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E; r8 q: i/ ?; q D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 r4 V4 G0 Y, b. R# R! [! Z2 g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 J4 z% \) k* e" f! Z# y+ q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6 x7 _( k; h, w+ p$ W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2 E2 |# L, T G. n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8 \# i U) s A p【心理点评】
# ]% z/ E" g5 j) p; h$ c7 a* k 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 Y! W6 J4 E6 K* V' f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 c- l" Z) K: n1 r0 Q8 A# X2 A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 a' b# P; z2 \1 x8 o8 ] “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 : g+ W" R' s: S8 o' C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 j B9 S( P, e M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 |( Z1 h% Z; L0 _, C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
( o1 V. \# C9 W5 u) e 切记: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2 ^+ s0 H6 b- }2 N9 t
二、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 3 w" J8 h! N5 {( k$ q6 K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 h! B y# \# f6 y6 C/ Z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 v3 G; i) X- i7 K6 x9 Z3 L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3 y: R" D* U: ^' q2 X3 F, P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 m, G3 l) P+ h. u% S% [' E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1 h1 J/ U7 ~# ? P/ o9 H' P【心理点评】 : a# }% V ~0 U3 a6 D
你在为谁而“玩” + j9 S2 J0 K7 U! W% u6 L1 j: G
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 W* F$ V. ], E& p7 b$ |# ~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 E/ l9 Z+ P/ {4 |) f( K6 ?! H9 K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 j U2 o5 r% v! W: `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4 t) r; M4 J7 p+ {' X% a' E" c+ d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 Y% {# Z# g3 T% {5 {/ ]切记: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N# M4 Q7 y" @0 m( C! W8 ]. Z
三、规划的寓言:把一张纸折叠51次
|0 [3 ~: V( w' Z3 I3 h Z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现在,你的任务是,把它折叠51次。那么,它有多高?
$ B8 M' m0 y! u 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 e6 Y% s. E. h
【心理点评】 4 B& D) R" n, b! |5 k: b
到现在,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只有两个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 9 r: m9 n) ^) R7 _
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
* Q/ d/ q6 f- s3 j2 B 这个对比让不少人感到震撼。因为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在一起。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这样一来,哪怕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 8 ]+ @+ o$ `8 y3 K7 W5 e2 u
当然,人生比这个寓言更复杂一些。有些人,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他们的人生最后达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譬如,我一个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语,他花了十数年努力,仅单词的记忆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 F9 d! L! _! C* H2 z2 b& h1 V1 c 也有些人,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譬如开公司做老板,这样,他们就需要很多技能———专业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决策技能等等。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又尝试做做那个,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但最后,开公司做老板的这个方向将以前的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 ]8 G) F8 h' J9 O3 K& r
切记:看得见的力量比看不见的力量更有用。
4 u5 z" t$ L/ r" ]8 N; S 现在,流行从看不见的地方寻找答案,譬如潜能开发,譬如成功学,以为我们的人生要靠一些奇迹才能得救。但是,在我看来,东莞恒缘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毛正强说得更正确,“通过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2 F4 `) a+ Y9 G# e, s7 Q. C
四、逃避的寓言: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
% x( U% w$ j$ j4 u+ m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 q4 ]: [5 _$ Z1 p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7 y% U1 M# v) b8 F, [4 T7 }% f2 L; v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v2 s5 j, z. z7 i r
五、行动的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
& H, i+ h" o1 ^2 W; ]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 s9 h4 { A5 \# }0 X
【心理点评】
+ G+ z$ ^, e) r7 q, {1 b这是黄永玉大师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简单:行动比知识重要。
7 z# V: d8 `2 h- J5 r( D/ M用到心理健康中,这个寓言也发人深省。
; G' ^! h6 A" h1 m心理学的知识堪称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学知识也不能自动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健康。其实,我知道的一些学过多年心理学的人士,他们学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自己,但学了这么多年以后,他们的问题依旧。 " p. i3 G/ m7 t4 B% E0 t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身体力行,那样知识就只是遥远的知识,知识并没有化成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
; [8 W3 f" c: Q3 l我的一个喜欢心理学的朋友,曾被多名心理学人士认为不敏感,不适合学心理学。但事实证明,这种揣测并不正确。他是不够敏感,但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知道一个好知识,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执行。这样一来,那些遥远的知识就变成了真切的生命体验,他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帮助自己,并帮助很多人。
. _6 v0 j' {9 ^$ `+ j5 {4 C$ E如果说,高敏感度是一种天才素质,那么高行动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质。
, d7 k3 U* G, ^4 V! ]8 S这个寓言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含义:不要太指望神秘的心理治疗的魔力。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的身上,奥秘的知识、玄妙的潜能开发、炫目的成功学等等,都远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我们习惯去外面寻找答案,去别人那里寻找力量,结果忘记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0 Y# }( ~ {( O' `! H切记:别人的知识不能自动地拯救你。 2 ~ _. Q- |- |' Z1 B" \
如果一些连珠的妙语打动了你,如果一些文字或新信条启发了你。那么,这些别人的文字和经验都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你把你以为好的知识真正运用到你自己的生命中去。 ! N0 N" n3 U+ v1 e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这句话,我一直认为是最重要的: # E j4 x# F$ ?# u4 W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