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的一切造像,建筑、法器、礼仪等,都有表法的含义,都提示修行人如何庄严、清净自己的心地;若不懂得表法意义,而片面追求外在的形式,例如一味地追求佛寺佛堂的富丽堂皇和经忏佛事的打打唱唱,则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反沦于心外求法,甚至流于迷信而遭世人唾弃,有损佛教的声誉,且断人慧命。
+ u) l3 H3 g/ {& K t) V& Q) X4 k; o: [7 T0 j9 T- \
% t( H( Y/ L7 m$ b
2 o4 T6 W" r/ D8 R; e0 B' x3 c: e 譬如晨钟暮鼓,表惊醒与奋进,精进修行。燃香,代表持戒。供花,表示因果。灯烛供佛,即指用智慧破烦恼暗而显光明自性。木鱼则指须时时警惕一切烦恼的侵袭。又六度中,前五度如足如盲,第六般若如目,故以不闭之鱼目,代表般若时时观照。而鱼必须游于水中,以水的清净代表佛净土和自性清净心。(佛前供清水即表清净心,清净自性现前,即是般若)所以,敲木鱼,又含有“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的修行大原则,这是末法行人必须遵循的。 - l: P7 m& e# q& V8 e! ]4 b
) ]$ b4 m6 | {. K7 r
# g6 _: k% ^, A8 e4 k$ l
6 D, ^* ~6 R8 S- ~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体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缩影,一切佛菩萨皆从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宇宙万法。我们不能浅看合掌之礼。
1 h( o i3 U5 t3 D+ u; \: T' j9 a
* q' N& a: z; F* i3 ]
2 o5 _) W; w8 V+ y& N. A: j: N& H9 s/ h+ _
一、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团结合作。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争斗。双手抬起,示赤手空掌,即无争斗之意。又因一只手也可伤人,现两掌相合,则全无伤他之意。十指合于一处。表示十方力量的凝聚、团结。又,十指合于心口,表示诚心诚意,所谓“十指连心”。再者,平时十指散乱,代表散乱的妄心,现合于一处,代表一心。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说:“一心不乱”、“一心皈依”。
0 O. j* t! O. i% P i' U- q% f3 W5 o( H3 R; B9 X0 h
3 b7 W1 G, R3 w$ v4 _! V
* W4 P! X+ } {9 V8 m5 M( ?" k( y二、合掌时,要掌背微躬,掌心略弯,这样,两掌之间形成空洞,表示真空之理,意即我们要悟入空性。合掌也是法印的一种,若紧闭掌心而不留空隙,则沦为外道,来生则生于无佛之地,不闻三宝之名。 ! I$ M9 o) A5 }* D
$ @$ Z/ R) v* R& \5 O' J0 g" d3 U( w
/ m' V7 ]% i, k- }/ R' u6 M2 V' Z6 k8 O6 O0 t4 N6 Z2 q
三、合掌于心口处,两掌竖直,表示竖穷三际,指时间;而掌背略鼓,向横向发展,表示横遍十方,指空间。这样,宇宙融为一体,万法归于一心。佛菩萨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又能于念顷游步三界及遍游一切佛土,正说明佛菩萨于时空能运用自如,随心所欲。 0 F O. R6 U7 f8 E8 Q+ K% Q
" ?1 b5 ]4 P8 B- N; K3 `! J1 b. m
0 P9 B$ [1 j7 ?$ v" w) V
* i3 \0 y' ?2 R" ^8 j/ f四、凡夫不遇佛法,被假象所惑,心时时向外攀缘,不能反归自性。手有向外抓握器物的功用,代表“攀缘”。杀、盗、淫、酒皆赖于手。凡夫什么都想抓,抓名抓利抓权,越多越好,这是“贪”。又,手要伤人坏物,这是“嗔”。还有,手会胡乱地伤人坏物,这是“痴”。现在,双手相合,而且是掌心相合,非掌背相合(抓东西用掌心),代表止住双手的妄动,收敛放逸的身心,就是息灭“贪、嗔、痴”也。又掌背为外,代表外境六尘;掌心为内,代表觉心菩提,合掌则代表背尘合觉,为修行解脱之路。而成就佛果,则改合为开,所以佛像掌心向前时,表示放光接引,普渡众生。 # t( N8 a! K% E6 x; b/ K) q
1 j5 H$ _% p' w: N1 [3 Q5 s8 q4 B8 G9 S
+ |( h, s, i( D8 p! J五、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即是分别,以左右手代表。执著即是坚持分别,有我执与法执,也用左右手代表。左右之相是假名,是虚妄。合而为一,无有左右,却亦左亦右,于相离相,平等一如。妄想执著既除,如来德相便显现。
" [- ^3 U/ y1 _- k( v* ^3 z! ~( \, p4 V7 \' L
( a! h/ q E# F7 c$ s
+ d# H" Z: H2 A7 @% M+ k$ O六、合掌又称合十。十指相合,手心相对,且合于心口,表示十法界归于一心,下至地狱法界,上至佛法界,皆唯心所造,从心而显。
0 P( O! @: |, E: H: T P7 F) O& L5 u s3 n; @7 c, i
3 h( E* i2 Z. N* b
0 ~5 }( r3 L. F6 k七、十指代表十方,合十于心口,既表众生平等,又表摄取十方众生归于佛道,施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普渡,又十方也代表十方佛国,合十于心口,表示以恭敬心供养十方佛菩萨,并摄取十方佛国的功德,庄严自心,成就善根。 . b: V0 Z8 o/ v& j
1 E9 K/ }% ^2 I9 }
" h8 Y% T" V" s$ [9 C6 \ F
+ @- m4 |2 Q/ m3 K7 c8 P1 E5 G+ D/ O; ?
