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845|回复: 1

同感!真正的助人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3 01: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很苦恼,我想我是同性爱,我该怎么办呢?”2 d% z, e# _( G, B; _1 g% [( \

: b3 `3 L( r" U  “没关系,同性爱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 s8 m* b' @( }  W
* s; h( |% u, x" {* @
  是否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每次听到类似的困惑,又是否会本能地跳出那样的回答?自从了解了《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简称《CCMD-3》)以后,让不少同志都为之激动不已,因为中国的官方卫生领域终于确认了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十几年前便已取消的针对同性爱的病理诊断。由此,“同性爱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便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面对众多因为性倾向困扰而求助的来访者,也都无一例外地以此为回应。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在说出“同性爱不需要治疗”之前,是否已经确认了对方的确是同志呢?说不定,他只是在性取向认同上有困惑,并非是真正的同性爱者。而一旦受到了错误的暗示,真正踏上了同志一样的生活,很可能会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K. n" }+ ?: R& e
7 C: q9 ~$ P8 J" M  Y2 A) z
  许多时候,我们常常只是凭着一厢情愿的好心去“劝人”,却并不了解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R0 l7 V( q4 Z9 V5 A& G
/ M% E# ^+ c& d1 ~
  同感、共感、同理心、共情。这四个中文名字统统指向一个英文单词empathy,专业的解释是“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这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的创始人罗杰斯所提出的理念。简单地说,就是无条件地接纳对方的情感和理解他的想法与态度。当我最初接触到这个貌似简单的概念时,总觉得有些平平无奇,认为很容易做到。而等到时间久了才发现,能够通过这一关,也就是检验是否作为合理心理咨询师的关键所在。
& G1 O0 e6 p5 |1 p2 U+ {
- J: ]4 u3 J! A6 S9 q  “我现在过的很累,总觉得同性爱就像成天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戴着假面具伪装自己一样。”
  K8 \, f) j8 X+ P) ^9 F! l- W( _+ W
9 F# d. j, V  o9 c& S  “干嘛要这么看轻自己呢?同性爱又怎么样呢?现在国家已经不把同性爱视为病态了,你应该接受自己,让自己像正常人一样地去生活。”$ ?$ H  S  @* J. j' L

& e1 C9 I6 I; E' x. a0 f  有相当一段时间,我都用这样的话来回答通过各个渠道找到我的求助者,似乎这个模式也是许多同志关爱志愿者所惯用的。这话看上去固然没错,但实际上如果真的对对方表达的话,恐怕十个有九个会无动于衷,因为这并非是站在自己角度的评价。最终的结果,只不过是让所谓的“关爱”流于形式主义。真正的同感,是用心去体会对方的内心世界,继而与他能够在感情上达成一致的感受:
0 k: s0 h; o8 `  Y7 N& e3 `
' k) ^: t, M3 p( }. z' a1 _: b' l  “的确,现在社会还没有普遍接受同志,许多时候往往不得不面对社会的压力,所以这让我们时常处于阴影之下。”: I) A. i, P: I. ?& ^$ G
6 b5 T4 }! g5 o4 F: _
  “是的,许多时候,哪怕是原本最亲近的家里人,都不能理解我们,使我们不得不在他们面前隐藏自己,这是很痛苦的。”
  c& h+ Y( r" U0 o1 S. ~* o( G9 Q4 m
  “作为同志,有时候真的会比普通人面对更多的社会压力,相信戴上面具生活是无奈的选择。”
. C, ~6 U' R. K0 A* b! h; r; F
# E  c& ~, M: g+ w! z  v6 i  ……- v$ c3 l2 h, _$ k

& }& G9 ^# F; v5 k, k- q, I/ g6 f) C  其实,身为同志的我们,太有条件去用同感的技术来理解和关心了,可惜我们只是把握着自己个人的价值与立场,而没有站在同为一个同性爱者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苦恼。以至于,我常常听到这样的断言:3 K4 ^% G7 p0 U% h* s
" G' B, K$ B# j/ W, l6 u
  “为什么要说同志是‘弱势群体’?我不觉得我们有多弱势啊,我现在和我BF过的很开心。”
( [2 b, C8 [1 o# }, T8 m* B) I3 z' P0 O) \- x
  “我认为对于那些纠缠不清的人,就应该狠狠地骂他几句,让他清醒清醒。”/ o# Y$ L, E3 e: T; ]. R

