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看成岭侧成峰7 d% j( E8 e) c3 ^% n& A
——透视济宁书法家群落8 l! ^3 o6 W8 R2 y7 e; _ O
■ 亚兵
( |+ K$ ]. R" b1 s+ a
* W# O& z4 ?( E( Z' J' q( l 早春二月,清冷的寒意仍在济宁的街头到处幽灵般的游荡。' B3 N( d5 m# x
盼了多日的2009年的第一场大雪蹒跚了一下脚步,仍旧没有来。我无奈的从电脑桌边站起,伸展一下懒腰,打开了书房里的窗子。多日了,想对济宁书法家群落进行梳理打点的念头总没落到实处,一如昨天傍晚飘了又停的雪。现在《现代生活报》要在济宁全面登陆了,时不我待,想草成此文的想法突然改变了我近一个阶段几近使钝了的秃笔,思绪终于有点汩汩而出的意思了。/ c: ?! T, ~ B
“打开前后窗,风就能流动起来。”哲人的思索确实能说到点子上。在我飘逸流动的思绪里,在我坚定的固守里,我突然发现不愿随波逐流也许就是我前一阶段一直没能拿起笔书写的真正原因所在。
/ D [# c/ B9 U9 A& s 说实在的,济宁这座城市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在许多方面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其实没什么两样。说到文化方面,济宁的很多书法家、作家、美术家、音乐家等艺术家其实更多的是戴着脚镣跳舞,一方面在自我潜意识里约束自己,一方面又异常的功利乃至势利。更多的表现在对自我名望的渴望,表现在对权贵的盲从和追踪。尤其在书法界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很多人一方面削尖脑袋往上爬、想加入更高的协会,一方面操作各种作品展愚弄众生(也许这也可以称为书界登龙术),另一方面在不同场合下强调自己的师承。群魔乱舞,你方唱罢我登场,在随意拾起一块砖头就能砸到五个书法家头颅的小城里跳梁小丑般不断演绎着城市闹剧。个个都认为自己从娘胎里出来就是精英,会写几笔好字就是文化大家,其实他们中的许多人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书法家,也不知道在世人的眼中书法家的真正界定标准。其实,匠人、技人不是家,文化内涵是基础,“腹有诗书气自华”才是书法家真正的形象。要知道你是哪级协会会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书法界有什么不同于别人的特点,书法上有什么过人之处,有哪些重要的书法研究者关注你、你是否搞过国家级个人独展、在著名的拍卖机构你真正的拍卖价格,这些才是认识一个书法家的圭臬所在。
- @5 e# b) A5 H9 ~ 说了这么多反面的话,聪明的读者不难发现我说的这些和我写下的题目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有点无视济宁作为中国书法城的现实,其实对于书法家队伍整齐、创作成就骄人的济宁说点提醒理性的话未必就不应该。好了,那就让我们快速回到本文的主题。7 |0 Z R- V& h" Q. `" T
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下,书法界从原来的轰轰烈烈到现在的理智成熟,正像一个巨人正在做俯卧撑一样,压缩掉了泡沫,回到了基点。济宁书法圈作为全国书法界的代表和全国书法圈一样也在经历着阵痛。很多画廊生意一落千丈,当年书法家甫一出现就“洛阳纸贵”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好在我们有一批有责任有良知的书法家正在用自我坚定的镇守维系着济宁作为圣地丰厚文化底蕴的形象。济宁书法家队伍在不利的境遇下日渐发展,捷报频传。在济宁籍书法家李一、谷向阳、范正红、赖非、冯骥才等在外地一路奏凯的同时,老一代书法家孙徵禄、方伯廉、刘承闿、姜葆夫、胡文善等宝刀不老、依旧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本地相对年轻的书法家群落日趋分成三个阵营并相互交融:官派的稳重成熟、院派的大气自信、民间派底气十足,交映组成了繁星点点的济宁书法天空。3 h3 r" Q7 A5 c0 f
