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316|回复: 4

最经典的佛经故事【精美图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 10: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 X7 C3 s5 L: c( G) Y' i
0 b8 v5 S' r( B- h  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子对菩萨说:“你为了要救鸽子的生命,难道就让我饥饿而死吗?”菩萨问鹰说:“你需要什么食物?”鹰回答:“我要吃肉。”菩萨一声不响,便割自己臂上的肉来抵偿。可是鹰要求与鸽子的肉重量相等。菩萨继续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轻,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重量还不能相等于鸽子。 
0 s3 `- C2 T4 i1 {# o& X( w! B+ v) y  p+ C) a) H
  便问菩萨道:“现在你该悔恨了吧?”菩萨回答说:“我无一念悔恨之意。”为了要使秃鹰相信,又继续的说:“如果我的话,真实不假,当令我身上肌肉,生长复原。”
( U; F$ v- `4 o/ x: g- t. ^2 x9 R# Q% k! t
  誓愿刚毕,身上肌肉果然当下恢复了原状。于是秃鹰感动佩服,立即回复了天帝身,在空中向菩萨至诚恭敬礼拜赞叹。原来这只秃鹰,是天帝变化来考验菩萨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伟大事迹。
+ p, @7 J) A3 l% q, v6 W8 M* Q; ]- L* {: r$ t

8 y3 O# ~' d, D/ n/ Y- F0 O2 p( Z% H/ ]
. b0 |- I, ?& K4 r' B0 S/ D
  Z4 q5 G: i) \3 }* M" ^/ k# n02孙真人救龙子传方
& g1 M$ V( O+ |; P9 |1 K  P( W. \- X7 E/ L& x6 n( b
  孙真人是历史上大名医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便能日诵千余字,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学说兼好释典。精于阴阳推步医药之学。后来隐居太白山修道家功夫,练气养神,专精探究医药,以济世活人为心。
4 p( @' @) N% \8 W6 G
/ }/ [- x- p, W; V! s9 K  当他尚未成就仙道时,有一次外出遇见村童,捕捉一蛇,殴打戏弄,蛇身出血将死。孙真人怜悯蛇无辜遭受伤害,便向村童买回,用药敷治救活,然后放生于草泽中。
0 ~2 H7 j" y9 N  D& @: `' c) S* T
经过月余,孙真人在静坐间,见一位青衣少年前来邀请,真人跟随,到了世人称羡的水晶宫,见头戴合帽,身穿绛衣的龙王出来迎接,延请上座并说:“小儿前日出游,被人所伤,幸遇道人拯救,不胜感激。”即召青衣小官出来,再三拜谢,并殷勤设宴款待,留住三天,临行拿出奇珍异宝赠送,以表谢意。
( [7 c5 J8 q9 @2 [7 Q& g4 K" o' b. r
, V5 r- `' y! j  O( E  真人坚持不受说道:“久闻龙宫甚多医病秘方,愿能传我,以救世人,远胜金玉。”龙王为感激救子之情,便赠送玉笈三十六方。命仆护送真人到家。经过屡次试验均有灵效,于是编入千金方中传世,从此医术更加精通,行医救人无算。
3 [+ T: H! }! L6 D  \) r. y9 B) c* U: I( n: S6 b
后来证了仙品,活到一百二十岁,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早上起床,沐浴更衣,遗下形体,仙化而去。经过月余,形体颜貌不变,举尸入棺,轻如空衣,时人都惊奇赞叹!世称为孙真人。
+ h0 P% a9 q  y+ N+ h0 B, C% ^. Q2 f0 x: b! M  ~
2 [3 [/ m; A# P' H
% ?' B) R# Q* t
03母鹿断肠 $ H# b7 W3 y/ H" P9 P" g

4 {4 R$ _3 C4 _5 ~  许真君就是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今河南省汝南县)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射箭,爱好打猎。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鹿母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向小鹿,以舌舔伤痕,因箭深伤重,小鹿不救身死,鹿母惨痛徘徊悲鸣,也死在当场。   : Y" T; f" r% S' I: @5 u' }* i

