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368|回复: 5

《心经》再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6 14: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经》修证圆通法门——南怀瑾先生讲述
" L& J* P3 @; K0 X& p4 _6 i& |, H5 F& R+ T4 E% O5 k
《心经》修证圆通法门: U( H1 v+ X5 r0 G
/ |7 V! L$ B: s/ P" D; T7 q

! O! e3 {( K9 I1 E7 l0 b* n
( {* [2 i3 q) @- L" g7 `7 g3 {南怀瑾先生讲述
# c% E, C7 J. I4 `, N! q
- ~, A$ u0 X/ }& I1 m4 I
+ H) B1 m; K2 c& A" u; R1 O3 L1 _
' j/ H5 y* I) a- k. ~( c    西元一九八三年寒假期间.十方丛林书院学生摒息诸缘,入禅堂精进用功,南师怀公亲自督导,并授“心经修证圆通法门”,众等如饮醍醐。诸方闻讯,咸盼共餐法味,遂辑录以公同好。(十方记辑)' O4 t9 q' L; ~0 J( |8 Z& E9 J
5 i' L: z. W" M. ?2 p2 j8 e
$ E+ D! n; z1 F7 `9 g" w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jpg (187.47 KB)/ c) e! r, L- d; m; p. q$ ^

2 C. {% ~1 h6 V/ g$ s) @. W" \1 v! c# r' s

0 D6 l: O% j$ K5 Q1、从普贤行入三摩地/ `& v6 r9 f" }. n  O& H) I

3 Y: `! N! Q! |4 U9 c5 J0 \7 q  Y
( B" O. D1 ?; E; f- M. L  你们在禅堂里坐着用功,依照受日本佛教观念影响的本省话,叫坐禅,即普通所谓静坐。一堂静坐,就是修一堂法,到底修个什么法?——修禅定法。不然你木然不动坐着干什么?!但是,只顾坐着贪图舒服,执着清净,逃避现实,是不对的。
2 B/ [! }* S% C# x$ ~) ?/ b( A+ f, C% p$ ]3 ?7 l$ H# \2 b1 c8 L

/ l9 A; T3 ~9 b& P1 v4 S( `    所以,现在告诉大家一个法门,普贤行愿品的修法。修普贤法门第一要忏悔。每堂一上座,腿子收好,身心稍稍清净一下,然后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同时遍满时间空间,传法师尊亦遍满十方三世,每一佛菩萨三宝面前都有我在礼拜忏悔。把忏悔的观念情感统统归纳起来,一字一字自己思维清楚,不是嘴念,而是将生命整个投入心念中:3 n! `+ @3 E4 W$ K

: c; Z+ W$ E$ s: a+ p
; b& Q9 n8 o4 X9 B: n' D往昔所造诸恶业,
  {% k2 F% `7 O1 V- }9 [
' `( Y4 a6 R! R* X7 S( }7 M" \皆由无始贪嗔痴,8 i0 O: a- z8 u* N0 x% Q. `$ w

9 `+ K9 m/ [0 Z从身语意之所生,
& L- N) T" c+ v% N- v" Q
& W  O8 ^" V; i" J6 x4 Y' U一切我今皆忏悔。- a  a4 Y+ W1 C  f0 w

) p( Q% l7 O0 u
/ \1 t" Z0 E0 t! [! B& Z! s    不是念了算数,心念随念随想,自己有哪些习气杂念?都把它投入一念的诚敬而忏悔透彻,然后观想也不观想,只是一念虔诚,一念忏净,一个法门就到底了。
5 v# v- a2 c. @9 Z9 G# w3 i$ j# y8 U" V7 I1 O+ x5 m
  W  I% T8 w7 k' {8 q. v- V6 G" v% g% `
  第二要发愿。我为大家作好四句发愿文,每一上座都须如此,由忏悔而发愿,否则难以相应:“未生善法当令生,未尽恶业今使尽”。内心里尚未发生的善法善念,一切现在都让它生起,而无始以来身心的恶业、杂染及烦恼,同时一刀两断不复造作。但不可随便口念,心中应切实伺察,切实做到。2 H/ Z8 b! j8 ]: X8 a

0 R% J6 q8 n7 w' X9 H
. W, u0 K( }& [6 j) o! d  接着要观想:“十方三世佛加护,迅速发起菩提心。”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师尊三宝等等,遍满过去现在未来无尽法界,慈悲庇护加持于我,使我能迅速生起无上菩提道心。) O* B- }5 V2 F) X7 Q' P# W3 |3 X

. Z" D' G, q) w( D# [1 z- X+ @/ @! O( b8 P
未生善法当令生,
/ q/ L$ I+ [4 l6 n' s$ B
1 J4 Q1 ^. V- @+ Y% [) E1 g9 C未尽恶业今使尽;7 F1 B' b; J, v7 q. f7 U& o3 i
, F! {( @; U& U, v7 F: z: |
十方三世佛加护,
9 G' s1 E8 g& v; \+ y
$ r# |! E+ O+ W5 {" F% N. f迅速发起菩提心。
* W6 x0 _8 a0 Q7 b
/ k4 }8 R" a+ j, V/ @+ x
5 R4 L# M- p! z/ \. t3 j, }- J1 O2、《心经》为般若法门精髓6 C  v0 X$ H$ N1 x
6 T) \( E1 e# G1 u
6 H# J$ T3 N( e* g
  现在讲佛法的般若智慧,般若正见。你们都知道般若,也都会诵《心经》,今天就传一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修证圆通法门,但要以诚敬虔求的心情来听,是依法,不要依我。能不能有所心得,看你们的福德智慧。, B& B/ b: n% M0 u0 F& v
4 Q- S& T# I9 j% Q, B' {% U

, O; [+ h2 G7 J( P. u/ `1 R# B  随时在戒定慧中的人,没有不成就的,拿着记录簿,拿着笔也可入定。用时提起,不用就放下;如果这样用功修持多好呢!然而人们在放下不用的时候,“小人闲居为不善”,成了小人,妄想纷飞,那就不对了。
+ u5 R! h' [8 l% }; F7 ^% a- E9 U) y, c  P" h4 F; e
5 b3 `8 b( j3 `5 e5 [  `
  《心经》般若法门是大乘道六度最后成就的大法,所谓三世诸佛以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修般若无法成就。学佛不是迷信的信仰,那是普通宗教。学佛要你怀疑,要有问题,例如生死问题,自我问题等等。要你观察透澈,而以智慧成就,不是迷信成就,这得靠般若。所以般若法门是佛法的中心点,渐次演变为法相唯识,乃是般若的发挥。般若法门因龙树菩萨大加宏扬而光芒万丈,即如中国的禅宗,有时也被称为般若宗,另外更有一个别名——心宗,一切诸佛之心中心法。般若法门中大般若经有六百卷,都是告诉一切众生如何以智慧成就法身解脱的法门。而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一卷,便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精要,至于般若法门精髓的精髓,中心的中心,则是中译习诵的二百六十个字的《心经》,加上题目总共二百七十个字。
) g2 B7 p' j( [% ^9 Q$ A' y! p  ?
7 I' z- U  w& ^* \; N
; w# N% z7 X# T* j. H4 O; Y# f: ^  先念经题“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什么有这部经?是佛一大弟子舍利弗,问佛修持般若法门成就的方法,佛乃叫观自在菩萨答覆这问题。舍利弗问,观自在答,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流传后世。过去我讲过很多次,现在再来教大家做般若观法、就是前面所提迅速发起菩提心。
! v4 `; y5 T9 b: e2 w3 Y, C+ m+ [3 g0 L) Z* e  ?

: Y( @2 x! @+ [4 Y, r( o! ^  首先要了解原经文字。“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第一段,注意最后一句“度一切苦厄”。我们如果拿佛学的教理来研究,佛的一切说法,有两条路线,其一始终以小乘四谛法“苦集灭道”为基础,世间一切皆苦。烦恼也是苦,生死一大苦,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等无不是苦。如何了苦?如何了脱?若不能了,怎么才得了?除非得道,灭了所有妄想烦恼,灭了所有业力作用,方能解脱一切苦,离苦得乐。但是。一切凡夫众生以苦为乐,积集一切苦,拼命去追逐痛苦之事,当成现实之乐,所以佛说众生颠倒。如何了苦?
, G7 C4 R8 E0 Y9 u: P" F
) v" c& H- z4 l) ]0 j
  p- U$ a# r3 C" H& S! W3、首重观想
+ y$ P: n8 ^% Y0 l7 S8 Y- g: U6 g$ {- ]- s  I
% ^! N" X4 k7 g' i! H
  般若经即以“苦集灭道”为基础。因此,第一要知如何了苦?观自在菩萨告诉舍利弗要“行”,就是修行,同我们大家一样打坐,也就是修行的一个法门,行住坐卧随时照管自己,才是修行。我们知道菩萨的名号代表他的修法,等于世间人取名字,有特别的意义。观自在的意义着重在“观”,随时随地,观照起心动念,照管每个思想的起没,但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去觉察它,这就是行的方法。6 c6 S. v+ V5 V3 w/ W

5 o8 c) V  U( `5 _6 O
8 h2 d( j1 @5 e" }& [1 [- q0 i  你们只晓得打坐,内心没去观察自己的心念,没有观心,等于呆坐,光坐在那里昏昏沉沈,懵懵懂懂,与睡眠何异?!不对的,这样不是修道,必须观察自己起心动念。坐在那里身体不管了,四肢不动,六根不用,正是休息,这肉体既已休息,已经很舒服,便不要再管它了。2 Z, ]0 y' g! P
7 p# b4 M8 }0 x- f