在官派(书法家协会)领域有段玉鹏的一枝独秀、王道雨的以气制胜、乌峰的独步江湖、程宝源的中规中矩、谢长伟的少年气盛、张兴广的呕心沥血、程传新的大气磅礴、齐开义的融合意味、孙宜才的行云流水、孙玉才的一往情深、张继民的清醒意识等明星闪亮;在院派(孔孟书画院)院落有吕建德的墨香琴韵、苗庆泰的精心参悟等远行的背影;在民间派地段有李长荣的书比天大、袁振新的诸体皆能、于春河的恣意放达、田质廉的神采飘逸、肖清宽的格致高远、刘元珠的空灵闪烁、龚瑞东的真诚流露、徐宝铭的大开大阖、刘东的文人操守、陈志丹的牌匾力度等不可忽视的力量。说到底,不管是哪派势力,他们都以各自的实力向社会努力交付着合格的答卷。虽然以上各位书法家身上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瑕不掩疵,他们的身体力行在共同推拥着济宁的书法战车隆隆前行。
0 D) w" ]( `: S- A6 C, J/ p 在对济宁书法家队伍的全面扫描后,下面让我们接着细细端详济宁书法家群落的特点和书法家各自不同的表现。
! c, L( q. t& L 一、 队伍整齐划一。守寡者少,改嫁者多。
* `3 I+ ~& E8 p 9 `+ m1 [: r" T# w8 }- f
先从队伍的整体说起。3 f- j1 R8 f2 N/ K+ q' A
和全国其他地区不同,济宁书法家群落发展比较均衡。既有篆书的坚持者(更有汉碑的捍卫者),又有真、草、隶的保卫者,可谓整齐划一。在书法技艺上,跟风意识比较明显。无论说是段玉鹏、还是吕建德、还是其他众多的书法家、甚而包括坚持者乌峰也不例外,都或多或少的在笔尖藏有些须的媚俗意味,都在不由自主的去趟“现代书风”这趟混水。书法艺术要不要革新,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命题。在此我不便多说。我只想讲,对于美术、文学等来说,笔墨当随时代颇有道理,但对于书法来讲随时代未必好,不随时代未必不好。山厚重不迂,近似于人,处世不为外物所迁是根本,修竹四时长青而不变色,不随四季更换而变化故被视为君子,中流砥柱是因其不随波逐流,始称柱石。冷静的书法艺术更需要冷静的头脑去体悟。
, C+ c) N) s M- B' W 我们济宁作为礼仪之邦,对“守寡”意识历来比较注重。嫁出去的女儿就如泼出去的水,即便能收回来,也不能收。并非碍于颜面,因为婚嫁乃媒妁之约,既约之则安之,就像今天的信用卡一样。若丈夫远游十年八年不归,或不幸夭亡,妻子就得一辈子守寡。这在今天来看当然是悲哀的,但在古时,如果不安守“节”、“烈”,便永远在街坊邻里之间抬不起头,还将给亲戚朋友脸上抹黑。这也是我们孔孟之乡贞洁牌坊比较多的原因。
8 U3 U* e% x. p 无独有偶,中国书法家自古也有"守寡"的品格。且不说颜真卿、王羲之,也不说范宽、张择端,单一个郑板桥就能立竿见影。中国书法史上之所以有名家,完全是因为中国书法家甘于寂寞也敢于孤独,一辈子就写书法或画画,或者呕心沥血将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绝不敢轻易玩弄风格,也不敢与前辈艺术教诲大相径庭,于是凡提及历代中国书法家,总能历数其代表作的名字。$ w3 Q$ e9 @8 c+ ~
而当代济宁许多所谓的书法家,却少有“守寡”者。大多人为了从人海茫茫中跳出来,或标新立异,或急于自成一家一派一体,于是争着跳墙,谁先碰着外遇谁就是爷。比“美”不成,那就比“丑”吧。这个以“怪”为美,那个注重所谓的艺术造型“龙”走四方,一片乌烟瘴气。在以当代油画为核心“要不要丑化中国人的脸”的争论拉开了帷幕之际,济宁的某些伪书法家依然外遇不断或者干脆“改嫁”。郑板桥的乱石铺街其实是在写精神与心境,单纯“改嫁”者有几个了解个中秘密?