6 o) j- H9 ^' K- ?2 O& f' X! U* S  真君见此情景,非常惊奇,当剖开母鹿腹部时,发现柔肠寸寸断裂,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只好就地埋葬。原来母鹿因哀怜儿子惨死,悲伤过度,以至肠断。真君大生悔恨,感悟人畜虽然有别,爱子之心,天性相同,怨艾自己,竟然如此残酷,伤害了天地骨肉之情。于是折断弓箭,从此不现畋猎。后来荐举为孝廉,官旌阳县令,感晋室朝政紊乱,弃官司归隐,追随仙人吴猛受三清法要,入深山潜修,证了仙道。
1 o1 j6 A4 e( ^, P9 v! I1 O/ y9 [5 n
  于是周游江湖以道术为民除害。太康初年飞升成仙。因常显灵迹济世,宋帝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也简称为许真君,或称许旌阳。
8 i+ C; m% r# Q+ ?5 w/ l* C% u  v4 R& C( y, B: Q' ^$ d
6 R% `+ }% S6 f0 l, ~
04寿禅师赎鳞虫得度 $ ^) D. k: B2 _3 X

2 @! Y2 N; ]* g9 Y3 y  宋朝永明大师,讳名延寿,莲宗第六代祖师。平生喜欢买物放生,吴越王钱文穆镇守杭州时,大师当余杭县的库吏,常挪用库钱买鱼虾等水族放生。因此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
. r8 o6 @( D" `7 ^) i% [8 z* _7 M" P: h3 u. c+ a8 r8 M
  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放生。因此命执行刑罚官,在临刑时,注意观察他的言词容色,前来禀报。大师身临刑场,脸上毫无忧戚的表现,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师说:‘我对库钱,毫无私自使用,全部买物放生,如今死了,直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一大乐事?“吴越王听了他的话,就赦免了他的罪。大师从此出家为僧,勤修禅定,礼佛拜忏,获得无碍辩才。
/ S/ Z% r4 _  A- K) p5 e1 }7 a) @: K( h) K: h8 g
  大师涅槃后,抚州有某僧生病,神识入冥间,见阎罗王大殿左边,供一尊僧像,阎罗王时常出座恭敬礼拜。某僧感觉奇怪,主吏回答说:“阎罗王礼拜的是永明寿禅师,永明禅师在世时修持精进,如今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上品上生,阎罗王特别尊敬大师的德化,因而设供每日经常礼拜。”, D1 e0 J$ |/ m
. Q0 U$ I9 a. k" V; ^

. V% q" I$ y) o% M( q, j2 t0 _7 M5 S7 g2 c+ p
05屈师纵鲤增寿
1 Y* E6 \' b( s2 Y& O1 L  屈师在元屯地方,遇见淦翁捕捉一条赤色鲤鱼,鱼望见屈师,跳踯挣扎,似有求救之意,屈师心中不忍,便将它买来放入河中,让它优游而去。
$ Z6 w$ Z& t5 M- q8 c% D# Z% V, b) J$ h) C2 k! }4 r3 b
  后来梦见龙王邀请他到龙宫中,对他说:“先生本来寿命已尽,因救龙子一命,增延福寿十二年。” $ I0 J, P% p  E# ^# J, w- ^( a
  屈师救鲤鱼时年四十八岁,后来寿达六十,子孙满堂,无疾善终。
0 k# J  O; \5 ]0 O6 X' t9 F6 B" W  R  e" h0 m% ^& R1 r
  }3 f- e- m: U' `- x