% n% O! z* C9 R  e  这时内心要起观,——观,观自在菩萨,观自己一个人在起心动念,念念明了,譬如我现在在讲话,大家在听讲,每一句活,每一个字,讲的,听的,自己观察得清清楚楚;对了没有?错了没有?该讲不该讲?善的恶的,是的非的,一一觉察无失,这是初步。观自心在哪里?有人烦恼起来的时候,作不了主,观也观不了,被烦恼障碍,无明一起,睡意一来,随境逐流,再也不知回光返照。( }4 X* K' z; G- L* B, f

# r9 T: f0 h9 [! I
& z2 z$ r. B* g9 f$ c0 E  密宗要人修观想,其实,观是观,想是想。初步的观即是想,这不是很简单吗!观想,就是你须想像得出来。你念头里想,譬如画家要画一座山、一湖水,心一想念,便呈现出来,一山一水,如在目前。密宗修观想也要将对众主题想出来。观和想相连,这是入门方法。可是,你们现在学这法门,老实讲应在那里观呢?先要在心头起观,肉体有形之心,两个乳房中间,心窝子上下。观心,先须轻轻的在心头部位作观,当然,思想不是由心脏而生,但是,你正好观察心头这一部分,此是正修行之路,别脑子空想妄想,也不要看光什么了。初学者用此观法,有时觉得心窝子这里痛啊痛的,那是由于胃上食道管不干净的缘故,除非心脏原有疾病的,另须研究其他方便。
' {+ l8 j* x1 _3 @2 G
* g- s3 v3 s. X. a& I% y* }( f$ a
! s0 ~# o: ?1 G9 O) b6 g! L  怎样才是观自在菩萨修行菩萨道的观法呢?换言之,怎样才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的观行呢?你是这样从起心动念,慢慢起修,慢慢观想,走路也好,做事也好,随时不离心中自我观照,等智慧功力深入以后,自己自性实相般若的智慧爆发了,就不是先前追求心念起动时的观想智慧了。我们观想的观是妄心观妄心,妄想观妄想,虽然能观的作用是理性的,但仍是妄想。审察自己心念,观到功力深了,因缘成就时,自然呈现智慧德相。但观自在菩萨虽然告诉我们行深般若波罗密多,却也不是一观就会,火候到了,起心动念,时时明白,个个清楚,来的时候不欢迎,念头就跑掉了;去的时候不追求,不理它何处消失,如果观行渐深,观到妄心杂念,既不来也不去,正好,一段空灵,得“初住“休息之境。: ?1 @$ }/ C6 f

/ B( b! }! u! E
3 w9 g, b" a5 y* G; r4、照见五蕴皆空0 a6 Z  Y6 J* E

8 i8 D* S' J0 O' ^8 ^* v: J. h( o) j
* r: \3 @3 D& ^  念念都舍,舍掉,但舍不是压制的妄造空境,只是随起随消。如此直修下去,最后真智实相般若必然现前。此时一点都不吃力,不必观了,到达另一境界“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身也空,心也空,精神世界、物理世界一切都空,身心也无,感觉也无。空了,没有了,并非死亡;空了,自己找自己的身心觉受都找不到,没有腰酸腿麻等现象,意识心中如果还有个感觉,那是受阴,也要空掉;妄想有没有?没有了!想阴也空。7 L3 ^8 `# b- }3 {' E
; V3 B5 s5 L) w1 p; F* Z/ E. U! D, n
7 J2 j* x' ~7 R8 ]
  “照见五蕴皆空”,五蕴一了,什么都了!无苦亦无乐,既无欢喜也无悲,实相般若自然呈现,见自性空性,不完了吗!虽然如此,观还是初步的修法。例如密宗的所谓观想,或天台宗的所谓止观的观境,这观字是用第六意识的思想妄心,也是分别的妄想妄心,都是由寻、伺,审察的心态入手。但观的作用很重要,般若修法即从观心开始修观自在。" }, ~7 h$ r7 K

6 b6 m6 R$ [5 B8 c
/ n  c$ U6 u* i1 [  假如你求个神通、求个清净、求个境界、求个气脉通,都是意识妄念的欲求;你把这些观念弄清楚,念念舍,舍即布施,念头来就丢开,随便它是什么念头,包括佛法的心思都丢开。能念念布施,自然持戒,起心动念,对与不对,善与恶,都抛掉,当然是戒了。能念念布施,自然忍辱,忍即切断念头,合乎法忍。能念念布施,自然精进;念念来则舍之,去也不追,自然是禅定。这六度都在观心境界中,等到自性般若显露,便照见身心内外一切皆空,都空无所有了。
- s: I+ @) Q2 H( y, r* i( S
$ b7 T! O6 s6 N2 e; i) P, d
/ Z' n8 ^/ r5 ~5、小乘佛法如何禅修+ a3 H+ k' q$ Q
/ d9 [+ n, A7 ~' s; f5 f
- w$ o0 k( M% I: Q) T" q" I
  小乘佛法的修持,对行者的心理状况有个名称叫“有觉有观”。念佛也好,观想也好,显教也好,密宗也好,都是有觉有观,有知觉,有感觉在观想,心清净与不清净,身体舒不舒服感觉得到,这便是有觉有观起修的境界。那么修到了无觉,肉体感受没有了,还有观,是比较进一步的修行人,但观的心念仍在。真做到了无觉无观,感觉不存,更不必起观,自然清净,如此小乘的禅定修法才算有基础。然而你要知道,这个清净,它是心意识所显现的清明境界,不过已经不错了。如果由此继续定慧等持修下去,既使不了菩提,也可证果。所以旧译修观方法“有觉有观”。玄奘法师弃而不用,新译“有寻有伺”。
. a: V5 w* {* i* |' p
5 Z# {9 ?/ A" e) _+ I
/ f3 I  T; e' ]! \- B  “寻”的心理现况,一个念头去接另一个念头,一个思想去接另一个思想,就是寻的现象。“伺”,妄想念头好像停止一样,似乎不大用力,很静,但其实还是念。古人译为“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谈心理修持的状态,提出三个程式,玄装法师将之异译“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这些心意识的心念变化过程形态,自己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如此这般修持所众生的功德和妄想的关系究竟如何,瑜伽师地论以这三地概括得层次分明,这里暂且不提。6 y' \5 R7 Q1 _) q* A

4 m7 _5 `9 R0 l5 R
$ Z: F. S/ W7 _+ @  y6、般若就是无上咒( A3 o! |3 ~; y! p$ @

" D$ N9 r" e/ K2 }1 ?: x4 f( ?, |' F9 ^2 L6 I
  那么观自在菩萨的“观”,就是般若修法,难道另外别有个法吗?!假使真有一个咒语,要念咒子才对,你图的是什么?心经末后不就有个咒吗?“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观自在菩萨说:你们不要乱念咒子啦,般若就是无上咒,没有其他咒语超过它了,“能除一切苦”,只有这个咒子,使人能解决一切问题,“真实不虚”,不是盖的。“即说咒曰”,我现在说给你们听,“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便是大咒。因此关键不是咒不咒的问题,你以为念个咒子才叫修行啊,般若法门正是最好的咒,“观”自在就是咒,观自在就是陀罗尼,总持法门。
; j& x) M, A1 R" }# a
3 j* d9 S( @5 F/ \5 x8 ^1 y
; i7 e. s; v9 m/ `7 A/ _  开始一切都在观境中修——观与舍,这么样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到了最后已不是观,观还用心,而是无觉无观了。身心真空,不须念念再舍,而是自然静,当下就“照”见五蕴皆空。我常比方,观,这一法门,好像打一盏灯笼,或拿支手电筒找东西,光有限度有范围,找,找,慢慢找;照则不是,整个大电厂开了,如太阳照耀万物,一刹那普照大地,叫佛光普照。你人为的观想,毕竟有限,非普遍。等观到纯熟,一转彻底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什么?身体的感觉没有了,无感觉,全盘空掉,那时全不考虑腿痛不痛,麻不麻,什么都没有,可是清楚的很,那是菩提觉性,如有所悟,“五蕴皆空”,你看般若修法那么简单,可是做到了吗?做不到。你们要是这样修起来多好,非成就不可。
, D4 ~# z/ T! D' Z* A" y
0 G- u$ L7 y9 d" }, ?* X3 b7 L% g/ P8 c; U& s! g
& a5 m' P/ {/ W4 j8 K
6 i- C+ I# i% Q$ {6 j2 X. D, ]
& R6 ^; ?+ q- V% R
2 n+ Z. I# X) |1 J, j

8 Q, Z1 U+ m) |+ ]( d0 F) `. ?* c! v7 D5 g* a' W$ |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14: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7、色与空的问题
& v  R7 j8 o# L( R' X( A( \) H! W6 ^0 Y" B0 A8 v  C

