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富翁正准备往国外旅行。0 I, t ^/ h6 {8 z7 K
: I6 [1 H8 e+ w* i- v
他叫来自己的三个仆人,把财产的一部分交给他们,并按照他们各自不同的才干分配了银两,第一个给了五千,第二个给了两千,最后一个给了一千,然后便踌躇满志地出门了。一年以后,他回到家中,便和仆人们算账。那拿了五千了,随即就去做买卖,也赚了五千;而那拿了两千的,也同样赚了两千。富翁满心欢喜地对他们赞赏道:
- G) F# H! V+ E' Z2 k
+ s( ^) C! O* p* g! i- |. w “好,你在很小的事上都能表现出如此的忠诚,我会给你更多的使用,让充分享受主人赐予的快乐!”
8 S1 R+ Z9 V" U' X! ]- H8 Y
2 `' V, R7 t; k7 h 只有最后那个忠厚的仆人,把那一千两银子埋在了地下,老老实实地等待主人回家后原封不动地交到他的手中:# l0 c {0 @: T8 ^. I
2 O7 g0 `8 K" S3 E! [
“我知道你是知足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s1 D q2 {6 [% d ]& D/ A
! n8 F/ G `. n5 q( G- X; k 主人一看立刻勃然大怒:“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那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都不可以吗?”
9 K" `% x) @, |6 A5 K7 f* t# y! e9 x) U0 E+ s! L
于是,他命令把那一千两银子夺过来,交给那个赚了五千两的人,并说道:: q4 t& r( a. I w1 U
9 N; {7 m+ ~9 d; Z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目前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A3 T8 w: G1 X1 V1 L
M7 u) K4 U5 ^/ b
仆人最终被主人所抛弃,只得在外面的黑暗中无尽地流浪,切齿地哀求着……
' j$ s/ G& J0 r2 @- y7 y3 d6 B3 y" H
这个记录在《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的故事,后来被沿用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马太效应”。曾有一位研究科学史的美国学者对科学界出现的这一现象感慨地形容道:“对已有相当声誉的专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o/ s: G; [( q, j0 _5 K
3 u) F( {% Y! O# i; ] 而实际上,出现马太效应的远远不止于科学这单一的领域……
R' a7 n; p U4 s* Q X1 w1 J9 g g; \+ Y( y" @6 K
在我的中学时代,曾经认识两个拥有相当聪明才智的男孩,可最终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有一个男孩在刚刚入学时偶然被班主任选上了班干部,自此受到了众星捧月般的关注,所有的荣誉和赞扬都加载到了他一人的身上,而他也自鸣得意地更为争强好胜。在许多人的眼中,他就是尖子生的象征。而另一个学生,却因为在第一个学期爱在上课时不断地插话,却遭到了老师的反感。没有料到的是,他在第一学期结束时被宣布“校级管理”,也就是列入了不良学生的名单。
2 `; k" O$ _% z6 F; x5 `* f7 o$ q' h6 I
当时,两个学生的成绩相差无几。而且事实上,那个被称为尖子生的男孩在业余时的调皮绝不亚于后者,只是在老师面前,他更懂得明哲保身和掩饰。结果,在整个初中的四年中,他一路平步青云。到了毕业前夕,他因为被老师选上一次公开辩论赛的主角,成了全校皆知的人物。而到了这时,那个“校级管理”的学生则始终被默默无闻地忽略着。事实上除了在课堂上的活跃,他丝毫没有其他的劣迹。并且我清晰地记得,发散型思维的他在课上所提问题虽然充满各种奇思怪想,仔细一推敲却不难听出其中的颇为精到的见地。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是相当难得的。同样,在后期那个尖子生也频频在课上直接与老师讨论,甚至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却被欣然接纳,还将其树立为“思维敏捷的好学生”典型。但他就因为那个“校级管理”的标签,使得所有的想法都被老师们所轻视了,还被斥责为不守纪律。这使他彻底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在初二时,他的成绩已真的和差生一般无二,最后只得讪讪地退学了。
! ^5 V+ A" ~+ O" Y: G4 R Z1 ^& O5 r
/ V1 k$ S/ J' D- V* K 不过颇有戏剧性意味的是,那个尖子生因为过于自负,认为自己非重点中学不取,填报志愿时连一个普通中学都不填,结果毕业考时大意疏忽,也导致了名落孙山。所幸家人的倾力帮助,总算让他勉强圆了普通高中的梦,多少在同学面前挽回了几分面子。但在十年以后同学聚会时发现,或许是他锋芒毕露的特质决定了周围总会有许多人不停地称赞的缘故,他依旧还是那么孤傲,而实际上他的发展则终究仍是那么的平庸。
& A: J6 @2 j9 N* x! F
! u) c7 I \1 O4 {0 w* C1 J1 ~ 有时候,马太效应就是这么残酷,几乎可以毁掉一个人固有的才华。这既是指因为它而被众人忽略的人,也包括因为它而受到过分关注的人。或许,如果生活中能够有更多不受此影响的人,那么可能就会造就更多的人实现自我吧。当我们在赞赏和鼓励那些已经崭露头角的成功者时,是否应该多关心一下那些正在奋斗中的无名者呢?正如一首老歌《我终于失去了你》中歌词所说的那个温柔的爱人那样:7 |3 @0 e( f3 Z0 c
: w' B8 S6 H0 n$ w- \" J 当所有的人离开我的时候,
A1 I7 x4 A& [& w: l 你让我耐心等候," F u) G) R, N! G) y" |$ p
陪我度过生命中最长的寒冬,( r: ?% s$ }; F) y
如此的宽容。$ N1 g& P0 a3 e3 h) o
当所有的人靠近我的时候,
& r" ]+ R/ G y% e6 }+ ?5 T 你让我安静从容,9 | M! k" t* F& b5 W
似乎知道我有一颗永不安静的心,
' h! }% z% A% q# F 容易冲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