- j8 u" l$ n, r7 S, [% _9 C0 u06天台智者大师凿放生池 7 [3 a- E' f$ p
7 H: p, ~& b5 n
  隋唐时高僧,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讳名智凯,隋炀帝尊称他为智者。大师曾发起佛教徒,乐捐钱财,购买浙江临海一带洼地六十多所,延长起来共有四百多里,开凿放生池,普劝世人戒杀放生,并奏请朝廷,下令立碑,禁止捕鱼,直至唐贞观年间,依然存在。 8 H2 [0 @2 e$ b/ `
( b% N! i6 n# Q( m
  自后,也有很多明君高僧倡导,唐肃宗乾元二年,下诏天下州县,各立放生池。宋真宗天喜元年也下诏天下广立放生池,杭州西湖,就是宋朝时设立的放生池,现在成了有名的胜地。到了明朝莲池大师,也在上方、长寿两处设立放生池,并以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因此,自古以来景仰德风,发心慈济物命之仁人君子,真不可胜数。
5 T: F3 T& D9 g0 Y  V9 _- Y: `$ J' \, t4 I/ I7 _' {
  可惜世代久远,提倡者离世而去,时局变更,善法也败坏了,如今渔火,已如星布,夜半电鱼者,飘飞水面,平时又有钓鱼比赛等残害物命的活动,实在令人悲叹!. V& b& T" T8 d5 d$ U: l1 r8 p
$ J$ J& L/ E( @8 V' Q* X7 Q7 Z
" y( i- S; @+ \7 H9 i
, F$ Z+ m- k/ D  h" T' K
07大树仙人护栖怀鸟 - C/ c* o/ ~: E3 ^4 [

0 D* Q# h/ E! S% V  古时有一仙人,在深山修道,时常静坐在一棵大树下。屏除杂念,修习禅定。是时,正值冬天,气候非常寒冷,时近黄昏,有一只饥寒小鸟飞来,就栖息在仙人怀中,希望获得一些温暖能延续它的生命,仙人惟恐惊动鸟儿,因此盘膝打座,身体不敢摇动,让鸟儿无忧无惧安处怀中,等到翌日小鸟飞往别处栖止,仙人才出定。慈悲爱护动物的心怀,竟然到了如此程度。
2 C% z& o* Y  i# s6 f( U; z2 _$ \1 ?9 r: [0 Z- p
) ]0 Q4 Y9 R. I3 U! Z

! k' T1 S- j) L' z' {08隋侯放蛇得珠 : h# @/ T" m* T0 \- o: a( x

+ s- @1 S( \9 V" M- s  汉姬姓诸侯隋侯,有一次出使齐国,途中见一蛇,被困在热沙滩上打滚,头部受伤流血,隋侯怜悯,急忙以物用药敷治,然后用手杖挑入水边让它恢复体力后游去。 + _7 m: n" O# N% b  R

" [. b% @/ I! Q  I" e+ y  后来隋侯从齐国回来,又道经此地时,见该蛇口衔一颗宝珠,等候赠送隋侯,以报救命之恩,隋侯心中明白,但是不敢接受。 8 {2 u" }5 V/ Y5 i0 o6 x' [$ {

, W1 s0 u! t+ E* l* Q, F  当晚,梦见脚踏一蛇,惊醒一看,却发现床头一对明月宝珠,直径一寸,纯白色,夜里发光,可以照耀全室,世称为隋侯宝珠。
: M1 m; v  s$ @0 W) O( z! v- d; R$ Z3 B" x8 k
* P" m) o. S& l0 j8 x1 _' }
9 E) {1 t  c7 B& O6 r& n+ `
09孔愉以救龟封侯 " u# {% r# E! T# w# q
1 r) U4 _8 l5 y3 s5 _% P) ^* I
  孔愉是晋朝山阳人,本是一名小官。有一次,经过余干亭,见一只龟被人所囚,孔愉心生慈悯,将龟买来放生于河中,龟浮游水面,屡次引颈回头,仰望孔愉,表示无限谢意,然后才没入水中不见了。
5 p! o. k8 G% D& d! {0 S! ~9 _4 L# E6 U0 p% Q6 o1 z2 I6 O
  后来孔愉因讨伐华轶有功,封为余干亭侯。当铸造侯爵官司印时,印上龟纽头部,往后回顾,铸印官司将它融毁,重新铸造,但是融铸了数次,仍旧模型正直,龟纽向后回顾,铸印官司大感奇怪,便将经过情形,报告孔愉。孔愉忽然想起从前放龟,龟屡次回头顾望,这才恍然明白,如今得以封侯,定是放龟功德的善报,于是保留这颗回顾侯印,佩带使用。3 J, d- x5 V: v3 K: _' E% d# W