7 D4 f, K! o' `2 B9 X0 P2 m% d; v% B6 w  因为有人做不到,所以观自在菩萨又为舍利弗说明色与空的道理。佛在楞严经所教的修法是渐次空五蕴。第一色阴,(地水火风)这个身体如何空掉?你们打坐尽管坐在这里,很舒服,还是有身体感觉,色阴空不了;为什么?因为有地水火风缘聚的关系。地就是肌肉和筋骨,水——身上的血液唾液等,火——生命本能的势力,风则是气脉,气脉怎么会没有?身体自然有气流走动,没有气就死亡了。密宗修气脉,是把四大先修好了,容易将它空掉,了了色法,而谁在修气脉呢?这就不属于气脉问题了,气脉没修好,我们这个肉体四大业气笼罩之下,别说念头空不了,感觉都空不了。色法不空,受阴难除,一天到晚在这里,不是头痛,就是腿麻,饭少吃,饿了!多吃了,肚子发胀!心情不好,无不都在感觉之中。甚至你看我不起,我生气;我看你不顺眼,你讨厌,完全沉醉在受阴里,妄想空不了。行阴是生命的本能活动,你更空不了,随生死流转,要病的时候,无法不病;要死的时候,就活不下去,心意识都控制不了。! y. Z' `; W7 @$ h

. U+ ~$ e% `& u& H
  J: \/ u$ Z) w+ A+ l  于是佛菩萨善知识们替我们想很多的办法。从色身上了的,修气脉。从心地上了的,修止观。从信仰上了的,念佛念法念僧。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般若的差别智,都是根本般若演发出来的差别智慧与方法。在色法上,你说没有气脉的作用吗?没有肉体中各种身心变化吗?肉体明明摆在这里,怎么了?有时你自以为精通佛法,晓得自己不要生气,可是今天肝火旺了,脾气来了,控制都控制不了,一发不可收拾,皆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主使了你,你无法做它们的主宰,它用你,你不能用它。
) l" x, R2 \* v3 _7 A, a2 K2 x& l9 k/ \. f+ R  l
) ~  [. }! B+ B. F, ^9 R
  因此,心经第二段菩萨慈悲告诉舍利弗,也是一种感叹:“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菩萨先讲修法原理,五蕴里头第一重色蕴。舍利子,你当如此观,如此了,不走修气脉的路线,但可了气脉。所谓气脉肉体是业气,业气存在,这股力量行到肺部,肺部就起作用,有所变化或生病。那么假使你不用其他方法,天天做教理观念,也可以,白骨观就是了色法的根本方法,将身体观成白骨。白骨观、不净观属有为法,因为众生做不到色即是空,只好先修白骨观、不净观,等修到白骨流光,光也空了,便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白骨观你既不能观起来,不能不修啊!佛初步传法给弟子们,大多都是要人修不净观和白骨观。而根据佛经统计,佛在世时的弟子,由白骨观证果的太多太多了,这是以有为法了色法的最佳法门。
  g1 n% |2 J+ k$ _, F, y) \! y$ j: b. l6 v4 {* B0 D

! ^$ Q. g0 _/ C" u  此外还有很多别的途径,如密宗的修气脉,修明点,修拙火。拙火修成功了如何呢?拙火不是一团火,若成一团火,是火观成就,终究还得归空,与其他法门殊途同归。修气脉并非气脉修成便了事,虽然气脉为修道途程中的必经之路,但并非究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14: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8、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4 ~2 }1 t- N5 |  r7 }9 ~- Q# w: v

4 u' X: O, n6 r) D' X+ i4 P) A& M2 g9 S; P
  那么不用上述修法,直接走般若路线,如何空色法?——观。内观,观色法,色就是空,有智慧一观就入,便把色法身体空了。慧力不够,修有为法不净观、白骨观等等,照样空。到了空,就是究竟了吗?你气脉化掉空了就是吗?不究竟啊!舍利子,“空不异色”,空了以后,空也不留,有个空的境界,清净的状态,也是色法的变相,与色法没有两样。所以第一步告诉你小乘声闻的“色不异空”,证到了空呢?空还要空掉,“空不异色”,空依然是有相清净,心意识所变现,仍是执着。: b0 i3 c, f% \

1 c: c- ?+ Q8 f* U/ Q0 q) [2 G# r1 n1 X" Q* Q. v- ]! P6 x! w+ [) y$ B
  那么你说到了第二步“空不异色”,连空也空了,那还不是吗?还未彻底清净,只到一半,不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色法本身就是空,用不着你去空掉它,它的本性念念迁流,时时不住,本来不住,你去空掉干嘛?这是大乘境界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由于本来空,才有色,有肉体,有物质世界的起用,你别去追求另一个空,认为是道,是究竟;如果这样,还不是的,因为空仍是有。一切万有诸法,一切宇宙现象,都因空而有,无真空便无万有的缘起。譬如房间不空则不能用,因为空才有多种用途。万法从空生,从空灭,空生空灭,并非没有,它有生有灭,来去自在,生灭自由。所以如来者,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自性本空,故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有二法丝毫没有两样,何必造作去空色法,多费心机。但又何不可造作诸法,生起一切妙用呢!到此才为大乘的成就境界。; L& {4 t, M( ^- X

2 G" \% ]8 J' n: a  L! ^  g" d# @  k& d3 k" u. X
  经文一开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已经传法完毕。明知你空不了,因此说,舍利子啊!五蕴皆空,谈何容易,第一色法便够难办了;别说色法,身见能够空得了吗?我们打坐在这里,腿子到这个时候非麻不可,就是色法气脉不通,身见不能空的关系,若无气脉,坐一万年也没问题,大家口口声声五蕴皆空,你到了吗?到了便成就、成佛,不需修了,到达无学之地。2 l- s: r+ V9 C& U' Q; s  Y

+ g; f0 p( s; `2 x6 U" V/ E) E% B
( t$ y; m5 I! `/ I+ F5 I  所以说,舍利子啊!不容易呢!需要了色法,“色不异空”,懂吗?懂了,嘿!不要抓住一个空,“空不异色”,空和色并无不同。那么,假如对色与空,两头都不执着,对不对呢?还不对,还没真用心。“色即是空”,色法当下便是空的,不必多此一举去空,不要执空,“空即是色”。% O: ~: T4 E' E! X; b

9 j# v7 l- `. q4 `+ }; W5 _7 \
9、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w8 k* i$ _8 L! H+ a% ]* O+ T
2 q. B2 w  i; t5 i8 A

( Z# Z5 u9 D+ {5 o  如此,“受”——感觉的状况。“想”——思想。“行”——生命的动能。“识”——现识。“亦复如是”,都同上述色法四句话一样。禅宗要人“离四句,绝百非”。四句就是:“空”、“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大家应从此细加体会。本经的中文翻译太高明了,不把色蕴后面四句,一句一句重复啰嗦的再译。若是用科学逻辑的方法,要将受、想、行、识和色法一样,一句一句写出来,可是本经不循此途,而以文学手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一笔便交代圆满。然而不啰嗦也不可以啊!般若法门,是最高智慧的成就法门,一般凡夫,怎么能懂?
: w- q. @# Y3 U( N, M0 O& e: Q) r. f7 B8 ^- r- b8 i

2 X1 V/ ~3 T* O' M2 w$ I  色法刚才已讲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交代完了,再来一谈感觉状态。舍利子啊!“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你们现在自己观照看看,腿都坐得差不多了,有些人本来满定的,现在是定的反面,难受到不得不摇动。坐久了不舒服,甚之,烦躁不安,这是受阴在作怪。 “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能吗?如果现在有人拿把手枪,你动一动就打死你,这一怕,就忘了这双腿,只注意到手枪,管不了身体酸痛胀麻,好像是空掉了似的,这是心的变相作用,注意力的转移,受阴变相为骇怕,不是真能空了此感受。因此要观,观心为要。. o( V% A: k2 L
5 {$ s$ |# }% B& e" Z
9 Z. M; Y) k9 \. f* s. B3 o
  但你观心的感觉即是念头,你别以为只有思想的作用才叫念头!人坐在那里,百千种滋味在心头翻滚,就是受阴没空,受阴不空之故。譬如坐着气脉使身体自由摇动,一摇已是动念了;因为你念头跟着身上气脉,与受阴配合。如果受阴不与之配合,便不致于随他起而动摇了。有些人搞不清楚,硬说只是气脉在动在摇,自己实在没有帮忙它,也没管它,它自然在动,没办法。甚至认为是神奇,是道的妙用。这真叫人啼笑皆非,不可说,不可说。因为不懂现识的道理,那是第八阿赖耶识整个念头的异熟等流在作怪啦!8 K- n9 K4 z! v6 a4 }' d
* m; q, ^7 g  E- _# [0 }
5 D+ S1 r2 y. l/ r
10、教你一个咒子3 X1 _" Q, }8 Y# h# N$ B0 S" Z/ W
+ `6 s; Q  b/ n

