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有锂的活性化合物组成,负极则是特殊分子结构的碳。常见
1 f* N' C; I: e的正极材料主要成分为 LiCoO2 ,充电时,加在电池两极的电势迫使正极的化合物释出锂离
6 _5 g2 W/ F8 y# d+ q; v% g子,嵌入负极分子排列呈片层结构的碳中。放电时,锂离子则从片层结构的碳中析出,重新: a- T$ |8 J3 D# Y
和正极的化合物结合。锂离子的移动产生了电流。
6 V# {" Y# `2 K. k* f. p
, l+ m4 C5 Z7 ^- J/ w 化学反应原理虽然很简单,然而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要多得多:, d) Z( T' x, n# G
正极的材料需要添加剂来保持多次充放的活性,负极的材料需要在分子结构级去设计以容纳9 G# Z- C% i7 |* [' g j- _7 o: ~7 s
更多的锂离子;填充在正负极之间的电解液,除了保持稳定,还需要具有良好导电性,减小
2 B& }' `% v- C电池内阻。 $ @7 f/ g' O1 }$ [7 z
: @ k6 C9 p2 {# V/ f+ |& S
虽然锂离子电池很少有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记忆效应的原理是结晶化,在锂电池中几
k V, L- s# q$ U# J/ Q: z" P' s乎不会产生这种反应。但是,锂离子电池在多次充放后容量仍然会下降,其原因是复杂而多
7 {7 L* Z+ T& v6 y: d; ~, g/ E/ V样的。主要是正负极材料本身的变化,从分子层面来看,正负极上容纳锂离子的空穴结构会$ l2 P# `; X. L: n
逐渐塌陷、堵塞;从化学角度来看,是正负极材料活性钝化,出现副反应生成稳定的其他化
7 k( i5 P, r* c( Y& `- M2 N! ~3 }合物。物理上还会出现正极材料逐渐剥落等情况,总之最终降低了电池中可以自由在充放电
6 @1 ]& W# W$ p过程中移动的锂离子数目。 . g, ?8 ~! r# ?. w8 ?! E
; B5 X8 H" h4 C- `/ ?" N" i4 \# r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将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造成永久的损坏,从分子层面看,可以直观* x* M/ ~+ M1 ]' W. e) M' G
的理解,过度放电将导致负极碳过度释出锂离子而使得其片层结构出现塌陷,过度充电将把
) A% v" s! h3 i) p4 e太多的锂离子硬塞进负极碳结构里去,而使得其中一些锂离子再也无法释放出来。这也是锂9 D6 _) Y: M3 H& d2 h
离子电池为什么通常配有充放电的控制电路的原因。 . g+ c; I+ R5 h6 _2 K$ J" W: ?
; }. J/ Q2 h7 d* u7 k
不适合的温度,将引发锂离子电池内部其他化学反应生成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化合物,所. R4 f+ {" A# g! m8 E
以在不少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之间设有保护性的温控隔膜或电解质添加剂。在电池升温到一
4 n, L& g' g' a- Y6 U4 G1 X( A定的情况下,复合膜膜孔闭合或电解质变性,电池内阻增大直到断路,电池不再升温,确保& z, C( D S9 f5 S, L% x
电池充电温度正常。
6 }2 e7 A0 C. z; S; @
6 B/ T" u) P) K( z$ O. B+ @ z! _' _4 f 而深充放能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容量吗?专家明确地告诉我,这是没有意义的。他们
/ R" a" R$ z: Z6 w* |+ k# x8 |甚至说,所谓使用前三次全充放的“激活”,在他们两位博士的知识里,也想不通这有什么
, H- }! S7 q5 C3 I* R必要。然而为什么很多人深充放以后 Battery Information 里标示容量会发生改变呢 ? 后
' \6 C* E7 g& ?# J/ Q& j面将会提到。
4 ]3 F. ]( ~2 F( G. `1 k
- @7 m" }( [, v/ ]8 `$ {/ x2 x9 I 锂离子电池一般都带有管理芯片和充电控制芯片。其中管理芯片中有一系列的寄存器,
0 ]; s7 A& n5 p, z存有容量、温度、 ID 、充电状态、放电次数等数值。这些数值在使用中会逐渐变化。我个9 U1 N' V3 L8 ?/ i0 }; R9 N
人认为,使用说明中的“使用一个月左右应该全充放一次”的做法主要的作用应该就是修正1 |2 r0 J+ K1 h6 g
这些寄存器里不当的值,使得电池的充电控制和标称容量吻合电池的实际情况。 # O& A* f( A8 s9 q9 P: Q4 s' {& k
, k( c$ B. P' [
充电控制芯片主要控制电池的充电过程。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恒流快- k9 E, x9 r/ W1 ^; ^
充阶段(电池指示灯呈黄色时)和恒压电流递减阶段 ( 电池指示灯呈绿色闪烁。恒流快充
9 J% L4 ^: K' l4 w$ G0 J9 V) @阶段,电池电压逐步升高到电池的标准电压,随后在控制芯片下转入恒压阶段,电压不再升/ }$ Y) e" i+ [$ C J
高以确保不会过充,电流则随着电池电量的上升逐步减弱到 0 ,而最终完成充电。
8 t" n; l! p( s) L6 n0 E% ?. v
8 E. K# Y6 ^& P n* f" W 电量统计芯片通过记录放电曲线(电压,电流,时间)可以抽样计算出电池的电量,这
: ~4 q9 F6 ~8 Z: m& x; |就是我们在 Battery Information 里读到的 wh. 值。而锂离子电池在多次使用后,放电曲
: @. o, W( ^+ z) I6 {7 ~线是会改变的,如果芯片一直没有机会再次读出完整的一个放电曲线,其计算出来的电量也5 }6 D+ p* ]4 k6 V, Y/ M- [5 v$ ]
就是不准确的。所以我们需要深充放来校准电池的芯片。 # _# [5 z Q0 l
+ t7 `+ n9 t* y2 W) ^$ X7 u4 L
最后我对电池的保养的看法是: 9 v! X9 i% e* q) x9 p
Y/ I/ n# J8 C& }: Q: K* ~
1. 不必刻意保证每一次都放完电了再充; - G$ O/ I( u! o
2 y4 ?5 Y9 I% r: Q3 x" h% ]; S; K 2. 一段时间可做一次保护电路控制下的深充放以修正电池的电量统计,但这不会提高8 L+ [8 {7 R% M) b1 [
你电池的实际容量。
6 f- O' S. d; P# D. ^
( c/ @; w% F- _+ s4 c: R+ c. z9 L 3. 长期不用的电池,应放在阴凉的地方以减弱其内部自身钝化反应的速度。
0 n5 @6 S+ T% L, q
6 l0 P3 n# V5 N* J6 R7 [/ e2 _ 4. 保护电路也无力监控电池的自放电,长期不用的电池,应充入一定的电量以防电池
$ E: s$ U: z% _! s在存贮中自放电过量导致过度放电的损坏。 % Y8 k. M7 ^- N
8 D8 `& ^0 ]4 Z9 B( ~! Y 其实电池没有太多要顾及的使用注意,换句话说是顾及也没有太大用。一个电池能使用" W% U0 E6 o! x$ P7 D
多少次,也许差别更多的来自电池本身制造中的个体差异,而不是使用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