, ~% J+ K0 J- @+ J6 ~! T6 ?0 t# ^- d1 D

+ _- ?' a8 R$ X( U) h# f6 T7 o, a10鱼族送行
5 z) d2 q( M3 x3 b' l! _
9 r$ \: p8 M' `) y1 L  宋朝时,诸暨县令潘华,是虔诚佛教徒,修习普贤忏法,仰体上天好生之德,万物和乐之心,严禁地方百姓,不可入江湖捕网鱼类,若有违犯禁令者,一律加以罪刑。因此在潘县令在任期间,江湖水族,得以无惊无忧,自由自在,游乐生存于水中。
! o( K% t! {+ q3 u, L: ^1 [
* v' `, G2 j0 }8 P) s7 A* ]  后来潘县令奉旨,将入朝为官,夜梦江河中数万鱼类,哀号哭泣,说道:“长者要离开本地,我辈不免要遭受烹杀了,”说罢哭声直上天空。潘县令醒来深觉奇异,便作梦鱼记,叮嘱后来接任的县信,也能保护水族。
/ f$ O9 e6 U) ~
- K3 E* V# E; |  当潘县令临行时,江湖水中,忽然发出一阵很大悲号的声音,好像失却了保障,如同丧失父母一般
$ v% j* N9 o$ T' R) ], a5 a$ I- p* D0 C! w5 G

# D( H- p; t+ ]9 N  i
" O! t8 B7 D/ d% k# q11宋郊活蚁占大魁
# P& e2 |9 o( l! C7 j. L- |" T
( |, Y: P, h) t# {: f  宋朝宋郊宋祁兄弟两人,同在太学读书。有一次,遇见一位高僧,能观人相貌,预知吉凶祸福。特为他们兄弟俩相命说:“小宋今科将高中状元,大宋虽登科甲,但名位不高。”
* t! e+ m& z/ W& _
3 k  C4 E4 a3 p3 Z: L/ a* W2 ?  事后,有一次,宋郊到野外,偶见蚂蚁穴,被暴风雨水所浸,无数蚂蚁将被淹死,宋郊心生慈悯,编竹作桥,救渡了无数蚂蚁的生命。 6 T* P, E. `: u9 F6 w6 S$ e% B
+ k3 S' t) o! j# }" ^6 ^
  到了科试时,兄弟两人同时参加应考,考毕,尚未放榜,又遇见那位高僧,一见宋郊,大为惊奇地说:“先生相貌已改,必有大阴德,好象曾经救活数百万条生命。”宋郊回答说:“贫儒哪有如此能力?”僧说:“不然,凡是小动物,都有生命。”郊就将救蚂蚁的事实说出。僧说:“这就对了,先生之令弟当中状元,但是先生功名,将不在令弟之下!”放榜点呼名次时,宋郊果然选居第一。当时章献太后认为小弟不可位居兄长之先,于是该祁为第十名,以郊为第一名。这时两人才深信高僧的话,果然应验。, \3 B' Z3 t$ _2 `6 q! G

- j) p+ s0 i; m* _2 M0 g2 n: k4 Y, K" q  ^. L! \: h9 Z
3 H6 w, E$ p9 p1 z- P
12沙弥救蚁得高寿
& s. ^! T) T, u$ ]7 m& n+ j& ?% S6 y
  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已证道果,得六神通,知道随侍身边的小沙弥,再过七天,性命将尽。因此命沙弥回家探省母亲,并吩咐他说:“八天以后再回来”其目的就是要他命终在家中。
9 u# b2 t: H. P3 \- X1 f# |3 Z2 b  X
  小沙弥在家度过了八天,就回到师父的身边,比丘觉得很奇怪,于是入定观察究竟。原来沙弥在回家途中,看见蚂蚁穴被水浸入,千万蚂蚁被困水中,将要淹死,沙弥顿发一念慈心,随即脱下袈裟堵住水流,并以竹作桥救渡,万千蚂蚁因而得免溺死。由此功德,转短寿而成长寿。后来沙弥活到八十高寿,并证罗汉果,永离六道轮回之苦。" B  e# X* S5 r
6 b- F% K4 Q8 K2 L1 Y; ?$ b5 M

