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白娘子传奇》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它对中国电视连续剧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 `( w) f# c9 d2 S' D7 s( c
这个问题真的很值得探讨。
& u5 d9 Q0 y: P' w4 J% ` 平心而论,她是中国近几十年重播最多的电视剧(最近几年因“版权”等问题相对减少)但是他的问题在中国电视界讳莫如深,她影响了整整几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甚至择偶观念,趋向,给那个时代的人留下许多美好回忆,包括我,新白是童年美好回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她却只是在坊间有很高的褒扬。 0 v# W( C) Z/ ^: u. }
她本是内地同台湾合作电视剧的完美结晶,却因为各种原因变成现在的样子。而且看不出合拍片的影子。 ; X/ K) q: [0 }% ]. Z
她将白蛇传故事赋予的景色发挥的淋漓尽致,真情实景,一派的感人至深。 $ L( _8 l) o* ^9 n8 u
她将电脑动画发挥的完美无缺,今时今日很多片子都达不到17年前的水平。
9 m8 m8 h6 G: ?& O 她包罗了七八十年代台湾很多著名的老一辈演员,有一些现在已经不在人世,却很少被人提起。
u9 W- Y3 q) B 她在大陆,港台,东南亚,甚至世界上有华人的任何角落,却没有真真正正获得什么奖项,少有的几个奖项是在日本获得的。
$ [( [) u4 j% O! |+ I" J 她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人在坊间进行自己孜孜不倦的研究,为的只是完成自己童年以来最美的梦,这当中包括我~~~~
/ c% e6 C: S! _# O& f/ Q Y1 }7 s# G 她的故事很多,谜团很多,想到这些,还有很多~~~~~
4 U0 Q' S: D! l2 [ N6 r 她色彩鲜艳,人物细腻,特别是整个系列贯穿了几十首插曲,以黄梅戏曲调为主,朗朗上口,很自然的把戏曲和影视结合起来,唱段美妙动听,同时开创半音乐剧类影视和反串的先河。剧中的古典人文气息深厚,具有很高文化价值,是中国现代文化中的瑰宝。也突显中国古老文明的精髓。& u6 H7 L* h% d
本剧在中国大陆播放时人气很高,至2009年仍在大陆的一些卫视电视台不定期播放,影响力之大,堪称中国最经典电视剧之一……
R7 b7 w# N6 Z$ _ 国学思考:《新白娘子传奇》一部十七年前的台湾电视剧,从其首播之日起,便受到无数华人观众的青睐,十七年之后的今天,在重播了无数遍后,仍有无数国人为之醉心,甚至形成了很多观众心中的一份抹不去古典情怀,可谓百看不厌。何解?在我看来,除了演员的出色表演外,更重要的是依托传统《白蛇传》之精华并运用深厚的国学底蕴和民间色彩所形成的文化魅力,古典文化与民风民俗的融入,是成就《新白娘子传奇》艺术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 I, Z! ^3 v) E6 p$ h
50集的内容涵盖了诸如中国传统戏曲、诗词、中医、宗教、民俗等各种国学范畴,编剧抱着对传统文化严肃认真的态度,把《白蛇传》这一民间传说原汁原味的展现给我们。下面就具体从几个方面对其国学范畴作简要考证,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 M9 Z. I4 ~9 f1 J4 ]- c 一、章回体形式
7 s" k* @3 ?# J: S 四位台湾编剧以其深厚的国学造诣地回归《白蛇传》古老的民间传说。
4 k0 v# }. j9 b% h 当年白娘子传奇的编剧是一分为四,虽四人前后风格迥异,但其创作原则确是以一贯之,50集的剧情吸纳了历史上有关白蛇传的小说、戏曲、弹词等民间版本,可谓集各传统版本之大成。那新白的“新”字又作何解释?据笔者考证,其蓝本是清代的《雷峰塔奇传》5 卷13 回(玉花堂主人校订),卷端题“ 新编雷峰塔奇传”,内封题“新本白蛇精记雷峰塔”。
5 v6 F; _4 B; h; o! I 嘉庆十有一年岁在丙寅仲秋之月,作此于西湖官署之梦梅精舍。此书在整理收录有关白娘子题材的野史、话本、戏曲基础之上修改而成。由此可见,“新白娘子传奇”的“新”字绝不是单纯的新编之意,而是依据这本嘉庆年间的小说题名而来。事实证明,剧中主要的人物、情节、地名都是出自此版小说,而并非编剧杜撰。另有部分内容出自清乾隆年间戏曲家方成培编写的梨园剧本《雷峰塔传奇》和清末民初的弹词《白蛇后传》,主要是白蛇之子的情节。当然,改编的成分也是有的,如对胡媚娘形象的改造和为剧情服的人物小传等。 2 ~8 s/ U! \2 y3 T. O. O
二、诗词歌赋与梨园名句
5 V% n$ j1 l6 S2 B5 R; p' x 四位才华横溢的编剧在唱词、念白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和民间戏曲,使整部片子充满了浓厚的文学气息:
5 i2 B; t( a8 {$ F 出自清朝乾隆年间,方成培戏曲剧本《雷峰塔传奇》的部分--- |% w& t( ]* B7 e1 p. {. W3 c8 y
“情纵痴,也有完,不如清修把皮毛换”(二十六集白唱) 0 w, { i, l8 f1 f" |
--第二出<付钵>(天下乐):何不悟真空,及早换皮毛。
) R+ x" v( g* u- C “百年胶漆初心在,此生终不负卿卿”(二十一集许唱) ! f/ C) T2 n' z! Y9 \. ~
--第十八出<疗惊>下场集唐诗:药杵声中捣残梦(李洞)此生终不负卿卿(油蔚)百年胶漆初心在(白居易)夜半人扶强起行(无名氏)
' p7 O4 ^# U6 l* n “叹孽种,终朝迷惑将人弄”(二十七集法海) ( Y+ M: ]3 R, r/ B; M4 c
--二十三出<化香>(古轮台)叹孽种,心怀毒害有谁同,终朝迷惑将人弄。
5 f/ d% B' R0 A* { “春蚕空吐情丝自缠绕”(二十七集法海)
0 t5 K" H2 b: C8 H9 F; ~( F8 ` --二十五出<水斗>(南滴滴金)(外)劝伊不必心焦躁,似春蚕空吐情丝自缠绕。 2 R1 s. ~, c C( y/ k- t
“万法从心起,空论树下禅”(二十七集许仙) ( N4 a7 F* ?* [$ @6 V
--二十八出<重谒>(集唐)皈依受真性,成就那罗延。万法从心起,空论树下禅
7 `+ }8 H. E8 S# H+ `9 R4 A# g( Y8 E “尘世昏昏谁猛省”(二十七集法海)
8 ?# G4 u; m1 W& t; H: w --二十八出<重谒>(滴滴金)(外)叹姻缘好恶皆天定,尘世昏昏谁猛省 6 B! A' C) q& X6 J3 s7 J
“姐姐玉碎珠沉,觉后真堪痛,恩债两成空”(三十六集小青) 9 @7 B8 w3 Q0 H
--三十一出<塔叙>(中吕慢词.柳梢青)(旦)(塔内唱)前情如梦,觉后真堪痛,恩债两成空
H/ H: x0 x1 a8 S: E “听青儿塔外悲声唤,一番叙旧添悲恸”(三十六集白唱)
6 p( t& T( D) J, P8 |5 M --三十一出<塔叙>(尾声)一番叙旧添悲恸,隔断仙凡瞬息中
. _7 g+ _4 V, A+ U “相逢咫尺间,霎时天样远”(四十集) , [, h# i4 n% Z+ |* B7 W; U
--三十二出<祭塔>(前腔)哪知又咫尺间,霎时天样远
) @" W: x$ Z" r1 ]4 h( A “奈何百结愁肠,付与夕阳笑杜鹃”(四十集) ) r* w% B. p7 V& ]# Y/ E/ S* A
--三十二出<祭塔>(尾声)奈何百结愁肠转,都付与夕阳烟芜哭杜鹃 7 `- P( \# V$ U
“痴心未悟拈花笑”(三十一集) 2 E9 a: J' j& y. F2 C* g
--第二出<付钵>(点绛唇)极乐逍遥,早悟拈花笑。
$ _5 E; |2 _6 v “拈花笑”典故出自“五灯会元”卷一“迦叶佛”,意为“心心相印”。
3 h" [3 q* Q5 D X4 u4 x- v0 [' Z7 [$ [ 历代诗词文学典故:
% ~0 g! B% t( K0 H “渡我素贞出凡尘”(第一集白唱)
1 S3 P7 d6 f& m ^) D" C --出自《佛学经典》
* R: U) e+ U* F' B# Y3 Y “硫磺硫磺原是火中精”(第一集许唱)2 e* W0 p. I3 d: W
--《中医理论》
/ g! _& T$ Y' q3 r “慎终追远来祭祀”(第二集旁唱) " X! z; `$ |% l: | g& [
--《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7 ~* n) M7 n A/ }% j! B5 V
“红烛替我流清泪”(第二集白唱)
8 k, c1 h3 j( [: T/ o$ b) ]0 y# c/ S9 o --杜牧《赠别二首》: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Z! i, z5 E4 D$ ? “三生石上有盟证”(第三集许唱)
# Z* N c5 X [3 i9 _ j --“三生石”典故出自唐朝袁郊《甘泽谣.圆观》: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识,此身虽异性长存。
@) p$ S. T, P; O% ]" e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集) --陆游《游山西村》
. y& Q9 Q7 v1 E4 P “花间独步人徘徊”(第四集白唱)
9 y; \' a6 }5 R) R# ^) F2 J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k8 V9 o/ r7 u+ m( u/ z “不欺暗室黄花女”(第四集白唱)
0 E7 _6 b% \; x5 s4 n: o) p* k: M --见《魏碑亭》 0 N3 P1 v7 @# y8 h" r
