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K# {' p+ Y; y( q4 E5 y: c8 R
我们的身体更是时时伴随着痛苦,“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疾病的痛苦,死亡的痛苦,色身的成、住、坏、空无时不在给我们的身心带来痛苦和折磨。我们不愿意衰老,可又不得不老;我们不愿意死亡,可又不得不死亡。
: P0 E" _" D! G# c 即便外在条件都很优越,但只要我们的内心还有烦恼,一样会活得无聊,活得痛苦。 ! n4 T0 B. G) p8 N% L
. s2 U& o5 D$ y7 E
% f7 u7 `& L* f$ ` 我们修学佛法,必须认识到人生是苦。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无法生起出离心,因为出离心是基于对苦的认识而产生的:三界如火宅,只要在三界轮转,就无法摆脱痛苦的煎熬。 , x( Q) ~% m8 l! ?
所以,我们既要利用人生为进一步的修行打下基础,又不能过分地贪著和留恋人世。贪著和留恋本身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世界是无常变化的,如果我们执著于人间,那一切的变化就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4 x' t+ x2 K: P" t+ a 9 N$ N' i! r! A, |: \, X
认识到人生是苦之后,我们要进一步发出离心,认识到这世界是不可靠的,唯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是可靠的。
# ?- \2 n c% y8 B) |& w 净土法门教我们发愿:一是要愿离娑婆,一是要愿生极乐。如果说我既喜欢极乐世界,又舍不得离开娑婆世界,那能不能往生呢?阿弥陀佛来接你了,你说:“不行呵,我舍不得离开,我过几天再来,我再享受一阵子再来。”结果,对人世的贪著就会障碍你往生。
- u2 E. ?: |' `& E y, }# t
) @( x/ U3 ^. f( H! f
) g( o, i, @8 p. G4 t8 {4 t 所以,出离心是解脱的基础。而现在大部分学佛的人,都缺乏出离心。修行要从出世到入世,没有出世的基础就没有资格谈入世。如果我们没有出世的超然,一旦入世,往往会迷失方向。
- P. x1 @: _/ X 8 F: F# E0 {; {8 G
在修学佛法中,次第非常重要。要从人天乘、到声闻乘,再到菩萨乘,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个阶段的基础打扎实。同样,由下士道、到中士道,再到上士道。下士道是我们凡夫;中士道是解脱的圣人;上士道是圆满的圣人。而最圆满的圣人就是佛,如果说佛也是人,那和我们凡人有什么区别呢?
" h6 w8 a. v5 n! X ^. b& Y: @, q; j( f
佛是人格、智慧都完全圆满的人。凡夫在认识上有很多困惑和障碍,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不知道自己的生前死后,不能正确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佛陀具有清净无碍的智慧,他在认识上不再有任何困惑;凡夫有种种的烦恼,有贪心、嫉妒心、我慢心,而佛陀彻底断除了一切无明和烦恼,了无挂碍。学佛就是要把我们生命中不健康的因素彻底地去除掉。
0 z9 R9 i0 ]2 D0 G x, J; s5 f/ R4 P" M& x4 k( m
Z6 J" V# W1 Q9 K3 P2 {- x 太虚大师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偈子,是关于成佛与做人的关系: & J5 M9 j: ~% w) y8 y
“仰止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7 D' ?2 A% Y. o3 l& f( I3 e; M3 r
佛陀代表着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成佛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太虚大师进一步告诉我们,成佛并没有离开做人,人格彻底完善之后,修行也就成就了。
1 c: y4 s: ~8 v4 s
* ? E# d: q7 i, ^9 g6 \( z$ j 整个佛法的修行都是为了做人服务的,我们可以根据佛陀的教法来树立不同人生时期的目标。我们的目标越高,对自己的要求越高,将来的成就也就越高,这是非常关键的。 1 o J0 q: T) j G) r9 @2 u# A$ g
% R; i* D" H' R
1 m \! U: Y# J/ ]$ N! Q 如果我们学佛只是去佛堂拜一拜,供上两个水果,就开始和菩萨谈生意:保佑自己家庭和睦;保佑自己生意兴隆;保佑孩子考上大学。如果你是带着凡夫心态来学佛,那你的行为还是充满了贪心,那你永远都只可能是可怜的众生。
% Q! n: s7 A! u/ j/ e9 O5 i& A" S8 a
5 J$ e2 d9 B4 [! v2 D$ k
有了出离心之后,我们要进一步发菩提心。真正学佛是要学习佛菩萨的行为,用佛菩萨的德行来要求自己。所以,我们立志要高,志当存高远,但落实到具体修行处,还要从最基础的做人开始,为我们学佛打下坚实的基础。2 i5 h1 X2 d3 L$ r; S*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