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223|回复: 0

霜红还看崛围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3 08: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末清初的山西哲人傅山先生,一生好于登攀名山。省外的名山他去过泰山、华山、苍岩山,省内名山他则游过北岳恒山、五台山、冠山、中阳柏洼山、宁武芦芽山、盂县藏山、介休绵山、太原天龙山和寿阳五峰山等等。傅山先生一生交游甚广,登临过的名山自然绝不在少数,但能使他终生眷恋,尤其喜爱的却还是太原西北郊的崛山。
3 A6 b4 ~; s0 _& c1 @7 h  崛山海拔1352米,位于呼延村西不到10公里处,站在崛山多福寺山门外的舍利塔前向东南方向眺望,太原城之清晰犹如棋局罗列一般。山与城之间近若咫尺,数公里距离内地势高低落差竟达700米左右,于是就使登山人觉有登天之感。汾河在崛山前由北而南缓缓流去,390年前的明朝万历三十五年9公元1607年),傅山先生就诞生在汾河东岸距离崛山也不过10余公里的西村村内。傅山先生儿时初名傅鼎臣,傅山是后来改的名字,这或许与他居家临山有着什么关系。傅山先生成年后的诗作中就曾有过“即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这样的句子,又有“为愿青山作主人”句。别人解释说他大山有些瓜葛。现代还有许多人以为崛山从明清以后名声日渐光大,应该是得力于傅山先生,因为傅山先生不但在崛山有读书处,而且还有著作处和他为乡人治病的地方。先生生前死后都无愧于一世名人之称,原来就有些小名气的崛山由于又有了傅山先生经常的光顾,于是名气又随风见长,这也确实如此。
! M; s9 m  i8 o9 f( e  傅山先生最初在崛山构庵读书,时间是在明朝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庵称“青羊庵”,位置大约是在今天多福寺山门南面山坡上的松林中;而在此以前,先生青少年时代的读书之处则在距离西村很近的上兰村西的裂石寒泉与窦大夫祠之间,称作“虹巢”。傅山先生的《虹巢二首》诗自注中讲:“老杏一株如虹,作为斋。在省西北四十里兰村裂石庙前右侧,汾河山峡之口。”先生一生喜爱山林,更喜在山林间读书作学问。尽管他终生留居读书的名山很多,然而能够使他经常在诗文中津津乐道者却还是裂石山前的“虹巢”与崛山上的“青羊庵”。特别是青羊庵,在先生35岁壮年以后,就一直成为他的魂牵梦绕之处。他的五律《青羊庵》诗中就有“毕竟吾庵好,三年忙一来”的油然感叹。他喜欢青羊庵,竟然喜欢曾经两易其名,一次易其名曰“不夜庵”;另一次则改称为“七松”,顾名 ,可能是他经常在庵中通宵达旦地彻夜苦读,而庵侧相伴早丧,原葬于太原东山洪子峪,及至先生在崛山构筑青羊庵时,其父之墓也就一起迁徙到了崛山上的马头水村。仅从这一点看,也可看出傅山先生对崛山的仰慕与喜爱眷恋之情。 + {- g1 a% R+ q! @) c! u
  至少是在傅山先生出生以前,崛山就已经成为古晋阳的一方名胜。当时晋阳城外有所谓“八景”之说,计有汾河晚渡、土堂怪柏、崛红叶、天门积雪、裂石寒泉、蒙山晓月、古城夕照和晋祠源泉等,其中“崛红叶”即是讲崛山的秋天景色的。傅山先生又有七绝《红叶楼》诗,诗曰:“古人学富在三冬,懒病难将药物攻。江泌惜阴乘月白,傅山彻夜醉霜红。”傅山先生身后别人将他的著作结集为《霜红龛集》,“霜红”二字当出于此诗;而这里的“红叶楼”,也应该是崛山上有之际的一处景致。傅山先生平生酷爱书画,崛山即曾多次进入先生的画中。如他有《题自画崛红叶图》,其中就详细介绍崛形势:“崛,管涔之枝也,其峦屈而成围。阴多松,阳多柏,一兰松柏之中。林中历落丛灌者,黄芦也,深秋霜下,然如醉,是有红叶之题矣。道人青羊庵的松阴,缓有句:秋诗题不尽,霜叶可山红。”从傅山先生那个时代到现在,虽然时间逝去已经300余年了,但崛山的松柏涛声和醉人霜红却仍然还是一年一度,岁岁都必然可见的。 0 i; a5 U$ E6 i
  名山大多有古寺,崛山亦然。崛山的山寺古称崛教寺,始建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多福寺的名字是后来重修时另改的。唐末至五代后唐时,晋五李克用和他后来作了后唐小皇帝的儿子李存勖,据知都曾来过崛山,而且都有题刻一类东西留下,公元10世纪中叶时,晋阳带成为当时的后汉、后同的兴的赵宋王朝之间的用兵激战之地,崛山的多福寺几乎完全毁于兵燹,直至明初洪武年间扩建太原城时,多福寺也才有了重建的机会。现存的多福寺即均为明重建后遗物。寺院坐北朝南,共三进院落,院基由山门往后,依山势次序递升,一院高过一院,主要建筑物计有大雄殿、钟鼓楼、文殊阁、藏经楼、东西垛殿和寺前的舍利塔、山门等等。其中藏经楼与楼侧的观音阁红叶洞,是除青羊庵之外傅山先生在崛山另外两处重要读书故居。现在达两处明清之际时的古建筑仍然较好保存着,藏经楼下竖立的一块刻有“傅青主读书处”掉碑极醒目地向游人提示着建筑本身行以珍存的意义。据知此间墙壁上竟还保留有傅山先生的亲笔题壁墨迹,实为难得之物。
7 B* g- Y. _1 o9 E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两代政权交的17世纪中叶是一个特殊的历史 时期。特殊的社会矛盾之下产生了一批极具个性色彩的仁人志士。傅山先生作为这些仁人志士中较著名的一位,他些仁人志士保持了一种切的交往关系。也就在这种密切交往中,崛山的名声也空前光大了起来。这不但表现在傅山先生在世之时,许多志士学子在和傅山先生相互酬唱中即常常以崛山作为诗咏的题目;即使是在傅山先生逝世之后,崛山也仍然是先生原来的旧友或是后世仰慕先生的人们藉以凭吊以及唱咏的目标。如魏象枢的《望崛山》、阎尔梅的《霜红龛访傅青主》等等即均是。魏象枢的诗中真切地写道:“见山如见友,相对互开颜,竟以神情合,偏教杖履闲。”在此,诗人对傅山先生以及崛山的满腹真情已统统跃然纸上,昭于世间。清初与傅山先生交往的著名人物中如顾炎武、王士祯、朱彝尊、吴雯等等,都是当时 第一流的大诗人,太原崛山作为名山,就是在这样一些著名人物的眼中与笔下,名声渐次传至天下人群之中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4-12-22 21:08 , Processed in 0.057573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