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M d t j6 ?. s( \, i* C ! y9 o- t) V: D$ U; H# m关于这个问题还很复杂,我们这里不做过多的赘论,且来说王国维的三境界说,是用诗词的形式形象的说出了三境界说的意蕴,但是就这种倾向而言,其实也是有人做过的了,那就是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你瞧,不也是一种很好的三境界的阐述?还有着太多的社会人生的东西?可惜的是,由于蒋捷的词名不是很高,所以人们对他的这首词,没有能够很好的注意并加以阐释。还有一个我认为是三境界说的最好的例子,既有哲学的形而上之思,又是形象的表达,而且这种表达的清晰的程度,要远远好于我们上面所提到的任何一种三境界论的议论和理论,那就是以宋代赵松雪夫人管道升所作的《我侬歌》小词为基础的,后来又出现了不少的版本的民歌的诗歌的形式,这些形式我目前搜集到的有四种,一并列在这里:# P; F/ K/ u& G2 l8 Y% z* U
! F8 [" D7 G9 {8 d& r . S: E4 m8 C6 K7 l% i. r
. T- ?% N6 C' i4 k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捻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Z# |: u: X, s
7 g0 q. L G; I' i“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忽然欢喜啊!将咱俩一齐打破;重新加水,再搅再揉再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1 z9 f% d% V0 S6 C m1 @! ]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