& \& ]7 [3 t& |5 {  身体在摇,不是没有念头,所谓自己感觉没有念头,只是好像没有第六意识的分别妄想。其实摇动本身,正是大念头,须将这感受空了才对。这个不空,没有用的。听到没有?快把受阴抛得一干二净,“受即是空”。抛不开,你念这个咒子“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昨天有位同学在摇,我告诉他,教你一个咒子,一念就不摇了,“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好宝宝!不要摇呀,不要摇。”(众哈哈大笑!)什么道理?念头控制念头,有何难处,有何稀奇。摇动本身,脚痛腿麻,都是念。你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明知是这一念在作怪,但此念就难自空,麻还是麻,痛还是痛,因此你别吹牛了,生死到来,病了!老化了!痛苦啊!更难空舍。明知生死是空,但依然生生世世,不脱轮回,随生死所转。
1 u% ]) e7 V+ F( q3 n# b& _; z
% R7 W4 k. H: s
+ G6 Y8 X# D8 A  `' k8 D) ?0 |  那么受阴那里来的?气脉来的。所以有的修法需先把气脉打通。这是有为法,对的,也是一大方便。气脉真通了后,肉身不受障碍,一上座,身见自然空,然后再了心,便容易些了,要晓得身与心各占一半,这一半给身体牵住,给四大控制住,很难了,非得把气脉四大色阴这业气先解决不可。所以,你看心经般若修法多高明。(讲到此,现场指示一人说:这是观心,就在心头这里观,但别低头。]
! u5 f6 v% c( c2 y
& u* z' o, ?7 d0 n
  J1 u2 g) B  n6 i/ u; j$ Z11、空里谈空 都是空话
' X# I  o" U9 l5 Z. C
# T1 t& k( M  Q3 s2 `' |: D! Q2 `8 X. ?" F
  接着,观自在菩萨提到“想”——思想,思想很难了。(问)你们听唯识课,第八阿赖耶识有没有五遍行?(答:有。)(问)五遍行里有没有想?(答:有。)想的作用多厉害,然而“想不异空”,你空得了吗?观自在菩萨说:“照见五蕴皆空,”你却在这里图个空的境界,对不对?(自答说:不对。)因为“空不异想”。空是你想出来的,你还得进一步同观自在菩萨一样照见“想即是空,空即是想”的大乘境界才对。想没关系,想来想去,它留不住,你现在想想看,乱七八糟,天南地北无所不想,想包子,想馒头,想点心,想过年,想回家回小庙子,担心老师骂,坐着不敢动,很痛苦,入一切苦厄,落在痛苦深渊。唉!你说这胡思乱想怎么办?嘿!你尽管想,想死了也没关系,你要留它也留不住的,“想不异空”,何必想去求空,自性本空,了不可得嘛,如果你到了空境,那么“空不异想”,空仍是妄想所变。所以大乘菩萨不是把妄想空了才证道,大乘菩萨以般若观照,“想即是空”。舍利子啊!那想阴本来自身空空,不要你去特别抓住一个空,抓住一个空,“空即是想”,那么,空也就是妄想。/ N* P. L! E+ r# M" t
) c, u3 ^4 `- p

6 ^! m& r: f9 E1 m3 D8 K( @3 k  这样讲是在传法,不是在讲经哦!一点一滴自己要观透。前面所讲的,五阴去了三阴。更接下来,“舍利子啊!行不异空,空不异行。”我们身上血液回圈,生命中五阴的因缘际会,宇宙的运行,异熟等流的生命生生不息,都是行阴。譬如我们打坐闭眼息念,什么都不想,黑洞洞,空空的,你以为是静态,其实行阴正在转动,你不知而已。因为它是意识心不相应的行法。你打坐闭眼,刚上座不久开始清净,后来变乱了,然后又清净,无非行阴在流转,在流转的就是行阴。然而,“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舍利子!在这行中,当下就是空,别再寻寻觅觅去造成一个空,不然,空也就是行阴的现相了。要观好,那么你这一念的意识也如此。“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分别意识完全空,道理同上。
$ n% h8 A/ U3 L$ N1 |. k- Q% h6 _( A: G" d! M9 c  n
7 d7 T8 i0 ~1 v* c; g! b
12、五蕴一空 依性起修
2 h+ v' c7 `4 c. R' l6 T  ^
) d0 e9 p1 Q; n+ V* R* w$ Q4 D" w) @$ Y3 K
  经讲到这里,我们再念念看:“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你若真有大智慧,不管什么禅宗或般若心宗,只来一照。由观至照,当下办到。心中念头一空,五蕴一空,便到家了。不能的话,再来修修有为法,仍有八万四千法门,可资助解脱五蕴。. L/ ~0 W! c; T; H/ Y
8 G' ]2 E' f& x/ I! D1 e, g

6 E( m0 H4 o0 z" h+ U4 ~  假使五蕴解脱之后,观自在菩萨又再告诫舍利子说,舍利子啊!“是诸法空相”。真解脱了,一切法皆空,有为法、无为法皆空,一切现象皆空,般若空性现前,无比解脱,无上解脱。现在大家打坐都不观心,一个念头都观不下去。观清楚了,它本性空的嘛!念头是想,“想不异空”。有位同学一天到晚研究经教,讲的吹的,好像老母猪的肚子那么大,全在妄想中,做不到“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没办法。只这么一观照,不空了吗!即是诸法空相般若解脱。般若观照为的是解脱五阴烦恼,但在境界空之中,你须了解这时是照,不是观。这个空的自性,不生不灭,别怕五阴来去,想也好,不想也好,想而不想,想过不留,无住无著。所以说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切过去所造的业力、染污,从来未停流,一切清净心念也未停流。你想保持一个清净的心境,就错了,这是大妄想。因为它本来不垢不净,空嘛!那里有个清净呢!?清净已经不空。你说这白颜色最干净了,其实有个颜色叫白色,不已着了色吗?空,没有白不白,黑不黑,以此类推, “不增不减”。1 h- N4 q# G7 H  L1 `3 A! ~

9 P4 s5 D6 p5 B/ S
- }$ Y' f9 T% Y! @; v3 m( N13、无量法门誓愿学$ m- q; V1 a9 Y/ r5 T" A
. t/ f  h% z0 V$ u
, U2 B; h/ J& P
  你能做到一切法,一切思想,一切作用,一切感受,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便懂得诸法空相。但要观照透彻,后头还有很多东西,还有修法,你们参不透。不要以为一路到底了事。今天先讲到这里,下次,也许明天也许周四,不一定,依你们修持状况再谈。
/ ~5 F3 d; t" ]: D& [! r) u4 }  U/ O9 G/ V6 c
: A* @# W# e* _# \4 I# \2 E, ?
  刚才首先教大家怎么打坐修法,第一:上座忏悔。第二:发愿,第三:修习观心法门,依心经做般若正观。那么有人说,老师你又教白骨观,又教念佛,又教观世音菩萨法门,那么多,究竟学那一法?现在又多个般若正观,叫我们怎样修?那些都是助道品,都是加行法,到头来非得接上般若正观不可,所以“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因为“色不异空”。既然空不了,那你就修修白骨观,到达有为空的清净境界,你还没证果,就把这般若正观的法门暂时收拾起来,以后必要用到。再来念念佛,求加庇,利用念佛法门,“受即是空”,觉受的境界空不了,可用打通气脉等等的功夫方法,以便透彻自性空境。" ~5 f( k: x8 Q$ x; G

$ s* M0 c5 F$ E- j# o' w2 L! ]5 Q
  凡此种种皆是方便,佛在维摩经说,有尽、无尽法门,菩萨必需修学;有为,无为,究竟是一条路子。“有为须极到无为”,记住,“法门无量誓愿学”。下座,休息。
& f1 ]+ W+ n. O9 z5 @  M( o
+ U9 A! Q* n* _$ H$ w# ~" w& p# F0 I7 y# f/ X8 ?

: q) k+ X! g. k# r# ^; W* R5 p( C( j8 q  h# L7 g% g
3 K* o* j% L1 M! G) ]$ P

2 V. P8 w# ~4 V& x( H'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14: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14、观与照是同是别?
7 M0 v" B  h. d) H/ k3 }( V( w0 X. [& L

" U9 `3 P# C: x2 }* f2 U! p  我讲过“般若正观”是佛法正修行之路。现在要问大家,观自在菩萨的“观”,和照见五蕴皆空的“照”,这二者依你们的看法究竟有没有差别?! P2 s& ~6 B/ M& j

# ?  b) C8 D2 `9 c- g* p1 y* O' F8 _$ p! h. D! x/ ]0 w- A
  (陈同学答:没有差别。)
- @, J+ l5 Z7 d, O0 A
9 F9 N( |! t7 G. L1 m3 h* T
6 D( j% p) p5 k  (蒋同学答:观指主体,照指客观。也就是说,在做功夫时,自己要了解外在的东西,心不要给它抓走,须照住它。如果不如此的话,我们心中的偏计所执性及依他起性,便会在自我里造成许多错误的概念,障碍自己。)
1 {& ~- \6 ^- |8 |3 G2 d5 q0 P* ^1 ^
3 m- t, ?" Y% \( }5 n5 k: s3 w7 P6 Q: o
  (法师答:照可以说偏向于止和静方面,为根本慧,观则是一种抉择,属分别慧。二者是一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Z; t; q3 E' V* ]  e
) ^3 d2 S/ \! Q* u- j; S$ Z

' t4 d- d* v) u4 B3 s; V9 A  (林同学答:我对刚才三种说法不完全同意。观可能还只是在自性本体的功用上做功夫,到了照以后,已经能够洞见自性本体了。)  v, Q8 y0 M- ?3 y' q3 U

& G" G( h3 J9 S* B- v4 p  c. j7 J7 R+ h! Q4 s0 ^" _; ~
  (学僧答:我认为观比较属于意识妄想这方面,照则是属于智慧的抉择。)6 i  x; q, A  V+ V0 w: e- s1 p) l
, B0 u( P- B( K
8 s& p" R' X" \5 Z' V  D0 j- j& T
  (周同学答:观是般若的本体,照就是本体起用的境界。)' L0 Z% d5 ^( D$ q& \