" Q7 P* T. T/ L, `5 x5 f( p6 @  I) _' }$ j

7 x# \0 x' j$ z& y" z5 D! ?' u13毛宝以放龟免溺
2 {6 t. \/ k: j. @6 t0 C$ Y
# i) K0 F3 s  f4 S  A* P  晋朝毛宝尚未成名时,有一次在途中遇见渔夫?带一只大白龟出售,毛宝心生怜悯,将它买来,放生江中。 7 r" l( M7 h$ v& `( \

0 }2 d1 C, C1 p! k5 `  后来毛宝当大将军,镇守邾城。敌将石季龙率兵数万,大肆围攻,毛宝领兵对战大败,士卒六千人纷纷四散逃跑,部分投江,都被溺死,唯独毛宝披甲投江时,好象觉得堕在一块大石上,水中有物承托着他行走,因此免得溺死。等待到达对岸时,仔细一看,原来承托的,竟是从前所放生的那只大白龟。所谓因果报应如影随形,白龟报恩这就是当生的显报。
3 I  B& R+ [1 H6 L+ M& O/ q9 |5 ^1 R, u5 }

* C% _. E) S" P0 y9 Z  N. D+ E
8 f( u3 y. n3 p' Z" [+ Q14舍巨鳖厨婢愈疾
7 E# |" p: {: ^1 r9 {
# D, c+ x, E! \7 n1 k2 v  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决定要释放这只大鳖,甘愿挨受鞭打,不忍心再宰杀了。”于是偷偷地将鳖放生于池中。 / _/ j9 X  K/ H3 o* ~

/ H( ~9 D4 Z# q: ~+ `2 O1 i  主人回来索取鳖肉,厨婢禀告说:“刚才不留意,竟被它走失了。”主人非常愤怒,执起鞭子狠狠地毒打厨婢,直到气消才罢休,可怜厨婢,遍体鳞伤,始终忍痛不说。 
! }9 z3 g$ m3 j3 ^* Y3 Z( d* {, E' q( W/ Z
  后来有一次,厨婢感染瘟疫,发高烧,病得奄奄一息,主人怕她死在屋里,把她抬到池中水阁里,等待命终。
+ z5 }. Q' i5 E; O$ \( ~: X, M; K. ?
  当晚,忽然有一动物从池中爬出,身上负有湿泥,在厨婢身上涂敷,使她顿觉凉爽,高烧因而解退,于是疾病痊愈,得以更生。主人惊奇她病得如此沉重,没有吃药,怎能好转,厨婢便将事实经过相告。主人不信,到了晚上,隐藏暗处偷看,果然是从前失踪的那只大鳖来救她。全家惊奇感叹,从此永远不吃鳖肉了。* G, n7 O) z  V" p