“季布你一诺重千金”(第四集白唱) 5 R" z& ?0 ^5 j0 Y- t; p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 q$ t4 I9 [: P" p; k
“妙手回春把名扬”(第五集白唱)
g9 {5 }1 j; U! `9 b --《成语故事》妙手回春% W$ q6 ~) l1 @7 l% e
“上穷碧落下黄泉”(第七集许唱) |, @5 J, R4 e4 R8 `+ q+ k: Y0 c
--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G- [2 m6 \2 U. {9 ] “九重天上好时辰,仙乐飘飘处处闻”(第七集旁唱)
; I5 ?, r) ^- A* n --白居易《长恨歌》: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 R: E0 N# [. d$ R “广寒宫高处不胜寒”(十一集许唱)
2 o* Q1 x# |" G6 u3 E; a9 n1 G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 N- n9 G: k$ D& \; @5 p& _0 h
“广寒宫”典故出自“淮南子.览冥” 9 Q' C. k! h2 ?9 m. b& b5 y
“只羡鸳鸯不羡仙”(十七集青唱) * G; n( T4 [5 l
--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7 `; D9 |5 m3 K6 q
“月有阴晴圆缺时,人在旦夕祸福间”(二十一集白唱) & c3 Y, Z9 ?2 \: g& f% V' D. T. i) E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a. K( w4 y/ D, ` H7 J
“玉人何处访踪迹”(二十二集张玉堂唱)
q4 P9 r- f5 y) q! Z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9 x4 V( B1 N2 p# c/ _4 {5 b9 L “情侣恩爱巫山会”(二十二集)
# i- L* r m, M --见宋玉《高唐赋》
1 w% V6 ]% y# P, a w" z W4 O0 l “佳丽三千后宫凉”(二十四集白唱) ! N, O4 ^0 j/ V( T9 t
--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1 K+ D$ \0 g( ?! E+ D
“好花堪折何须折”(二十四集白唱)
]5 ?5 I* b" f: y$ h. u --唐朝杜秋娘《金缕衣》: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T( C( n, j4 Y& I( [
“天地万物分阴阳”(二十四集白唱)
# x3 C, _, Q) } --《古诗》屈原《天问》& R4 M4 n1 F1 u! Y6 _/ P
“春秋四季上下翻”(三十一集旁唱)# X* `$ s' p4 B) G! b2 k
--“春秋”本意是指一年四季的更替变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曾经编写过一本书,也作《春秋》3 z. n$ R% }) d9 r- S# L% \
“烟江水色淡溟蒙,千尺浮图兀倚空。湖山画舫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 M3 Q0 C3 [7 ^3 |5 o) U
--元代尹廷高《雷峰夕照》诗
% \% Y. K# m5 W/ i+ S, l “若非月老牵红线,恩爱短来寂寞长”(二十四集白唱)
: d1 Z0 d+ j% I" g% {6 U --《三言》: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 G6 |; k9 y( j1 W “月老”典出自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 & B* D8 R; C" b& }# J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引晓穿珠户”(二十五集白娘子) " v, M2 h+ S- c3 V: m: y
--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珠户
& V( R" w ?* \, t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三十集旁唱) 0 W! M8 a3 }9 Y9 q
--晏几道《点降唇》: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3 P: P% ~4 k5 p9 q2 W' F 白素贞: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一切佛 # a4 z3 k. h* m5 P6 @7 b