+ V9 r0 j( J; ?2 R
; _! }2 H: J* V9 C# X- `  好,你们都讲得很好,很像一回事,但也都统统吃鸭蛋,得零分。大部分同学都还在谈理阶段,光说不练,如何把这法门切实用到心地上才是正题。
* |& v) j, F' W' E" L# y2 w. l6 P* R% N/ h, G  ?
  q- `$ F0 u+ _, A- Q! R* O) d6 B
  你们看,佛法由世尊,传到弟子迦叶、阿难,目键连等人手里,便有了各自不同的讲法。等于孔子的学说到了子夏、子游、子张、子贡一代,理念的表达和事物的偏重,就不一样了。各有成就,各有所得,然而究竟有偏颇,并不圆满。你们刚才所讲,彼此体会不同,大致还算不错,但是都没有正中问题的核心。) `- ]+ a6 ~0 v- O0 r! i' O
+ [6 q* x. v% h6 h1 Q$ F$ c4 F; w

! G9 {) V7 T9 _4 O2 t  现在我把心经切合修持用功的法门,顺便融合一点教理的分析,试着贡献大家,认识般若宗,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禅宗、心宗、达摩宗的眉目。其实,你们许多人尚未对这个法门真正深入,全心全意用功修持。你以为教理不是修法啊?!其实,真正的教理正是切身的修持法门,一定要有形有相的方式才叫修法吗?那是次等法。上等之法,理事圆融,法界无碍。理即事,事即理,理是教理学理,事是行持功夫。真通了教理,见地透彻,这见地就是功夫。3 q( q3 T$ y* }0 |9 W

2 f6 j# h8 O% f! j/ Y2 |3 Q2 a! e" x6 ]9 j/ h2 U( b  ^- b' y; ]
15、般若正修事理一定圆融5 @5 U9 B2 n9 y0 q6 H# m  C
5 M4 v, `5 a7 z& _1 L
9 g% C' c$ f4 j! o" L, t# l' U
  所以你看华严经有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功夫到了,理也到了;或者理到了,功夫也到了,事事无碍法界,根本没得理存在,全是事了。譬如我们日常行住坐卧.都是一件一件的事,每件事都有它在哲学上和科学上的道理。但是我们每个凡夫都自自然然晓得上厕所、穿衣服、吃饭、事事无碍,样样平常,根本不管那个理不理。因此,理的极致就是事,理事双亡,能所不立,才得证成佛。
; H' ]+ d- W  l4 L* r  g/ V$ W2 R' R) X$ Z9 O7 [
- q1 i( \& p1 T( C( q
  告诉你们,这样便是参禅啊!今天一问大家,依然没得办法。以前都讲过的,现在仍茫然不知重点所在,这很严重,很糟糕。0 i' @+ I" E- f1 v! Q' l

) J1 f( |' B: u. f* a! d1 ~; n* e3 @  v
  大家要好好走般若正观的修持路线,不只为了自己将来的成就,自己成就了也可以教他人,帮助他人。有同学在此地学了一小段时间,还没学成便离开。到了外面,念佛的团体请他去说法,推也推不掉,这才晓得还须更上一层楼,每日谨言慎行,战战兢兢,把修学日记寄给我看,每天做些什么事,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清楚。过不了多久又跑回来,想继续好好学。
* g# F7 R) A( x1 k  g$ S' {3 b( r$ X/ L/ Y4 W

' T( T7 E* v) P) k  到处需要人啊!以后你们都要轮流出去弘法,不行的话,这里也别再混下去了。这里并非养老院、托儿所,自立立他,自觉觉他,牺牲自我,普济众生,这才是大乘菩萨永不退失的行愿。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
# {5 Y4 a4 g* K0 @  G) z  C( t% K1 \2 o: M

. k- q. S8 k, [% S  要你们去弘法,究竟到那里去呢?这就要看你们如何去开创了。样样都要靠老师,不行的!难道死了以后,还要老师给你定个棺材;然后:“老师,你帮我装进棺材。”在棺材里还要说:“老师请你把我的头摆正一点。”这样行吗?!所以这一回寒假禅修,要求比以往严格,不是闹着玩的。希望大家善自护念,各有心得。
8 t3 M' B/ m% L2 k
* e/ X' S# L" o% K9 n1 g; U2 {; M! \& E% I, Q7 d# D3 c# }( O, n% A
  如何观?如何照?前面已说明过。现在再问一个问题,观与照应属于何种般若?(有同学迟疑地试答:“是不是实相般若?”)错了。你们这样回答等于在猜题,心存侥幸,要不得。依禅宗而言:“思而知,虑而得,此乃鬼家活计。”要想一下才知道,研究考虑一番后才晓得,都不是本份自性般若自然的流露,不算修道本色,而是猜疑伎俩。0 N/ h/ F0 p" p7 d3 n
; H* b4 b1 E2 n, |8 N

% H8 T% F: X; x1 }' |16、学佛从有寻有伺开始2 N- ~: m3 g4 C" w* M+ z

1 i. F6 O% Y( O# b* g7 \, z* y3 y/ f2 ^. l' e, n# ?% @. B
  般若的内义包括下面五种: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沤和般若),眷属般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观自在菩萨的“观”和照见五蕴皆空的“照”,二者都是境界中事,都是境界般若。我们修证的三个次第——“有觉有观”(有寻有伺)、“无觉有观”(无寻唯伺)、“无觉无观”(无寻无伺)
0 @. K$ J2 Y6 N0 Z- i' l# T5 b/ ]; n
2 |: q# n8 P- o# n/ _. i( Y$ O1 \
  ——可以体会到观与照的分际。观的境界就是寻,有如在找一个东西,比方一根针掉到地上,怎么办?屋内一片漆黑,只好藉着烛光或手电筒的亮光慢慢寻找,慢慢探索,这是“有寻”。“伺”则不寻找,找啊找,找也找不到,坐在那里等着吧,本来到处移动的小亮光停在一个地方,定住了,久而久之,光亮逐渐放大,这是伺的境界。最后,瞎猫撞到死老鼠似的,一下放大光明,彻天彻地,便到了照见五蕴皆空,无所障碍。
* L. V/ q  T& G# r0 j" }$ n9 x+ \( J; L* s: x0 }6 x7 D" E5 ]

" G+ N0 o5 s2 V2 i$ |  凡夫学佛,不管是学密宗或者显教,一开始都是有寻有伺。观想一下观不起来,即使观起来又跑掉了,自己很惭愧,又忏悔,又难过。然后再观想寻回来,这样七腾八折,后来勉强定住了,就是伺。可是刚刚以为自己行,很得意定住了它,哎呀,又跑掉了。只好再去找,如此反反覆覆,寻寻伺伺,最后终于到达了无寻无伺地,不思善,不思恶,便相当不错了。" D. F1 c: c" D" _4 ?2 v
( L) A" p; C0 z: N

% l2 ^$ P2 `0 A( h) e  心中随时起观,念头何处来?何处去?等到功夫较为纯熟,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中间一段空灵,有人就拼命看的很牢,对不对?这又沦为下品修法,你死心眼看着那一段干什么!看臭水沟啊?!嘿!你就忘了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的念头已经过去,未来的念头还没有来,中间的念头当下即空,你看住它执着一个空干嘛?这是不用智慧去参!因为那个空也是你心意识所造,当不得真。那么你不看它,怎么办呢?看与不看之间如何取舍?
+ z+ L# q4 {( B6 L9 e
9 U/ [) x6 g: [5 B+ c
2 U' P1 g0 ?; I( y/ p+ F% Z7 r" i) |  我如此一讲你们便傻了,稍稍深入一点,我就晓得你们吃不消。修行人真到了解脱处还有什么观心不观心的。解脱便解脱,毫不拖泥带水。但是刚开始时,一切都要从般若观心来。心经告诉我们: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般若是诸法之母,非修般若不可。" q" S0 t! k4 ?5 ?8 O: r0 S  \2 {

. R( x( u: E$ f
5 |! c- F+ o/ |2 s17、境风吹识浪 自有定盘心
$ X' g4 g# A3 R# T
  O% \4 t- i! N4 t  ^, l  p: O. x2 J0 B' M& Z& Z" I
  纯正的般若观心法门,观自我心意识的生生灭灭,本无所谓在何处起观的问题,婆婆妈妈,多此一举。心并不在内外中间。然而一般行者做此观法,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头部,引起高血压等病症,所以才又提供大家轻轻在心头作观的方便;又怕你们不懂心头部分,特别说明在心窝子这里,两个乳头中间,肋骨衔接凹下之处。就在这里自然起观。# d  i  [4 a4 X! J( M
0 {, `* r% I& c5 {
2 `$ M' A! `' B' T& Z3 x; w
  你看我多么有耐心。常常你们一大堆不是问题的问题,我都一字一字静静的洗耳恭听;每个礼拜那些糊里糊涂,莫名其妙的日记,我都坐着几个小时,规规矩矩、一句一句仔细看完。这就是忍辱波罗密,其实忍都不必忍,忍性自空。& A- w; v, @! ?6 l! B$ U; ]; l

8 o. Q; D" q) M2 d  j9 p5 M" s- N
5 P- M$ `- N2 O# R+ ^$ I+ h  观与照有层次上的不同。大家注意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怎样修行呢?行住坐卧,起心动念,随时在观照中。若说观照到得心应手,那么你那个能观照的是什么东西?观心到了某一程度,自然因个人业力不同而现出各种境界。有人到时就看到圆光,有什么事问他,只要在圆光中一看,就知道了,一执着便上了邪路,错了。境界倒是真的,所看的山水人物也是真的,并不一定是这一生的事。那么这是不是妄念?——是妄念,是六尘缘影,甚之,是第八阿赖耶种子识的变现影像。4 Y, J2 Q- ?$ p* ^  [, h
& _' [& @$ o5 g4 b  q- Q1 L) ~; {