/ Q! m6 B/ l3 t/ I+ ^5 ^; B 镜头还是回到济宁书法家群落。让人忧中见喜的是好在济宁书法圈里还有一批真正的清醒者。
7 b: e7 u0 a h3 H( I: i' k% I 特写之一:
* C# f# D4 V1 k: N5 D% c 段玉鹏:虽有些须的媚俗意味,但不失为济宁书法圈擎旗之人。书法工各体,善于互为融通注入新意。篆刻追求古朴浑穆之风,款识以刀代笔,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文字训诂与书法文化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文联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评审委员会主任、对外交流委员会主任,山东印社副社长,山东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客座教授,济宁市文联副主席,济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作品:1984年参加全国首届甲骨文书法展,1985年国际书展,1986年国际临书大赛,86年获中国文化部、中国书协、中央电视台全国首届书法命题大赛三等奖,山东省篆刻命题比赛、山东省书协会员临帖比赛均获一等奖。参加全国第二、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02年参加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07年5月参加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出版《段玉鹏书法篆刻作品选》、《中国篆刻百家——段玉鹏卷》。他的成绩是我们济宁书法圈赖以赢得盛誉的依据。
' V7 C) Z% ?" ? 特写之二:. k# z& P8 I& _* w) k4 U* n
乌峰:乌峰是蒙古族人,生长于孔、孟故里,而其血液中流淌的仍不乏草原人的旷达、朴厚,且又多了一份儒雅高贵的气质。其人如草原,胸襟博大、宽广。与其相处,如沐春风。其谦谦君子之态溢于言表,而其非常之时亦如草原骏马,奔腾不羁,莫不为草原精神之写照。斯人而有斯风,乌峰书作奔放泼辣,神游八极,极尽造势之能,低回婉转之处,恬淡自然,尽显高远之境。& v8 u1 X2 c9 ~. ]1 L" r2 M
乌峰自幼沉浸于汉碑、魏刻的氛围里,在济宁有全国半数以上的汉碑、汉刻的优越条件下,他从鲁儒深处走来,沐一身鲁风儒露而书行千里。在书法理论方面以“点阵说”见长。现为山东省济宁学院美术系副教授,1998年获中国教育部颁发的“曾宪梓全国优秀教师”金奖。现担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朱复戡艺术研究会秘书长。曾在中国美术馆、香港、无锡、扬州、南京等地及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个展、联展。书法作品曾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三届楹联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获三等奖)、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西泠印社首届手卷.扇面.楹联展、山东省第四届“振兴中华展”(一等奖)。书法作品、论文编入或发表于《历届全国展获奖作者作品集》、《国展获奖书家谈创作》、《书法》。2000年出版有《乌峰书法作品集》。6 S5 W% b8 T% x1 g, k6 a$ j4 K8 Q
特写之三:- @2 p# Y( C9 | K6 k) Y# V
吕建德:自幼酷爱音乐、书法,学书从唐楷入手继习魏碑、汉隶及行书,求拙朴雄放之风,擅作小楷,以“二王”为宗,并融唐人写经之灵气。曾为山东济宁市孔孟书画院院长、书记。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济宁政协书画社副社长、济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印研究院书画家,中国狂草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济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作品入选开封“现代国际临书大展”、“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览”、“中日汉碑学术讨论会书展”以及山东省历届书法篆刻展览,获“首届民族大团结美术、书法、摄影展览”银奖、海内外“爱国杯”三等奖、“杜康杯”妙品奖、“峨眉山杯”一等奖,在《书法》《书法报》等刊物发表。出版有《吕建德草书赏析集》等。! [. L8 ?. M% N S8 }
特写之四:
6 r, e6 k# V0 r2 s8 I 李长荣:少有的坚守者。是当今收藏界比较叫好的专业书画家。以隶见长,诸体皆能。曾参加全国级书法大赛获奖200余次。应邀参加国际国内艺术交流活动30多次,三千多件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其精品收录在《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收藏大典》、《中国书画藏典》等56部典辞中。现为济宁市中国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方作家创作中心特聘专业书画师;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协会员等。作品:在孔孟之乡著名文化景点有六处石刻是李先生题写。07年6月为国家文化部《中国文学》题写刊名并长期刊用。