--出自《佛说无量寿经的偈语》
$ N3 r9 _& f+ c/ @7 | 许 仙: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 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5 N8 X) D7 n5 v% f, m* G# N
--出自《净土宗净土十要•净土净土或问序》
; W4 W' D! M R: u+ h+ e; L' Z 白素贞: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9 W; {' v# p2 K/ ~
--出自《普贤十大行愿》
k: n1 U C% S1 R% b: F% b 许 仙: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 W6 C; Q: W e3 y8 t( N' C1 M
--出自《白衣观音大士灵感神咒》 ) U X$ h& X* W9 n# r* i
三、传统中医与民风民俗 : S7 r1 V4 \! J. N# }
《白蛇传》作为民间传说,难免与医药、民俗、宗教紧密相连,《白娘子传奇》在剧情和人物上则恰当运用以上内容,突出了这一神话故事的“民间性” 。- u% D& j w" B* {
中医典故: - C' D6 E$ \5 m
岐黄 ( a( Q' h5 Y' s% B; G
岐黄相传黄帝和他的臣于岐伯都会治病,黄帝曾与岐伯论医而作《内经》,他们被认为是医家之祖,后来便以"岐黄"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8 q6 \: k8 p3 \% U& k5 M0 t 杏林
* j' I. s1 W3 M: ^' K4 m "杏林"—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 ! H7 R0 M$ S9 {* q- b+ @
董奉
' H' f: y5 I) L! Y/ `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据《三国志·士燮传》注引,交州刺史士燮得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刺吏口中并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消之,食顷,昏死的刺吏便神奇般地张开眼睛,手脚也能动弹,"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类似的记载详见于《神仙传》中,由此可见董奉医术的高明.
5 z( I8 S0 m. Y; [5 s 悬壶 * T! S" `# b2 [6 K# J' j( s% B! h! v
"悬壶"也是中医行医的专用名词,典出《后汉书》及《神仙传》,与道医壶公有关.《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云:"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曰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后长房欲求道,随从人山中……"这段颇为神奇的记述也见于《神仙传》卷九《壶公传》中,声称"壶公者,不知其姓名.今世所有《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于壶公……"壶公乃是东汉时一位卖药的老翁,有道术,善用符治病.因常悬一壶于市头卖药,"药不二价","治病皆愈",故后世称行医为"悬壶".这一典故流传甚广,至今人们日常语言中还有"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样的口语. % O3 S; N% }2 O( s
虾浆瓦霜(在镇江开药铺的时候,小青问药材铺一位大爷的问题) 4 L1 l! ~2 i- t# a
《梁祝》故事,原来说的是这个,给祝英台的.原文如下:一要东海龙王角,二要虾子头上浆,三要万年陈壁土,四要千年瓦上霜,五要阳雀蛋一对,六要蚂蝗肚内肠,七要仙山灵芝草,八要王母身上香,九要观音净瓶水,十要蟠桃酒一缸.倘若有了药十样,你小姐病体得安康.
$ v/ i0 s' X9 _9 p9 t 除以上列举之外剧中还涉及不少中药名词,鉴于比较常见,在此不再赘述。 n5 t$ X |, ]9 l8 W
民间神话人物及风俗习惯: ( A7 u/ p' p& {1 I
酆都五鬼:
6 j* C+ V. X; ?5 V+ `: w 东方鬼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西方鬼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北方鬼张衡、杨云,治罗酆山。南方鬼杜子仁,治罗浮山。中央鬼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