$ C6 I+ j. m$ N  所以要观这个念,这个念不动,你怎么看见?!念不动,怎么会起境界?!头动,气也动,气不动,境界还出不来呢,对不对?!一切境界皆是念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感觉也好,思想也好,气脉也好,都是相。你把这道理弄清楚了,才容易上路,才不会出差错。大家要观照清楚,陇侗不得,然后看到境界,呸!!!去你的,正一正,动一动,连个鬼影部没有,还有什么境界不境界。这是个法门喔,密宗有一个大手印法门,大力吐一个“呸”字,顿除一切妄想杂念,使心境立刻变得海阔天空。/ J7 X$ V" e" b. r
: F% p3 C" E* b; @6 {4 p/ i
* M5 ^$ Z9 x4 n3 m5 [
  当年我的老师袁先生,告诉我他以前参禅、参话头的经验:一心一意,昼夜不懈,参到吐血也不管,男子汉大丈夫,死了就死了,决不退悔,有一天,早晨起来叠棉被,把被子这么一抖,又是一个太阳出来;再抖两下,一个一个太阳,接二连三滚出来。嘿!他说原来什么学剑仙、学看光、修行得神通的,都是这样。去他的!你来骗我干什么!被子也不叠了,吐它一口口水,打坐去了。真是大修行人,再怎么“境风吹识浪”,绝不被境界所转。, Y, |3 i9 v" p4 s9 Z, Y' d/ C/ x& s
3 b" r- _& _9 b; g

4 ]5 A2 f0 Y5 N2 f7 L, P  然而到达“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究竟了没有?——不究竟。况且你们还没有照见五蕴皆空。只好慢慢观,随时念念回光反照,如此行深了,自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们念朝暮课诵楞严咒的偈子,有“将此身心奉尘利,是则名为报佛恩”两句话,这也是行;行深了,自然照见五蕴皆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14: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18、轻轻从心头起观0 L1 f' v! I2 S, J6 q

- k$ t& H: \( L! x8 Q" T% N- J1 I/ x$ J9 [/ R' n
  你们现在坐在那里,五蕴都不空的。有时气脉动,气脉是什么?都是四大色法变的。气是风大,脉是水大、地大、火大的综和,是由神经初步发起的作用。气脉通不了,色法空不了,身心空不了,实相般若无法现前。因此第一步先要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起修,等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四谛中便没有苦谛,灭了苦谛即道谛,而五蕴就是集谛,一个般若观心法门便把“苦集灭道”贯彻尽了。要离一切苦,先灭一切集,如何灭一切集,得了道才灭一切集。这不只是讲道理,都是修法哦!/ q3 j% }/ E) D" x& x( R

+ Z, k) T, a9 R, G+ B  W* m
3 A& J5 `: u$ A* P  大家好好奉行观自在菩萨的教法,观照这个色身色法同性空的关系。不然闭起眼睛打坐,里头一片漆黑,懵懵懂懂,自己搞不清楚,多可怜,多悲哀!你们现在如此观心,不要向顶上观,不要在脑子里观。平平安安,自自然然,轻轻从心头起观即可。千万不要硬抓住肉体,把肉体看得那么严重。若是作白骨观,白骨那个空架子,重心大概也在心头这一部分。听懂了没有?要把每一句话听进去,不要表面专注,其实昏昏沉沈,莫名奇妙,白白浪费时间。话记不住,就是落在无记中。若能每句话明明白白记住,心中却无妄念杂想,这才是定的忆念之力。
, k& @6 _/ D6 k' m' O
  @2 ~3 F8 N/ g( Y4 ?& O5 B) }' G* P. Z  ~
  好,现在告诉你们,刚才你们几个人的回答,还算有点影子。观与照,彼此同而不同,有层次之别。若是修行到了照的境界,那便到了理无碍法界,但尚未达到理事无碍法界;或者勉强说到了理事无碍法界,不过还没完全,差不多是介于理无碍与理事无碍法界之间。
7 q7 `) {& s0 G; m( S* E6 T, f  A% i* q
  Q1 i) g' k0 {4 K0 f
  然而,凡是不能真正用功修行,光在那边讲道理的,不论是观是照,都是理法界边事。还有人问,无寻无伺的境界跟无记如何分别?无记就是无记,无寻无伺就是无寻无伺,就这么简单!般若波罗密多的功行深时,自己自能分别,没有修,空谈妙理干嘛?(此时有同学问:观是修道位,照是见道位,对不对?师答:就功夫而言,勉强可以这么说,但还不真是。)
% c  \, ~! S. m" C) c
$ ~) ^' Z7 T  a! O: i7 h/ y
4 W  \/ f, b7 J5 v19、为大家讲个禅故事
( B! v; x3 M, W& n1 x, j0 _+ j  W1 C; G8 b* U7 V$ s. N$ c0 Q5 {

$ y+ M8 ^9 a$ C  现在为大家讲个禅宗故事,看看有没有人能够领会。事情发生在唐末五代,现今湖北武汉三镇地带,有名的黄鹤楼就在这里,风景很美,唐代名诗人崔颢有诗为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当时有个掸师,自己认为已经大彻大悟,有一次,他到一位修道已经到了家的大居士那里去化缘,所谓“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大居士接待这位禅师,知道他来化缘,就说:“好啊,大和尚,我问你,答得出来一切供养,答不出来,免谈。”和尚说好,你问吧。居士就问:“古镜未磨时如何?”一个古老的铜镜,脏兮兮的,生满铜锈,没有擦干净前怎样呢?和尚答:“黑如漆。”染污得像沾过油漆一样,黑乌乌的一片。居士又问:“古镜既磨后如何?”假使好好靡擦干净了后怎样?和尚答:“照天照地。”这下可好,大居士说:“不行,对不起,请出去,不供养你。”没有错啊!依教理讲,那禅师这样回答,一点都没有错,古镜未磨,此心还没得定发慧,没悟以前,黑如漆,那里有错?古镜既磨后如何?照天照地,那不是唯识所讲第八阿赖耶识,转成大圆镜智了吗?但是宗门祖师禅与如来禅不同。你们如果去化缘,遇到同样的情况,给人扫地出门,你服不服气啊?不服气。这和尚当然不服气,再去修行,又住茅蓬潜修,三年以后,再回来化缘。大居士看到他又来了,好啊,请坐,我问你,还是那句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答:“此去汉阳不远。”再问:“古镜既磨后如何?”答:“黄鹤楼前鹦鹉洲”。嘿!请接受供养。) p- b4 Y+ h8 j; l3 d
) k' P4 b$ Z9 i: a3 q/ n8 F) F

" R( H, n- q% @  这是什么道理?三年的历练毕竟没有白费。他先前所答,已非泛泛之辈玩口头禅的阶段,真也到了相当程度,也有相当的功夫,但仍不行。照见五蕴皆空,便算了道吗?不对的,我们这位大维摩居士说不对就不对,你有什么办法。
) {' Z0 b: U2 o+ h! N2 C5 @: ~2 d3 }& z, K; v) T
& e1 E4 D5 E1 a2 Y( S
  这次寒假共修,每个人都要好好观心,不做观明点,或者念佛念咒等等其他功夫。明点是心造,念佛念咒也都是此心在念,观想佛菩萨亦是同样这颗心在想。凡所有想,皆是境,佛也好,魔也好,山水也好,人物也好,都是境界;能起境界,能想,能诸般造作的,非境。所观所照的是心念的变相,是境界般若;能观能照的,不是境界般若,而是实相般若。修行人必须找到能观能照的那个,才算开始发现自己本来的面目。
# v/ u) ]4 v% P. T2 h2 Y( w; \9 q
! w* x, t5 d% A: P  ]6 x/ V( I+ r) K. n, K6 l( v# k* w5 ?
20、苦由我来 有我就有苦" }" S( F" q! r& X$ @3 F8 R$ s
0 o# K9 o3 S+ R; J
# D6 e+ O3 Z7 U3 r1 e8 G2 R  w. Y
  我为了怕你们听了似懂非懂,因此婆婆妈妈,一而再,再而三,将心经般若观法,从头至尾,从尾至头,反反覆覆,不厌其烦地加以说明,希望大家好好体会,好好在八识田中记牢。一入耳根,永为道种。
- M  d. K* \7 D# r# u7 i+ C6 X  M
/ y& ?' k  x$ X: e' r* j4 m
  你们当中已有少数人有一点入门的样子了.但大部分还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甚至有些更妄作聪明,自以为是,在那里理上推理,头上安头,越来越离谱,要不得。在座之中,每人至少已有七天的禅修经验,放下一切法,放下一切心。现在好好求忏悔,每一上座,不要忘记先前所讲,先诚敬地忏悔,然后真心地发愿。再来,依心经观心,如此修去。
2 Z+ X' f5 \- R+ R- o9 O* f' r: Y
9 a- \! Q$ ^, t( N
  观自在菩萨开始从四谛法“苦集灭道”的苦谛开示我们,痛下一锥。苦海茫茫,一切众生有求皆苦。不但世间法求不得苦,求出世间法而不能相应更苦。想学佛,想出家,想成道,多苦啊!世出世间,一切皆苦。如何了脱这苦呢?苦由那里来呢?——由“我”来。有我就有苦。我从那里来?由身由心.由念头思想和四大和合而来,是名“色受想行识”五蕴。先要了此五蕴,才能跳出苦海。跳出苦海即是“度一切昔厄”。如同乘船由此岸到彼岸,需要借助工具。般若观行,正是最好最妙的工具。依之起修,自性自了,自性自度,还怕跳不出痛苦深渊,照见五蕴皆空吗?
6 u' [2 O6 j2 ?( K) H% N: ^8 R) m, S6 V: m3 a1 e, Q
& K: E  F' O* ]; e
  我们如果做白骨观,身上肌肉、气脉、神经、细胞等等都化掉了,还有什么气脉不气脉的,不就好了吗?有气脉就是还有肉体,肉体是受阴。受蕴那里来?从色蕴的四大来。四大空不了,其余受想行识四蕴更免谈了。因此无法度一切苦厄,长日都在苦中。所以观自在菩萨告诉舍利子,从观心去了世间诸苦。
# i  T' A5 l* L. K. @4 i8 S) Q4 L$ ^! Z1 |! w1 B8 \% ^6 h