1 s; ?( l. [- |) Y
# E" q- Y, w) A& }
  [4 B$ k8 m, U! B# O- U# S1 r6 @9 s$ u
15救雀受衔环之报
! m+ K2 ~) Z- n3 |/ \: P$ z; k
1 {$ d+ e/ y5 h  汉朝杨宝,天性仁慈,年纪才九岁时,有一次在华阴山北,看见一只黄雀被鸱鴞追逐搏伤,坠落地上。又被许多蚂蚁困咬伤口,黄雀痛苦挣扎,杨宝深为怜悯,便把它救回,敷治创伤,小心畜养在竹箱里,又用黄花喂它,等到创伤痊愈,羽毛生长后,就放它飞去。
* A) @; j# V- Q  S! U# p8 ^# }6 b" I6 U+ L7 w( B* v  {' h! w
  当夜梦见黄衣童子,向杨宝再三拜谢说道:“我是西王母使者,在飞往蓬莱仙山途中,遭受伤害,承蒙拯救疗养恩德如今我要返回南海了。”说罢,便以白玉环四枚赠送杨宝。继续地说:“祝愿你子孙洁白,位登三公,就如同这玉环一样。”
# E4 k* k, N( C
: {$ t- {) A( t: m  后来杨宝子孙,杨震、杨秉、杨赐、杨彪四代,果然都位列三公,清风亮节,贵显无比。
+ Y4 V* }' c3 e: |1 t1 E. T2 y8 {
6 O, `* y8 N- }) X& ?: d! A  `5 K6 D9 p8 {) q2 ]( S
2 a+ E8 h% Y" l0 D, j3 G' k6 j0 k
16放狐脱陷井之灾
- {% v* h& Q  U3 v
' r7 y0 ~: a  i# |4 E. r) u  从前有一僧人,向来不务修行,却有投机取巧之能。听说中药黄精,能使人长生不老,为了试验是否灵效。便把黄精放在枯井里,然后引诱人陷入井中,再用磨盘盖住井口,被害人在井内急迫惶恐,无计可出时,忽然来了一只仙狐,靠着井,告诉陷井说:“请您不必忧虑,我教你方法脱出,我是通晓天道的仙狐,在坟墓里作穴居住,卧在穴下,目光注视穴中,时间久了,便能飞出,这就是仙经上所说的”神能飞形“的道理,您就一心注视磨盘上的孔洞,时久便能飞出。以前我曾经被猎人捕获,承蒙您慈悲赎命救我,因此特来报恩,望您不要忽视”。陷井人便照仙狐的方法,经过十多天,果然从井飞出,脱离灾难。僧人大喜,以为这是黄精的功效。 ' t) K2 O+ e* x# u8 ^
% z$ V/ x2 u9 ]2 b9 g! T* I+ l
  于是自己告别众人,带着黄精入井,吩咐人家,加盖磨盘,不料过了半个月,打开一看,僧人已经饿死在井内。真是可悲可叹!原来僧人不知前人脱离陷井灾难,乃是狐狸为报旧恩特来相救的,这不但说明了因果相报的事实,也正说明了不落实修持的后果。3 C7 k4 N* Q, H9 Q