; K2 k$ I1 q: K$ a
1 N6 o/ r/ L/ _# P4 O- x 二、书法家文化底蕴薄,丰厚者屈指可数
) j& m- _. _- a: U9 ]- h
" j: M; F) r0 |* s. l2 R 说起济宁书法家的文化底蕴,有时不得不让人掩面葫芦而笑,和貌似强大的孔孟之乡的所谓文化相比很不匹配。( k/ K2 G) q* S& [1 U3 }! l/ H$ E1 F
前段时间我和我市一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相坐交谈、听其雄心壮志后,在阅读我的文章时,这位书法家竟把其中的一句“日新月异发展”读成了“日新月,异发展”。对此我也毫不客气:“你还找嫦娥,日旧月呢?”为此我得罪了这位“名人”。也许这位名人的书法和诗词都很了得,也许这位书法名人的一句诗词真的如其所言可以顶我市某一赋作家的一篇美文,但是否让人能从内心首肯,我看就只有依赖每个人内心深处那面可以正衣冠的铜镜质量了。
0 D& E" S9 E. r# t6 U3 j 窥一斑而知全豹。总的说来,我市书法家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大部分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虽然“花枝招展”,一派搔首弄姿的文化妓女模样,却只体现了一种形似。很少有人参透“书法艺术”其实是“书法+艺术”这个玄机。(说白了,“书法”只是修饰语、“艺术”才是根本。只有真正知晓这个道理,认识上提高,书法水平才能形成三级跳。)很少有人真正弄懂“书到深处是文化”这个命题的实质。说起对以上问题有所理解的代表人物,像姜葆夫、乌峰、王道雨、孙宜才、龙敦聚等均可称为我市书法家文化底蕴方面修为极为扎实的翘楚。( U9 w8 \4 g7 Y l+ _: U; B" f/ h
众所周知,古今可以称为书法大家的必须是一个具备很高学识修为的人,而学识修为高的人未必是书法家。具备高的学识修为是成为书法大家的“必要条件”。像传世的赵孟頫、董其昌、陆机、郑板桥等哪个不是文化大家。王羲之《兰亭叙》书文并茂,名垂千古,颜平原、宋四家、康有为等无不于国学体系之中、书法艺术之外而有所建树。书法家在国学体系之中、书法艺术之外的建树恰恰构成了书法家的文化底蕴。书法家加强文化底蕴是促进和提高书法家创作、创出精品的必由之路。加强文化底蕴就是继承和发扬国学体系中有明显传承脉路的有益于书法创作的文化。黄山谷论书云:“学书胸中要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灵府无程,致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这本身就给书法艺术作了佐证。3 K% J& C8 }2 S4 K
确切讲文化底蕴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无时不在。从创作情绪到创作意识到创作手法再到书法创作理论,无一不彰显着文化的光芒。我市少部分有责任感的书法家真正身体力行的实践着这一点。从王羲之的意前说、虞世南的心悟说、黄山谷的解息说等,我市著名书法家姜葆夫、乌峰、王道雨、孙宜才等都从内心深处进行了高层次打造。事实上正如张怀瓘所说:“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文学重在表达思想,书法重在表现形式,书法与文学是不即不离的关系,书法中的人文精神也通过作者所书写的内容来传达。这也从本质上说明了文化对书法照耀的光芒。当今书坛的“魏启后现象”其实就是表现出了文化在书法背后的推动力。
) v3 U8 P1 ^# I% d: I 加强文化底蕴实际上就是高层次的人类思维内容的再充实、再丰富、再条理。通过对文化底蕴的修为,更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创作主体对创作情绪、创作意识、创作手法、创作理论的驾驭能力。因为中国书法尤其是行草书创作的不可重复性高度浓缩了中国人的生命意义,通过书法把创作主体情感流逝与书法线条凝固在一起,把生命意义与书法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提升书法艺术的档次。《艺概•书概》中说:“学书同于学仙,练神最上”。其中的练神即是锤炼书法创作的思维,激发创作情绪,提高创作意识,改变创作手法,更新创作理念,产生形神皆备的书法作品。而练神的工具就是文化底蕴。《书谱》说:“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其中的“由”字就是文化底蕴,是心中稳定的情绪和对文字、内容的深刻理解,是创作者的艺术审美经验和对通幅作品的构思与艺术因子的结合,及由于多种因素所激发的创作冲动等等。文化底蕴的本质是书法创作基础、创作思维、意识、手段、理论的力量源泉。
, X% M, W' W5 }; t 我市书法家姜葆夫在古典文学方面的造诣促成了姜老书法的恬淡飘逸的神采,乌峰先生在全国领先的书法点阵理论完善了其书法力透纸背的“神”“逸”境界、写出了“意存笔先”的文化要求。这些我们身边的先行者对文化孜孜以求的做法难道不是我们济宁其他书法家需要反思的重要理由吗?因此,我可以武断的说提升自身的文化修为是提升我市书法家队伍整体水平建设文化名市的必由之路。; b( J8 m" ?. z0 `6 h V
* Y" v/ F+ {- I) w! n& `0 N
三、谁能走进当代书法史?