# r  n. r6 h; N" u2 B! R" a1 ~' K  观心不要蓄意,不要用力,自自然然去观。实际上,你一观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已经跑掉了。跑了的不去追寻,未来尚未生起的,不去迎取。当下即是空。管它空也好,不空也好,一念清净自在。有杂念妄想来,——舍,布施掉,即传统禅宗讲“放下”。念念舍,善念也好,恶念也好,世间念头,佛法念头,一切皆是虚妄。譬如圆觉经所讲,“知幻即离”。知道这念头是虚假幻化的,它来了,不必费力赶它,轻轻一观,本来空嘛!“不假方便”。用不着求佛菩萨帮忙。“离幻即觉”。离开了妄想,不就清清静静,明明白白,自性般若,没有程式,“亦无渐次”,当下现前,这不是很好吗?可是有些人也许错解了圆觉经,以为觉了就成佛。他不知道,纵使如此,还是初觉始觉,不是本觉。
5 n( l' P' k9 x8 F# X( _) h0 U% `3 K2 N  E0 k
$ [1 d* T7 z* O4 `8 V
21、四大并没有障碍你* `% _% J% o+ Y7 J7 w4 l
' }9 S  k0 Q, Z* Z! N. A

! J3 W. c' ^! X  般若观行的功夫真到了家,突然之间,顿悟,照见五蕴皆空。身心内外统统空,见自性真空。若是还有气脉,还有感觉,还有痛苦,坐着不舒服,那都陷在受阴、想阴里头,还谈个什么其他的呢?纵然你得了定,呼吸停止,脉还不止,依旧没能脱离行阴。即使脉也停了,你暖、寿、识仍在,依旧无法超出识阴的控制。
* a8 j1 S. O( l9 ^- [8 Y# O+ [/ `! [: D

! N4 C5 u& i! q) O  \7 Q  那么,藉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修法,人人直修下去,由观到照。等到照的时候,那便一点也不吃力,也用不着修,但又不离修。自然而修,修而不修,也无著力之处,好像无修无证,但又清明在躬,才能度一切苦厄。: b- c; k, i2 f

( K) K7 i2 n4 V( @
1 @2 F& l& P% O$ e$ x5 z  如果这种观心法门,一时功夫不能得力,我们还可利用接下来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方便观慧,与之配合而修。有大智慧的人,一听“色即是空”,两腿盘着也好,不盘着也好,一念顿住,把色身一抛,就丢掉了。凡夫怎样都丢不开,无始以来就舍不得这个集根本业气于一身的肉体,禅宗称之为色谷子,一投胎钻到这里面去,以后便爬不出来。好像那个蜡丸一样,药一装入蜡丸之中,一封,困住了,打不开。你看,这色谷子有多麻烦,多厉害。- h* {8 E9 i7 z: d9 X
' l9 C7 O- P2 }# [( V

, U) |% c) G  K. h8 o1 c  但是,你若真把色身空掉了,却也不要就此执着一个空,只知性空,不晓得缘起,不能起妙用,那便落在“见取见”上,还不算数,这时更要回心向大,转成菩萨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缘起的诸种宇宙现象,本性是空的;而正因为本性是空的,所以才能缘起所有世间的事事物物。因此上面两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指的是”缘起性空”;下面两句话马上一转,直入大乘菩萨道“性空缘起”的妙有境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h) Y; M% K4 [0 C) `* {- D2 ^% @: y7 _
  ]. b9 i$ }* `! _' k9 Y
  这四大丢不丢开都一样,它本身自然就是空的。你觉得你被四大障碍住,其实是你自己的念头在作怪,自我拘束,四大并没有障碍你,你和念头一样,本空。你若参透了这个道理,又何妨四大之存在?!有了四大才能创造诸般事业,成就种种度生功行,多么棒!
3 W; ^  u* b; e& d: S- A8 ~2 x6 z, m& Y  [

$ J5 W% Y8 l8 I) K  如此,“受”的情况也是一样,“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你们坐在这里,就算感受空掉了,也不必一直贪着这个空境。换句话说,陷在受阴境中受苦也不错嘛!双腿一盘,坐久了,哎呀我的妈!人生能有此番经验,岂不有趣?!(一笑)! [3 z' f, _; H$ E8 j$ z( |# q* }
% B3 d% R* F  r4 O
$ l7 H9 E$ S( @4 i+ y
22、多受一分罪 多消一分业) l  H! k$ |: y: s4 p  ^/ @7 p

6 L8 K( ?3 n- d4 X. ?; @1 N
3 P) ]0 E+ k3 [: b: T3 L" S0 a  我昨天告诉大家,多受一分罪,多消一分业。无始以来,我们破坏人家的好事,伤害其他众生,使其身心受大痛苦,这类勾当我们做得多了,现在自己也尝尝看,消受消受,何必这么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扭扭捏捏,多没出息。“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你腿麻,你难过,那么就自己回转来往内观照一下,正在那个酸痛胀麻的时候,自己仔细看看,满好玩的。我们还可跟它讲话,格老子,你痛个什么鬼?乖一点好不好?!嘿,这不痛得痛快吗!你那清清楚楚知道痛的那个并不痛,对不对?懂不懂?你要真懂了,般若修法就入门了。(一笑)8 E* T# I) i7 Y
. a3 `" l! h( \% F! k
# ?" P8 f4 z2 E' w$ ^- z
  再接下来轮到“想”。“想不异空”,它本来就是虚妄的、假的、认不得真的,所以叫妄想,为什么还要那么死心眼,上当受骗呢!想,你尽量想,给你想个够,想累了,看你还想不想?一个念头过来,它在你那里留都不留,一刹那便溜走了。来无影,去无踪,无所从来,也无所去,根本就是它来空你,难道你还真有本事空它吗?
! E0 B( q6 ]% [: X( C2 x2 L7 R) `9 K* M0 X2 P
: O" p$ S* K* r. O9 u3 y( A! x
  可是,当你感受进入清净的状态时,也别猛抓住清净,执着空,自以为高明。“空不异想”,空的境界本是妄想的双相,有何稀奇?一般凡夫妄想落在有边,生生世世不离六道轮回;而小乘声闻缘觉落在空边,不能起诸妙用,普济群生,尚未究竟。“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与空不二,根本没有什么想不想,空不空的问题。你死守一个空,自以为是,其实正是个要不得的大妄想,该打香板!# V* Z; P; D  [% Y2 X9 M# S4 N

" U) p: C$ Q, |$ q: z" o# T" P, W% i1 ?
  受阴想阴解决了以后,紧接着行阴和识阴的问题。“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行和识一般人无法认得,很难懂。你们有人自以为懂心经,随随便便,信口开河,不要谤法造孽呀!你色阴受阴了了,想阴也了了,慢慢才体会到没有妄想,虽然好像没有妄想,可是有个东西。是什么,讲也讲不出来,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却有一个什么似的在那里,这就是行阴。无明缘行,正是这一念无明在作怪,而你却以为是清净;以为是道,活见你的大头鬼。
5 G! }6 |% q& y1 S6 n1 |. K. n! E
; X& Q% e2 S4 v+ H* `
5 h' X4 C( L# h7 Q) Q2 I  再说,受想行识的“想”和“识”,彼此有别。想只能说是识阴所起的表层作用。唯识的“识”很深奥,很不简单。你们听“成唯识论”的课听不懂,应该的,一点都不稀奇。但是如果能做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么便能一路下去,了解并解脱后面紧跟着的几个阴境——受、想、行、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14: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23、善念恶念都不沾
; q- B4 N$ @1 r1 R" E- _) U' V
; k( K6 L& k, U: A. X8 @! Z7 N1 U( T$ I' D7 V
  观自在菩萨在谈完了五蕴的真相之后,继续更进一步给舍利弗做结论。“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但要身空,不但要我空,连法也要空。般若也好,佛法也好,有为也好,无为也好,无一不是幻化假名。“法不异空,空不异法,法即是空,空即是法”,什么法都丢,都空掉。一切法空,小乘法、大乘法、显教、密教等等,凡所有法,一股邋遢统统没有,但不贪恋一个空,那样子就对了。
; A! V- V" Y3 p  o% B) R; F8 ^; n) e$ M* P