* l& g& }  n# I3 J  L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话的始作俑者都是在任的同志关爱志愿者,普遍都存在这样的认识。当一些80后、90后的男孩们看到《东宫西宫》里讲述中老年一代的同志在他们年轻时大多在都简陋且肮脏不堪公共厕所里找伙伴时,就觉得无法理解。虽然包括爱干净的我也不可能选择那样的方式寻求同路人,但事实上,在那个年代这几乎就是唯一可以做的选择。或许我们能够有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能够通过互联网、酒吧等现代化的渠道寻找志同道合者,可这一切只是我们幸运地生在了较晚的年代、较发达的城市罢了。我们更需要认识到,在中国几千万的同志人群里,在一些信息闭塞、观念保守的社会环境下还有大量我们的同胞处于水深火热的痛苦中。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地区,亦同样会因家庭、职业、自身的个性等诸多因素而导致天壤之别的生活。如果都简单地用一句“同性爱是正常的,应该认同自己”来回答,那么我们将不能给别人以任何有意义的帮助。6 N8 E$ L. b( c4 R9 u* ]1 ]% \
- G5 p1 h1 l. \" \$ o) d4 X; y
  “真正要过同性爱者的生活,需要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7 ^8 T: E. `! f* ~: v, H" L/ N  y0 o- z8 C3 W5 S3 i8 f# z
  心理咨询老师这样感慨地对我说道。她本身并不是同志,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我佩服于她对同感的领会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能够说出来访者想出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表达的想法或者处境,这就是“高级同感”(或称“高级同理心”、“高级共感”等等),即“说出他想说却又没说出来的心里话”。一旦能达到高级同感的境界,也就等于抓住了对方困惑的关键所在。
0 T+ f- u# R8 i$ z6 X  l9 }  v4 ~" u& {4 `' M: ?
  对同志来说,经济上的独立基础、家庭的压力、将来的感情生活、在没有法律保障前提下与同性爱人的财产纠纷、和周围这个以异性婚姻为主流环境的协调……诸多此类的问题,难道不比一句“你应该认同自己”更值得去关注么?也许站在心理关爱的角度,这些现实问题我们并不能给予太多实质上的帮助,可之所以对方愿意来寻求帮助,难道不是希望我们能够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吗?遗憾的是,身为同志又比普通心理咨询师接触更多同志生活的我们,却反而不能比局外人更好地同感自己的同胞。
. J9 G0 n+ o2 L3 V8 h4 u% ^0 W
! L4 Y9 t1 C& D6 u! I  我曾经问那位老师,为什么她能如此理解同志的困境。她只是回答了我一句话:“经验,另外还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格,如果实在不能理解对方的感受那就使用‘具体化’。”1 b2 j* t' k' @2 ]" E" z+ z* }
- b: s3 G# y+ y9 m& `' b
  可能,对于我们所不了解的事,也往往会采取不能理解的态度来应对。试想一个同样经历过求助者所面临的困苦,他还会不能做到同感么?所幸的是,现实中并非只有亲身经历这一条路,还有“间接经验”可以选择。因此,真正学会科学地助人,有赖于我们自身个人素养的提高和知识面的广搏。更重要的是,在面对求助者时,若不了解对方的感受,则需要不断地让其把事件描述的更具体、更深入,人的感情是共通的,仔细倾听和体味在那种环境、那种状态下的情感体验,那么至少就能做到最初级的同感。
( X4 i' d  W, Y; V
$ F# N5 w. b8 E" j% Y1 j  当然,每个正常人都具备独立生存和发展的潜能,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挖掘,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也正是能够使用各种技术去影响他,以达到自助的目的。所以,同感主要关注的是对方的情感和情绪,并不是说完全去认同对方的行为,继而造成停滞不前。所谓的“对,我支持你去419,同志就是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只要记得戴上安全套就行了”、“同志就是应该CC,你的想法没错,另类又怎么样”或“是啊,是人总要结婚的,你说的对,应该找个拉拉结婚,这是对父母有个交待”都不是真正的同感,说不定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对方的困惑之源而需要处理或解决的。如果是这样,那么是否对方的自杀倾向也是应当给予支持呢?
5 N' N  b! C; r2 b% T. p) Z
' a1 ^8 G$ t0 d+ ?& [* c! q  但是,无论如何,任何助人的过程,若没有同感的基础,那么一切的助人目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因此,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助人者,首先请试着同感你身边的人吧,哪怕原先他在你的眼中是那么的不可接受!
发表于 2006-9-3 04: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整好心态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4-6-3 03:18 , Processed in 0.08459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