八、佛子见面,合掌称一声“阿弥陀佛”,即是归于弥陀一乘愿海(合二为一),不退成佛。又表十方佛国,同赞阿弥陀佛,同宣净土法门(合十方为一)。
7 b( B3 |% s* }( N3 P2 ~- T. |/ U3 j4 c' x7 W/ `/ D
6 l1 @3 C5 q+ Z! c+ P8 ?
) H& M: A* r9 P( F. [ w9 V; m6 N九、合十于心口,表示我们的心要修十波罗蜜才可成佛,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波罗蜜等十种。又华严十玄门、普贤十愿王,都表圆满之义。所以,双手合十,即表示能圆成佛果。 ; Y; w9 l; {! a- N$ L, M) `
/ K5 W% k. X# R k9 |2 t: @
( Y: D& |+ c, Q) W% A9 a
0 S% w9 @0 v- v& ]* L7 Z
十、本师释尊,左面有目键连,神通第一。神通显示智慧善巧,通达无碍。只有解了世出世法,才能自在,故表“解”。右边有舍利弗,智慧第一,智慧由戒、定而生,有智慧又能择善而行,故表“行”。左右相合,即表“解行合一”。又,文殊、普贤是释迎如来之二胁士,文殊是诸佛之师,表“信、解”,居左;普贤是一切如来长子,以十大愿王表“行”,居右。此亦表示解行合一,福慧双修。同样,阿弥陀佛左胁持为观音,三十二应,普门示现,表智慧善巧、通达无碍,属“解”;右为大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属“行”。左右相合,还是“解行合一”。左手多静,主“解”,右手多动,主“行”。所以,合掌即表示解行合一。这样,才能成就无上菩提。行而不解,易盲修瞎练,增长邪见。解而不行,增长无明,如纸上画饼。《金刚经》谓:“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是解,“修一切善法”是行,证“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果。
# _8 M4 [, k* D1 t. F/ R8 t* G5 g) s B
9 I* M+ g! \, Z w! {) L1 R2 F3 C! ^* C% A
十一、左手多静,代表“自觉”。右手多动,代表“觉他”。自觉而不觉他,只证小乘极果。要觉他而不自觉,恐无能为力,引人入邪路。合二为一,方是菩萨行者,才能趣于觉行圆满,成就无上菩提。 , T5 l/ V$ d+ h
+ A9 v3 C4 D+ D/ Z
; g$ H! l' f9 A4 r% S3 S, |9 u/ [+ d* H( i: X
十二、左右手分别代表愿和行。有大愿而无大行,便成空愿、虚愿。无大愿而行,则行恐不真而盲目,不得大果。二者相合,以愿启行,以行证愿,才能圆成大愿。
; \$ u* f9 E! I' K/ K9 q: E, s% g; z/ y' u7 R* D$ N. r) ^
/ l3 p& Q. f2 D% V0 \9 Q, H
7 h" u8 ?3 q3 L4 T十三、合二为一,代表“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禅净不二,净密不二,方法不同,本质相同,目的相同。贵在一门深入,一修一切修。 ) B$ g2 V- M+ H) `2 g
7 D8 K. J6 f! s7 J+ U8 g$ a
+ E! ~2 I( r6 g. E' s$ B7 B
( w+ e3 s# [5 h# f
十四、左右合为一体,代表不二之理。烦恼与菩提不二,自行与化他不二,自佛与他佛不二,性与相不二, 6 R6 B$ P+ T% ]2 t! h
, {2 Z# _: X# S; T+ @% h. n) y1 ^3 H/ u; w1 c" ?
1 S' r! G4 ]! H" R+ D9 b十五,左右相合位于中位(胸口),代表从容中道,不落两边,不住断常,不著空有。 , v- P3 Z& o ` D+ e+ {# X
. P$ g& p! k `/ T. K# l
6 n* s: M/ O& U6 r9 e; X8 q* g0 O7 M& {6 Q% _& G* j& ^6 M" K% d
十六、一切物品供养佛像,主要都是用来启示我们如何修持的。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中,说了七种真正的法供养。在圣像前诚心地合掌,仰慕佛德,依佛知见而行,才是上等供养。所谓“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云布”。身体就像一个盘子,而双手合掌就是盘子里的一朵花。由此而知,合掌又代表“含苞待放”,指因地修行。花开结果,即是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