, \2 ^8 `, i9 G' ?  然后,在这诸法空相当中,你正好修持。这个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实相般若,自性真空。于此境界,自自然然无修而修,无证而证,此即行深。然而什么是不生?——无生法忍。一天到晚,尽管吃饭、穿衣;尽管开玩笑,打哈哈,乃至忙碌奔波,喜、怒、哀、乐样样都来,却是动而不动,生而不生。每个念头用过了,当下即舍即空,即用即有。既然不生,当然不灭,不生不灭,圆满无碍。并且,在这诸法空相当中,还有什么脏不脏、净不净的,“不垢不净”。善念恶念皆不沾,譬如宇宙虚空,香的、臭的,好的、坏的,它一概包容,也一概不失自己本来面目。在这诸法空相当中,你修它也多不起来,你不修它也少不了一丁点儿,空就是空,无所谓大小多寡,增加减少,你们大家功夫不到,没有悟道,空不了五蕴,难道这样便少了道吗?——没有少啦!“不增不减”。
2 X* }& P9 E, e0 Y6 j
% n+ J, b+ L) S4 r5 d
  c+ H1 H6 m- p/ R  观自在菩萨得寸进尺,一步一步再开导舍利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你如此身心空灵去修,什么障碍都没有。你说你腿痛,那么且看看那个腿痛的念头痛不痛?别看腿。知道痛的那个,其实不痛,根本没有怎样嘛!“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睛,你们打坐还有个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念等等这些名堂呢?“无色声香味触法”,既无六根,何来六尘?六根六尘空得一干二净,彻底没有。有也无妨,因为“诸法空相”,有也空啊!我们出家学佛,天天念经,到底念什么经?!打起坐来,不是眼睛,便是耳朵,时时抓得牢牢的;哎呀,我的眼睛不舒服啊,耳朵难过啊。去你的!怎么不好好了解心经?“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一下就都空掉了,毫不拖泥带水。什么白骨、明点、气脉这些热热闹闹的玩意儿,理都不理,直截了当便空了六根六尘。
* j/ i% V9 N. E% J* m) X% n. S5 k3 S1 ]  {7 R5 h, A  `

) T2 h( G# e' W0 F24、生死本空 有何可怕. J9 J4 y8 A& H+ X& S, D7 D

5 D' A0 T- Q( i. {, q0 S( b# n; [3 ]+ [' Y6 M
  六根六尘空了还不算数。经文又说:“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眼界,无耳界,一界一界算到无意识界,这十八界都空;四谛也空,无所谓苦,无所谓集,无所谓灭,无所谓道。由无明缘行、行缘色,一脉相承的十二因缘,环环皆空。因此,“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你说那我把无明空了,就完了,对吗?——不对。自以为空到了头,便算了事,那是昏了头。其实无明也没有什么尽不尽、了不了的啊!乃至十二因缘的最末一位“生死”,同样没有什么解脱不解脱的。为什么要了生死?了了干什么?生死本空,有何可怕!故说“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了了生死的人,人到那里去了?——还在生死中啊!注意哦!大家注意听,别会错意,自找麻烦。
$ N7 e" p$ O+ d4 i6 O$ m9 y) f; @
7 K* c6 F. ^5 c% c# M+ i& d; V, O: N0 }( q; d
  观自在菩萨如此这般,细说般若观心法门,娓娓道来,无一不是为了要一切众生,真放下,真解脱,真自在。他起先由四谛法起讲,现在又归结到它。“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生老病死苦的烦恼都没有了,又须要什么智慧不智慧的法药来治疗呢?又有什么成败得失呢?“无智亦无得”,得什么?得道啊?有个道可得,那就错了。本来无所得,何必大惊小怪,患得患失,庸人自扰呢!”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当修行到这一地步,无智亦无得,便算你证得般若了,由观起修,终于照到了。但仍没有彻底解脱,还未完全明心见性。不过般若智慧已经登堂入室,因此”心无挂碍”。休息也好,工作也好,在家也好,出家也好,一切心,一切法,不相妨碍。/ g% V+ t+ O* m  v8 L
9 O5 _* R6 G- A( U4 }

/ Y! N8 M8 q4 P  那么,“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时于任何境界皆无惊怕之心,不畏生死,不怕轮回。正因为悟到自性般若的大智慧,所以才能更上层楼,没有任何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成就佛果。大乘菩萨的境界不是没有梦想,普度众生,觉悟有情,正是大乘修行人的梦想。你们朝暮课诵楞严咒的偈子里,有两句话:“销我亿劫颠倒想”与“希更审除微细惑”,要消除那个微细惑业可真难了。我从几十年的经验,看了老一辈子,看了年轻一代,许多都走了岔路还不自知,少有功德圆满的。这细微到极点不易检查出来的业惑,越是修到最后,越难捉摸。结果自己搞不清楚,处处怀疑,东找西找,没有了结。! a1 D# Z, T; |

- U- j, ~! N/ p
. D4 }! P$ ]$ B# d/ ^25、见性解脱 能所双泯: A4 M. H% P; M7 a+ l# ~, X8 j
( y8 `2 l" A, h7 g& P+ U
$ Z$ x! q4 B0 C6 A+ M
  因此,连这一丝丝、一些些虚无飘渺的惑业,也都得依般若波罗密多,彻底断除。“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般若正观现前,这才大功告成,究竟涅槃。这个时候真正是悟了,不是观,也不是照,而是见性解脱,能所双泯,大圆满,大自在。经文前面,由观自在起到照见五蕴皆空,属有为法,即是维摩经所讲的“尽”法门;后面“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彼罗密多故,心无挂碍”到“究竟涅槃“这一段,属无为法,即是维摩经所讲的“无尽”法门。( Q3 Q' X2 k+ E

4 _) p0 \$ l% o* h% d/ x6 E- u9 `
0 `1 G' Q8 J. p& O! u; ]( v* ^* E  接着,观自在菩萨又很慎重地吩咐舍利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世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真正要能大彻大悟,成就正等正觉的圆满果位,非依自性般若智慧的解脱不可。你们惘惑,以为念个咒子可以成佛,那么“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般若波罗密多正是真正不可思议的咒语,能让一切众生证到自性光明宝藏,再也没有另一个咒子超越过它了,无有能与匹敌者。所有的咒语,一碰到般若波罗密多,还有什么戏唱呢?你们为什么不念呢?不过光嘴念还不行,你要用心眼观照,确实证到,不然你无法将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灵感的地步。般若波罗密多真能破除你们那些莫名其妙的迷信思想,真能顿消三界一切烦恼痛苦,不是随便说说,闹着玩的。
' J& z! ~; ~" W% E* \% v& U
& Y2 y! B9 K, Z$ k  f/ b1 e) \8 Q; ?8 S. G3 ?( ]
  心经讲到这里,观自在菩萨知道大家喜欢神秘,喜欢弄个咒语,念念有词,于是为了满众生愿,干脆也把这个般若波罗密多的无上大咒传了:“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你们现在一起念,用闽南语或广东话比较接近原音。8 d* H0 M3 W# d0 T1 m1 j' ^
; r4 e( T9 x1 I- ]  _5 {/ y. t) ^
- }" u6 J+ G8 y5 A7 r3 ~
26、自度自度 快快自度! p) ^6 x8 m% Q# T; F

2 `+ U/ _2 {# _2 d' F
8 P8 D* c! k: D' F" }# U  至于这个咒子意思如何呢?“揭谛揭谛,波罗揭谛”,自度自度,快快自度;“波罗僧揭谛”,大家快快自度,并度大家。菩萨传你这个法,就是要你自我承担,别再自欺欺人。人贵自立,自助天助。唯有自度,才是正法。光死皮活赖,向佛菩萨求这求那,终究不是办法。各人生死各人了,自己业障自己消。任何法门修到最后,都要依般若波罗密多,才能悟入自性如来大光明藏。别再颠三倒四,窝窝囊囊,好好做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吧!“菩提”,觉悟啊!脑子清醒啊!“萨婆诃”,快快觉悟,不要做梦,不要迷迷糊糊了。1 J  Q; N9 C+ b4 P* [' w
2 G5 T9 G/ R. y/ b- n

$ m4 ?* t; Z% _$ ^3 L7 s1 Y  你们看看,般若正观修行之路,多么洒脱,多么直截了当。因此今年此次寒假禅修,要大家把密法、净土等等各种修法,统统暂时搁一下。少装模作样,故作姿态,疑神疑鬼。那么你说学禅宗,这才有一点相似,懂了吗?大家昼夜二六时中,如此观照下去,必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进入度一切苦厄观自在菩萨的心中心。下座。自己在座位前向佛、法、僧三宝,顶礼三拜。以无所求之心,一心一意,虔诚恭敬;敬重佛,敬重僧,自己才能得益。好了,休息。
. c$ E: b% I  Q2 G3 w( D' d
( T% e7 Q0 c& H! y. O9 m- d
4 Z6 F5 E/ T$ M9 X5 r* O
$ p# t0 r. f/ p6 ?+ z回向偈
5 j0 Q) N0 x: Q& X3 I' I2 z6 X9 u2 r/ B6 _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5 v3 k9 L1 e, \+ p! A# X8 A$ }- I4 e+ Y9 u5 k" I% i) ]7 M- ^" \
1 l% R3 q/ }7 R: f$ l: t1 f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o0 B6 ^2 K! \! x; @* T
3 f1 b( y7 E7 d- e% i" R! {1 b- |, T! {" I7 d' _0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4-5-20 21:54 , Processed in 0.09585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