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2 I* \5 S G Q6 F9 i! w% O" ^" r
/ ]& P/ D# w# o
; L& r8 t. D0 j& `* ?
) K! v7 f4 I. a1 k0 R5 P, {
5 h$ L2 K+ @4 q( }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就是当人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各自主要都说了些什么。原因是什么呢?我发现是大家在说完所想要说的话之后说的最后的那句话。没有这句话,大家其实都是在很友好地交流,而一旦加上了这句话,交谈就变成了吵嘴,并且会愈演愈烈,最终局面无法收拾。问题在于,这句话的内容往往和大家要说的事情毫不相干,所以,我把它称为“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6 H$ `& u( {9 H; @0 m" ^
, a# p7 j8 x; k0 c: Z举个例子吧。 & ]8 @/ {7 M) ^
+ W2 r, Z7 M/ m+ Q0 {8 f我那天坐公共汽车去办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里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里不时露出迷茫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 Q1 o3 Y- w! t% @, _1 w T, O8 I
- v w6 W# p. T+ r) q; g* L+ }+ |+ T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儿,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小伙儿下站下车马路对面坐回去呗。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该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了。“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地说。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乘去。 % Y) H W# P3 u3 {
0 ]- a/ }- _( l/ c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儿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
! }# b& r; W: v+ |7 {, e% c9 J, x6 o% B+ {/ S
“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8 c1 D/ s) o, F( g' p0 q) F: @; i* z0 t! v5 f+ @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
H7 P$ y+ e, L- m4 X" U3 V$ g$ d! N" |& X
“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 k5 \& ^# x* M0 W: R( [
7 q+ G; M- Q2 y' k! H* D- e8 b1 A; W) V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象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您”的。可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
5 @; q) c1 X( {. u# S
S/ c0 W( |5 O% W “就象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多了去了!”
1 [: X7 E+ t* d; f/ d3 j. N& A: m
8 ]8 v& m7 Q; n9 I要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话吗?”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
2 ]7 M Z; l4 l$ \) g
5 {+ S' ^* f( h要说这事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 g5 T. }: ~. b ~; B4 G9 B
- j Y' x' f. M) I8 z ]/ k“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0 Q/ i/ |4 G7 q2 f6 \$ N' o
# J' w9 A0 ?' e4 U% v, |, T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车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
6 d, p" s& s5 J- m7 `; W8 ~8 b" x |5 |+ a
“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 b y; V) M# q2 a- m0 k
9 X: U8 h d$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儿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那个外地小伙儿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实在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
5 Q1 ~# _4 r/ f. v3 j1 {' v2 \8 @) P+ F. c, i o
“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了,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儿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1 r# e% c. U3 N, J0 n. v
% w0 }5 N% L( N' ]
“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 s# O, T3 O4 C7 W6 Q3 {+ q1 {3 |/ m. Q$ m, ?% Q1 P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我先到派出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来着。我呼吁让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有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 `( ]6 j+ _8 }6 e
: v0 Y d% @) [: @) W( Y
我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X,和她计较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