2 I& u% Q6 _) `) V1 @3 u. a; m0 ] * N( \9 y( ]6 s$ w8 c7 e2 [' H
在济宁寥若晨星的书法家群落里,每天有多少人在临池泼墨?有多少人在潜心思索成功成名之路?但究竟有几个人会思索自己能不能走进当代书法史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得而知。也许是由于笔者是学历史专业的缘故,所以才斗胆提到这个如同雷区的话题。希望济宁书法界的各位同仁给予充分的理解。
8 D% @+ P2 g" J [) K 正如狄更斯所言,当下书法界“是最好的时代、是最坏的时代,是希望之春、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拥有一切、人们面前一无所有”,有机遇、也有挑战。谁在这种景况下能破茧而出,走进书法史,这恐怕不是哪个人随便一说就算的问题,关键一点要看书法家的作品。“在文字上行走,用文字说话。”这是我写作的信条,这同样也应该成为济宁书法家登堂入室的法门。靠作品说话,人以作品传,作品以人传,两者相辅相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名留青史的依据何在?
0 g4 n" m3 B: m% g 毫无疑问,济宁书法家群落作为全国的先驱将会有一批人走进书法史。但这个书法史要有先决条件。什么是历史呢?从广义上讲,只要是发生过的,就是历史。事实上济宁乃至全国的书法家的每一份努力都在书写着书法史。但要真正落实到书法史,还要从个人的,到地域的;从短时间的,到长时期的等多方面考虑,关键要看界定范围。后人梳理、撰写书法史的时候是不会一股脑的全盘复原、复述往事的,而只能是有所选择。也许对于当代个人书法史来讲,每个人都会堂而皇之的进入,这是不容置疑的问题,只需有过努力,自费出本书、出个折页、搞个群展或个展就够了。但对于济宁这片广袤的大地来说,曾有过一点小小的名声,和书法大家曾有过如影想随的日子,在地方书法史谋取一块现象的立足之地也许也有可能。但对于历史长河的全国来说,能真正进入书法史的当代济宁书法家也许只是凤毛麟角,鲜有几人。这个问题也许我说的有点过头。但我相信,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之后,本身会做出明智的抉择。书法史的筛选,会以代表性、先锋性、独创性等,最后落实到文化自身作为根据的。
/ j! ^$ @& v' V3 o# @ P 说了这么多,如果真要我讲济宁的书法家谁会进入中国当代书法史,从文人的愚钝出发,我会旗帜鲜明的首推以乌峰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地书法文化精英,但不能排除他们还需要进行深度自我打造的过程。这只能是让人拭目以待的问题。
$ r3 k7 X) U$ l( _! a
! E7 c" @# { M/ j! A2 f 在就要结束本文的时候,读者诸君也许会认为我有点言辞激烈。但从本地文化着眼,我有意识提到了济宁书法家群落的过多缺点,在此我深深希望读者了解我的本意,给予我更多的宽容。说实在的,想要促进济宁书法水平的更上一层楼,是需要有人说反话的。我们共产党人一贯的原则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想对于书法家群落也未尝不适合这一论断。好在我们济宁作为全国书法界的群体代表,已经昂然走在前列,形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态势,这也更多了些让人暗自窃喜的缘由。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由于济宁籍书法家的全体努力,一定会在中国书法的钱塘江里听到我们济宁书法家群落震耳欲聋、摧枯拉朽的“一线潮”巨响!
- w0 L9 W( f T: u8 ?# \+ h9 @ ) b# I d# H. v: E" d% S
9 t5 ~& X% z2 @7 S. w6 s8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