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凡夫的情爱,往往是狭隘的、有限的,凡夫的情爱是占有的、有相的。人间凡夫的情爱,有时候会产生许多的问题,归纳其原因,大概有下面几种:
9 r" J" S3 J; y7 r S5 P, I
/ R1 S4 i; |# {+ i, u2 G (一)爱的对象不对
, t% o3 w; V9 l- C5 q+ ]/ i+ J+ m4 b/ N( |/ Q" u
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动起爱慕的念头,是人之常情,但是爱慕的对象不当时,不但不能增加幸福,反而凭添烦恼。譬如对方已经使君有妇、名花有主,还苦苦追求,只有造成悲剧。况且感情是双方面的事,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是无法勉强的。用情的程度也应该当浅则浅,当深则深,如果陷溺太过,难免会遭致没顶的结果。) g) G1 {0 s; \
' Z5 j) ~3 ?+ a# s2 Y (二)爱的观念不对
% a) I9 @0 N$ W
7 e: W+ O& o$ P; |, x, s- y! c- r 有的人以为家财万贯便能买到别人的情爱,有的人以为身分不相称、门户不相当便不能交往,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拿男女情爱的例子来说:像过去的婚姻,一定要有多少聘金才能来作媒,才能谈论婚嫁;或者在谈情说爱的时候,总考虑到对方的身份、家世、品貌、学历、职业,列出许多条件来。像这种有条件的爱,已经成为一种物质层次的爱,而不是真正的爱情,因为真正的爱是不讲求条件,完全付出的。
1 a; ]) `& p) F# R5 R3 i* v2 n% l; C9 E
5 L9 `4 A8 c/ a" W' |; P/ F- T+ [7 \ (三)爱的方法不对5 m4 K: \, w/ t# y. Q5 I
& e9 j0 P5 P& i q 有的人以为可以三妻四妾、金屋藏娇,享尽齐人之福,这是个人享乐的私爱。有的人对于心爱的人,纵然有错失,也不加以指正,而自己讨厌的人则百般加以挑剔,眼睛仿佛蒙上了一层阴翳,不能明白地看清对方的真正面目,因此有人说:爱情是盲目的。我们应该有“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善”的认识,才能真正发挥爱的功用。
+ y$ H! m! I; d9 V1 K. u/ b7 N# y
E% Z! f) F4 | 过去有一则警人的故事:有一个富翁非常宠爱他那独生子,舍不得让孩子吃半分苦,衣服是服侍者穿的,饭是一瓢瓢喂着吃的,像这样一直娇生惯养到三十岁,这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一切都不劳动手,什么事都不做。一天,富翁过五十大寿,特意请了一个星象家来算命,这一算,才知道富翁阳寿是八十岁,而儿子只能活到六十二岁,这下糟糕了,富翁还来不及替儿子伤心,儿子已经呼天抢地的哭起来了:
5 ~& O8 H1 N" Y" O5 z8 T% B
1 d, w8 z7 [8 a- u( \ “爸爸呀!你只能活到八十岁,那时我才六十岁,还有好几年要活;那时你已经到棺材里睡觉了,谁来养活我呀?我怎么穿衣服吃饭呀?”
* \3 s( _! }" [& ] j* f3 i- R( W) {3 ~) C
父母错误的溺爱,反而害了子女一生;父母鼓励的爱,却能给予子女莫大的力量,对人生作下正确的抉择。二十几年前,现在在西来寺住持的慈庄法师决定出家的时候,她的父母一面流泪一面含着微笑看她完成剃度。为什么她的父母会悲喜交加、又哭又笑呢?晶莹的泪珠之后,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在当今的佛教界,有很多大学生发心出家,知识青年献身佛教已经不算稀有的事了。但是在二十多年前,台湾佛教界风气尚且闭塞未开的时候,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投身到佛教里,的确是很难的。她的父母对他有骨肉父子的感情,希望子女永远能承欢自己的膝下,但是他们之间更有道情法爱。做父母的,在微笑与眼泪之间,别有一番深刻的意义。
! b) [6 c T! ^+ Q3 Q1 y1 u
! _3 }3 O; K* X, D J$ ?: B 其实,佛教并不反对正当的男女之爱、夫妻之情的。只是,现在社会上一些男女青年谈恋爱,已经成了胡乱之爱──从可贵的男女之爱演变成惹事生非的乱爱,这种现象是很不好的。
2 K" m3 o. Q+ n! H, R+ `' o, g1 T1 ]7 W( b4 q
有人说,情爱一场,在法国是一出喜剧,在英国是一出悲剧,在意大利则是一出歌剧;如果在美国,现在的情爱已成为一场闹剧,而情爱如果在我们中国,以我从旁观察,则是一场丑剧。6 s6 j' `) R3 L: z
6 {7 d3 I' _+ J2 b, U3 m. v$ l
为什么我们现代社会的情爱是一场丑剧呢?大家从报纸上可以看到许多怵目惊心的报导,情爱的结果不是毁容就是伤害、毒杀,制造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丑陋事端。我看到这许多丑陋的事情发生了,总不禁慨叹:唉!众生实在不懂得情爱。$ T( l4 {7 F& r: U; Q4 o
' O9 Z% K8 T" j* d1 ?7 m 所谓情爱,我们姑且不必讲到牺牲、奉献,但至少在情爱里面彼此不能伤害到对方。《战国策》里,乐毅说了句话:“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一个君子,如果与人绝交了,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贞之臣离开了国家,亦不解释自己的高洁之名。同样地,有情人能成眷属,固然很好,如果不能,也要像君子一样,好聚好散,不必翻脸成仇。一旦情感破裂了,彼此和和气气地离开,怎么忍心把自己过去曾经一度那么热爱过的人,憎恨地丑化他、伤害他,甚至摧残他,这又是何苦呢?
/ Z: ?4 {: u4 o
! q% A; \% k" Q8 d A" j 有人说,青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中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在身上、在手上;老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是放在心上,刻骨铭心。由此可知,对爱的体会是随着年岁的增加而日趋成熟的。一般说来,凡夫的情爱是从红颜到白发,从花开到花谢,比较贪恋于男女之欢。如果情爱能够随着我们人格的递增而日益提升,随着道德的长进而日臻纯净,那么凡夫的情爱也会愈来愈升华,从爱自己,乃至自己的父母眷属,进而爱世界人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