2 Z! g7 G! b) H
- D6 e! G. E6 q; e* E+ E
8 m6 j7 s' ], V! o
; m* F! f7 q, i( d17蜈蚣听经
) R- d% z5 j0 E. a% P1 H1 I+ Z% I/ V6 m/ A3 G
  明朝穆宗隆庆四年,莲池大师行脚止宿一寺,见人擒捉数条蜈蚣,用竹弓系住头尾,大师怜悯买来放生,但多数已经半死了,只有一条全活,急速逃生而去。
4 y9 g$ _8 F  t0 V0 w. _: \2 L. r# l' O& W$ L7 P# v
  后来有一夜,大师正和一位朋友坐谈,壁上忽然出现一条蜈蚣,用木尺从旁边用力敲振,想驱逐它走,竟然不去。大师说:“难道以前所放生的就是你吗?你是为谢恩而来的吗?假若是的话,我当为你说法,愿你谛听:‘一切有情,唯心所造。心地狠戾的,化作虎狼。心地恶毒的,化作蛇蝎。你若除去毒心,就可解脱这个形体。’说罢叫他走,却不用驱逐,就慢慢的从窗外走出去了,朋友在坐,不禁同声叹为希有。
4 z7 j0 }3 S  S5 z) G0 _0 q; f
& \3 S5 @: k$ c
) ?/ Y/ t7 [5 y; x. o' ^  Q+ ]/ @! y  I. W* [8 D
18鳝鱼乞命
- ~. f% N& a* L( ?2 ~0 W- e5 @" x
$ J+ V  X6 R! |. X* ]1 K  明神宗万历九年,杭州湖墅居民于氏的邻居,遭遇盗贼抢劫,于氏有出嫁的女儿,听到消息,特地回娘家为母亲问安,顺便送来十尾鳝鱼作礼物,于氏将鳝鱼畜养在水瓮中,却忘记了。 ( y" S# {0 K) ^; c0 X4 X
! O' V2 G/ y& z, ~) P
  有一夜,于氏梦见十个穿黄衣戴尖帽的人,长跪在她面前,苦苦哀求救命。醒来心中疑怪交集,不能消释,便到算卦家去卜吉凶,术士告诉她说:“家中当有生灵求你放生。”于氏回家遍找室内,发现水瓮中有鳝鱼,数数正是十尾,大为惊奇,心想:“鳝鱼为了求生,竟能现黄衣人而入我梦境,可见鱼类也有灵性。”于是立刻将鳝鱼带往河里放生。
$ J3 W8 K" s2 h) K. g1 ]# p  y' L& ?) S$ ]
+ ?. }7 X% o% C. ~6 \6 w
8 u% k5 `% K2 s' v
19牛刀断舌   
8 N9 C% Y6 `: U8 M- x2 |% y+ e3 Y, Q/ b6 C! J: l( C0 t$ G
   钱梅溪先生爱好罪恶报应,所谈都是当时发生的事实。 8 y$ o$ _& @) I
" _  u# u. o& ?& \
  有一次他说:江苏常熟县黄草堂的地方须某,以宰牛为职业,每次杀牛,必先将牛舌,活活割下,牛惨痛哀呜,须某无动于衷,牛宰完了,就将牛舌带回家中,烹煮食啖,以为这样味道特别鲜美。
5 U1 |9 C( m2 }: `: {" g5 X
2 [% Z% X( l; V. }" B' M' I  有一天,须某把屠刀安放在房门上面,忽然听到两只老鼠在门上,激烈打闹,须某仰面探看,不料门上屠刀被震动,突然掉落下来,正堕入须某口中割断舌头,当场死亡。 9 q$ q# g$ G) Y3 \) _- i
! K- s" z: H# g' j/ V' E5 ?# P
  呜呼!须某平忍心以刀活割牛舌,不料自己也被牛刀断舌惨死" C; h4 k+ @- O! ]/ d% s$ A
; l8 L4 D; N% S5 A& {1 o2 ~6 O

* m/ a2 _4 @4 X8 _. {; K/ X) s  g. {3 ~3 f) i6 A/ r* D
20十一世牛 ( z+ z* n! T+ N+ q
  因果实录上记载:河南省归德地方的医师尹某,好吃牛肉,每到病人家中诊病,请他吃饭时,若见桌上没有牛肉,便以为不够诚意,就会抱怨不吃而去。
- S: f" b, Q! A6 y3 \- J7 e" j
% z/ U6 Z) e: G+ r4 G7 y6 o2 }  有一天突然死去,神识到了冥罕,遇见同里杀牛屠夫,跪在堂下,正接受阎罗王的审问。屠夫见医师尹某来到,便指着说:“他不吃,我不杀。”尹某跪在地上,对答说:“他不杀,我不吃”双方为了卸责,争辩不止。 2 j8 u" F! Q* W$ l' Y9 }0 V6 I

, w5 k# y/ E* p# e$ {  阎罗王听了,大怒说:“牛竭力劳苦,代人耕田,养活人命,你们不但不知感恩,竟然忍心杀它吃它。至于吃牛肉与杀害牛命,罪孽相等,你们知道多吃必然多杀,少吃便少杀,不吃便不杀,互相关连的道理吗”杀牛者心地残忍,手段毒辣,即刻罚入地狱受报。尹某在阳世好吃牛肉,而且曾经误用药物,杀死十一人,罚你十一世为牛,以偿十一条人命。” 7 f5 h" u3 k$ L
+ I+ @% t. J: T6 N9 f1 P0 i- u4 C1 o( \
  此段事迹,是湖北省孝感县杜嗣麟先生,神识入冥间所见,还阳后述说。事情发生在清仁宗喜庆末年。
( g0 ]& m/ B' O7 U+ Y9 b6 x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发表于 2010-7-2 15: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谨记。是功德无量的传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4 16: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是什么图都能找到啊  佩服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1 08: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0 21: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万民为刍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4-29 00:58 , Processed in 0.06901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