然躲在云层里面,只能看见一点山脚下的景色,大家一路走,一边都在乞求老天作美,让我们一睹珠峰的全貌。在路上遇见一个从新西兰来的老外,她说她在绒布寺住了10天,每天早上都从绒布寺步行到大本营去看珠峰,很可惜因为是雨季,她一连10天都没有看到珠峰的全貌,她发誓她一定要等到看到珠峰的全貌后才回瞎说下山的。我们一边祝她好运的,一边又开始祈祷了。
/ h: G5 Y! c. i2 n% q7 f' y' X4 ^1 m; V& t+ m7 `- P' j# d
在海拔5300米的地方徒步,的确不比在低海拔地区。当我们走了4公里的时候,就觉得仿佛是走了半个马拉松似的。渐渐的,我和两个香港同胞又被拉在最后了,BF又象是吃了兴奋剂一样和另外一个人冲在最前面。我们的距离是越来越大,到最后本来还可以看见的他的背影也消失了。看着渐渐消失的BF的背影,自己突然有一种很孤单的感觉,仿佛天地间就只有我一个人在行走。 : N3 W8 j7 r0 J/ c: B, Z
, Z" _ q, R4 K& A( y3 l
从背包里掏出MD,塞进一张神秘花园的碟,戴上耳塞,在神秘花园的音乐中,自己一个人慢慢的走着。一边走,一边看看路边的风景,又觉得一个人这么单独处一会的感觉也很不错。可以让有自己充分思考或者发呆的机会,的当还剩下最后一公里的时候,转过一个弯,突然一座大山出现在我的面前,“这山怎么这么眼熟啊?”当时还在心里想着这个问题,“珠穆朗玛峰!!!!”,当我肯定了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时候,我和旁边的香港同胞一起拥抱起来,想不到珠穆朗玛就这样出人意料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真实的珠穆朗玛因为海拔比较高,所以它的相对高度也不是很高,大约从大本营算起的话只有3000多米,这和我想象中的珠峰不太一样。不过虽然从大本营看珠峰不是那么的雄伟,但是还是觉得很兴奋,毕竟这里是世界之颠啊! ! \& M- K& z" z4 y, G
* i& w) J- [# _小跑着跑完最后一公里,看见BF正拿着相机对着珠峰一阵狂拍,于是就在他旁边找一块石头坐下来,看BF拍照,等他把风景都照够了,就拉着他开始拍我们的合影了。珠峰上的积雪融化后在高山上形成了一条小河,河里的石头特别漂亮,BF突然童心大发,跑到河里去捡石头去了,河水很浅,但是很凉,我们虽然穿着GORE-TEX的登山鞋,但是在河水里仍然感觉到非常的冷,等我们在水中捡了大约10KG的石头后,我们才发现自己的脚和手都快冻僵了。我问BF捡这么多的石头干什么,他说拿一部分去送人,毕竟是珠峰上的石头,然后剩下的等以后我们住在一起了,买一个鱼缸,把它们全部放进去,每次一见到鱼缸就可以想起在珠峰的日子。
" X' a9 B0 z. S; r3 U' R7 U9 ]* U/ _ G9 u0 D6 v
珠峰上面有一个全世界最高的邮政局,在里面可以寄明信片,并能加盖珠峰的纪念戳。不过价格也估计是全国最高的吧,一张明信片10元,加盖纪念戳5元,虽然价钱很贵,但是大家仍然围着那个小柜台买明信片。我买了一张寄给我妈妈,本来还想寄给几个好朋友的,可惜忘记地址了。BF也买了一张寄给他的一个女性朋友,据他说这个女的对他很有意思,可惜他只能装糊涂,假装不知道。(从珠峰寄东西到内地所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我都从西藏回来,并在深圳工作了两周后,我母亲才收到我从珠峰寄出的明信片,呵呵,还不如我自己带给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