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丈怀海侍马祖道一到郊外,见一群野鸭飞过。马祖问:“那是什么?”百丈云:“野鸭子。”马祖再问:“到哪里去了?”百丈答:“飞过去了。”马祖回头扭住百丈的鼻子,百丈痛而大叫,马祖曰:“又道飞过去也。”百丈因而大悟。
9 Z" Y9 \' _2 F& Q
2 O! j, Q/ Z' ]- t, A 这是禅宗非常着名的一则公案。百丈大师是禅宗开创农禅制度的鼻祖,他开悟的契机是一群飞行中的野鸭子。
* `- E* G6 v3 y4 V, v- g8 X' h4 W9 q
马祖是百丈的师父,指着野鸭明知故问:“那是什么东西?”百丈答“野鸭子”当然没错。马祖再问野鸭子到哪儿去了,百丈答“飞过去了”,这也不离事实。然而,他的心并不在当下,而是跟着鸭子飞走了。马祖立即捏住他的鼻子,藉此机缘点醒他:既然当下此刻已经没有野鸭子这个东西,心中应该不留痕迹,还答什么“飞过去了”。而扭鼻子之后的此时此刻正在痛,这就是真实的“现在”。现在最真实,当下最重要,目前最亲切。
7 E& O0 v8 S7 Q( h
8 X$ C h3 {; _ 禅宗主张把心落实于“现在”这一点。然而,现在一滑过就不是现在了,现在若尚未开始也不是现在。所以,究竟有没有现在呢?如果把过去未来一切为二,最短促的现在是不存在的,即如《金刚经》所云,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皆不可得。这是超越于空间和时间的解脱。* J5 u+ r8 E+ Z9 \
* t! J# A# o: z& o 不过,人终究是活在这个世界上,既然分分秒秒在时间上移动,就该立足于正在移动的这一点,踏踏实实的生活。百丈后来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作”的原意是劳动、种田、生产。若将此句加以引申,生活就是劳作,而且一举一动都清清楚楚,身心一致、心口一致,这就是修行,而且是大修行。没有动作的时候,既没有他,也没有我;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所以“飞过去了”是不存在的一件事,如果还要加以回忆、思索,当然不切实际。
7 r4 P" J5 s$ ?% \; N" }! i/ v, w# t- W9 b" N2 T, _
这则公案说明了叁点道理:1.现在最重要,2.如果一动,它已经过去,3.如果不动,则根本不存在。既然过去的已不存在,不动的也不存在,还有什么事情可做?所以,对过去的追忆、怀念、悔恨,对未来的想像、期待、忧虑,对现在的沾沾自喜、疑神疑鬼、念念不平等情绪的折磨,也就不会发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