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吃贵药的不吃便宜药、能输液的不愿注射,即便是过期药品,吃总比不吃好——这些司空见惯的用药习惯,在药学专家看来,全是亟需纠正的“非科学行为”。上海日前所做的一项“民众用药调查”显示,人们在家庭用药知识方面普遍存在六个误区。
6 J( H; ~1 D6 i# b$ u2 w) z% }: n* b i5 o- A: q& ^8 m' L
误区之一:家庭储备药品越多越安全。“花怕霜打人怕病”,
8 I9 Q3 e$ C7 t7 y3 P; h- H1 q在这样的心理背景和就医费用日益昂贵的现实背景下,人们越来越习惯在家储备一些药品,品种、数量多多益善。美信医药国际连锁上海分部和上海市药监局卢湾分局新近所做的“民众用药调查”显示,全上海家庭备用药品总数不下12.9亿粒,价值6亿元以上。药学专家、上海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指出,备药越多,因变质失效而承担的经济和安全风险会越大。他建议居民用药最好随用随买。
' W. I, m8 X1 [7 i( n G+ F8 |7 {1 l% z
误区之二:只要对症,用药不必因人而异。调查发现,很多父母会拿成人用的药品给孩子服用,以为只要对症就能治病。殊不知,有些抗生素对骨骼发育会产生抑制作用,成人可用,但孩子万万吃不得。专家提醒,家庭用药要遵医嘱,不可想当然用药。 9 `; a0 K+ J3 j# E* Z5 b+ b% f% D
" I1 y% F! c) s+ p1 \, m
误区之三:药越贵越好,剂量越大病好得越快。或许是因为医保报销的缘故,接受调查者一半以上承认看病时希望用药越贵越好,开的剂量越多越好,似乎这样病才会好得快、才安全。上海市药监局卢湾分局经重岗局长说:“最昂贵的药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安全、合理地用药才是最经济的。”对此,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提醒:能吃药的别打针,能打针的别输液,能用小剂量的莫用大剂量。
+ P9 k8 R) Q! s5 I* M, C: Z6 l& b4 w3 ^* Z$ f. W
误区之四:家庭储备药品无须作定时清理,药品的储存与质量关系不大。调查表明,在上海有近9成的家庭未曾清理过备用药品,7成以上的人未注意过家用药品是否要避光、低温保存。内科医生刘敏介绍说:“长期服用高温下软化的降血压药片会产生副作用”。 $ @/ t- ] ?; J3 N
# H* {4 Q6 t" R; m4 u 误区之五:服用过期药品对健康损害不大,吃总比不吃好。调查表明,23.4%的民众服药时从未注意查看有效期。“吃了失效药自己还不知道,这会贻误治病的时机,甚至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上海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说,近来年,上海的不良反应报告案例中有相当一部份是服用过期药品引起的。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